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0 14:0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一、单选题
1.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判断错误的是(  )
A.NH为正四面体形 B.BeCl2为直线形
C.NF3为V形 D.CO为平面三角形
2.下 列有关反应N2(g)+ 3H2(g) 2NH3(g)ΔH= -92.4 kJ·mol-1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H3分子间能形氢键
B.反应中N2体现了还原性
C.提高的值可增大N2的转化率
D.可以使用酶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卤化氢中,HF的沸点最高,是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
B.邻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低
C.H2O的沸点比HF的沸点高,是由于水中氢键键能大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与氨气分子和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有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氢键是一种化学键 ②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③离子键只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④气体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⑤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一定只存在极性共价键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 ⑦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A.②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②④⑤⑥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大小相当
B.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远大于化学键,是一种很强的作用力
C.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内部的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而分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6.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的半径比的大,则的还原性比强
B.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低,与氢键有关
C.F的电负性比的大,可推断的酸性强于
D.N与N形成的键比P与P的强,可推断的稳定性比的高
7.有机化合物K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的分子式为C8H12NO3Cl,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K可以发生酯化、氧化、加成、消去等反应
C.K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氮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D.K分子中含有σ键、π键和大π键,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8.下列各组晶体物质中:①和;②晶体硼和晶体铝;③NaBr和HBr;④晶体硅和金刚石;⑤晶体氖和晶体氮;⑥和,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⑥ D.③⑤
9.“冰面为什么滑 ”,这与冰层表面的结构有关(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分子的稳定性强,高温下也很难分解
B.第一层固态冰中,水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C.第二层“准液体"中,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机会比固态冰中少
D.当高于一定温度时,“准液体”中的水分子与下层冰之间形成的氢键断裂,产生“流动性的水分子”,使冰面变滑
10.下列物质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 B.离子半径:
C.酸性: D.沸点:
11.连二亚硝酸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可由亚硝酸和羟胺反应制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亚硝酸根离子为V形结构 B.羟胺是极性分子
C.1个中有6个键 D.连二亚硝酸可能易溶于水
12.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首次合成甲二醇(HOCH2OH)。下列有关甲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二醇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B.甲二醇易溶于水
C.1mol甲二醇分子中含杂化的原子
D.键能大小决定甲二醇的熔点和沸点
1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H3、O4、C60、N5+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H2与H3中存在氢键 B.O2与O4互为同位素
C.C60分子中有范德华力 D.N5+中含有34个电子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H2O汽化成水蒸气、分解为H2和O2,都需要破坏共价键
C.CCl4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HF很稳定是因为HF分子间存在氢键
15.下列物质的变化,仅破坏范德华力的是(  )
A.碘单质的升华 B.NaCl溶于水
C.将水加热变为水蒸气 D.NH4Cl受热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完全燃烧生成P2O5放出热量相同
B.NaHCO3(aq)+HCl(aq)=H2O(l)+CO2(g)+NaCl(aq),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氢能资源丰富,属于可再生能源
D.H2O分子很稳定,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氢键,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才能破坏氢键作用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的过程中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C.CO2溶于水和干冰升华都只有分子间作用力改变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硫醇(CH3CH2—SH)比乙醇(CH3CH2—OH)熔点低原因是乙醇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B.氯化钠易溶于水是因为形成了氢键
C.氨易液化与氨分子间存在氢键无关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19.联氨(N2H4)可用于处理锅炉水中的溶解氧,防止锅炉被腐蚀,其中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2H4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
B.1 mol N2H4可处理水中1.5 mol O2
C.[Cu(NH3)4]2+中存在离子键、配位键和极性共价键
D.氨水中NH3与H2O间存在氢键
20.PASS是新一代高效净水剂,它由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R同主族,Z、W、R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是常见的金属,电子层数等于主族序数,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的阳离子与R的阴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无法共存
B.WY2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C.原子半径按X、Y、R、W、Z的顺序依次增大
D.熔沸点:X2R>X2Y
二、综合题
21.根据要求填空(选填序号):
(1)以下有机物,分子结构呈平面正六边形的是   ;一定条件下,均能与 、 、 反应的是   ;可用作果实催熟剂的是   。
①甲烷 ②乙烯 ③苯 ④乙醇 ⑤乙酸
(2)以下有机物,含ⅤA族元素的是   ;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①蔗糖 ②纤维素 ③淀粉 ④油脂 ⑤蛋白质
(3)以下晶体,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的共价化合物是   ;存在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
① 晶体 ② 晶体 ③ 晶体 ④干冰 ⑤水晶
22.三种常见元素结构信息如下表,试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元素 A B C
结构信息 基态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 基态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104sx,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
(1)写出B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   ;
(2)用氢键表示式写出A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氢键   (任写一种);A的氢化物分子结合一个H+形成阳离子后,其键角   (填写“变大”、“变小”、“不变”);
(3)往C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A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可生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简要描述该配合物中化学键的成键情况   ;
(4)下列分子结构图中的“●”表示上述相关元素的原子中除去最外层电子的剩余部分,“○”表示氢原子,小黑点“ ”表示没有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
在以上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形成化学键是   (填写序号);在②的分子中有   个σ键和   个π键
23.
(1)单晶边缘纳米催化剂技术为工业上有效利用二氧化碳提供了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其中单晶氧化镁负载镍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抗积碳和抗烧结性能。Ni与CO在60~80℃时反应生成 Ni(CO)4气体,在 Ni(CO)4分子中与Ni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     ,Ni(CO)4晶体类型是     。
(2)非线性光学晶体在信息、激光技术、医疗、国防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我国科学家利用Cs2CO3、XO2(X=Si、Ge)和H3BO3首次合成了组成为CsXB3O7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回答下列问题:
①SiO2、GeO2具有类似的晶体结构,其中熔点较高的是   ,原因是   。
②正硼酸(H3BO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的白色晶体,如图为硼酸晶体的片层结构,层内的H3BO3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相连图中“虚线”表示氢键)其中硼的杂化方式为sp2,H3BO3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度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③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CsSiB3O7属正交晶系(长方体形)。晶胞参数为a pm、b pm、c pm。如图为沿y轴投影的晶胞中所有Cs原子的分布图和原子分数坐标。据此推断该晶胞中Cs原子的数目为    。CsSiB3O7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CsSiB3O7晶体的密度为   g·cm-3(用代数式表示)。
24.
(1)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说明 结合 能力强于    。
(2)写出甲基的电子式   。
(3)常温常压下,氯气为气体,溴单质为液体,其原因是   。
25.有U、V、W、X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U、V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甲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把它的产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则甲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   ,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
(2)V与W原子结合形成的V3W4晶体,其硬度比金刚石大,则V3W4晶体中含有   键,属于   晶体。
(3)乙和丙分别是V和X的氢化物,这两种氢化物分子中都含有18个电子。乙和丙的化学式分别是   、   ,两者沸点的关系为:乙   丙(填“>”或“<”),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NH中N原子价电子对数为,无孤电子对,为正四面体形,故A不符合题意;
B.BeCl2中Be原子价电子对数是,空间结构为直线形,故B不符合题意;
C.NF3中N原子价电子对数是为,有1个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故C符合题意;
D.CO中C原子价电子对数是为,无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NF3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2.【答案】A
【解析】【解答】A.氮元素的电负性强,NH3分子间能形氢键,A符合题意;
B.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N2体现了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
C.提高的值,可理解为保持氢气的量不变,增大氮气的量,N2的转化率降低,C不符合题意;
D.酶在高温下会失去活性,不可以使用酶作该反应的催化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氨气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B.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相当于增大氮气的物质的量,转化率降低;
D.大多数酶的成分为蛋白质,高温下变性。
3.【答案】C
【解析】【解答】A.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熔点沸点相对较高,故A不符合题意;
B.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沸点较高,邻羟基苯甲醛容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对羟基苯甲醛易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故B不符合题意;
C.H2O分子中的O与周围H2O分子中的两个H原子生成两个氢键,而HF分子中的F原子只能形成一个氢键。氢键越多,熔沸点越高,所以H2O熔沸点高,故C符合题意;
D.氨气分子和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导致氨气极易溶于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HF分子间存在氢键;
B.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
C.水中含有的氢键比HF中多;
D.氨气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①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故①不符合题意;②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②符合题意;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故③不符合题意;④气态分子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中就不含化学键,故④不符合题意;⑤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可存在非极性键,如H-O-O-H中存在O-O非极性键,故⑤不符合题意;⑥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①氢键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间,是一种独特的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②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④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含化学键;⑤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可存在非极性键;⑥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5.【答案】D
【解析】【解答】 化学键是指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分子间存在的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A、B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分子间存在的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对象是分子;化学键是指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6.【答案】A
【解析】【解答】A.Na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1,Na-核外电子排布1s22s22p63s2,核电荷数相同,电子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Na的半径更小,A符合题意;
B.邻羟基苯甲醛有分子内氢键,对羟基苯甲醛具有分子间氢键,与氢键有关,B不符合题意;
C.F电负性比Cl大,CF3COO-吸电子能力更强,H+更容易电离,CF3COOH酸性更强,C不符合题意;
D.键能越大,稳定性越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核电荷数相同,电子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
B.分子间氢键;
C.F电负性比Cl大,CF3COO-吸电子能力更强;
D.键能越大,稳定性越高。
7.【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K的分子式为C8H8NO3Cl,含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含有氨基、羟基、苯环,K可以发生酯化、氧化、加成,不论是羟基和氯原子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不符合题意;
C.K分子中的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sp2、sp3两种,氮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3,C不符合题意;
D.K分子中含有苯环、双键和单键,因此含有σ键、π键和大π键,含有氨基和羟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结构中所含原子个数,确定其分子式;
B、苯环上的羟基、卤素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C、根据C、N原子的成键情况,确定其杂化方式;
D、根据物质的结构,确定其所含的化学键;
8.【答案】C
【解析】【解答】①SiO2为共价晶体,存在共价键;SO3为分子晶体,存在共价键。二者的化学键类型相同,但晶体类型不同,①不符合题意。
②硼为共价晶体,存在共价键;铝为金属晶体,存在金属键。二者的化学键类型不同,晶体类型也不同,②不符合题意。
③NaBr为离子晶体,存在离子键;HBr为分子晶体,存在共价键。二者的化学键类型不同,晶体类型也不同,③不符合题意。
④晶体硅为共价晶体,存在共价键;金刚石为共价晶体,存在共价键。二者的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④符合题意。
⑤晶体氖为分子晶体,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存在化学键;晶体氮为分子晶体,存在共价键。二者的化学键类型不同,晶体类型相同,⑤不符合题意。
⑥CH4为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H2O为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二者的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⑥符合题意。
综上,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④⑥,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干所给各个晶体中所含的化学键和晶体类型进行分析。
9.【答案】A
【解析】【解答】水分子的稳定性是由水分子内O-H键的键能决定的,与分子间的氢键无关,故A符合题意;
固态冰中,1个水分子与周围的4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接,从而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故B不符合题意;
“准液体”中,水分子间的距离不完全相等,所以1个水分子与少于4个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形成氢键的机会比固态冰中少,故C不符合题意;
当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准液体”中的水分子与下层冰之间形成的氢键被破坏,使一部分水分 子能够自由流动,从而产生“流动性的水分子”,造成冰面变滑,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水分子的稳定性是化学性质,由键能决定的,与分子间的氢键无关;冰中氢键多,水中氢键少,水蒸气中无氢键。
10.【答案】C
【解析】【解答】A、由于非金属性F>Cl>S,因此热稳定性HF>HCl>H2S,A不符合题意;
B、K+、Cl-有三个电子层,Na+、F-有两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因此离子半径Cl->K+>F->Na+,B不符合题意;
C、非金属性Cl>S>P,因此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C符合题意;
D、H2O中含有氢键,使得沸点增大,因此沸点H2O>H2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则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B、电子层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C、非金属性越强,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含有氢键的物质,其沸点较高;
11.【答案】C
【解析】【解答】A.亚硝酸根离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发生sp2杂化,中心N原子最外层存在1对孤对电子,所以为V形结构,A不符合题意;
B.羟胺的结构式为,分子结构不对称,是极性分子,B不符合题意;
C.1个HON=NOH中含有2个H-O σ键、2个O-N σ键、1个N-N σ键,共5个σ键,C符合题意;
D.连二亚硝酸与水可形成氢键,故其可能易溶于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亚硝酸根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含有一个孤电子对;
B.羟胺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C.单键均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
D.连二亚硝酸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12.【答案】B
【解析】【解答】A.甲二醇(HOCH2OH)可看作CH4中2个H被-OH替代,其结构不对称,则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所以是极性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甲二醇含多个羟基,能与水形成氢键,是亲水基,则易溶于水,故B符合题意;
C.甲二醇分子中C原子有4个σ键,采取sp3杂化,O原子有2个σ键,还存在两个孤电子对,故O原子采取sp3杂化,则1mol甲二醇分子中含杂化的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甲二醇(HOCH2OH)是分子晶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甲二醇的熔点和沸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甲二醇可看作两个羟基取代甲烷中的两个氢原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B.甲二醇含羟基,与水形成氢键,易溶于水;
C.甲二醇中C原子和两个O原子为sp3杂化;
D.甲二醇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与键能大小无关,与氢键有关。
13.【答案】D
【解析】【解答】A.H2与H3中都不存在氢键,A不符合题意;
B.O2与O4互为同素异形体,B不符合题意;
C.C60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它的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C不符合题意;
D.N5+中含有的电子数为7×5-1=34,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C.范德华力是分子间作用力;
D.中含有的电子数为7×5-1=34;
14.【答案】C
【解析】【解答】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组成的为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H2O汽化成水蒸气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共价键,水分子分解时破坏共价键,故B不符合题意;
C.四氯化碳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是8电子稳定结构,故C符合题意;
D.稳定性是化学性质,而氢键是决定物理性质,而氟化氢稳定是氢氟键的键能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纯净物:只有一种分子的物质;
B、水转化为水蒸气不需要破坏共价键;
C、四氯化碳中碳原子和氯原子都是8电子稳定结构;
D、氢键影响物理性质,不影响化学性质。
15.【答案】A
【解析】【解答】A.碘单质的升华间隔变大,破坏的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故A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于水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破坏的是离子键,故B不符合题意
C.液态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因此加热变成水蒸气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受热分解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是:A
【分析】破坏范德华力说明此物质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水中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碘单质升华破坏的只是分子间作用力
16.【答案】C
【解析】【解答】A.将等质量红磷和白磷完全燃烧生成P2O5放出热量不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不符合题意;
C.氢能属于可再生能源,C符合题意;
D.H2O分子很稳定,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才能破坏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不相同;
B.吸热反应,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氢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分子很稳定,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才能破坏共价键。
17.【答案】C
【解析】【解答】烧碱和纯碱均属于离子化合物, 熔化时须克服离子键,A不符合题意;
加热蒸发氯化钾的水溶液,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水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 B不符合题意;
CO2溶于水发生反应:CO2+ H2OH2CO3,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符合题意;
石墨具有层状结构,层内碳原子间形成共价键,层与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金刚石中只含有共价键,因而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D不符合题意。
【分析】A.烧碱和纯碱均属于离子化合物, 熔化时须克服离子键;
B.加热蒸发,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水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
C.CO2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D.石墨具有层状结构,层内碳原子间形成共价键,层与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金刚石中只含有共价键。
18.【答案】A
【解析】【解答】A.乙醇的熔点高于乙硫醇的熔点主要是乙醇中存在氢键,故A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与水无法形成氢键,故B不符合题意;
C.氨分子间易形成氢键,故导致氨易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
D.H2O分子稳定是因为O—H键的键能大,而不是因为H2O中含有氢键,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氢键主要影响的是物质熔沸点的高低,常见可以形成氢键的元素是氮元素、氧元素、氟元素等
19.【答案】D
【解析】【解答】】A.联氨分子中含有4个N-H键和1个N-N键,只含有单键,即只含有 σ 键,不含有π键,故A错误;
B.1molN2H4失去电子生成氮气,转移4mol电子,而1molO2得到4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1molN2H4可处理水中1mol O2,故B错误;
C.[Cu(NH3)4]2+ 中铜离子与氨分子之间存在配位键,氨分子中N与H形成极性共价键,但是不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
D.N、O元素电负性都较大,O-H或N-H是强极性键,则N、O能和另一分子中的H原子形成氢键、氨水中NH3与H2O间存在氢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一般来说,共价单价为一个σ 键,共价双键为一个σ 键,一个π键,共价三键为一个σ 键,两个π键;
B.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即可计算;
C.[Cu(NH3)4]2+ 中为阳离子,不含有离子键;离子键为阴阳离子之间形成的;
D.一般N,O,F这些电负很强的可以与氢之间形成氢键。
20.【答案】C
【解析】【解答】A.铝离子和硫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双水解反应无法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故B不符合题意;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按H、O、S、Si、Al的顺序依次增大,故C符合题意;
D.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硫化氢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则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强于硫化氢,沸点高于硫化氢,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 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X为H,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Y为O, Z是常见的金属,电子层数等于主族序数, Z为Al. 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W为Si.R为S,结合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21.【答案】(1)③;⑤;②
(2)⑤;①④
(3)④;②
【解析】【解答】(1)苯分子结构呈平面正六边形;一定条件下,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氢原子能电离出来,使其水溶液显酸性,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均能与 、 、 反应,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不能电离出来,不能与 、 反应,但是可被活泼金属,如钠,置换出氢气;乙烯可用作果实催熟剂;
(2)蔗糖、纤维素、淀粉、油脂均只含C、H、O三种元素,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还可能含有S、P等元素,故含第ⅤA族元素的是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蔗糖、油脂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① 晶体为单质,② 晶体为离子晶体,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铵根离子中氮原子与氢原子间形成共价键;③ 晶体为离子晶体,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含有共价键;④干冰为分子晶体,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且其为共价化合物;⑤水晶为原子晶体;故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的共价化合物是干冰;存在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
【分析】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核酸为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2.【答案】(1)1s22s22p63s23p4
(2)N﹣H…N﹣或N﹣H…O﹣或 O﹣H…N﹣或O﹣H…O﹣;变大
(3)[Cu(NH3)4]SO4;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以配位键相结合,铜氨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
(4)①③④;3;2
【解析】【解答】(1)B基态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即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得到B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4;(2)在氨水中,由于N和O的非金属性较强,可形成氢键,溶液中存在的氢键有:N-H…N-或N-H…O-或 O-H…N-或O-H…O-等,N的氢化物分子结合一个H+形成阳离子后,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变大,故答案为:N-H…N-或N-H…O-或 O-H…N-或O-H…O-;变大;(3)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溶液,生成的配合物为[Cu(NH3)4]SO4;配合物中氨分子中N原子与铜离子之间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铜氨络离子,硫酸根和铜氨络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形成[Cu(NH3)4]SO4,故答案为:[Cu(NH3)4]SO4;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以配位键相结合,铜氨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4)由分子结构图可知①为氨气、②为乙炔、③为甲烷、④为水,其中氨气、甲烷和水的中心原子均以sp3杂化形成化学键;乙炔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杂化,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2个π键,故答案为:①③④,3;2。
【分析】A的基态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得到A的基态电子排布式1s22s22p3,为N元素;B基态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即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得到B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为S元素;C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s104sx,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说明最外层有1或2个电子,如为2,则为Zn,但化合价只有+2价,则应为[Ar]3d104s1,即Cu元素。
23.【答案】(1)C;分子晶体
(2)SiO2;二者均为原子晶体,Ge 原子半径大于 Si,Si-O 键长小于 Ge-O 键长,SiO2 键能更大,熔点更高;热水破坏了硼酸晶体中的氢键,并且硼酸分子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使溶解度增大;4;
【解析】【解答】(1)CO分子中C、O原子均有孤电子对,但C的电负性较小,更容易给出电子,所以在 Ni(CO)4分子中与Ni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C原子;根据题意可知Ni(CO)4的沸点较低,是由Ni(CO)4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
(2)①根据题意可知二者均为原子晶体,Ge 原子半径大于 Si,Si-O 键长小于 Ge-O 键长,SiO2 键能更大,所以SiO2熔点更高;
②热水破坏了硼酸晶体中的氢键,并且硼酸分子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使溶解度增大;
③原子分数坐标为(0.5,0.2,0.5)的Cs原子位于晶胞体内,原子分数坐标为(0,0.3,0.5)及(1.0,0.3,0.5)的Cs原子分别位于晶胞的左侧面、右侧面上,原子分数坐标为(0.5,0.8,1.0)及(0.5,0.8,0)的Cs原子分别位于晶胞的上底面、下底面,原子分数坐标为(0,0.7,1.0)及(1.0,0.7,1.0)(0,0.7,0)及(1.0,0.7,0)的Cs原子位于晶胞平行于y轴的棱上,则晶胞中Cs原子数目为: =4;由化学式CsSiB3O7,可知晶胞相当于含有4个“CsSiB3O7”,故晶胞质量为 g,则晶体密度= g÷(a×10-10 cm×b×10-10 cm×c×10-10 cm)= g cm-3。
【分析】(1)根据化学式即可判断碳原子与Ni形成配位键,根据沸点较低即可判断晶体类型
(2)①均为原子晶体,键越短,熔点越大 ②热水破坏了分子内的氢键,促进了分子间的氢键形成 ③ 根据坐标确定原子的位置,Cs在体心和面心和棱上计算出原子个数,根据ρ=m/v计算
24.【答案】(1)
(2)
(3)氯单质、溴单质为分子晶体,结构相似,随分子量増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故状态从气体变为液体
【解析】【解答】(1) 碳酸根离子能与次氯酸分子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说明 结合 能力强于 ,该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 甲基中碳原子与3个氢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但碳原子并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甲基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3) 根据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析,常温常压下,氯气为气体,溴单质为液体,其原因是氯单质、溴单质为分子晶体,结构相似,随分子量増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故状态从气体变为液体,故答案为:氯单质、溴单质为分子晶体,结构相似,随分子量増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故状态从气体变为液体。
【分析】(1)
(2)碳原子最外层四个电子,只有三个形成公用电子对,还单一个电子
(3)根据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析,常温常压下,氯气为气体,溴单质为液体,其原因是氯单质、溴单质为分子晶体,结构相似,随分子量増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故状态从气体变为液体
25.【答案】(1)5∶1;sp2
(2)共价;原子
(3)C2H6;H2O2;<;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C2H6分子间不存在氢键
【解析】【解答】(1) 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即甲分子是乙烯分子,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双键中含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两个碳氢共价键,即四个σ键,则甲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5∶1,其中心原子采取的是sp2杂化,体现平面结构;
(2) V3W4晶体是C3N4晶体,其硬度比金刚石大,说明晶体中含有共价键,是原子晶体;
(3) V的氢化物含有18个电子,该分子是C2H6,W的氢化物含有18个电子的分子是:H2O2,由于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C2H6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故沸点:C2H6【分析】根据题意已知,U是H元素;V元素三个能级,说明只有2个电子层,且每个能级中电子数相等,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即C元素;W在基态时,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所以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即N元素;X与W同周期,说明X处于第二周期,且X的第一电离能比W小,故X是O元素;据此结合题干设问分析作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