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
(七) 基因在染色体上
A级——固基础,注重综合
1.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发生改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解析:选A 所谓平行关系即两者的行为要表现一致,DNA上的某一基因发生变化(微观变化),而染色体(宏观)没有变化,故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符合题意;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一致性,即具有平行关系,B不符合题意;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一致性,即具有平行关系,C不符合题意;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即A也发生缺失,表现出了染色体与核基因的平行关系,D不符合题意。
2.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F1雌雄果蝇杂交所得的F2中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则F2卵细胞中具有R和r或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
A.卵细胞:R∶r=1∶1 B.卵细胞:R∶r=3∶1
C.精子:R∶r=3∶1 D.精子:R∶r=1∶0
解析:选B 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F1雌雄果蝇杂交所得的F2中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说明控制眼色的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XRXR×XrY,F1基因型为XRXr、XRY。F1雌、雄果蝇杂交所得的F2基因型为XRXR、XRXr、XRY、XrY,且比例相等,所以F2卵细胞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3∶1,F2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1∶1。
3.已知果蝇长翅和短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短翅红眼∶短翅棕眼=3∶3∶1∶1。由上述材料可知( )
A.长翅为显性性状,但不能确定控制长翅的基因的位置
B.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长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红眼为隐性性状,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红眼性状的显隐性未知,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选A 由子一代中表型及比例可知,长翅∶短翅=3∶1、红眼∶棕眼=1∶1,这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但不能确定红眼和棕眼的显隐性;而且题中没有说明性状与性别的关系,所以不能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故选A。
4.在摩尔根所做的野生型果蝇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的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F1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解析:选B A项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但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与题意不符;B项能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这是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最早出现的实验现象,与题意相符;C项属于测交实验,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与题意不符;D项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这是在摩尔根利用测交实验验证假说中出现的,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与题意不符。
5.下图为某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③过程表示减数分裂
B.图中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
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①③过程
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过程
解析:选D 图中①③过程表示减数分裂,A正确;图中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B正确;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因此发生在①③过程,C正确;②是受精作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6.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即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表型相同),若下列所示基因状况的生物自交,其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9∶3∶3∶1的是( )
解析:选B 结合题意分析题图可推知当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9∶3∶3∶1时,亲本中有两对基因杂合,且杂合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选B。
7.现有一只雄果蝇,基因型如图,Ⅱ、Ⅲ、Ⅳ表示三对常染色体,已知雄果蝇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不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或Abd、abD
B.该果蝇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是减数分裂Ⅰ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
C.该果蝇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
D.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果蝇与之交配
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该果蝇基因型为AabbDd,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或Abd、abD,A正确;该果蝇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如果没有发生互换,则其发生分离的时期是减数分裂Ⅱ后期,B错误;该果蝇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C正确;该雄果蝇基因型为AabbDd,故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果蝇与之交配,D正确。
8.果蝇的圆眼对棒眼为显性,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某种基因型的雄果蝇胚胎致死。圆眼雌果蝇与棒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雄果蝇=2∶1。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
A.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MXm、XmY
B.基因型为XMY的雄果蝇胚胎致死
C.该果蝇种群中雌果蝇有3种基因型
D.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圆眼雌果蝇占1/7
解析:选C 分析题意可知,F1中雌果蝇∶雄果蝇=2∶1,且某种基因型的雄果蝇胚胎致死,亲本雄果蝇为棒眼,说明圆眼雄果蝇(XMY)胚胎致死,双亲的基因型为XMXm、XmY,A、B正确;该果蝇种群中不存在圆眼雄果蝇(XMY),无法产生XM的雄配子,所以雌果蝇中不存在基因型为XMXM的个体,雌果蝇只有2种基因型(XMXm、XmXm),C错误;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XMXm、1/2XmXm,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mY,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圆眼雌果蝇占1/7(1XMY致死),D正确。
9.如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果蝇的体细胞内共有________对染色体,其中________为一对性染色体,该果蝇为________性。
(2)图中1和2是________(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A和a是________基因,A和B是______基因。
(3)该果蝇产生的配子有________种,其中同时含a、b、c、d基因的配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
(4)图中A与a基因在遗传中应遵循基因的______定律;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应遵循基因的______定律;D与d基因在遗传中除了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外,还与________有关。
(5)与该果蝇进行测交实验时,选用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答案:(1)4 5和6 雄 (2)同源 等位 非等位 (3)16 1/16 (4)分离 自由组合 分离 性别 (5)aabbccXdXd
B级——强应用,体现创新
10.毒蛋白基因B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的表达产物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科研人员将基因B和D导入棉花细胞,获得了如图所示的三种转基因植株。已知基因A、a分别控制棉花的短果枝和长果枝(高产)。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植株①、植株②分别自交所得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不同
B.若植株①仅基因B所在区段发生互换,会导致a和D基因重新组合
C.一般情况下,植株③能产生ABD、aBD、A、a四种配子
D.若植株②与③杂交,F1中高产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4
解析:选B 植株①自交(ABD、a)♀×(ABD、a)♂,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DD、2AaBD、aa,表型及比例为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植株②自交(aBD、A)♀×(aBD、A)♂,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DD、2AaBD、AA,表型及比例为长果枝抗虫∶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1∶2∶1,A正确;若植株①仅基因B所在的区段发生互换,能导致基因a与B重新组合,不会导致基因a和D重新组合,B错误;由题图中的植株③可知,一般情况下,植株③能产生ABD、aBD、A、a四种配子,C正确;若植株②与③杂交,F1中高产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2×1/2=1/4,D正确。
11.生物学家常把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的黄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W)与白眼(w)是一对相对性状,W、w位于性染色体上,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果蝇的性别是________。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用__________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他和同事的假设是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____________,就可以合理地解释白眼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2)如果图示为果蝇原始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则该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时有________条染色体,此时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确定了果蝇的黄身(A)对黑身(a)为显性,另一对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正常翅(B)对残翅(b)为显性,为进一步确定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实验加以说明,可供选择的亲本有:黑身残翅、黄身残翅、黄身正常翅,均为纯合个体,雌雄均有若干。(用遗传图解加文字说明)
解析:(1)图中果蝇的两个Ⅰ号染色体为异型的,据此可知其性别是雄性。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他和同事的假设是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就可以合理地解释白眼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2)分析题图可知,该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Ⅰ结束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即该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有8条染色体,此时该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3)若要通过杂交实验确定果蝇的黄身(A)和黑身(a)、正常翅(B)和残翅(b)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让表型为黄身正常翅(AABB)的双显性纯合子与表型为黑身残翅(aabb)的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表型为黄身正常翅(AaBb),对其进行测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如果测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黄身正常翅∶黄身残翅∶黑身正常翅∶黑身残翅=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遗传图解见答案。
答案:(1)雄性 假说—演绎 等位基因 (2)8 次级精母细胞 (3)遗传图解如下:
若测交后代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黄身正常翅∶黄身残翅∶黑身正常翅∶黑身残翅=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
12.摩尔根的合作者发现白眼雌果蝇(XaXa)和红眼雄果蝇(XAY)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一个白眼雌果蝇。大量的观察发现,在上述杂交中,2 000~3 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 000~3 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果蝇的性别决定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染色体组成 XX XXY XY XYY XO XXX YO YY
性别 雌性 雌性 雄性 雄性 雄性(不育) 死亡
(1)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__排列。
(2)对该合作者的实验现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①亲本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控制眼色的基因发生突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②解释产生异常果蝇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4)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探究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是①还是②,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原因是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则原因是②。
解析:(1)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关于题述实验现象的第二种解释参见答案。(3)遗传图解参见答案。(4)若题述现象的原因是①,则子代中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若上述现象的原因是②,则子代中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Y,可以让子代中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XAY)杂交,观察子代表型及比例。若原因是①,则子代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故子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若原因是②,亲本XaXaY产生的配子为Xa、XaXa、Y、XaY,则子代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死亡)、XAY、XAXaY、XaY、XaXaY、YY(死亡)、XaYY,故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红眼和白眼。
答案:(1)线性 (2)母本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减数分裂Ⅱ正常;或者减数分裂Ⅰ正常,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
(3)遗传图解如下:
(4)让子代中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表型及比例 子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 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红眼和白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