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动物的行为》课件与教案(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4《动物的行为》课件与教案(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1 08:22:37

文档简介

八上3.4《动物的行为》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2、学会对动物行为的初步分类。
3、了解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
2、教学难点:分析两者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提问:诗中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的是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呢?
学生描述场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二)动物的行为
1、引出:很好,两个黄鹂鸣叫、白鹭飞翔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你们能举例出自然界中知道的有趣的动物行为吗?
2、学生举例,如:蜜蜂采蜜、蚂蚁搬家、孔雀开屏、猫捉老鼠等。
3、提问: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呢?
定义: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豹的奔跑、鸟的飞翔、蛇的爬行、蛙的跳跃、鱼的游动等,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4、提问:那么动物的行为由什么调控呢?回忆前两节课内容。
学生回答: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提问:那么这些行为对自身有什么意义呢?
回答: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衍后代,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
5、提问:对动物行为分类,下列动物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那些是后天学习获得的?
回答:孔雀开屏、鸟喂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马戏团动物表演是后天学习行为。
(三)先天性行为
1、提问:自然界中动物有哪些先天性行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求偶行为:企鹅之间的求偶方式比较特殊,他们会点头鞠躬。雄孔雀在求偶时会展示鲜艳的羽毛。
2)筑巢行为:大多数鸟类在繁殖季节,在它们的巢区以内,选用植物纤维、树枝、树叶、杂草泥土、兽毛或鸟羽等物,筑成可使鸟卵不致滚散,并能同时均匀受到亲鸟体温的孵化和有利于亲鸟喂雏的巢窝。
3)觅食/摄食行为:动物为了生存,从外界不断的摄取食的行为。
4)提问:图中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要攻击对方?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而发生攻击或争斗的行为。
5)迁徙行为: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迁徙行为。
洄游行为:一些鱼类也有周期性、定向的洄游行为。
6)社会行为: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象、鹿、蜂等,还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2、欣赏歌曲《自我长大》
提问:既然动物有各种各样的先天性行为,那么人真的像歌曲说的那样生下来什么都不会吗?人有哪些先天性行为呢?请举例。
回答:吮奶、睡觉、眨眼睛、排泄、呼吸、哭闹、排泄……
3、提问:以婴儿吮奶为例,我们刚出生时,母亲就把婴儿的嘴唇放在乳头附近,婴儿就会做出吮奶的动作,这其实是一种反射活动,谁能说说这种反射活动的过程是怎样的?
回答:奶头刺激嘴唇中的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有关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做出吮奶的动作。
提问:这种反射活动过程中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吗?
回答:不需要,婴儿的大脑皮层发育还不完善。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在一种相应的刺激下,不需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
4、小结: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点
1)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反射性活动。
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反应。
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四)后天学习行为
1、过渡:随着我们不断地成长,我们仅仅靠出生的行为就够用了吗?
回答:不够,因为我们要面对复杂的环境。
2、提问:那么,我们为了适应环境获得了哪些后天性行为呢?
回答:学习、做笔记、跑步、开车…..
定义: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模仿行为、动物表演等等。
4、提问:那这些行为是怎么形成的呢?
回答:在不断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日渐完善,功能日趋复杂,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不断增强,后天学习行为在大脑皮层的调节下完成的。
4、小结:动物后天学习行为特点
1)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3)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活动;
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比较(学生回答)
5、看图片判断动物行为的类型
蜘蛛织网、猩猩搬箱子摘香蕉、抽烟、牛耕田、小鸟喂鱼、大山雀喝牛奶。
(五)人的高级神经活动
1、活动:让六位同学上台抽纸条,抽取一张并展示,分别是“望梅”“吃梅”“谈梅”,让学生按要求做,并谈谈感受。
小结:吃梅分泌唾液,是先天性行为;望梅和谈梅,分泌唾液是后天学习行为,望梅是第一信号系统,谈梅是第二信号系统。
2、知识拓展: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一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另一类是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其与人类的语言机能密切联系的神经活动,是在婴儿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是在第一信号系统或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六)习题(时间有剩余的话)
1、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D.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A.寻找食物 B. 逃避敌害
C. 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6.人的学习行为与动物的学习行为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人不仅能对环境中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等信号作出反应外,还能对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共41张PPT)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一句描述了什么样的大自然场景呢?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主讲人:xxx
生活中大家都见过哪些有趣的动物行为呢?
蜜蜂采蜜、蚂蚁搬家、孔雀开屏、猫捉老鼠…….
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豹的奔跑、鸟的飞翔、蛇的爬行、蛙的跳跃、鱼的游动等,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behavior) 。
2、动物的行为由什么调控呢?
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动物的行为
1、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图中动物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
对于许许多多的动物的行为,我们如何去研究呢?
求偶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
求偶行为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繁衍后代,延续种族的生命。
筑巢行为
鸟类筑巢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养育后代。
觅食行为
为什么要觅食、储食呢?
为了生存。
攻击行为
争夺领域、配偶、食物。
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迁徙行为。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这里是指北方,燕子是候鸟。也就是它们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迁徙。秋天北方气温低,不适合它们生存,且草木枯竭难以找到食物,所以它们要南迁,而春天北方气温高,也不适合她们生存,所以有迁回北方。
迁徙行为是与生俱来、具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某些鱼类也有周期性、定向的洄游行为。
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象、鹿、蜂等,还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我们生下来真的什么都不会吗?
歌曲《自己长大》
人有哪些先天性行为?
吮奶

睡眠
眨眼
1、这种反射活动的过程是怎样的?
2.反射活动过程中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吗?
奶头刺激嘴唇中的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有关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做出吮奶的动作。
不需要,婴儿的大脑皮层发育还不完善。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是非条件反射。
小结
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点:
1)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反射性活动。
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反应。
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随着我们不断地成长,我们仅仅靠出生的行为就够用了吗?
那么,我们为了适应环境获得了哪些后天性行为呢?
学习、做笔记、跑步、开车…..
二、后天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例如,我们在教室里听课、记笔记等学习活动就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黑猩猩的模仿学习
动物后天学习行为
这些后天性行为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不断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日渐完善,功能日趋复杂,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不断增强,后天学习行为在大脑皮层的调节下完成的。
小结
动物后天学习行为的特点:
1)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3)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活动;
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请比较下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动物先天性行为 动物后天的学习行为
是否本能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是否训练
不需要后天的训练。
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神经参与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完成。
行为意义
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两者有什么联系吗?
两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后天环境学习而获得的。
请看以下动物的图片,并判断一下它们的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小鸟喂鱼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大山雀喝牛奶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青蛙捕害虫
黑猩猩用木棍捕食蚂蚁
人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有什么不同呢?
人的学习行为更加复杂
吃梅流唾液
看梅流唾液
谈梅流唾液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小活动
请六位同学上台抽纸条,抽取一张并展示,完成纸条内容,并谈谈感受。
三、人的高级神经活动
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一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另一类是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其与人类的语言机能密切联系的神经活动,是在婴儿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是在第一信号系统或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小练习
1、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D.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
C
2、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A.寻找食物 B. 逃避敌害
C. 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D
3.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
A.母鸡生蛋 B.蜘蛛结网
C.蜜蜂酿蜜 D.小狗算数

D
4、人的学习行为与动物的学习行为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人不仅能对环境中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等信号作出反应外,还能对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