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绘制简单图形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三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皮亚杰的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因此,将本课教学情境设计成以“美化校园”为任务主线,学生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景物将其抽象为简单图形进行组合。 教材分析: 《绘制简单图形》选自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计算机小画家”,总共分十个课题(分别是第15课 认识画图软件、第16课 初识画图工具、第17课 绘制简单图形、第18课 使用橡皮擦工具、第19课 使用复制黏贴、第20课 使用变形工具、第21课 绘制曲线图形、第22课 绘制特殊效果、第23课 绘出国画效果、第24课 设计绘画作品),本课是第17课绘制简单图形,前两课的教学内容为学会启动退出“画图”软件,认识画图窗口,尝试使用简单工具,学会保存文件,学会设置前景色,使用“颜色填充”、铅笔、放大镜等工具。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23课中的编辑颜色放在第16课给图形着色部分讲授,故在本课绘制花朵这一任务时可以呈现出多彩的作品。本课是在此前诸多学习基础上学会使用图形工具绘制简单图形,使用选择工具移动、删除等操作方法组合简单图形。 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教学内容和新课标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多边形等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本课时是此基础上学习使用“选择”工具进行移动、删除等编辑操作,并尝试综合利用本课知识,创造性的绘制简单图形。本课在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绘画的不同,培养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意识上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是本单元中重要的一课。 根据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设置情况来分析,本课内容对之后三年级学习的画图构图原理,四年级学习在Word、PowerPoint中插入形状,五年级使用PhotoImpact处理图像等内容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熟练使用键盘和鼠标的基础,会使用常用的彩色铅笔、颜色填充等工具绘制图形,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根据课堂前测,对本班41名同学发放问卷(内容如下),数据表明本班学生对电脑绘画有一定的兴趣,学习劲头高,但他们的技术能力和绘画水平差异较大,很难在同一要求下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因此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其有选择性的完成,使每个同学都能体验成功,保护学生学习画图软件的兴趣。 附: 问卷问题: 1、你家长是否有笔记本或者是台式机?A有 B没有 2、你是否可以打开画图软件进行画画?A是 B否 3、你是否喜欢画画?A是 B否 4、美化校园的原始背景用到了几种形状?A3 B4 C5 5、常见的书籍是什么形状?A长方形 B矩形 问卷分析: 图1-1 问卷统计结果 问题1的考量是由于学生所在地区属于城乡结合部,家庭背景存在较大差异,经调查发现家里有笔记本电脑的同学未达一半,因此在设计任务要求时要考虑学生能否只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就可以迁移运用。 问题2的考量是考察学生对前两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但由于有个别学生缺勤的因素,未能达到百分百的反馈。 问题3的考量是获取学生对于电脑绘画的兴趣程度,发现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可能存在畏难等多种心理选择了否定。 问题4是考量上一课时学习的形状工具,学生是否掌握对现有的组合图形进行分析、拆分,从而内化为所学图形形状。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选择出了准确选项,大部分同学可能会忽视细节上的观察。 问题5是考量学生能否根据现实生活确定物体形状,区分长方形和矩形表述上的不同。能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知道矩形的概念,受数学课影响,学生主观上还是用长方形、正方形词汇来描述形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选择、移动、删除的操作方法组合图形。 2.能够应用选择、移动、删除的操作方法组合图形并调整图形大小。 过程与方法: 以完成美化校园作品为任务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掌握使用选择、移动图形的操作有创意的组合图形,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画图工具,创作电脑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电脑绘画的乐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在数字环境下构建知识的一般过程。 重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选择、移动、删除等操作方法。 难点:应用选择、移动、删除等操作方法创作组合图形。
教学方式与策略 根据对教材的参阅和学生情况的分析,依据以学定教的教学理论,在学生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因此本课以美化校园为任务主线,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师生演示、自主探究为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体验设计创作的过程,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字环境下知识构建的过程。 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节课是形状辨一辨,第二节课是图形拼一拼。本节课是属于第二节课,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模块,时间分布相对应如此。教学环节是通过情境引入,任务一绘制花朵任务二绘制石凳的安排是为了落实重点内容,而任务三绘制其他景物是为了突破难点内容,最后是展示作品评价交流。对应的学生活动,是通过解决任务要求,学生需要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来对生活景物进行建构,转化为简单图形进行组合,最后在评价作品时候获得反思提高。 教学流程图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新校区快建成了,最近工人师傅给教学楼刷上了漂亮的砖红色,但有些地方还有没建成,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工人师傅,看看我们的校园还应该来添加什么景色?” 生:思考问题。 师:“想一想,你要怎么来绘制你设想的景色?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吧。” 出示课题。 板书 《绘制简单图形》。 从生活现象导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分钟
二、新授 师:任务一(绘制花朵) 打开“美化校园”文件 利用上节课所学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形状工具绘制一朵小花 看一看每个小组中能画出几种不同的花朵? 填好评价表 生:学生5人成一组,组员按照自己的想法绘制图形。组间合作解决问题,如遇解决不了的先观看微课视频,再举手请教师帮助。最后按要求填好评价表。 师:统计学生小组交流后结果。请学生代表发言,讲解如何利用“选择”工具将花朵拼凑完整。 师(用以语言过渡美化校园情境设计的递进):任务二(绘制石凳) 1.打开“美化校园”文件 2.使用所学的形状工具,通过“选择”工具绘制花圃边的石凳 3.填好评价表 生:观察真实石凳的形状,思考可以使用什么工具绘画组合?(圆角矩形) 生1:示范画出圆角矩形,利用“选择”工具移动组合图形。 师:对学生演示结果提出其存在问题。(其他同学思考并作答)再演示,讲解(强调勾选透明背景选项)。 师:提出如果按照现实中制作石凳的工艺手法来讲,我们应该怎么来组合石凳,对此层层设问。 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思路,提出使用“选择”工具删除图形某部分后再进行组合。 师:(PPT展示七巧板组合图形进行头脑风暴)提出任务三(绘制其他景物) 根据需要选择已提供的形状,利用选择、移动、删除的方法组合图形。 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并绘制完成。按要求填好评价表。思考遇见问题解决的方案,由学生评价展示作品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分层任务:完善美化校园这一作品。 1. 完成对美化校园花圃部分的设计。 2. 完成对美化校园整幅图的美化设计。 生: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完成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相互填好评价表。 回顾上一次课讲过的简单几何形状,能利用其绘制出想要的图形,体验从设想到实现这一绘图过程。 掌握使用“选择”工具对图形对象的移动组合方法。 掌握使用“选择”工具对简单图形进行移动组合、删除组合变成组合图形的方法。 在绘画时我们不但可以通过画图工具来进行绘画,还可以使用选择工具通过删减和添加的方法组合图形。学会根据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创作作品。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形状,利用“选择”工具组合图形。分层次任务有助于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三、作品展示 师:巡视记录优秀作品 生:展示的同学用语言描述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分钟
四、课堂总结 师:1、是否解决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2、对本课知识点做总结。 掌握简单形状的绘制;学会选中对象并进行移动和删除;使用基本形状组合完成简单绘画。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提问,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梳理。 让学生更加系统的理解本课知识 2分钟
板书设计 绘制简单图形
教学特色与反思 任务名称内容完成情况优秀良好合格绘制花朵目标明确,生动形象☆☆☆☆☆☆☆☆☆绘制石凳组合图形,方法得当☆☆☆☆☆☆☆☆☆绘制其他景物构想合理,表现丰富☆☆☆☆☆☆☆☆☆完善作品合理布局,有创新性☆☆☆☆☆☆☆☆☆
课堂学习评价表 这节课之后,我认真的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第一,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景物进行构想,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表达自己感受,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如在每个任务的提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解决任务,整堂课都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能够大胆地进行创意构思,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第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实物进行构思,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本课在教学中强调人性化,重视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在评价中,也要鼓励学生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课上,教师很难时刻兼顾每一位学生,这时小组探究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合作互助的良好风气,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 1.个别学生出现基本操作困难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对工具使用起来不熟练。 2.在学生互评作品时,如果给学生更为具体的评价标准和依据,会更加有针对性。 对此我认为要改变课堂中的这种现状,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注意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一步一步的,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关注基础较差的同学,注重他们的听课效果,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