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17)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17)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0 23:1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
(十七)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
应的形成
A级——固基础,注重综合
1.下列关于证明“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的各项证据,分类正确的是(  )
A.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胚胎学证据
B.脊椎动物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的比较——比较解剖学证据
C.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比较——细胞水平的证据
D.脊椎动物DNA碱基序列比较——最直接证据
解析:选B 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化石证据,A错误;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脊椎动物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的比较是比较解剖学证据,B正确;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比较——胚胎学证据,C错误;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D错误。
2.下列叙述符合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是(  )
A.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差、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
B.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
C.细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D.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逐渐被深色桦尺蛾所代替
解析:选B 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原因的两个核心理论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视力差的猫头鹰由于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A不符合题意;拉马克提出,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B符合题意;细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不断积累的结果,说明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条件之一,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C不符合题意;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逐渐被深色桦尺蛾所代替,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D不符合题意。
3.下列现象中不符合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是(  )
A.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
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
解析:选D 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D符合题意。
4.如图是根据线粒体基因构建的几种哺乳动物进化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基因通常遵循父系遗传
B.牛与猪的亲缘关系比蓝鲸与河马远
C.自然选择决定了线粒体基因改变的方向
D.基因突变是导致线粒体基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解析:选D 线粒体基因通常遵循母系遗传,A错误;从图可看出,牛与猪的亲缘关系比蓝鲸与河马近,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且是定向的,而线粒体基因的改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基因突变是导致线粒体基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正确。
5.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解析:选B 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始狼群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狼群,而且它们都朝着适应各自的环境方向发展,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也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6.鼹鼠是一种穴居的哺乳动物,毛黑褐色,嘴尖,前肢发达,脚掌向外翻,有利爪,适于掘土,眼部退化藏在毛中。鼹鼠的嗅觉发达,能够辨识立体空间方位的不同气味。它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捕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鼹鼠种群中不会出现前肢不发达的个体
B.鼹鼠嗅觉发达不利于其穴居生活
C.鼹鼠眼睛退化是黑暗环境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D.鼹鼠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解析:选D  鼹鼠种群中由于变异会出现前肢不发达的个体,A错误;鼹鼠的嗅觉发达,能够辨识立体空间方位的不同气味,利于它的穴居生活,B错误;鼹鼠眼睛退化是对黑暗环境适应的结果,黑暗环境只是对基因突变的结果进行了选择,C错误;鼹鼠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导致进化的结果,D正确。
7.在某地的很多河边生活着一种枯叶龟。该龟的背壳酷似一片枯叶,给很多种小动物造成了“错觉”,它的行动十分缓慢,但是,每当小鱼、小虾从它面前游过时,它都能突然伸出头来将其捕食,饱餐一顿。下面是对枯叶龟这一物种形成的解释,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来看不正确的是(  )
A.枯叶龟在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中间类型
B.遗传在该龟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中间类型均进化成了今天不同种类的龟
D.枯叶龟的特征是长期适应亚马孙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结果
解析:选C 达尔文认为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一些与环境不适应的变异类型、个体会不断地被淘汏,故C错误。
8.有很多事实能够作为支持生物进化学说的证据。如图所示,这些生物体在解剖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这些相似之处和生物进化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这些生物体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这些相似的结构被称为同源器官
C.这些证据被称为比较解剖学证据
D.这些相似之处表明变异是定向的
解析:选D 鼹鼠的前肢、江豚的鳍、马的前肢、蝙蝠的翼和人的上肢,它们的形态和功能都不相同,但它们的内部解剖结构却基本一致,说明它们属于同源器官,B正确;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A正确;同源器官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
9.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故害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2)由于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因此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这种选择是定向的。(3)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会使害虫种群保留更多耐药性个体,不能有效控制害虫数量。(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害虫大部分被淘汰。
答案:(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 (2)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 选择 定向 (3)会使害虫种群保留更多耐药性个体,不能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4)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B级——强应用,体现创新
10.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1所示,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分布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都比亲代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都比亲代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需的
C.不一定比亲代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
D.不一定比亲代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解析:选C 由题图可知,在树干深度5~8 cm处的虫较多,但鸟的喙长在2.5~4 cm的较多,喙长的鸟才能吃到虫子,所以啄木鸟进化的趋势是喙长的鸟因得到较多食物而生存下来,但是由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子一代的鸟喙不一定比亲代的长,C合理,A、B、D不合理。
11.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在实验室里对两组个体数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世代的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____________类型,而杀虫剂起了______________,选择出了耐药个体,经过逐代________________,耐药变异特性得以加强,就逐渐形成了耐药新品种,而使杀虫剂失效。
(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_____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但需要较长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很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逐渐增多。
(3)实验结果表明,使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的效果较好。
解析:(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螺旋蛆蝇中存在着耐药变异类型,而杀虫剂起了选择作用,选择出了耐药个体,经过逐代累积,耐药变异特性得以加强,就逐渐形成了耐药新品种,而使杀虫剂失效,所以从处理后的第二世代的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人工诱变,由于基因突变频率很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用这种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但需要较长时间。(3)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效果较好。
答案:(1)耐药变异 选择作用 累积 (2)人工诱变 基因突变率 突变个体(或雄性不育个体) (3)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
12.请回答与生物进化有关的问题:
(1)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______________、基因序列、______________来判断亲缘关系远近。比较DNA时,可通过DNA—DNA杂交技术了解两种生物基因组的________________,从而判断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由于DNA测序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人们可直接对比不同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推断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在蛋白质分子方面,如果两种生物由共同祖先分歧后经过的时间越长,它们的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就越大。因此,可以根据两种生物的相应蛋白质中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亲缘关系的远近。
(2)运用下图提供的各种动物DNA的碱基序列与人类相比较的数据以及你已有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灵长类动物是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黑猩猩、人类和大猩猩能产生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酶和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NA 蛋白质 相似程度 基因序列 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观察到的差异大小 (2)①黑猩猩 因为黑猩猩的碱基序列与人类的最相似 ②因为黑猩猩、人类和大猩猩的基因的碱基序列绝大多数相同,所以能产生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酶和激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