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 邓稼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 邓稼先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0 14: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语言运用: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思维能力: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审美创造: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点击播放视频(PPT呈现内容)
明确: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二、教学新课
(一)走进人物
走近作者——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介绍——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二)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为另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一)字词积累
宰割、奠基、元勋等词语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六部分内容,并思考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
第一部分:(1—9)在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下引出主人公——邓稼先。
第二部分:(10—18)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19—29)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30—33)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激动、自豪和骄傲。
第五部分:(34—39)邓稼先始终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戈壁沙滩。
第六部分:(40—44)引述电报书信评价赞扬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品质,流露对朋友的深情。
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扩展,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方法总结:
(1)文中的小标题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初识稼轩
1.请在文中勾画出邓稼先最让你感动的事件或语言,并进行批注。用“从____(事、言),我感受到了一个 邓稼先”的句式说一段评述性的话。
示例:从他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做出的巨大贡献,我感受到了一个功勋卓著的邓稼先形象。
明确:从他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做出的巨大贡献,我感受到了一个功勋卓著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我感受到了一个心系国家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历时28年成功设计了“两弹”,把我国的国防武器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我感受到了一个功勋卓著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在“文革”初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我感受到了一个没有私心、受人尊敬的邓稼先形象。
从核武器试验发生意外时,他说“我不能走”,我感受到了一个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身患癌症,经历三次手术,病中仍关心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工作,我感受到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形象。
【助读资料】
邓稼先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86年7月,因受核辐射身患癌症逝世。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因在核武器领导与规划工作中的杰出贡献,邓稼先在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总结:邓稼先是一个心系国家、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没有私心、甘于奉献、功勋卓著的人。
目标导学三:跳读课文——品赞稼轩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这一百年的历史是怎样的?
明确:只举1898年为例:“租借”99年,“租借”25年……可见,这一百年是被侵略和压迫的一百年,是屈辱的一百年。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民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直到第一部分结束时才点出“邓稼先”的名字?
明确:
内容上:从任人宰割——倍感屈辱,到站起来了——扬眉吐气,在读者已经有强烈的心理预期中,适时地点出“邓稼先”的名字,达到醒目有力,震撼人心的效果。
结构上: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做出巨大贡献——默默奉献的邓稼先。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请从国籍、职务、功劳、学术水平、文化背景、性格为人方面比较奥本海默和邓稼异同之处。
明确:国籍不同,奥本海默是美国,邓稼先是中国;职务相同,都是原子弹设计领导人;功劳相同,都是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学术水平相当;文化背景不同,奥本海默是美国文化,邓稼先是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为人不同,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善于辞令、复杂的人,邓稼先是中国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纯”、朴实。
明确:通过对比,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样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后文的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4.从“民族感情?友情?”这部分中,可以看出邓稼先是怎样的人?(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如第31自然段“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表现出邓稼先对工作认真、谨慎的态度,即便是对挚友也绝不违反规定,可见其为人忠正。
【知识链接】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5.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永恒的骄傲”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从四个角度来写邓稼先:
①从朋友的角度,对邓稼先的品质、精神、贡献进行深情赞颂。
②从历史的角度,对邓稼先为祖国和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进行高度评价。
③从人生观的角度,对邓稼先的生命质量给予了热情的赞颂。
④从人生选择的角度,突出邓稼先对事业和对祖国、民族的赤诚热爱。
表现了邓稼先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的精神品质,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
6.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明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目标导学四:细读课文——研析语言
杨振宁先生在写作这篇人物传记时,采用了大量的引文,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品味。
诵读《吊古战场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思考:
1.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
明确: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猛烈的战争,衬托出他为国家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2.为什么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明确: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了邓稼先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充满深意地将邓稼先与民族历史的转变联系起来,并且呼应第一部分。
3.为什么引用电报与书信的内容:
明确:引用电报与书信的内容,从朋友的角度、历史的角度、人生观的角度、人生选择的角度总体评价了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格,饱含作者对挚友的深情。
目标导学五:细读课文——探究写法
1.小中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2.句式多变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
(2)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文体特点——传记
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按传主对象的不同,传记文学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的 传主是作者自己,它记述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他传,就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经历的传记。
◎按写作手法的不同,可分一般传记和评传。一般传记,不论是自传还是他传,以客观的传人记事为主,以评为辅,对所传对象可以不评或少评;而评传则既重写传主的生平事迹,又重对其事迹经历、言行思想、是非功过作分析和评价。
三、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
四、随堂训练
1.根据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邓稼先不愧为 “两弹元勋” 的称号,现在,请你书写100字左右的颁奖词,概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
示例1: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示例2:他,28年默默戈壁滩上勤研究,辐射危险逼近只说“我不能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开创了中国核武器新纪元,使任人宰割的中国真正站了起来。他如一座坚定不移的丰碑,屹立在我国国防事业的山峰上;他如一枝不畏严寒的梅花,盛开在我国光彩不屈的历史长河中。他就是——中国男儿邓稼先 !
示例3: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就是——民族英雄邓稼先!
2.听歌《中国男儿》(PPT呈现内容)
五、板书设计
邓稼先
历史背景→杰出的历史性人物
生平经历和贡献→“两弹”元勋 崇高的爱国情怀
气质品质→真诚坦白 朴实奉献
创造奇迹→自己制造 自豪骄傲 伟大的人格魅力
工作情况→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
赤子情怀→信念坚定 永恒价值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
不足之处 文章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在记叙基础上有抒情有议论,学生体会还不够深刻,在朗读时还要给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