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科学》中考“精品”测试卷(1)
(第1讲 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
实验结论: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______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的两侧;反射角______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________。
2、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纸板EOF用两块硬纸板组成,可绕衔接处ON折转。
【制订计划,搜集证据】
(1)为了使光路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__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
进行。
(2)①实验时,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EOF
________地立在平面镜上,让激光笔________硬纸板射向O点; 甲
如图甲所示,图中光线AO与纸板的轴ON的夹角∠i为________(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
②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________测量法线ON两侧的∠i和∠r,并将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分析证据,得出结论】
(3)让入射光线沿AO射向平面镜,在硬纸板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OB,将F板前后转动,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可以得出,当入射光线远离ON时,反射光线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ON。
(5)接着,小组同学让另一束光沿BO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将沿OA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反思评估】
(6)实验时,小组同学发现从硬纸板前的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7)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去测量反射角大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推理论证]小组同学小刚在实验过程中得出结论:当光垂直入射时,不存在反射光。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你认为他没有找到反射光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装置]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提出可以将硬纸板换成带有均匀角刻度的扇形纸板,用一根透明玻璃管从入射点连接激光笔进行固定(可以绕入射点旋转调节),如图乙所示,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非拿走蜡烛B,将一个光屏放到蜡烛A像的位置,___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拓展应用】
1.小明观察发现,在玻璃窗中可看到室内物体的影像,在将玻璃窗外推的过程中,可看到窗里影像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如图甲。为了搞清楚原因,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乙,将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置在白纸上。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丙:①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大小完全相同)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按照眼睛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的位置观察光屏,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等大;
②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光屏,按照眼睛_____(选填“①”、“②”或“③”)的位置观察光屏,光屏上不能出现蜡烛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
(3)如图丁所示,小明在实验中采用的是厚玻璃板,他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清晰的像k1和k2,则像k1的像距为_____(选填“v1或“v2”)。若在图丙中k1和k2两个像中间放置一块不透明的薄挡板,则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能看到___________。(选填“只有k1、“只有k2”或“k1和k2”);
(4)如图戊所示,保持蜡烛A不动,将图乙中玻璃板绕竖直边CD垂直纸面逆时针(俯视)转动一个小角度至虚线处,如图戊所示,则蜡烛∧的像应是在图中的_____(选填“A1”、“A2”或A3)位置;
(5)小明又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己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选用的白色纸板表面要尽可能粗糙一些,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_________,这样我们就能从各个方向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2)实验时,纸板竖直的立在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3)实验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如图乙),此时反射光线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纸板上。
(4)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楚杭同学把硬纸板重新竖直放置,将B面沿PQ剪开,将硬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硬纸板的____________(选填“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看不到反射光线,另一半能看到。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5)楚杭同学用铅笔将图甲中的光束描绘在纸板上后,他让光线沿着FO方向入射,看到了反射光线恰好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__。实验中,将纸板沿ON对折,观察反射光线OF与入射光线EO是否完全重合,可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模拟练习】
1、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都是虚像;②人不能看到虚像,人能看到实像
③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④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
2、东东同学小组在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后,小组交流中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厚玻璃板
B.这个实验选择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成像效果更清晰
C.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
D.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3、小明在房间中安装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给家里供电。当太阳在电池板后方时,利用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电池板上。若某时刻太阳光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0°(如图所示),一束阳光经镜面反射后照射到电池板上S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镜面顺时针转动10°,该束光线将照到S点下方
B.若镜面竖直上移,则反射角将变大
C.若镜面水平左移,该束光线将照到S点上方
D.入射角的大小为50°
4、如图所示,在商店的橱窗里,用透明支架摆放着项链,顾客需要
看试戴效果时,不取出项链,而是站在橱窗前适当位置处,橱窗上
就会照出项链戴在自己脖子上的样子。在表示项链与人的位置
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时,会发现水坑处和干燥的地面亮度不一样。结合光的反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发生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干燥的地面发生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干燥的地面比较暗,主要是因为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D.水坑处比较亮,主要是因为水面发生镜面反射
6、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是要求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时,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需调节视力表的位置,则视力表应该移动到距离平面镜________m处,才能符合要求。在调节过程中,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如图,为某水文站设计的检测沱江河水位的示意图。光源S与光屏MN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方向不变、与水平面成45°角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P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光屏MN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虚像”、“实像”);若光斑P向左移动了2.4m,那么,说明水位升高了______m。
8、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如图,小明在
实验过程中让光贴着纸板照射,目的是显示
________;将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
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在纸板上看不到
反射光线,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法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
50cm处,以2cm/s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经过2s,铅笔
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若平面镜沿竖直位置向上移动,
则镜中的像_____(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
若平面镜版时针转到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
_______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
10、小华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按图甲摆放好器材,并进行以下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____(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____;
(2)实验时,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
将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方
并移动,可观察到B与A的像能完全重合,这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观察到墙上
一电子表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
则实验时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小华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
都无法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1、同一;法线;等于;可逆
2、(1)暗;(2)①竖直;紧贴;入射角;②量角器;(3)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远离(5)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6)漫;(7)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8)错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9)可以直接读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简化操作过程(合理即可)
(10)不透过;虚。
1、(1)像的位置;(2)①;②;虚;(3)v2;k1和k2;(4)A3;(5)A。
2、(1)漫反射;(2)顺;(3)不能;(4)上半部分;(5)可逆;反射角与入射角。
【模拟练习】
1---5 DDCCD
6、2.8;不变。
7、虚像;1.2。
8、光路;靠近;同一平面内。
9、92;不;垂直。
10、(1)黑暗;像的位置;(2)像与物的大小相同;10:51;(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