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2 梅岭三章
陈 毅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
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
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有
“元帅诗人”的美誉。郭沫若曾写诗称赞他“一柱天南百战
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作者简介】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
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
游击战。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
(yǔ)遇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
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天黑
时佯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当夜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丛莽间一块一尺宽、
五尺长的地方。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
“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
直到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
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
《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读读写写】
jīnɡ( )旗 yán( )罗 jié( )报
fēnɡ( )烟 血( )雨xīng( )风
取( )成仁
旌
阎
捷
烽
腥
xuè
义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阅读提示】
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也正是在
这一关头,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回顾过去、瞻望未来,
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梅岭
三章》正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诗人以“泉台”
“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
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阎罗”的十万
“旌旗”、纷飞的“捷报”、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
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
精神和对 、 的坚定信念。
【思想情感】
革命必胜
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
三、拓展阅读,红色诗词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
中央红军越过岷山,即将结束长征。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
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看到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
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赞美了红军
、 的革命精神。
不怕困难
勇敢顽强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以优良的成绩从天津南开中学
毕业。毕业后何去何从,这是摆在青年周恩来面前的问题。
经过思考和选择,他决定东渡日本求学。临行前夕,他写
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是一首抒怀明志诗,表达了青年周恩来负笈东渡寻
求真理的决心,生动地展示了作者的济世情怀和不畏艰险、
追求真理的英雄气概。
四、课后达标
课外可再阅读鲁迅的《自嘲》《自题小像》,朱德
的《出太行》等诗作,理解作者的理想信念和伟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