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0 17: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北宋
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奥斯卡影帝”——赵匡胤
兵变“得”天下
——北宋的建立
兵变“得”天下——北宋的建立
1.北宋建立:
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赵匡胤(yìn)因屡立战功,受到后周皇帝重用,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将领),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yìn)
事件: 陈桥兵变
都城: 东京(开封、汴京)
兵变“得”天下——北宋的建立
2.北宋统一:
唐朝前期疆域图
五代十国形势图
北宋时期形势图
北宋疆域远小于唐朝,周边民族政权并立,未实现全国统一,是局部统一。
集权“安”天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普曰:“……唐季以来……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出自《续资治通鉴》、作者:[清]毕沅、第二、第44页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收其精兵(军权)
稍夺其权(行政)
制其钱粮(财政)
《雪夜访普图》
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政权不断更迭,争战无休无止?我想要停止战乱、让国家长治久安,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集权“安”天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
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
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收其精兵——军权




集权“安”天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稍夺其权——行政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枢密使:管军事,分割宰相君权;
三司使:管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
集权“安”天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
①文官任地方长官
②三年一换
②设通判
目的:
削弱宰相权,加强皇权;
加强中央集权;
集权“安”天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2)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制其钱粮——财政
以文“治”天下
——重文轻武的政策
以文“治”天下——重文轻武的政策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唐朝武将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北宋)汪洙
宋代文臣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分科考试
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首创殿试武举
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宋朝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和升迁速度
宋朝:发展
明朝
明朝:僵化
八股取士
考试题目为“四书五经”
1905
废除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叁·以文“治”天下——重文轻武的政策
①重用文官,抑制武将: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②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文官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材料:宋太祖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危害大。”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
士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科举取士
中 央
地方
地方
地方
行政权
兵 权
财权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北宋的政治特点
北宋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
年代 收入 (单位:贯) 支出
(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以变“救”天下
——王安石变法
以变“救”天下——王安石变法
1、背景:
材料一:“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9785员,今内外官属总17300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宋)包拯奏报
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冗官
材料二: 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强干弱枝,屡战屡败,扩充军队。
冗兵
材料三 北宋与辽和西夏屡次发生战争,后分别同二者签订协议,每年交其“岁币”“岁赐”。
官俸、军费和战争赔款,财政危机。
冗费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
积贫积弱
以变“救”天下——王安石变法
2、措施: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募役法 (免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闭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以变“救”天下——王安石变法
3、结果: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启示:
①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富强的动力,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②改革不会一帆风顺,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君子之争
北宋的政治
建立
集权
文治
变法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
控军权
削相权
控地方
——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定期换防
——分化事权
兵:收精兵
钱:取消节度使收税特权、设转运使
权:文臣任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
重文
轻武
——重用文官、发展科举
——抑制武将权力
——王安石变法
目标:富国强兵
结局: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