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 自然环境 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 自然环境 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0 18:42:51

文档简介

6.2 自然环境(第2课时复杂的气候)
分层练习
1.亚洲气候类型图
(1)世界共有11种气候类型,亚洲有9种,少了 气候和 气候。
(2)写出气候类型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 、 和-----------------------的特点。
(4)亚洲 和 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季风气候 ,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 灾害。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中海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带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亚洲气候类型图
答案:
(1)温带海洋性;热带草原
(2)① 热带季风气候 ② 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 温带季风气候 ④ 热带雨林气候
⑤ 热带沙漠气候 ⑥ 高原山地气候 ⑦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⑧ 寒带气候
⑨ 地中海气候
(3)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4)东部;南部;雨热同期;旱涝。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答案: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全年高温,降水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全年高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全年温和湿润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寒带气候的特征:终年寒冷干燥
水稻喜温喜湿,生长期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亚洲,加之亚洲居民喜食稻米,故常称水稻为“亚洲的粮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亚洲气候复杂多样,表现为“干湿同在”,其原因主要是( )
A.经度跨度大 B.四面临海 C.纬度范围广 D.位于北半球
2.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在图中对应的名称及序号是( )
A.热带草原气候—F B.温带大陆性气候—E
C.热带季风气候—B D.温带季风气候—C
3.从A→C→D,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4.图中亚洲水稻集中分布区的气候,其共同的特点是( )
A.冬暖夏凉 B.冬雨夏干 C.终年湿润 D.雨热同期
【答案】1.A 2.B 3.A 4.D
【解析】1.亚洲气候复杂多样,表现为"干湿同在"。主要是因为亚洲经度跨度大,导致沿海和内陆地区降水差异显著。故选 A。
2.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问答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依据图中位置,F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E亚欧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B正确。B印度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C不符合题意。C是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B。
3.读图可知,从A到C到D,气候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是纬度因素,故选A。
4.读图可知,亚洲水稻种植集中分布亚洲南部和东部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区,其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亚洲的地理概况,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下列气候中在亚洲东部地区最显著的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6.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下列几组组合是关于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①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②气候干旱③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⑤降水稀少
A. B.
C. D.
7.图中甲区域的人口分布稀疏,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气候炎热干燥 D.气候过于湿热
【答案】5.B 6.A 7.B
【解析】5.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亚洲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自南向北依次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B正确。地中海气候分布在亚洲西部,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部,ACD错;故选B。
6.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所以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故A正确,故选A。
7.甲区域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有世界第三极之称,人口稀少,故选B。
【点睛】亚洲东西跨度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雨量较少。
读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①⑤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⑤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B.①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⑤地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旱、雨两季 D.①地雨热不同期
9.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由①到②,年降水量逐渐增加 B.①比③降水多,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C.②比④降水少,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D.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是因为地处背风坡
【答案】8.B 9.C
【解析】8.由图可知,⑤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故A和C错误。①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9.由图可知,由①到②,纬度越来越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故A错误。 ①比③降水多,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①位于大陆东岸,③位于大陆西岸,故B错误。②比④降水少,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②离海远,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小,降水少,故C正确。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是因为地处迎风坡,属于地形雨,故D错误。故选C。
【点睛】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水稻喜温喜湿,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亚洲。下图为亚洲水稻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
A.中部、南部、西部 B.东部、东南部、北部
C.东南部、南部、中部 D.东部、东南部、南部
11.亚洲水稻主产区气候特征的相同点是( )
A.冬季多雨 B.冬暖夏凉 C.夏季高温多雨 D.终年炎热干燥
12.以下气候类型中,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的是( )
A. A B.B C.C D.D
【答案】10.D 11.C 12.B
【解析】10.读图可知,亚洲水稻产区主要位于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区,这里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故选D,排除ABC。
11.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降水丰沛,雨热同期,C正确,排除BD;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少雨,排除A,故选C。
12.读图可知,A为热带季风气候,C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均适合水稻的种植,排除ACD;B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稻喜温喜湿,不适宜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大规模种植,故选B。
【点睛】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一、选择题
13.读图,判断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部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②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东部
④西面与欧洲相连,东、北、南三面濒临三大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4.据图可知,我们亚洲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也各具特色,下列居民生活特点与自然条件不相符的是( )
A.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住高脚屋—降水少
B.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气候寒冷
D.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穿着宽大袍子—炎热干燥
【答案】13.B 14.A
【解析】13.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①错误;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②正确;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③错误;西面与欧洲相连,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世界各地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对人类活动有着不同的影响。 加里曼丹岛属于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因为气候湿热,为防止蚊虫和潮湿,人们居住于高架屋中,A错误;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所以船是传统的交通工具,B正确;西伯利亚地区地处高纬,气候严寒,居住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C正确;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一一是因为沙特贝都因人位于热带沙漠气候,纬度较低,气候炎热,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
【点睛】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使团从长安启程,开辟了以丝绸为主要货物的陆上商路。与此同时,沿海商旅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读“古丝路线路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大洲和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途径的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和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B.欧洲和非洲、北冰洋和印度洋
C.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大西洋 D.亚洲和北美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16.张骞在西行过程中可能会看到( )
A.数量众多的大江大河 B.广袤的热带雨林景观
C.居民早穿棉袄午穿纱 D.建筑物为纯木质结构
17.古代帆船依赖风力前进,因此我国商人沿海上丝绸之路出发的时间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5.A 16.C 17.D
【解析】15.由图可知,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亚洲与欧洲,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太平洋和印度洋到非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由图可知,张骞在西行过程主要经过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可能会看到居民早穿棉袄午穿纱,C正确;数量众多的大江大河,广袤的热带雨林景观,建筑物为纯木质结构这些地区降水丰富,ABD错误,故选C。
17.由图可知,我国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我国商人沿海上丝绸之路出发的时间最可能是冬季,古代帆船依赖风力前进,冬季出发顺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亚洲气候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其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读“亚洲局部地区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与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乙 B.②—丁 C.③—丙 D.④—甲
19.④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D.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20.造成②③④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18.C 19.C 20.B
【解析】18.从图示来看,①为极地气候,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为热带季风气候;从甲乙丙丁四地气候图来看,甲为极地气候,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丁为热带季风气候。故匹配正确的是:①—甲,②—乙,③—丙,④—丁,其余皆错误,故选:C。
19.④地为热带季风气候。A选项描述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B选项描述是热带沙漠气候,B错误;C 选项描述是热带季风气候,C正确;D选项描述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错误。故选:C。
20.②③④地均濒临海洋,故不是造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②③④纬度位置明显不同,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故是造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三地没有明显的地形地势差异,不是造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很有限,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景观各异。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气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亚洲各地气候差异大,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包括( )
①面积广大②地跨寒、温、热三带③受大西洋的影响④地形复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受气候影响,③④⑤三地容易出现( )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低温冻害 D.旱涝灾害
【答案】21.B 22.D
【解析】21.亚洲面积广大,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北跨寒、温、热三带;亚洲又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干湿差异悬殊;再加上地形复杂等因索的影响,导致亚洲气候复杂多样。①②④正确;亚洲气候受大西洋的影响较小,③错误。故选B。
22.③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D正确;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AB错误;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冬季风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点睛】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亚洲气候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其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水稻被称为“亚洲粮食”,下图是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在( )
A.河流上游地区 B.亚洲东部和南部 C.温带大陆内部 D.热带雨林气候区
24.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种植水稻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②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③多长河,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23.B 24.C
【解析】23.由图可以看出,亚洲水稻种植区多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些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合水稻生长,B正确。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A错误。温带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不适合水稻生长,C错误。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较少,D错误。故选B。
24.读图可得,亚洲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④正确;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形较平坦,①错误;与河流分布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C。
【点睛】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从地形类型看,亚洲的水稻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并且位于河流沿岸,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灌溉水源,并提高了土壤肥力。
二、解答题
25.某探险队于6月至7月,经图示路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探险队考察的大洲是 洲,该探险队前进的方向大致是 ,该探险队途经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能够看见雪屋是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填数字)
(3)探险考察过程中,①②③④四地会遭遇“狂风暴雨”是 ,会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填数字)
(4)该探险队途经国家都是 国家(发达/发展中),他们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 ”。
【答案】(1) 亚 自西南向东北 温带大陆性
(2) ① ④ ②
(3) ① ④
(4) 发展中 南南合作
【分析】本大题以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亚洲的气候、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南北关系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该探险队考察的大洲是亚洲,前进的大致方向是自西南向东,该探险队途径最广的气候类型是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稀少。
(2) 探险考察时,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有①处的恒河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地势低平,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能够看见雪屋是④,位于北冰洋沿岸,雪屋是因纽特人的特色民居。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②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3)探险队员遇到“狂风暴雨”袭击,最有可能是在①处,因为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6-7月份处于雨季。会出现极昼现象的是④,位于北极圈内,夏季出现极昼现象。
(4)读图可知,该探险队途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
2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亚洲的气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才智,积极参与研究。

(1)小芳的发现:亚洲气候类型多样,但缺失 气候和 气候。
(2)一个奇特的现象:小玲发现,大致处于同纬度的⑤和⑧,在同一季节竟然出现近30℃的温差,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小伟的疑问:登录网站查询资料时,小伟发现②和⑦两地洪涝的多发季节不同。请你分别说出两地洪涝多发的季节
(4)⑥⑦⑧地区气候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分析这类气候的有利影响
(5)小明的模拟旅行:有位旅行者前往⑨岛屿,他居住在上图的民居中。请你分析该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6)小华的收集:下图是亚欧大陆部分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经济的差异 B.宗教信仰的差异 C.气温的差异 D.降水的差异
【答案】(1) 温带海洋性 热带草原
(2)⑤地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3)②地是冬季,⑦地是夏季。
(4) 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5)底层架空,有利于防潮湿
(6)C
【分析】本大题以亚洲气候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亚洲气候分布、成因、气候特征及对人类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
【详解】(1)受海陆位置、地形、纬度的影响,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但缺失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⑤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即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⑧相比气温低,是受地形的影响,海拔高,气温低。
(3)②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⑦是位于35°N—50°N亚洲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所以两地的两地洪涝灾害的多发季节不一样,②是冬季,⑦是夏季。
(4)读图可知,⑥是热带季风气候,⑦是温带季风气候,⑧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都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5)读图可知,⑨岛为加里曼丹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图中建筑底层架空,利于通风防潮。
(6)欧洲西临的是大西洋,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冬季气温从西向东逐渐递减,传统民居的墙越来越厚,故选C。6.2 自然环境(第1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分层练习
亚洲地形图
(1)A 洋、 B 洋、 C 洋、 D 半岛、H 半岛、I 半岛、
(2)①是 洲,②是 洲,F是 山脉。
(3)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征? 。
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征? 。
山脉:E 山峰9 高原:⑧
(4)受地形影响,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流向周边海洋。
河流:G 3 4 7 8 J K
11
湖泊:5 、6
2、亚洲大陆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
该图反映出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是___________(地形区)。
1.受亚洲地形的影响,亚洲许多河流的流向应该是( )
A.由西向东注入海洋 B.由东向西注入海洋
C.由南向北注入海洋 D.由中部流向四周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回涌现出一副亚洲壮丽山河的画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指( )
A.天山 B.阿尔卑斯山 C.昆仑山 D.珠穆朗玛峰
3.“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是说亚洲的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以下关于亚洲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都流向四大洋
B.亚洲河流全部奔流入海,为外流河
C.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D.“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指亚洲的河流都向东流向大海
A大洲地势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面倾斜延伸:东向太平洋,南向印度洋,西向大西洋,北向北冰洋。纵横交错的山脉影响了河流的流向,河流自中部高原山地向四周分流。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上述文字材料显示可判断该大洲地势特征的方法有( )
A.地形分布、河流流向 B.气温变化、降水变化
C.人口分布、城市分布 D.交通状况、海洋分布
5.文字材料中所述大洲地势显著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 B.四周高中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南部高北部低
6.你认为符合A大洲的轮廓图是( )
A. B.
C. D.
亚洲有“巨河之洲”之称。地形与河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地形能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河流也能塑造局部地区的地形。读亚洲地形及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亚洲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平原.丘陵 B.山地.丘陵 C.高原.盆地 D.高原.山地
8.依据“站得高看得远”的原理,甲乙丙丁四地中,站在哪里能看的最远(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下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特征的是( )
A.B.C.D.
读亚洲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河网密集,水量丰富 B.河流众多,没有无流区
C.河流短小,无大江大河 D.内流区面积广大
11.图中圈码①代表的河流,最终注入(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12.阅读地图,能获取相应信息,图中河流( )
A.自北向南流入海洋B.呈放射状流入海洋C.由四周流向中部 D.自东向西流入海洋
一、选择题
亚河河流众多,地形复杂多样。下图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3.①地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 )
A.伊朗高原 B.青藏高原 C.德干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4.数码所示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
A.②河 B.③河 C.④河 D.⑤河
15.亚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
A.由北部流向南部 B.由东部流向西部
C.由四周向中部汇聚 D.由中部向四周分流
下图为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判断,西亚地区在30°N附近区域的主要地形为(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17.③为死海湖面,其海拔约-415米,②为珠穆朗玛峰最高点,海拔约为8848.86米,则②③两点的相对高度约为( )
A.415米 B.8848.86米 C.9263.86米 D.8433.86米
18.结合海陆位置、平均海拔、地表起伏状况判读,①地形区为( )
A.澳大利亚大盆地 B.东西伯利亚山地 C.南非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亚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亚洲和欧洲同处亚欧大陆,两大洲的分界山脉A为( )
A.大高加索山脉 B.阿尔泰山脉
C.乌拉尔山脉 D.落基山脉
20.据图推断,亚洲的地势特征为( )
A.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四周高,中部低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中部高,四周低
21.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的状态为( )
A.自南向北注入大洋 B.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C.自北向南注入大洋 D.呈向心状流向大陆中部
22.亚洲幅员辽阔,拥有许多“世界之最”,比如( )
A.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B.陆地表面最低处——里海
C.水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D.“世界屋脊”——巴西高原
二、解答题
23.读“亚洲地区地形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海陆位置看,亚洲西与 洲陆地相连,西南以 与非洲为界;东临 洋,南临 洋,北临北冰洋。北回归线通过亚洲南部的A 、B 、中南半岛三大半岛。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高原、山脉的名称:C 高原,有“ ”之称;D 山脉,D山脉有世界最高峰 (8848.86米)。
(3)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高, 低,所以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奔流。
24.下图为亚洲示意图和沿30°N线、80°E线亚洲地形剖面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 沿30°N线亚洲地形剖面图
乙 沿80°E线亚洲地形剖面图(局部)
【面积最大 地形复杂】
(1)亚洲是跨 (经度/纬度)最广的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
(2)沿着30°N线,关于亚洲的地形地势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青藏高原的海拔低于3000米 B.高原地形比例最高
C.四川盆地比印度河平原海拔低 D.平原地形西部最广
(3)甲、乙地形剖面图反映出的亚洲地势特点是 。
【历史悠久 多彩文明】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一恒河、黄河一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发展农业文明的优势,完善结构图。
① ;② ;③ 。6.2 自然环境(第1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分层练习
亚洲地形图
(1)A 洋、 B 洋、 C 洋、 D 半岛、H 半岛、I 半岛、
(2)①是 洲,②是 洲,F是 山脉。
(3)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征? 。
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征? 。
山脉:E 山峰9 高原:⑧
(4)受地形影响,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流向周边海洋。
河流:G 3 4 7 8 J K
11
湖泊:5 、6
2、亚洲大陆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
该图反映出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是___________(地形区)。
【答案】
亚洲地形图
(1)A 北冰 洋、B 太平 洋、C 印度 洋、D 中南 半岛、H 阿拉伯 半岛、I 印度 半岛、
(2)①是 亚 洲,②是 欧 洲,F是乌拉尔山脉。
(3) 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 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
山脉:E喜马拉雅山脉 山峰9 珠穆朗玛峰 高原:⑧ 青藏高原
(4)受地形影响,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放射状 流向周边海洋。
河流:G 鄂毕河 3 叶尼塞河 4 勒拿河 7 黑龙江 8 黄河 J 长江 K 湄公河 11 恒河
湖泊:5 里海 、6 贝加尔湖
2、亚洲大陆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
答案:中部高,东西低;青藏高原。
1.受亚洲地形的影响,亚洲许多河流的流向应该是( )
A.由西向东注入海洋 B.由东向西注入海洋
C.由南向北注入海洋 D.由中部流向四周
【答案】D
【详解】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所以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回涌现出一副亚洲壮丽山河的画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指( )
A.天山 B.阿尔卑斯山 C.昆仑山 D.珠穆朗玛峰
3.“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是说亚洲的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以下关于亚洲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都流向四大洋
B.亚洲河流全部奔流入海,为外流河
C.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D.“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指亚洲的河流都向东流向大海
【答案】2.D 3.C
【解析】2.“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但没有流入大西洋的河流,A错误;亚洲内流区面积广大,既有内流河,也有外流河,B错误;亚洲第一大河是指长江,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C正确;“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指亚洲的河流顺地势大多向东流,D错误。故选C。
【点睛】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亚洲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亚洲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A大洲地势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面倾斜延伸:东向太平洋,南向印度洋,西向大西洋,北向北冰洋。纵横交错的山脉影响了河流的流向,河流自中部高原山地向四周分流。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上述文字材料显示可判断该大洲地势特征的方法有( )
A.地形分布、河流流向 B.气温变化、降水变化
C.人口分布、城市分布 D.交通状况、海洋分布
5.文字材料中所述大洲地势显著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 B.四周高中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南部高北部低
6.你认为符合A大洲的轮廓图是( )
A. B.
C. D.
【答案】4.A 5.C 6.A
【解析】4.文字材料显示“纵横交错的山脉控制了河流的流向,河流自中部高原山地向四周分流”,河流流向可以判断该大洲的地势特征;地势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面倾斜延伸,地形分布可以判断该大洲的地势特征,A正确。气温变化、降水变化、 人口分布、城市分布、 交通状况、海洋分布都不能判断该大洲的地势特征,BCD错误。故选A。
5.从材料中“纵横交错的山脉控制了河流的流向,河流自中部高原山地向四周分流”可以判断该大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根据轮廓形态判断,图A为亚洲,图B为非洲,图C为欧洲,图D为北美洲。材料信息表明,A大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帕米尔高原、位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根据这些特征判断,A大洲为亚洲,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 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
亚洲有“巨河之洲”之称。地形与河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地形能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河流也能塑造局部地区的地形。读亚洲地形及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亚洲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平原.丘陵 B.山地.丘陵 C.高原.盆地 D.高原.山地
8.依据“站得高看得远”的原理,甲乙丙丁四地中,站在哪里能看的最远(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下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特征的是( )
A.B.C.D.
【答案】7.D 8.A 9.B
【解析】7.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亚洲的地形类型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平均海拔高,仅次于南极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甲位于青藏高原,乙位于阿拉伯半岛,丙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丁位于印度半岛,甲地海拔最高,故站在甲地能看的最远,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周边海洋,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亚洲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读亚洲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河网密集,水量丰富 B.河流众多,没有无流区
C.河流短小,无大江大河 D.内流区面积广大
11.图中圈码①代表的河流,最终注入(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12.阅读地图,能获取相应信息,图中河流( )
A.自北向南流入海洋B.呈放射状流入海洋C.由四周流向中部 D.自东向西流入海洋
【答案】10.D 11.A 12.B
【解析】10.读图可知,亚洲河流多发源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东部比西部河网密集,水量丰富,A错误;亚洲河流众多,多大江大河,内流区面积广大,D正确、BC错误。故选D。
11.①代表的河流是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读图可知,亚洲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且人口最多。该洲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流向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一、选择题
亚河河流众多,地形复杂多样。下图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3.①地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 )
A.伊朗高原 B.青藏高原 C.德干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4.数码所示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
A.②河 B.③河 C.④河 D.⑤河
15.亚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
A.由北部流向南部 B.由东部流向西部
C.由四周向中部汇聚 D.由中部向四周分流
【答案】13.B 14.D 15.D
【解析】13.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亚洲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①地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故选B。
14.读图可知,②是恒河,③是长江,④是印度河,⑤是鄂毕河,由于鄂毕河流经亚洲北部,纬度高,冬季漫长而寒冷,结冰期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所以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故选D。
【点睛】亚洲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亚洲总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形和地势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下图为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判断,西亚地区在30°N附近区域的主要地形为(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17.③为死海湖面,其海拔约-415米,②为珠穆朗玛峰最高点,海拔约为8848.86米,则②③两点的相对高度约为( )
A.415米 B.8848.86米 C.9263.86米 D.8433.86米
18.结合海陆位置、平均海拔、地表起伏状况判读,①地形区为( )
A.澳大利亚大盆地 B.东西伯利亚山地 C.南非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16.A 17.C 18.D
【解析】16.从图中来看,西亚地区在30°N附近区域的主要地形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等,故西亚地区在30°N附近区域主要地形为高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③海拔约-415米,②海拔约为8848.86米,②③两点的相对高度约为8848.86-(-415)=9263.86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从图中来看,①地形区属于中国,且地形平坦,海拔低,应为长江中下游平原,D正确;澳大利亚大盆地、 东西伯利亚山地、南非高原并不在中国也不是平原,ABC错误。故选D。
【点睛】 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海拔)之差,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读“亚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亚洲和欧洲同处亚欧大陆,两大洲的分界山脉A为( )
A.大高加索山脉 B.阿尔泰山脉
C.乌拉尔山脉 D.落基山脉
20.据图推断,亚洲的地势特征为( )
A.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四周高,中部低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中部高,四周低
21.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的状态为( )
A.自南向北注入大洋 B.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C.自北向南注入大洋 D.呈向心状流向大陆中部
22.亚洲幅员辽阔,拥有许多“世界之最”,比如( )
A.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B.陆地表面最低处——里海
C.水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D.“世界屋脊”——巴西高原
【答案】19.C 20.D 21.B 22.A
【分析】19.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C符合题意,A错误;阿尔泰山在我国,落基山脉在北美洲,排除BD。故选C。
20.亚洲地域辽阔,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中部多为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四周多为海拔较低的平原。因此,亚洲的地势特点为中部高、四周低。故选D。
21.亚洲河流流向受亚洲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影响,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由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的特点。故选B。
22.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A正确;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B错误;水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在南美洲,C错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由高处往低处流。亚洲地势特征为中部高、四周低,因此亚洲河流流向从整体上来看是从中部流向四周海洋。
二、解答题
23.读“亚洲地区地形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海陆位置看,亚洲西与 洲陆地相连,西南以 与非洲为界;东临 洋,南临 洋,北临北冰洋。北回归线通过亚洲南部的A 、B 、中南半岛三大半岛。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高原、山脉的名称:C 高原,有“ ”之称;D 山脉,D山脉有世界最高峰 (8848.86米)。
(3)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高, 低,所以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奔流。
【答案】(1) 欧 苏伊士运河 太平 印度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2) 青藏 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 珠穆朗玛峰
(3) 中间 四周
【分析】本大题以“亚洲地区地形略图”为材料,设置了3个问题,涉及亚洲的位置、地形地势、世界之最、河流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 由图可知,从海陆位置看,亚洲西与欧洲陆地相连,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北回归线通过亚洲南部的A阿拉伯半岛、B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三大半岛。其中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
(2) 由图可知,C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D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D山脉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86米)。
(3)由图可知,亚洲的中部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奔流入海。
24.下图为亚洲示意图和沿30°N线、80°E线亚洲地形剖面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 沿30°N线亚洲地形剖面图
乙 沿80°E线亚洲地形剖面图(局部)
【面积最大 地形复杂】
(1)亚洲是跨 (经度/纬度)最广的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
(2)沿着30°N线,关于亚洲的地形地势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青藏高原的海拔低于3000米 B.高原地形比例最高
C.四川盆地比印度河平原海拔低 D.平原地形西部最广
(3)甲、乙地形剖面图反映出的亚洲地势特点是 。
【历史悠久 多彩文明】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一恒河、黄河一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发展农业文明的优势,完善结构图。
① ;② ;③ 。
【答案】(1) 纬度 东 北
(2)B
(3)中部高,四周低
(4) 北温 热量 河流
【分析】本大题以亚洲示意图和沿30°N线、80°E线亚洲地形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和亚洲农业的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纬度范围约是10°S 80°N;亚洲大部分地区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是世界面积第一大洲。
(2)沿着30°N线,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4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A错误。沿着30°N线,高原地形比例最高,包括青藏高原、伊朗高原等,B正确。四川盆地比印度河平原海拔高,C错误。平原地形东部最广,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平原,D错误。故选B。
(3)甲、乙地形剖面图反映出的亚洲地势特点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边缘。
(4)读图可知,亚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耕地多,主要位于①北温带,②热量较充足,均在③河流沿岸,灌溉水源充足,所以亚洲的农业文明发展,形成很多世界文明古国。6.2 自然环境(第2课时复杂的气候)
分层练习
1.亚洲气候类型图
(1)世界共有11种气候类型,亚洲有9种,少了 气候和 气候。
(2)写出气候类型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 、 和-----------------------的特点。
(4)亚洲 和 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季风气候 ,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 灾害。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中海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带气候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稻喜温喜湿,生长期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亚洲,加之亚洲居民喜食稻米,故常称水稻为“亚洲的粮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亚洲气候复杂多样,表现为“干湿同在”,其原因主要是( )
A.经度跨度大 B.四面临海 C.纬度范围广 D.位于北半球
2.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在图中对应的名称及序号是( )
A.热带草原气候—F B.温带大陆性气候—E
C.热带季风气候—B D.温带季风气候—C
3.从A→C→D,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4.图中亚洲水稻集中分布区的气候,其共同的特点是( )
A.冬暖夏凉 B.冬雨夏干 C.终年湿润 D.雨热同期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下列气候中在亚洲东部地区最显著的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6.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下列几组组合是关于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①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②气候干旱③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⑤降水稀少
A. B.
C. D.
7.图中甲区域的人口分布稀疏,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气候炎热干燥 D.气候过于湿热
读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①⑤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⑤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B.①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⑤地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旱、雨两季 D.①地雨热不同期
9.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由①到②,年降水量逐渐增加 B.①比③降水多,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C.②比④降水少,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D.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是因为地处背风坡
水稻喜温喜湿,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亚洲。下图为亚洲水稻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
A.中部、南部、西部 B.东部、东南部、北部
C.东南部、南部、中部 D.东部、东南部、南部
11.亚洲水稻主产区气候特征的相同点是( )
A.冬季多雨 B.冬暖夏凉 C.夏季高温多雨 D.终年炎热干燥
12.以下气候类型中,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的是( )
A. A B.B C.C D.D
一、选择题
13.读图,判断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部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②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东部
④西面与欧洲相连,东、北、南三面濒临三大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4.据图可知,我们亚洲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也各具特色,下列居民生活特点与自然条件不相符的是( )
A.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住高脚屋—降水少
B.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气候寒冷
D.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穿着宽大袍子—炎热干燥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使团从长安启程,开辟了以丝绸为主要货物的陆上商路。与此同时,沿海商旅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读“古丝路线路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大洲和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途径的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和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B.欧洲和非洲、北冰洋和印度洋
C.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大西洋 D.亚洲和北美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16.张骞在西行过程中可能会看到( )
A.数量众多的大江大河 B.广袤的热带雨林景观
C.居民早穿棉袄午穿纱 D.建筑物为纯木质结构
17.古代帆船依赖风力前进,因此我国商人沿海上丝绸之路出发的时间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亚洲局部地区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与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乙 B.②—丁 C.③—丙 D.④—甲
19.④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D.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20.造成②③④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景观各异。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气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亚洲各地气候差异大,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包括( )
①面积广大②地跨寒、温、热三带③受大西洋的影响④地形复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受气候影响,③④⑤三地容易出现( )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低温冻害 D.旱涝灾害
水稻被称为“亚洲粮食”,下图是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在( )
A.河流上游地区 B.亚洲东部和南部 C.温带大陆内部 D.热带雨林气候区
24.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种植水稻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②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③多长河,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解答题
25.某探险队于6月至7月,经图示路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探险队考察的大洲是 洲,该探险队前进的方向大致是 ,该探险队途经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能够看见雪屋是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填数字)
(3)探险考察过程中,①②③④四地会遭遇“狂风暴雨”是 ,会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填数字)
(4)该探险队途经国家都是 国家(发达/发展中),他们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 ”。
2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亚洲的气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才智,积极参与研究。

(1)小芳的发现:亚洲气候类型多样,但缺失 气候和 气候。
(2)一个奇特的现象:小玲发现,大致处于同纬度的⑤和⑧,在同一季节竟然出现近30℃的温差,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小伟的疑问:登录网站查询资料时,小伟发现②和⑦两地洪涝的多发季节不同。请你分别说出两地洪涝多发的季节
(4)⑥⑦⑧地区气候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分析这类气候的有利影响
(5)小明的模拟旅行:有位旅行者前往⑨岛屿,他居住在上图的民居中。请你分析该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6)小华的收集:下图是亚欧大陆部分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经济的差异 B.宗教信仰的差异 C.气温的差异 D.降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