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生物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将全部答案按要求写在答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
B.排尿反射过程中,神经系统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都可发挥作用
C.血浆中Na+浓度升高或K+浓度降低,醛固酮分泌量增加
D.长时间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内环境会使内环境pH明显降低
2.下图甲表示在神经纤维上连接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表2记录得到乙图所示曲线
B.c处产生兴奋时,相邻未兴奋部位受到与之形成的局部电流刺激,引发新的动作电位
C.两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K+通道开放,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若降低膜外Na+浓度,③和④点均下移,若降低膜外K+浓度,③和④点均上移
3.反射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之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建立的
B.条件及射和非条件反射一定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C.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4.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催化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分解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过高,导致患者的认知和记忆出现障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的记忆是在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控制下完成的
B.人类的记忆分四个阶段,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级记忆
C.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有关
D.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改善该病患者的症状
5.下列是“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的作用模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胰岛B细胞→胰岛素→几乎全部细胞 B.胰腺→胰高血糖素→仅作用于肝脏
C.下丘脑→生长激素→几乎全部细胞 D.睾丸→雌性激素→几乎全部细胞
6.CO2是调节人体呼吸运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其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得以实现的。若切断外周化学感受器与传入神经的联系,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几乎保持不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O2不是神经递质,也不属于信息分子
B.运动时CO2可以使下丘脑呼吸中枢兴奋
C.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和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
D.CO2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对呼吸运动起调节作用
7.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点上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引起重症肌无力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引起艾滋病
D.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8.肺癌是目前全球癌症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抗CTLA-4免疫疗法在临床上疗效显著,已开启肺癌治疗新时代。CTLA-4是一种位于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跨膜蛋白,能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属于免疫检测点之一,研究发现,通过阻断CTLA-4的信号通路,能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力。图中的APC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TLA-4抗体可以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力
B.细胞毒性T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
C.肿瘤细胞通常会增强CTLA-4基因的表达,从而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D.APC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其细胞膜上的B7可特异性与CD28结合
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的果实挥发出具有催熟作用的乙烯,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B.对生长素类似物受体缺失突变体植物喷施生长素类似物不能发挥作用
C.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
D.油菜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维持种子休眠
10.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样方法更适合用于估算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标记重捕法主要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C.如果标记物不牢固而导致标记物脱落,则估算数据要比实际数据小
D.人为选择农田中某种群密度较大的地点取样,会使调查结果偏大
11.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的,即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如图是根据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构建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分析可知,猎物与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分别在N2、P2上下波动
B.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充分体现了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
C.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光照、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D.自然界中,捕食者种群数量和猎物种群数量的变化都符合该模型
12.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因此不适合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使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利用了这些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点
C.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标记重捕法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受水分、温度、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13.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
B.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生物只要生态位重叠就一定会导致竞争加剧
C.人工生物群落通常比自然生物群落更能够抵抗病虫害,更稳定
D.森林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草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
14.下列关于“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C.生态缸中生物数量越少,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越短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15.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B.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既可能会引起温室效应也可能会产生酸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使局部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D.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往复循环利用
16.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多样性是指某种生物种群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栖息地总量减少及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17.下列关于碳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都可减小碳足迹
B.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可增大碳足迹
C.工业生产上的碳足迹增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D.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可能会影响碳足迹的大小
18.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地区开创了“上粮下藕、藕鱼套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量降低。田间杂草可以喂鱼和鸭、鹅,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需要来自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平衡
B.“上粮下藕”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养殖咸水鱼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整体原理
C.该模式不但提高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还增加了土壤碳储量
D.该模式具有能改善生态环境的优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9.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曲发”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
B.“鱼眼汤”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
C.“净淘米”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D.“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20.我国早在9000年前就可以运用发酵技术获得产品,为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腐乳鲜美的味道主要由曲霉分解蛋白质产生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引起
B.利用酵母菌进行传统酿酒的过程中,需一直保持无氧的条件
C.泡菜坛装八成满可以防止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乳酸菌等产生的CO2使发酵液溢出
D.制作果酒时,可通过控制发酵的温度、发酵液的pH等措施降低乳酸菌使果酒变质的概率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得0分。)
21.某人工鱼塘(静水)放养的都是鲢鱼苗,每天投放适量的有机饲料,并且水质等其他条件均适合鲢鱼的生长。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该鱼塘内所有鲢鱼和其他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捕捞鲢鱼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是种群密度
C.流经该池塘的总能量是池塘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有机物所含能量
D.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2.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数量与种群瞬时增长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大于0时,其种群数量将增加
B.种群瞬时增长量最大时种群数量达到K/2
C.据图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100万个
D.该种群数量超过K值后,种内竞争最剧烈
23.净初级生产量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能量。如图是夏季某温带叶林中的一个淡水池塘得到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池塘群落具有较为明显的垂直结构
B.净初级生产量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净初级生产量可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植物长势最好
D.随水深增加,引起净初级生产量下降最主要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24.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甜叶菊扦插苗进行浸泡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其根粗、根长及生根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浓度(mg/L-1) 根数/条 根粗/mm 根长/cm
0 3.7 0.17 2.9
100 5.5 0.29 4.2
200 4.2 0.22 3.2
300 3.8 0.21 3.0
400 2.5 0.16 2.3
500 2.2 0.11 1.3
A.用0mg/L-1赤霉素处理以消除内源激素对结果的影响
B.用400mg/L-1的赤霉素处理会使其比较容易生根
C.500mg·L-1比100mg·L-1赤霉素对生根的促进作用弱
D.应选用100mg·L-1的赤霉素促进甜叶菊侧芽的伸长生长
25.将两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a和b)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图中完全培养基即基本培养基
A.基本培养基中包含菌株a和b所需的特殊营养物质
B.菌株a和b需要的特殊营养物有所不同
C.接种至基本培养基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D.基本培养基出现的少量菌落皆为单菌落
第Ⅱ卷(选择题,共45分)
26.(11分)感知外界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信息,快速躲避天敌并作出最适宜的防御反应是动物生存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为探究本能恐惧内在的大脑运作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
(1)将小鼠置于如下图的装置中,用黑色圆盘在小鼠的上视野产生阴影模拟小鼠被上空中的天敌(如老鹰)捕食的场景,阴影刺激了小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__________传至末梢并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最终诱发小鼠产生逃跑至遮蔽物中的防御行为,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利用相关技术记录脑内腹侧被盖医(VTA)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程度(结果如图2),推测阴影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进而诱发小鼠逃跑行为,做出该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光敏感的通道蛋白特异性表达在某一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中,并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刺激来调控神经元活动。当蓝光刺激光敏蛋白C时,会导致Na+内流使所存神经元兴奋,当黄光刺激光敏蛋白N时,会导致Cl-内流使所在神经元__________。应用此技术设计实验进一步证实了VTA区GABA能神经元激活是诱发小鼠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请从A~H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表,将实验组的实验方案及相应结果补充完整(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分组 实验动物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一 ①__________ 黄光、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实验组二 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 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 ⑥_________
A.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
B.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N的小鼠
C.阴影刺激 D.无阴影刺激 E.黄光
F.蓝光 G.未见逃跑行为 H.迅速逃跑躲避
27.(14分)新冠病毒表面蛋白的受体结构域(RBD),与人类细胞膜上受体(hACE2)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我国科研人员利用RBD的mRNA,制备新冠病毒的疫苗。
(1)该mRNA疫苗进入细胞指导合成___________,该物质分泌出细胞质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进而产生抗体。
(2)实验检测不同剂量的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安慰剂组RNA应与实验组RNA的碱基__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并且安慰剂组的RNA不能合成蛋白质,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不同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②已知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释放淋巴因子IFNγ。取安慰剂组和疫苗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分离出T细胞,分别加入____________后,检测IFNγ的含量结果如图2。综合以上结果分析:该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能否长时间存在保护作用,研究者进行了如图实验。
①请完善图中的实验操作: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
②除取血检测抗体外,为进一步评估疫苗效果,又进行了血清转移实验。将上述实验收集的血清分别注射到3组转hACE2基因小鼠体内,1天后小鼠鼻内吸入新冠病毒,5天后处死小鼠,检测肺内新冠病毒的有无。请从下列表格中选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选填字母)_________,说明该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实现长达26周的有效保护。
选项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A 有 无 无
B 有 有 无
C 无 无 无
D 无 有 有
28.(10分)在某草原,由于开采煤矿,植被被破坏消失,土壤变得更干旱贫瘠。科研人员对该煤矿废弃后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多年追踪调查,结果如下表。
第1年 第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5年
物种数 8 19 20 40 48
优势种 蒺藜、猪毛菜、反枝苋、灰绿藜 白莲蒿、蒲公英、鹤虱、狗尾草 白莲蒿、差不嘎蒿、羊草、寸草苔 差不嘎蒿、羊草、大针茅等 大针茅、羊草、克氏针茅
均为一年生植物 鹤虱和狗尾草为一年生植物,其余为多年生 均为多年生植物 均为多年生植物 均为多年生植物
(1)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中,需依据植物的____________设置样方大小,并对其中的植物进行计数。一年生植物春季绿色盎然,吸引了众多食草动物前来取食,这反映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__________功能。
(2)植被恢复是生态恢复的关键环节,请从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的角度阐述理由:__________(2分)。
根据表中调查结果可知,该植物群落演替的趋势是__________(2分)。
(3)与本地未开发的草原相比,恢复中的露天废弃煤矿生态系统更容易发生虫灾。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发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2分)。
29.(10分)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中,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和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观察数量/只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00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藤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1)区别以上三个生境的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该调查结果并不能反映各个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原因是__________。
(2)据表分析,鹤鹬和青脚鹬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
(3)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据表描述绿翅鸭的生态位:__________。
(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该有利于不同生物_________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