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12 变压器的综合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变压器动态问题的分析方法(重难点)。
2.会解决具有多个副线圈的变压器问题(重点)。
3.掌握变压器原线圈有负载的电路的分析方法(重难点)。
一、理想变压器的制约关系和动态分析
1.电压、电流、功率的制约关系
(1)电压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_____,即U2=__________。
(2)功率制约:________决定________,P出增大,P入增大;P出减小,P入减小;P出为0,P入为0。
(3)电流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一定,且输入电压U1确定时,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I2决定原线圈中的电流I1,即I1=__________(只有一个副线圈时)。
2.对理想变压器进行动态分析的两种常见情况
(1)原、副线圈匝数比不变,分析各物理量随负载电阻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的顺序是R→I2→P出→P入→I1。
(2)负载电阻不变,分析各物理量随匝数比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的顺序是n1、n2→U2→I2→P出→P入→I1。
例1 (2023·扬州市高二期中)如图甲所示是家用台灯亮度调节原理图,理想自耦变压器的a、b间接入如图乙所示正弦式交流电压。交流电流表A为理想电表,灯泡额定电压为15 V、额定功率30 W(设灯泡的电阻值保持不变),当触头P在c点时灯泡正常发光。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灯泡正常发光时变压器线圈的总匝数与c点下方的匝数之比为44∶3
B.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2 A
C.将滑动触头P向下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小
D.将滑动触头P向下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变小
例2 (2023·苏州市高二期中)如图所示是街头变压器通过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变压器的输入电压是市区电网的电压,负载变化时输入电压不会有大的波动。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输送给用户,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用R0表示,滑动变阻器R代表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当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R的值减小。如果变压器上的能量损失可以忽略,交流电表作为理想电表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1与A1示数乘积大于V2与A2示数乘积
B.由于输入电压高于输出电压,所以原线圈所用的导线应当更粗
C.当用户的用电器增加时,V1、V2、V3示数都不变
D.当用户的用电器增加时,A1、A2示数都增大
二、有多个副线圈的变压器
如图,开关S1、S2都闭合
(1)电压关系:==。
(2)电流关系:n1I1=n2I2+n3I3。
(3)功率关系:P1=P2+P3。
例3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为1 000,两个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2=50和n3=100,L1是“6 V 2 W”的小灯泡,L2是“12 V 4 W”的小灯泡,当原线圈接上交变电压时,L1、L2都正常发光,那么,原线圈中的电流为( )
A. A B. A C. A D. A
多个副线圈问题的分析思路
当有多个副线圈时,电压比等于匝数比仍然成立,但电流不再与匝数成反比,而要根据原、副线圈功率相等去推导。
针对训练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三个线圈的匝数之比n1∶n2∶n3=10∶5∶1,其中匝数为n1的原线圈接到220 V的交流电源上,匝数为n2和n3的两个副线圈分别与电阻R1、R2组成闭合回路。已知通过电阻R2的电流I3=2 A,电阻R1=110 Ω,则通过电阻R1的电流I2和通过原线圈的电流I1分别是( )
A.10 A 12 A B.10 A 20 A
C.1 A 0.7 A D.1 A 3 A
三、变压器原线圈有负载的电路分析
分析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有负载的问题时,要明确原线圈所在的电路结构,从而确定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负载与原线圈串联,如图甲所示。
负载会分担一部分电压,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____________,流过负载的电流等于原线圈中的电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载与原线圈并联,如图乙所示。
负载会分流,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U,流过原线圈的电流I1=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
例4 (2020·全国卷Ⅲ改编)在如图(a)所示的交流电路中,电源电压的有效值为220 V,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1、R2、R3均为定值电阻,R2=10 Ω,R3=20 Ω,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已知电阻R2中电流i2随时间t变化的正弦曲线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B.电压表的示数为100 V
C.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
D.变压器传输的电功率为15.0 W
例5 如图所示的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上接有完全相同的五个灯泡,A、B两点间输入有效值恒为UAB的正弦交流电压。当开关S断开时,L1、L2、L3和L4四个灯泡的亮度相同。假定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灯泡的阻值恒定,副线圈两端电压用UCD表示,开关S闭合后五个灯泡均不损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1∶n2=1∶3
B.开关S断开时,UAB∶UCD=3∶1
C.开关S闭合时,UAB∶UCD=13∶3
D.开关S闭合时,灯泡L1的亮度比S断开时暗
专题强化12 变压器的综合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变压器动态问题的分析方法(重难点)。2.会解决具有多个副线圈的变压器问题(重点)。3.掌握变压器原线圈有负载的电路的分析方法(重难点)。
一、理想变压器的制约关系和动态分析
1.电压、电流、功率的制约关系
(1)电压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入电压U1决定输出电压U2,即U2=。
(2)功率制约:P出决定P入,P出增大,P入增大;P出减小,P入减小;P出为0,P入为0。
(3)电流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一定,且输入电压U1确定时,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I2决定原线圈中的电流I1,即I1=(只有一个副线圈时)。
2.对理想变压器进行动态分析的两种常见情况
(1)原、副线圈匝数比不变,分析各物理量随负载电阻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的顺序是R→I2→P出→P入→I1。
(2)负载电阻不变,分析各物理量随匝数比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的顺序是n1、n2→U2→I2→P出→P入→I1。
例1 (2023·扬州市高二期中)如图甲所示是家用台灯亮度调节原理图,理想自耦变压器的a、b间接入如图乙所示正弦式交流电压。交流电流表A为理想电表,灯泡额定电压为15 V、额定功率30 W(设灯泡的电阻值保持不变),当触头P在c点时灯泡正常发光。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灯泡正常发光时变压器线圈的总匝数与c点下方的匝数之比为44∶3
B.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2 A
C.将滑动触头P向下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小
D.将滑动触头P向下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变小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变压器的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U1= V=220 V,灯泡正常发光,则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U2=15 V,故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故A错误;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I2==2 A,故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I1=I2= A,故B错误;将滑动触头P向下移动时,副线圈匝数n2减少,输入电压U1不变,输出电压U2减小,灯泡的消耗功率减小,故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减小,故C正确,D错误。
例2 (2023·苏州市高二期中)如图所示是街头变压器通过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变压器的输入电压是市区电网的电压,负载变化时输入电压不会有大的波动。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输送给用户,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用R0表示,滑动变阻器R代表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当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R的值减小。如果变压器上的能量损失可以忽略,交流电表作为理想电表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1与A1示数乘积大于V2与A2示数乘积
B.由于输入电压高于输出电压,所以原线圈所用的导线应当更粗
C.当用户的用电器增加时,V1、V2、V3示数都不变
D.当用户的用电器增加时,A1、A2示数都增大
答案 D
解析 变压器两端的功率相等,所以V1与A1示数乘积等于V2与A2示数乘积,A错误;由于输入电压高于输出电压,变压器两端的功率相等,根据P=UI可知,原线圈电流较小,原线圈所用的导线应当更细,B错误;理想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是由输入电压和匝数比决定的,由于输入电压和匝数比不变,所以副线圈的输出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V1示数不变,V2示数不变,因为用户增多,所以R变小,即总电阻变小,根据I2=可知副线圈电流A2示数变大,V3示数U3=U2-I2R0,可知V3示数变小,副线圈的总电阻变小,则副线圈的功率P2=增大,由原、副线圈功率相等可得原线圈的功率增大,由I1=可知,原线圈的电流增大,即电流表A1示数增大,故D正确,C错误。
二、有多个副线圈的变压器
如图,开关S1、S2都闭合
(1)电压关系:==。
(2)电流关系:n1I1=n2I2+n3I3。
(3)功率关系:P1=P2+P3。
例3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为1 000,两个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2=50和n3=100,L1是“6 V 2 W”的小灯泡,L2是“12 V 4 W”的小灯泡,当原线圈接上交变电压时,L1、L2都正常发光,那么,原线圈中的电流为( )
A. A B. A C. A D. A
答案 C
解析 两灯泡正常发光,则U2=6 V,原线圈两端电压U1=U2=×6 V=120 V,副线圈上总的输出功率P出=PL1+PL2=2 W+4 W=6 W,原线圈上输入功率P入=P出=6 W,原线圈中的电流I1== A= A,故选项C正确。
多个副线圈问题的分析思路
当有多个副线圈时,电压比等于匝数比仍然成立,但电流不再与匝数成反比,而要根据原、副线圈功率相等去推导。
针对训练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三个线圈的匝数之比n1∶n2∶n3=10∶5∶1,其中匝数为n1的原线圈接到220 V的交流电源上,匝数为n2和n3的两个副线圈分别与电阻R1、R2组成闭合回路。已知通过电阻R2的电流I3=2 A,电阻R1=110 Ω,则通过电阻R1的电流I2和通过原线圈的电流I1分别是( )
A.10 A 12 A B.10 A 20 A
C.1 A 0.7 A D.1 A 3 A
答案 C
解析 因为U1=220 V,而n1∶n2∶n3=10∶5∶1,所以U2=110 V,U3=22 V,而R1=110 Ω,由欧姆定律得I2==1 A,根据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有I1U1=I2U2+I3U3,代入数据解得I1=0.7 A,故选C。
三、变压器原线圈有负载的电路分析
分析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有负载的问题时,要明确原线圈所在的电路结构,从而确定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负载与原线圈串联,如图甲所示。
负载会分担一部分电压,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U-UR,流过负载的电流等于原线圈中的电流,有=,=。
(2)负载与原线圈并联,如图乙所示。
负载会分流,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U,流过原线圈的电流I1=I-IR,有=,=。
例4 (2020·全国卷Ⅲ改编)在如图(a)所示的交流电路中,电源电压的有效值为220 V,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1、R2、R3均为定值电阻,R2=10 Ω,R3=20 Ω,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已知电阻R2中电流i2随时间t变化的正弦曲线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B.电压表的示数为100 V
C.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
D.变压器传输的电功率为15.0 W
答案 B
解析 根据i2-t图像可知T=0.02 s,则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 Hz,故A正确;副线圈两端电压U2=I2R2=×10 V=10 V,由=得原线圈两端电压U1=100 V,电压表的示数U=220 V-100 V=120 V,故B错误;电流表的示数I== A=0.5 A,故C正确;变压器传输的电功率P=I22R2+I2R3=15.0 W,故D正确。
例5 如图所示的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上接有完全相同的五个灯泡,A、B两点间输入有效值恒为UAB的正弦交流电压。当开关S断开时,L1、L2、L3和L4四个灯泡的亮度相同。假定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灯泡的阻值恒定,副线圈两端电压用UCD表示,开关S闭合后五个灯泡均不损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1∶n2=1∶3
B.开关S断开时,UAB∶UCD=3∶1
C.开关S闭合时,UAB∶UCD=13∶3
D.开关S闭合时,灯泡L1的亮度比S断开时暗
答案 C
解析 当开关S断开,A、B两点间输入有效值为UAB的交流电压时,接通的4个灯泡亮度相同,设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则原线圈的电流为I,副线圈的电流为3I,所以匝数比===,故A错误;当开关S断开时,设副线圈的电压为U,则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1=U=3U,原线圈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则UAB=4U,则UAB∶UCD=4∶1,故B错误;当开关S闭合时,设副线圈的电压为U4,则==,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3=3U4,此时设副线圈通过每个灯泡的电流为I0,则副线圈的电流为4I0,则==,则原线圈的电流为I′=I0,原线圈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I0×R=U4,则UAB∶UCD=∶1=13∶3,故C正确;开关S闭合后,副线圈的总电阻变小,则副线圈的电流变大,原线圈中的电流也变大,所以灯泡L1将变亮,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