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上)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图1为2023年11月23日晴天某时刻一教学楼(24°07'N,117°30'E)走廊照片,图2示意教学楼走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照片拍摄当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 )
A. B. C. D.
2. 该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约为( )
A. 11:00 B. 11:50 C. 12:10 D. 13:00
3. 一周后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观测,可发现与图1比( )
A. AB变长 B. AC变短 C. 角A度数变大 D. AC向南移动
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这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海岸推进,冲击力量甚大,可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图1示意世界局部区域,图2为甲、乙两地降水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苏门答腊岛北部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袭击发生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5. 造成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洋流 D. 海陆分布
6. 索马里半岛东侧的丙海域有一季节性渔场,其出现季节与成因是( )
A. 北半球夏季深层海水上涌 B. 北半球夏季寒暖流交汇
C. 北半球冬季深层海水上涌 D. 北半球冬季寒暖流交汇
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气候剧变,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相对抬升到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的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图1为贵州清水江流域局部地质图。图2示意清水江翁东阶地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沿AB连线的构造地貌是( )
A. 背斜山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向斜谷
8. 推测翁东河谷剖面T2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地壳稳定→河流堆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B. 地壳稳定→河流下切→地壳抬升→河流堆积
C. 地壳下降→河流堆积→地壳稳定→河流下切 D. 地壳下降→河流堆积→地壳稳定→河流堆积
9. 与T2阶地中的砂层比,砾石层形成时期清水江( )
A 气候较干 B. 流量较小 C. 含沙量较大 D. 流速较快
黄土沟壑区由塬面、塬坡和沟谷组合而成。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的部分。如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塬坡形成与发育过程及沿A-D连线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塬坡、沟谷发育,主要是由于( )
A. 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B. 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
C. 流水沉积和重力崩塌 D. 冰川侵蚀和重力崩塌
11. 相比沟谷,塬坡( )
A. 侵蚀强度更大 B. 土壤肥力较高
C. 地势起伏更大 D. 搬运能力更强
12. 随着塬坡、沟谷发育,该地( )
A. 沟间地扩大 B. 塬面扩大 C. 沟谷线延长 D. 流域扩大
巴音河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发源于祁连山脉野牛脊山南麓,最终汇入可鲁克湖,是柴达木盆地第四大内流河。如图为巴音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流域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交通线分布②沿河流分布③沿山麓分布④沿湖岸分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巴音河中下游出现断流,推测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是( )
A. 春季下渗严重 B. 夏季蒸发旺盛 C. 秋季降水减少 D. 冬季融水减少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升温速度是全球其他区域的4倍,这一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持续加速的气候变暖加快多年冻土的退化,导致北极地区( )
A. 苔原带南界向南移 B. 海—气交互作用减弱
C. 土层的渗透性增强 D. 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16. “北极放大”效应对北极地区的河流造成显著影响,河流( )
A. 年内径流峰值推迟 B. 冬季径流量增加
C. 冻结时间明显延长 D. 含沙量显著减少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3月29日—4月4日,塔里木盆地出现降水、降温天气,天气过程伴随局地暴雨(雪)、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最大降水中心位于天山南麓的拜城县铁热克镇,累积降雪量达88.9mm。下图为4月2日2:00沿82°E地形、风向风速剖面。
用“”符号在画出锋面的位置,并说明绘制在该处的理由。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岭云杉为喜阴树种,是天山森林优势种,但其幼苗不耐晒、霜冻、干旱,在适度湿润、光照下生长较好。近年来,天山北坡中段的雪岭云杉普遍出现了天然更新差、幼苗难成活的现象。某研究团队以天山北坡中段相同海拔上4个不同坡向的雪岭云杉幼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向的自然条件进行评估。如图示意不同坡向雪岭云杉林的土壤含水量、郁闭度(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和凋落物厚度。
(1)分析郁闭度、凋落物厚度对林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2)郁闭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雪岭云杉幼苗存活,分析其原因。
(3)为了提高阴坡和阳坡雪岭云杉的幼苗存活率,分别对阴坡和阳坡提出合理措施。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海冰为显著的季节性海冰,多为一年冰,每年11月中旬开始自北向南结冰。近10年来,白令海海冰面积正加速减少。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白令海海冰覆盖范围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当白令海吹偏北风时,海冰向南扩展,覆盖面积扩大,反之则缩小。如图示意1月份海平面局部等压线分布。
(1)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北半球冬季阿留申低压的形成过程。
(2)研究表明,北半球冬季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偏西时,白令海海冰覆盖范围较常年平均小。从大气水平运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研究表明,冬季白令海海冰覆盖范围加速缩小导致阿留申低压增强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上)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图1为2023年11月23日晴天某时刻一教学楼(24°07'N,117°30'E)走廊照片,图2示意教学楼走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照片拍摄当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2. 该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约为( )
A. 11:00 B. 11:50 C. 12:10 D. 13:00
3. 一周后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观测,可发现与图1比( )
A. AB变长 B. AC变短 C. 角A度数变大 D. AC向南移动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该教学楼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且时间为2023年11月23日,为冬半年期间,所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在正南。A项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在正北,错误;B项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在正南,正确;C项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在正南,错误;D项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在正北,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图1中B处走廊栏杆的影子,可推知阳光从右侧照入,且形成影子夹角75°,再结合图2中教学楼走廊与东西走向夹角15°,将两者相加刚好为90°,说明太阳此时应当位于一天中的正南方向(如下图图例分析),由此可确定,此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再结合该地所在经度117°30'E,求得与北京时间所在经度相差2°30',相差10分钟,即得出北京时间12:10。综上可述,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此日为11月23日,一周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观测,太阳高度角减小,影子长度变长,即AB变长,A对;AC为走廊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B错;角A度数由于太阳高度变小而变小,C错;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太阳方位发生变化,AC会向北移动,D错。故选A。
【点睛】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这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海岸推进,冲击力量甚大,可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图1示意世界局部区域,图2为甲、乙两地降水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苏门答腊岛北部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袭击发生的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5. 造成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洋流 D. 海陆分布
6. 索马里半岛东侧的丙海域有一季节性渔场,其出现季节与成因是( )
A. 北半球夏季深层海水上涌 B. 北半球夏季寒暖流交汇
C. 北半球冬季深层海水上涌 D. 北半球冬季寒暖流交汇
【答案】4 C 5. A 6.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的东北方向,拍岸浪多是由于迎岸风吹拂海面所导致的。所以苏门答腊岛北部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的季节应该是西南季风盛行的月份。结合该地的位置可知,其西南季风盛行的季节为夏半年,7月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甲地为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所以全年多雨;乙地位于南半球,夏半年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亚欧大陆的西北季风控制,降水少。因此造成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A正确;两地的地形无从判断,B错误;两地的洋流差异不大,C错误;两地均为临海地区,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索马里半岛东侧位于被印度洋,北半球的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为离岸风,导致深层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利于渔场的形成;冬半年为东北季风,属于迎岸风,抑制了冷海水上泛,营养物质少,不利于渔场形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风向与渔场:由于离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导致近岸海域海平面下降,深层海水会上泛,导致海水扰动,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附近,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丰富,会形成渔场。一般来说,离岸风盛行的地区多会形成或大或小的渔场。
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气候剧变,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相对抬升到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的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图1为贵州清水江流域局部地质图。图2示意清水江翁东阶地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沿AB连线的构造地貌是( )
A. 背斜山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向斜谷
8. 推测翁东河谷剖面T2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地壳稳定→河流堆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B. 地壳稳定→河流下切→地壳抬升→河流堆积
C. 地壳下降→河流堆积→地壳稳定→河流下切 D. 地壳下降→河流堆积→地壳稳定→河流堆积
9. 与T2阶地中的砂层比,砾石层形成时期清水江( )
A. 气候较干 B. 流量较小 C. 含沙量较大 D. 流速较快
【答案】7. B 8. A 9.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1信息,AB连线地区岩层中间为寒武纪,向两侧依次为奥陶纪、泥盆纪,呈现中间老两侧新的格局,属于背斜;由于该地区为山谷,所以属于背斜谷。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是岩层的阶段性抬升;外力作用是下切侵蚀和流水堆积作用。因此T2阶地的形成是由于阶地形成前,该地地壳稳定,流水沉积形成砾石层和砂层。然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最终形成了T2阶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砂层颗粒较小,说明形成砂层时当地的水流速度较慢;砾石层颗粒度大,说明砾石层形成时,当地的水流速度较快,D正确。影响沉积物颗粒的关键因素是河水的流速,与气候、流量关系较小,A、B错误;含沙量的大小影响沉积层的厚度,而不是粒径,C错误。故选D。
【点睛】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黄土沟壑区由塬面、塬坡和沟谷组合而成。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的部分。如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塬坡形成与发育过程及沿A-D连线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塬坡、沟谷发育,主要是由于( )
A. 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B. 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
C. 流水沉积和重力崩塌 D. 冰川侵蚀和重力崩塌
11. 相比沟谷,塬坡( )
A. 侵蚀强度更大 B. 土壤肥力较高
C. 地势起伏更大 D. 搬运能力更强
12. 随着塬坡、沟谷发育,该地( )
A. 沟间地扩大 B. 塬面扩大 C. 沟谷线延长 D. 流域扩大
【答案】10. B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黄土沟壑区为黄土高原区,形成沟壑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通过某小流域塬坡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可知,塬坡发育的过程是由于流水侵蚀所造成的塬面缩小的过程,“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的部分”,在黄土沟壑区中有一定的坡度部分,同时下部是坡度较大的沟谷部分,因此在塬坡上会有流水侵蚀的过程,同时下部坡度较大也伴随着重力坍塌,B正确;塬坡发育地表变的凹凸不平,与流水侵蚀相关,与流水沉积无关,C错误;黄土塬坡、沟谷发育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影响小,A错误,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黄土高原区没有冰川活动,故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和剖面图可知,此处主要是流水侵蚀地貌,而且从塬面到塬坡,再到沟谷坡度和落差变大,C错误,同时流水速度和侵蚀能力从塬面到塬坡,再到沟谷侵蚀能力越来越强,A错误,沟谷地区流水对土壤侵蚀力度最强,养分流失最多,流水搬运能力也最大,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从图可知,沟间地指塬面加塬坡,而随着流水侵蚀和重力坍塌,塬坡、沟谷发育,沟谷和塬坡会逐渐向沟沿线和塬边线侵蚀发育,导致塬面缩小甚至消失,沟谷线延长,沟间地缩小,AB错误,C正确;流域面积由分水岭决定,小流域内的流水侵蚀不能影响分水岭,所以不会改变流域面积,D错误。故选C。
【点睛】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由于流水侵蚀形成,导致黄土高于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土壤退化严重。
巴音河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发源于祁连山脉野牛脊山南麓,最终汇入可鲁克湖,是柴达木盆地第四大内流河。如图为巴音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流域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交通线分布②沿河流分布③沿山麓分布④沿湖岸分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巴音河中下游出现断流,推测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是( )
A. 春季下渗严重 B. 夏季蒸发旺盛 C. 秋季降水减少 D. 冬季融水减少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流域聚落多沿铁路和水系分布,①②正确;没有表现出沿山麓分布和沿湖岸分布的特点,③④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4题详解】
巴音河地处青藏高寒区,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因此,河流夏季水量最大,不会出现断流现象,B错误;该下渗不是河流水量损失的主要原因,A错误;降水不是该河的主要补给类型,C错误;冬季气温低,高山冰雪不易融化,水量少,会出现断流现象,D正确。故选D。
【点睛】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水的补给,主要包括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和湖沼水五种类型。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升温速度是全球其他区域的4倍,这一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持续加速气候变暖加快多年冻土的退化,导致北极地区( )
A. 苔原带南界向南移 B. 海—气交互作用减弱
C. 土层的渗透性增强 D. 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16. “北极放大”效应对北极地区的河流造成显著影响,河流( )
A. 年内径流峰值推迟 B. 冬季径流量增加
C. 冻结时间明显延长 D. 含沙量显著减少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气候变暖,多年冻土退化,土壤中的水分增多土层的渗透性增强,C正确;气候变暖,苔原带南界向北移,A错;气候变暖,海水蒸发增强,海-气交互作用增强,B错;气候变暖,多年冻土的退化,北极地区植被生长期延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D错。故选C。
【16题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北极地区的气温升高幅度更大。而北极地区的河流补给主要是积雪融水补给,受气温大幅升高影响,北极地区融冰期提前,年内径流峰值出现应提前,A错;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会导致北极地区融冰期提前,使融冰期延长,导致冬季的前后也会出现冰雪的消融,河流径流量增加,B正确;受气温升高影响,北极地区的河流冻结时间明显缩短,C错;“北极放大”效应会加剧北极地区多年冻土融化,从而导致河流含沙量显著增加,D错。故选B。
【点睛】北极放大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消融,下垫面水域扩大,海冰的反射作用减弱或消失,使海水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海水对近地面大气的加热作用随之增强,导致近地面升温。更暖的气温使得海冰进一步减少, 从而形成了海冰—反射率正反馈,如此反复加速了北极的升温速度。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3月29日—4月4日,塔里木盆地出现降水、降温天气,天气过程伴随局地暴雨(雪)、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最大降水中心位于天山南麓的拜城县铁热克镇,累积降雪量达88.9mm。下图为4月2日2:00沿82°E地形、风向风速剖面。
用“”符号在画出锋面的位置,并说明绘制在该处的理由。
【答案】
(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该界面南为西南(偏南)风,较暖,北侧东北(偏北)风,较冷,界面两侧风向转变较大(接近相反);高度接近但不超过500hPa,因为500hPa高度处风向已一致。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塔里木盆地2021年3月29日—4月4日变化天气过程为背景设置试题,考查锋面的绘制及理由,体现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详解】由于锋面是性质不同的冷暖气团的交界面,读图可知,图中天山南麓的拜城南侧为西南(偏南)风,来自低纬,应属于暖性气团,北侧东北(偏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团,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风向接近相反,在拜城附近辐合相遇,故锋面的位置应在拜城附近;4月初,当地正值春季,冷气流势力应较强,形成冷锋,锋面高度接近图中500hPa,但不超过500hPa,因为500hPa高度处风向已一致,气流性质相同。如下图所示: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岭云杉为喜阴树种,是天山森林优势种,但其幼苗不耐晒、霜冻、干旱,在适度湿润、光照下生长较好。近年来,天山北坡中段的雪岭云杉普遍出现了天然更新差、幼苗难成活的现象。某研究团队以天山北坡中段相同海拔上4个不同坡向的雪岭云杉幼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向的自然条件进行评估。如图示意不同坡向雪岭云杉林的土壤含水量、郁闭度(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和凋落物厚度。
(1)分析郁闭度、凋落物厚度对林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2)郁闭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雪岭云杉幼苗的存活,分析其原因。
(3)为了提高阴坡和阳坡雪岭云杉的幼苗存活率,分别对阴坡和阳坡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1)郁闭度较大,遮阴作用较强,林下地面温度较低,蒸发较弱,土壤含水量较高;凋落物厚度较大,对水分的滞留作用较强,利于下渗,同时也减少土壤水分直接蒸发,土壤含水量较高
(2)郁闭度过高,幼苗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较差,同时密集的林区环境还可能导致种内存在高竞争强度,导致幼苗养分不足,抑制其生长;幼苗不耐晒,郁闭度过低,则光照强烈,过强的光照不适合幼苗的存活和生长,光照时间较长,导致土壤水分与肥力不足,不利于幼苗生长。
(3)阴坡:采用间伐方式降低林区密度,改善光照条件;清理过厚的凋落物,利于幼苗向下扎根生长;阳坡:人工增施有机肥,补充幼苗所需养分;人工补充土壤水分;采用异地育苗方式。
【解析】
【分析】本题以雪岭云杉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土壤的因素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郁闭度是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郁闭度较大,遮阴作用较强,林下地面温度较低,蒸发较弱,土壤含水量较高;枯枝落叶多,凋落物厚度较大,对水分的滞留作用较强,利于下渗,同时也减少土壤水分直接蒸发,土壤含水量较高。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幼苗不耐晒、霜冻、干旱,在适度湿润、光照下生长较好,郁闭度过高,幼苗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较差,同时密集的林区环境还可能导致种内存在高竞争强度,导致幼苗养分不足,抑制其生长;幼苗不耐晒,郁闭度过低,则光照强烈,过强的光照不适合幼苗的存活和生长,光照时间较长,蒸发旺盛,导致土壤水分与肥力不足,不利于幼苗生长。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阴坡水分含量大,郁闭度高,凋落物厚度大,阴坡应采用间伐方式降低林区密度,改善光照条件;清理过厚的凋落物,利于幼苗向下扎根生长;而阳坡水分低,凋落物厚度小,阳坡应人工增施有机肥,补充幼苗所需养分;人工补充土壤水分;采用异地育苗方式。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海冰为显著的季节性海冰,多为一年冰,每年11月中旬开始自北向南结冰。近10年来,白令海海冰面积正加速减少。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白令海海冰覆盖范围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当白令海吹偏北风时,海冰向南扩展,覆盖面积扩大,反之则缩小。如图示意1月份海平面局部等压线分布。
(1)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北半球冬季阿留申低压的形成过程。
(2)研究表明,北半球冬季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偏西时,白令海海冰覆盖范围较常年平均小。从大气水平运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研究表明,冬季白令海海冰覆盖范围加速缩小导致阿留申低压增强。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北半球冬季,因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形成冷高压,切断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
(2)阿留申低压东侧盛行偏南风,西侧盛行偏北风;与常年位置比,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偏西时,白令海盛行偏南风海域范围较大;偏南风使暖湿气流北上,水温升高,不利于海冰生成(热力);同时抑制了白令海北部海冰向南拓展(动力)。
(3)白令海海冰大面积消融,冰面反射率降低,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水温升高;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向大气输送热量,近海面大气热量收入增加;同时海水蒸发增强,水汽增多,大气保温作用增强,近海面大气热量支出减少,气温升高,阿留申低压增强。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环流、海—气相互作用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阿留申低压位于北纬60°左右,该地的全球性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由于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向南偏移。加上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在陆地上被切断,只剩下海洋保留的低压中心,在北太平洋为阿留申低压。
【小问2详解】
低压中心气流辐合,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水平方向来看,低压中心西侧为偏北风,东侧为偏南风。与常年位置相比,如果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偏西,说明东侧的偏南风势力强,而偏南风由纬度较低的海域吹拂而来,会使得该海域水温升高,不利于海冰生成;同时由于偏北风势力弱,也不利于北侧的海冰向南移动。所以,白令海海冰覆盖范围较常年平均小。
【小问3详解】
海—气相互作用包括热量和水分的交换,阿留申低压增强,即水温升高,可从受热过程的角度展开分析。冰的反射率较高,海冰覆盖范围加速缩小,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小,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温度升高。温度较高的海水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海面附近大气的热量增加;同时,由于水温高,蒸发的水汽增多,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的热量支出减少,气温升高,有利于形成上升气流,所以阿留申低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