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体温的控制》课件、教案、学习活动单合集(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5《体温的控制》课件、教案、学习活动单合集(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1 08:18:2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八上第三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
随堂练习
时事热点
11月1日是世界流感日,流感在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中的高发疾病。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发病率高、传播快、易感人群广泛的特点。潜伏期通常为1-7天,一般为2-4天。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在发热前,患者通常会出现畏寒、寒战的情况,伴随着全身症状如肌肉关节酸痛、乏力和食欲减退等。
如果你的家人突然发烧,家中没有退烧药,如何利用家中的物品快速退烧?
课前导入
加快空气流速
思考:人的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吗?
降温小能手
加快水的蒸发
加快水的流速
加大内外温差
增加散热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0:
开始
新知探究
人的体温是固定值吗?
测量部位 腋窝 口腔 直肠
测量温度/℃ 36.9 37.4 37.6
正常范围/℃ 36.0-37.4 36.7-37.7 36.9-37.9
我是小医生
下表是同一时刻测得的一位小朋友不同部位的温度,请问哪个值可以代表他的体温?
小医生们,请问我的体温正常吗?
从以上数据中,你有何新发现?
新知探究
1、同一个人的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中午较高,早晚较低。
结论
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内体温是否相同呢?
下表是在同一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一家三口的体温(口腔),观察数据有何发现?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略有差异,一般儿童稍高于成人。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略有差异,一般女子稍高于男子。
正常的体温并不是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变化幅度不超过1℃)!
我是小医生
孩子
新知探究
体温恒定
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体温不会随之变化,而保持相对恒定。
思考:维持恒定体温有什么好处?
新知探究
如何让水温保持恒定?
增加的热量=散失的热量
人的体温如何保持恒定?
体温恒定的本质原因
新知探究
人体在安静和运动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或组织分别是什么吗?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脑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认识产热
选用一种熟知的统计图来表示人体在安静时各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
比较安静和运动时器官或组织产热情况
新知探究
思考讨论
流感时为什么会出现发冷、寒战后高热?
寒战时,骨骼肌收缩,产热总量增加,体温升高!
讨论:发烧时除了体温升高,还伴随着哪些症状?
散热
心跳加速
出汗
面部发红
增加供血供氧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认识散热
血管 ,
皮肤血流量 ,
皮肤温度 ,
散热量 。
舒张
增大
上升
增加
发烧时为什么会面部发红?
直接散热为主
蒸发散热为主
外界温度≥体表温度
正常温度
低温
高温
外界温度<体表温度
发烧时为什么会出汗?
新知探究
认识散热
血管 ,
皮肤血流量 ,
皮肤温度 ,
散热量 。
收缩
减少
下降
减少
直接散热
战栗
外界温度过低
低温
随堂练习
思考与讨论
如果你的家人突然发高烧,家中没有退烧药,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家中的物品快速退烧?并说明理由。
随堂练习
思考与讨论
如果你的家人发烧,一段时间内的体温一直维持在39℃,试分析这段时间内他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
①产热=散热
②产热>散热
③产热<散热
体温不变
体温上升
体温下降
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设计产热散热动态平衡模型吗?
本课小结
人体是通过什么机制维持体温恒定的呢?《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体温的控制》是新课标学科核心概念下“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的内容,要求达到以下目标:①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②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稳定与变化的跨学科概念。
二、教材与学情解读
《体温的控制》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完“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后给出的一个具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的例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过动物的分类,对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但是尚未了解恒温动物具体到人类是怎么维持体温,该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对人是恒温动物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和规律。前面学过的受力平衡、溶解平衡及生活中有关平衡的例子为学生理解本节中的产热和散热平衡打下了基础,此中的平衡思想也为今后学生学习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原理做好铺垫。
二、学习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学习,可以说出“体温恒定”的概念,了解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和方法及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体会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最终指向“稳定与变化”跨学科概念的形成。
2、科学思维:理解产热散热的过程的理解,建构产热散热动态平衡的模型,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读材料、读图、读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态度责任: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科学知识对解决真实问题带来的帮助,提高生命保护意识。
三、教学具准备
烧杯、温度计、温水热水、水槽、冰袋、扇子、玻璃棒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恒温动物产热和散热的原理,以及通过产热和散热的调节来维持体温动态平衡的过程。
难点:人体完成体温动态平衡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比赛导入,引出课题(8分钟) 1、世界流感日科普 提出本课核心任务:如果你的家人突然发烧,家中没有退烧药,如何利用家中的物品快速退烧? 2、比一比:两组同学,利用提供的工具,一分钟内不改变烧杯内环境,让两杯水迅速降温,看看谁降温的快。 3、采访两个小组的方法以及原因,总的来说,就是增加散热。 4、那如何让烧杯中的水迅速升温呢?(加热、密封等)总的来说,是让产热增加。 5、问题:水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那人也是如此吗?我们在炎热的酷暑和寒冷的冬天,体温会有很大差异吗? 5、是否真如同学们所想的那样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体温的控制”。 3、冰袋放水槽中是为了制造冷的环境,增加烧杯内外温差;玻璃棒搅动水是为了加快水的流速,增加散热;扇子扇动是为了增大空气的流速和加快水的蒸发。 4、逆向思维,思考如何让水升温。 5、回答:不会。 从一个科普提出课堂的核心任务后,以一个小比赛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增加散热的方式,反向推到增加热量的方式,将水与人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异同之处,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32分钟) (一)恒定的体温 1、人的体温是一个固定值吗? 【活动一】读表找规律 展示一个小朋友不同部位的体温。 测量部位腋窝口腔直肠测量温度/℃26.937.437.6正常范围36.0-37.436.7-37.736.9-37.9
问题1:哪个温度能代表这个小朋友的体温? 问题2:他的体温正常吗?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问题3: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内体温是否相同呢? 【活动二】读表找规律 展示一家三口在不同时间段测得的体温: 问题1: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2:从一家三口的体温变化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可靠吗?为了使这些结论更可靠我们该如何改进? 经过大数据的样本分析,得到了和同学们一样的三条结论。总结归纳:正常的体温并不是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尝试概括“体温恒定”的定义。 3、认识恒温动物 我们将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 问题1:脊椎动物中哪些属于恒温动物? 问题2: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体温恒定的本质原因 问题1:如果想让烧杯的水温保持恒定,要怎么实现?实质是让水的产热与散热平衡。 问题2:请你猜测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2、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人是如何产热的。 【活动三】阅读材料和表格找规律 思考:从材料中你可以发现人体在安静和运动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或组织分别是什么吗? 为了使这些数据变得更形象更直观,我们是否也可以用数据图来表示呢?展示饼状图,观察面积大小,更直观。 运动时内脏的产热是否减少了吗? 【实际问题】得流感时为什么会出现发冷、寒战后高热? 4、引导: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那么散热的器官有哪些?人体的散热途径有哪些呢? 【讨论】发烧时除了体温升高,还伴随着哪些症状? 5、视频:皮肤如何调节体温 (1)学生分享视频观看的收获。 (2)引导:我们把这种通过血管收缩和舒张,从而调节血流量多少,来控制散热量多少的方式叫做直接散热。人体有 90% 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去的。 (3)观察同个人不同状态下手背静脉的照片,猜哪张是高温下的,为什么? (4)高温下皮肤血管口径的调节。 【解释】血流量增加,为什么会增加散热呢? 当外界温度<体表温度时,皮肤温度升高,为什么散热会增加呢?(测量高低温烧杯经过一段时间后温度,温差大的烧杯散热多) “面部发红”是人体皮肤血管舒张的具体表现。 (5)极其炎热时,外界温度接近体温,而体温无法上升,此时无法拉开温度差,此时身体会启动另一套散热方式,是什么? 为什么直接散热不能进行时,蒸发散热却可以,蒸发散热在什么温度条件下进行的? 小结:当外界温度≥体表温度时,直接散热不足以散发身体热量时,我们以汗液蒸发散热。“出汗”就是人体增加散热的具体表现。 (6)低温环境下,皮肤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解释】长时间坐在较冷的环境中,感到手脚冰凉。 如果是在太冷了,手脚冰冷也无法保持体温,人体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小结:当直接散热不足以保存热量时,增加骨骼肌的战栗来进行产热。 (7)产热和散热是同时存在,相互协调,体温恒定实质是产热和散热的协调,达到动态平衡结果。 1、活动1 回答1:各抒己见。 回答2:体温正常,因为都在正常范围内。 回答3:越接近身体的内部,温度略高;不同部位的温度略有不同,正常范围也不同。 2、活动2 回答1:儿童体温略高于成人;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儿童稍高于成年人;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稍高于男子;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 回答2:不可靠,应该选取更多的样本进行实验 体温恒定含义: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体温不会随之变化,而保持相对恒定。 3、回忆动物分类相关内容 回答1:哺乳类和鸟类。 回答2: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使恒温动物活动范围摆脱了环境的限制。 1、思考并回答 讨论回答1:可以装加热器、用棉布裹住等方式。 回答2:使人体的产热与散热平衡 2、活动三 读表:安静:内脏为主;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为主。 学生分组绘图:用熟知的统计图来表示人体在安静时各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折线图、条形图、饼状图等) 回答:寒战时,骨骼肌收缩,产热总量增加,体温升高! 4、回答:心跳加快、面部发红、出汗等变化。 5、学生分享收获 (3)观察并回答:静脉明显的是高温下的,外界温度高,血管舒张,血流量大。 (4)高温环境: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向低温物体(部分)进行传递,皮肤温度升高,增大了皮肤与环境温差,有利于散热。 (5)回答:汗液蒸发散热 回顾蒸发的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6)低温环境: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解释:通过降低皮肤温度来减少散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战栗、发抖 让学生经历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表格信息到归纳得出结论的一般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纠正学生对“恒温动物体温固定不变”的前概念,完成对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建构,并概括体温恒定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用具体数据来说明问题,从具体数据上升到抽象思考,逐层深入展开讨论,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通过读表、画图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建模思维。 联系生活,尊重经验,从学生自身出发,感知身体如何调节体温;注重从现象到本质的剖析,运用皮肤血管的微观视频,使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突出散热和产热是同时存在的,体温恒定是产热和散热维持平衡的结果,渗透“动态平衡”的思想。
联系实际,知识拓展(5分钟) 问题1:如果你的家人突然发高烧,家中没有退烧药,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家中的物品快速退烧?并说明原理。(额头冷敷、减少衣物、多喝水、温水擦拭身体、泡温水澡....) 问题2:如果你的家人发烧了,一段时间内的体温一直维持在39℃,试分析这段时间内他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当产热=散热,体温才会维持不变。) 首尾呼应,学以致用,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业 建构产热散热动态平衡模型
六、板书设计3.5.1《体温的控制》学习活动单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可以说出“体温恒定”的概念,了解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和方法及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体会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学习活动
本课核心任务:如果你的家人突然发高烧,家中没有退烧药,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家中的物品快速退烧?并说明理由。
(一)认识产热
阅读材料:产热器官机体的热量来源于体内代谢,特殊情况下还可来源于比机体温度更高的环境。体内营养物质代谢释放的化学能,50%以上以热能形式直接用于维持体温,其余不足50%的化学能经贮存、转化与利用,最终也变成热能参与体温的维持(用于完成机械外功部分除外)。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骨骼肌和脑,具体见表格。内脏中,以肝的代谢最旺盛,产热量最大。检测发现,安静时肝脏血液的温度比主动脉的高0.4℃~0.8℃。尽管每块骨骼肌在安静状态下热量不多,但由于骨骼肌的总重量占全身体重的40%左右,具有巨大的产热潜力。当骨骼肌的活动强度稍有增强,机体的产热量即可急骤增加。(节选自《生理学》p200)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脑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1、思考:从资料中你可以发现人体在安静和运动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或组织分别是什么吗?
2、用一种熟知的统计图来表示人体在安静时各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
(二)产热与散热动态平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