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0 17:0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你知道我们国家是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的?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社会主义的?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三”是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是指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方式:
个体生产
集体生产
生产资料所有制:
私有制
公有制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1949—1952
社会主义社会
(1949—1956)
(1956—至今)
一化:国家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三改: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1953—1956
总路线:一化三改
十年曲折探索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
三年困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1958—1961
恢复发展: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0年
十年文革:196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1976年—至今)
(1956—1966)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实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部分农民因缺少生产资金、生产资料、水利问题,自然灾害,无力耕种,只能卖地或出租土地。
农业改造背景
原因:影响农业生产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材料一:李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新中国建立后,在1952年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能过上好日子了,但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没有耕牛,没钱买种子;后来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水渠灌溉,长势不好;更可悲的是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材料二: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土地改革
(二)概况
1.主要形式:
2.主要目的:
3.实行原则:
4.发展阶段: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产品仍归私人所有,换工互助。
土地入股,农具牲畜等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基本单位是生产队,土地、大型农具及牲畜无偿归集体所有;成果按劳动工分分配。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生产合作社使用机械农具
生产合作社兴修水利工程
一、
欢欢喜喜过大年,农业定社民众欢
丰收时节,农村合作社领取粮食
农业合作社中的“工资”
农民土地所有制
集体土地所有制
私有
公有
农业改造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为什么要进行手工业改造?
手工业: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绝大多數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在旧社会遭受着过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削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建国初期,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解放后,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很大比重。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方式:采取合作社的方法
步骤: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结果:到了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天津和平区手工业者庆祝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手工业改造

公 私 合 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偷税漏税
剥削工人
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为什么要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材料一: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材料二:在私营企业大中小户之间,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的矛盾突出,如果不突破所有限制,不突破企业乃至行业限制,统一调动生产力,统一安排,不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则一系列的矛盾就不能克服,生产力就会受到破坏。
企业
国家所有(公有)
合作
赎买


资本家所有
(私有)
生产资料私有变公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利润分配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企业公积金30%
国家34.5%
工人福利15%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概念解释
形式: 方法: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赎买政策:国家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年息5%)
政策:和平赎买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有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1年实习,转正后的工资为60元。
——摘编自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1955年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招牌
1955年上海市信大祥棉布商店实行公私合营
1955年永安公司批准公私合营后职工们积极进行资产清点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俩在20世纪初期怀着办工业、救国图强的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一度被称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但是也同其他民族资本家一样,在外国资本和国内官僚资本的压榨下,在夹缝中生存,甚至遭到过国民党特务的绑票勒索。实业救国理想的破灭让他们都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解放前夕,荣氏一家对共产党的到来感到恐慌,几个兄弟有的跑到泰国,有的躲进香港,荣毅仁和父亲恨透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坚决不愿离开祖国。
①减少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
②有利于实现和平过渡,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为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采取的不是没收,而是和平赎买?
消灭了资产阶级
资本家的身份:剥削者
劳动者
荣氏企业的故事
实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结果:
1956年初,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意义: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的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底
1952年
三大改造的意义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知识补充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1953年10月对粮食和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1955年国家发行粮、油、棉布等票证;
·20世纪60年代初,生活日用品均需凭票证购买。
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1840年 鸦片战争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
基本政治制度:中共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3——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