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训练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春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训练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0 22:1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训练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1.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太学建立博士弟子制度,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由此可见当时(  )
A.太学生经考试合格才可到政府任官
B.选拔太学生的权力由官方掌握
C.太学生的教育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
D.太学生拥有一定政治经济特权
2.(2023·湖南名校联盟调研)1872—1875年清政府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  )
从事行业 外交(海关) 海军(船业) 矿务 电报 铁路 商业 医业 教育
人数 32 16 8 18 16 7 5 4
A.加速了清政府走向灭亡
B.有助于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C.标志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D.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3.(2023·清华大学诊断性测试)1932年国民政府在教育部下设体育委员会,专门负责设计指导、督促全国体育工作。1933年至1936年,教育部先后设置“体育督学”和“体育组”两个系统,前者负责督查各地对体育法的执行,后者主管学校体育与军事管理、训练等。这些措施(  )
A.增强了全体国民身体素质
B.源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有利于健全学校教育体系
D.有力地提升了军事战斗力
4.(2023·长沙高二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始引进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国人开始了“中国化”教育学的尝试;改革开放后,强调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这说明(  )
A.中国教育深受苏联影响
B.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外交方针影响教育发展
D.政治环境影响教育方针制定
5.(2023·湖南名校联盟调研)下表为13世纪巴黎大学大事表。从巴黎大学的发展历程可知,中古时期的巴黎大学(  )
1200年 巴黎大学学生与巴黎圣母院教士发生冲突,几个学生被打死,法国国王奥古斯都颁布特许状,赋予巴黎大学学生免受世俗法律惩戒、免于税收的特权,并要求巴黎市民和行政人员对其特权给予足够的尊重
1229年 巴黎大学学生殴打旅店老板,摄政王后卡斯蒂耶下令严惩学生,地方政府反应过度,打死诸多年轻学生。巴黎大学文学院师生率先罢课抗议并离开巴黎去了奥尔良等地
1231年 教皇把巴黎大学正式纳入其庇护之下,免受地方教会或世俗权力的干扰,还授予巴黎大学拥有结盟权、罢课权和颁发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专一权,并希望就此建立只有获得罗马教廷特许状的大学才有资格颁发学位的先例
A.通过斗争自主权扩大
B.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C.与罗马教廷关系密切
D.源起教权与王权的争斗
6.(2023·合肥高二期中)汉代,“书皆竹简,得之甚难”,以致“若不从师,无从写录”。五代以后,“学者无笔札之劳,(即可)获睹古人全书”,不仅“购买极易”,且可通过租借方式获得,“无汉以前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这反映出(  )
A.印刷术拓展了知识流传方式
B.儒家思想传播渠道得以扩大
C.书籍商业化推动了文化发展
D.文化的大众化倾向不断增强
7.(2023·1月浙江选考,14)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会在低温下熔化,却可以在被挤压时保持足够硬度的特殊金属合金,并用翻砂铸模法制作字母活字字模,且每一个单字都可以压缩。他做成的木质印刷机可用远远超过任何雕版印刷机的速度来印刷书籍,且最终成品的品质斐然。他的发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
B.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书籍
C.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D.促进了图书馆的诞生
8.(2023·锦州一模)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
A.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B.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
C.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
D.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
9.(2023·广州一模)公元前290年左右,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亚历山大博物馆。博物馆的资金主要源于国王和政府拨款,用于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动,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建成有利于(  )
A.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B.自然遗产的保护
C.分科教育逐步推行 D.印刷技术的改进
10.(2023·湖南模拟仿真卷)如图所示为故宫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出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这些文创产品(  )
双色云鹤  绘有《千里江  列有乾清宫檐
纹纸胶带 山图》的折扇 上神兽的钥匙扣
A.促进了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
B.植根于故宫文物的教育功能
C.承载着传承精妙工艺的使命
D.是对博物馆公益属性的破坏
11.(2023·邵阳模拟)公元11世纪起,西欧商业开始复兴,商人对其子弟的教育通常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第一阶段是传授拉丁语,开发智力和逻辑的敏捷性;第二阶段是珠算课;第三阶段通常在国外进行长期的学徒。这样的教育方式(  )
A.延续教会对知识教育权的垄断
B.促进了教育的世俗化发展
C.直接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D.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2.明中叶,王阳明景仰朱熹等大师讲学于书院,认为书院可“匡翼夫学校之不逮”,并在龙冈书院、阳明书院、敷文书院等多所书院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众。该时期书院的兴盛(  )
A.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有利于儒家思想体系的调适
C.推动了科举教育的发展
D.有助于强化官方的思想控制
13.(2023·岳阳二模)据统计,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稳定传统宗藩体系
B.重构教化以增强政治认同
C.推动全国统一进程
D.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
14.(2023·石家庄高二模拟)19世纪初,一位西方政要在主持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国家图书馆时表示:“让我们保存遗存的文献,不是用密室和锁链挡住公众的视线……不是让其在时间的流逝中损毁,而是用许多副本保存,将其置于防止意外损坏的地方。”这一言论从侧面反映了(  )
A.印刷书的积极作用
B.自由和平等的启蒙思想
C.战争对文化的破坏
D.公民是文化传承的主体
15.(2023·徐州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整体改造,将“清代帝后生活史料陈列室”移至外东路,将手工艺馆迁至内东路,还在故宫设立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料陈列室”“清代革命史料陈列室”等专题陈列室,并向公众开放。这次故宫博物院改造(  )
A.顺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B.宣告了封建专制帝王时代的终结
C.破除了广大群众的封建残余思想
D.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风貌
16.(2023·韶关模拟)(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图书印刷业发展迅速,这离不开宋刻本技术的发展。为避免虫蛀,宋刻本会选用纸性坚韧耐久又可以杀虫的椒纸。它刻印精致,“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仓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元祐年间刻印的司马光写的《通鉴考异》还得到了乾隆皇帝“是书字体浑穆,具韩柳笔意”的评价,不仅字刻得好,错谬之处也少,是宋刻本的一大优点。宋代国子监除了刻印经史外,还会刻印王叔和脉经、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等医书,这样做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又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宋刻本是举世公认的珍贵文物,它的刻印艺术是后世的模范,对后世的书籍制度有巨大的影响。——摘编自黎世英《宋代的图书印刷业》
材料二 西方印刷术,始于15世纪中叶,德国的谷登堡改进和发明了铅活字,他还排印了西方首部印刷品《四十二行圣经》,曾一度轰动欧洲。……西方对印刷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铅合金、印刷机、油墨等一整套印刷工艺上,这是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完成的。在此基础上,西方还发明了石印、影印、珂罗版等印刷技术。19世纪初,西方印刷术引入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印刷术陆续进入我国,既冲击了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又改变了我国印刷业的分布格局,大大推动了我国由手工印刷转为机器印刷的进程。
——摘编自骆伟《近代西方印刷品及其版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刻本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图书印刷业发展的原因。(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谷登堡印刷术的历史意义。(6分)
训练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1.B [根据材料“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可知,选拔太学生的权力由官方掌握,故B项正确。]
2.D [洋务运动时期派遣出国的留学生,归国后就业基本集中在外交和工商业领域,体现的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尝试,故选D项;从题干可以看出,留学生助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加速了清政府走向灭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留学生的政治立场,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晚于新式学堂的兴办,排除C项。]
3.C [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设立从全国到地方的体育教育管理机构并且具体指导学校的体育教学,有利于健全学校教育体系,故选C项;增强了全体国民身体素质是措施实施之后达成的效果,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从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到1937年七七事变,社会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排除B项;国民政府的政策是面向全国的体育工作,并非针对军事训练,有力地提升了军事战斗力与材料的逻辑关系不成立,排除D项。]
4.D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随着时代的不同,国家需要的不同在不断地变化,说明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制定,故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教育受苏联影响较大,但是后来就开始了“中国化”的教育,排除A项;材料叙述的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始,不仅仅是改革开放时期,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但是后期影响较小,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排除C项。]
5.A [据材料“免受世俗法律惩戒,免于税收”“罢课抗议政府”“拥有结盟权、颁发学位专一权”可知,巴黎大学通过斗争不断扩大自主权,故选A项;13世纪的巴黎大学与教会和世俗权力都进行过斗争,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教皇与巴黎大学并未建立直接的联系,与罗马教廷关系密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巴黎大学起源于城市的兴起发展,源起教权与王权的争斗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6.A [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书籍便于购买和租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选A项;从竹简到纸书皆属于书籍传播,只是受众范围更广,材料并未涉及其他传播渠道,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从汉到五代书籍从竹简到印刷的变化,并未说明书籍是否商业化,排除C项;印刷书籍流传范围有限,“大众化”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D项。]
7.A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A项正确;材料中是开始使用金属活字印刷书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分科教育,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图书馆,排除D项。]
8.D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增多,公共图书馆大量兴起适应了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需要,故选D项;社会保障制度侧重于救助,而图书馆侧重于满足文化需求,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社区组织成为基层政府自治的重要组织形式,排除B项;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身份和性别限制,满足了整个公民群体的需求,“精英群体”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9.A [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博物馆积极推进希腊典籍和相关科学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故选A项;博物馆主要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及了“高等教育”等模糊概念,而且博物馆主要功能是用于科学研究,而不是推广教育,排除C项;中国唐宋时期才出现印刷术,后来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非洲,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0.A [据材料信息可知,双色云鹤纹、《千里江山图》和宫檐神兽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用于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故选A项;这些文创产品根植于故宫文物的保存功能,而非教育功能,排除B项;胶带、钥匙扣和折扇并不是中国古代工艺品,并未承载着传承精妙工艺的使命,排除C项;文创产品可以增加博物馆的收益,并不会破坏博物馆公益属性,排除D项。]
11.B [11世纪起,商人对其子弟的教育主要是培养语言、智力和技艺方面的学习,宗教性质减弱,更强调实用性,故选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这些知识的传授是通过教会进行,排除A项;14世纪才开始兴起文艺复兴,“直接推动”一词说法错误,排除C项;15世纪末的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排除D项。]
12.B [当时的书院主要宣扬儒学教化,而且王阳明将程朱理学发展成为陆王心学,大量书院的开办有利于促进儒家思想体系的调适,故选B项;王阳明集心学思想之大成,其讲学有利于巩固心学的地位,排除A项;王阳明认为书院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其讲学与科举八股取士有所不同,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官方的思想控制,排除D项。]
13.B [学校教育是为政府服务的,主要发挥思想教化的作用,清政府大力在广西发展教育也是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思想教化,以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故选B项;宗藩体系和材料强调的开办学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说明广西已在国家统一范围之内,排除C项;材料只强调兴办学校,并未说明是传播程朱理学,并且清朝时期盛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不再大规模推行程朱理学,排除D项。]
14.A [据材料“用许多副本保存,将其置于防止意外损坏的地方”可知,保存遗存的文献就是复制并保存在不易损坏的地方,结合19世纪初这一时间可以推论出,这是从侧面说明印刷书的积极作用,故选A项;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题干是强调应对战争对文化破坏的主要原则和方法,而不是强调战争对文化的破坏,排除C项;题干所述是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国家图书馆的原则和方法,而不是讲公民是文化传承的主体,排除D项。]
15.D [新中国成立初期,将清代的帝后生活陈列馆迁到外东路,而彰显人民特色的手工艺馆迁至内东路,反映出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风貌,故选D项;社会主义文化指的是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艺、卫生、体育等精神生产的总和,排除A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排除B项;故宫博物院的改造并不能破除广大群众的封建残余思想,排除C项。]
16.(1)特点:重视选纸;制品易长期保存;刻印精致、错误少;对后世影响深远。
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印刷技术的发展;社会崇文氛围的影响;文教、医学等事业的发展。
(2)历史意义:推动了基督教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有利于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推动了近代西方印刷业的发展;有利于近代西方国民教育的普及;传入中国后推动了中国印刷业的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