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科学》中考“精品”测试卷(4)(第4讲 力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科学》中考“精品”测试卷(4)(第4讲 力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0 20:3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科学》中考“精品”测试卷(4)
(第4讲 力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队夺得短道速滑2000m混合团体接力冠军。如图是范可新在直道上推武大靖,之后武大靖进入弯道滑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直道上,范可新推武大靖的力大于武大靖对范可新的作用力
B.在直道上,范可新推武大靖的力改变范可新的运动状态
C.在弯道上,冰面对武大靖的作用力改变武大靖的运动状态
D.在弯道上,范可新对武大靖的作用力改变武大靖的运动状态
2、怀旧的竹蜻蜓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列静止的竹蜻蜓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3、将一小段黄瓜悬挂,小明用强磁铁靠近其一端,发现黄瓜发生了微微的转动。他猜想强磁铁对水产生了力的作用,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下列实验可验证其猜想的是(  )
A.将塑料袋装满水后悬挂,用强磁铁靠近水袋,水袋静止不动
B.将一小段香蕉悬挂,用强磁铁靠近其一端,香蕉微微转动
C.将另一小段黄瓜悬挂,用强磁铁靠近其一端,黄瓜微微转动
D.将水放置在盆中,用强磁铁靠近水面,水面向下微微凹陷
4、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
受到向前的作用力
B.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
C.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
D.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
5、某同学从滑梯上匀速下滑,滑梯对该同学作用力F的方向是(  )
A B C D
6、太空舱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实施的是(  )
A.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B.用哑铃锻炼手臂肌肉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 D.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7、利用频闪照相技术,拍摄击出的羽毛球在相同时间间隔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从① → ②过程中,羽毛球(  )
A. 重力变小,速度变大 B. 重力变小,速度变小
C. 重力不变,速度变大 D. 重力不变,速度变小
8、如图甲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装置。下列与此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大小相等
B.实验中改变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是为了改变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大小 (  )
C.根据实验现象及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如图乙所示,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动到右侧最高点C时,若小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可判断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9、如图所示,公交车上的乘客都拉好了扶手,当车的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时,乘客都向东倾,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车由静止突然向东起动 B.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加速
C.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减速 D.匀速倒车时突然减速
10、如图所示,飞机要在飞行中向目标处空投救灾物品,空投位置应是A、B、C中的(  )
A.A B.B C.C D.三个位置都可以
11、如图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__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12、小明在科技博览阅读中,查阅了不同星球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通过图象可知,在甲、乙两个星球上,重力与质量都成_______。一物体质量为10kg,它在甲星球上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N。
13、小华根据“磁体对周围小磁针的力的作用,不需要接触,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知识,类比得出:地球周围存在“重力”场。
(1)请写出小华得出地球周围存在“重力”场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同一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表示“重力”场的强弱和方向。
(a)登月宇航员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大约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说明地球附近的“重力”场比月球附近的“重力”场_______(选填“强”或“弱”)。
(b)类比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用一系列假想线来描述地球附近的“重力”场,在图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
14、小红查阅资料得知:纬度越高g值越大,海拔越高g值越小。如图是她在同一纬度海拔高度不同的A、B两处测量得到的图象,据此可判断_____(填“A”或“B”)处海拔更高。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才是一个定值。
15、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套有扎紧的气球,管中装有适量水,处于竖直
静止状态(图甲)。手握管子突然____(向上/向下)运动时,气球突然变大
(图乙),此时手对管子竖直向上的力______(大于/等于/小于)管子总重,
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具有惯性。
16、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不但有警世作用,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诗句中,两个“动作”显得
较晚,是因为船和马都有________,很难立即停下来,从力的作用效果看,“勒马”是为了改变马的____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每次让小车
从斜面的__________处由静止释放,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
得相同的速度,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所受的_________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先后在水平面上铺设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_________来比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8、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相互配合进行了授课。如图乙所示是王亚平老师正抛出“冰墩墩”,如图甲所示是“冰墩墩”向叶光富老师运动的情境。
(1)以空间站为参照,王亚平老师抛出的“冰墩墩”是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王亚平老师抛出的“冰墩墩”直观展示了它______(选填“具有”或“没有”)惯性。
(3)在地面上水平抛出“冰墩墩”,由于重力作用,会改变它的_____________,使其沿曲线运动到地面。
19、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需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以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__相同。
(2)让小车先后在铺有棉布、木板和玻璃板的水平面上滑行,最后所停的位置分别如图中的小旗1、2、3所示。由此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_________;我们可以通过小车所受阻力减小时其运动路程变化的趋势,推理出阻力减小到零时,运动的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
20、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为了控制小车每次滑到水平面时的______相同。
(2)实验通过观察______(选填字母)来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A.小车滑行的距离 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由实验可以知道,小车在__(选填“棉布”或“木板”)表面上运动时,速度减小得慢。
(4)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或推理正确的是______。
A.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B.如果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就不会停下来
(5)实验完成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其中观点正确的是______。
A.物体受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物体不受力,一定会保持静止
C.物体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力
21、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__________相同。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______。
(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图2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3)后来,笛卡尔进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十七世纪初,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及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__。(将正确说法前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A.科学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 B.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观点 D.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不可以质疑
答案
1---5 CDDCA 6---10 DCDCA
11、下降;形状
12、正比;150。
13、(1)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吸引力的作用,不需要接触;(2)(a)强;(b)A。
14、B;同一纬度,同一海拔高度。
15、向上;大于;水。
16、惯性;运动状态
17、同一高度;重力;距离
18、(1)运动;(2)具有;(3)运动状态。
19、(1)速度;(2)越远;匀速直线运动。
20、(1)速度;(2)A;(3)木板;(4)B;(5)D。
21、(1)①速度;②远;(2)不需要;甲;(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笛卡尔的观点中,只涉及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没有提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所以这是他的观点的不足之处;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