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蒲柳人家(节选)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人物精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重点)
2.欣赏这篇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地域特色。(难点)
3.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赏析人物精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重点)
2.欣赏这篇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地域特色。(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位“神童作家”,他13岁就开始发表作品。读高一那年,他发表了小说《青枝绿叶》,同年被选入高二语文教材。等到他读高二的时候,语文课上学的是自己的文章。这件事一时成为文坛佳话。大家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
对,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蒲柳人家》的作者,刘绍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看看那里发生了怎样的传奇故事。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赏析人物精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重点)
2.欣赏这篇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地域特色。(难点)
3.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素养)
三、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北京人,当代作家,我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作品多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语言淳朴,乡土气息浓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蛾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长篇小说《京门脸子》等。
四、背景资料
《蒲柳人家》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却被杜四夫妇反对。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不仅拆散二人,还与半路杀出的巡警麻雷子合计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老婆,并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了麻雷子、杜四的阴谋,周檎、望日莲顺利完婚。《蒲柳人家》全篇共12节,本文节选的是前两节。
小说中人物众多,但主要情节并不复杂,是一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大量的乡土风俗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作品的乡土气息,构成了刘绍棠作品独特的魅力。
五、走进传奇故事
1、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能串起全文的一句话。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找的非常准确,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分别在第1段、第13段、第33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何满子是一位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由他串起了后面的人物和故事,推动小说情节的不断发展。
2、确定小说线索,用图示的方式梳理小说的写作思路。
文章由何满子被拴这件事写起,贯穿全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其中又灵活运用插叙的手法,穿插了何满子的故事、奶奶一丈青的故事、父母亲的故事、老秀才的故事、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最后又以何满子盼救星结束,结构上前后呼应,非常巧妙。
六、品析传奇人物
(一)认识一丈青大娘
1、找出文中描写一丈青大娘的文字,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第6段中)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不够她打一锅的。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丈青大娘骂人水平高,力气大,能打架,刻画出一丈青大娘身强体壮、泼辣胆大的性格。
②(第7段在描写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时的)
“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语言描写,写出了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的性格。
③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一阵风冲下河坡……手戳着他们的鼻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挥舞起来……
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
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丈青大娘风风火火,干净利落,英姿飒爽的性格。
④(第8段中)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表现了一丈青大娘勤劳能干、善良热情的性格特点。
⑤(第10段中)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比喻、排比,运用简洁活泼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写出了何满子在奶奶心中的地位,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⑥(第12段中)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老人家提心吊胆,就像丢了魂儿,出来进去团团转,扯着一条亮堂嗓门儿,村前村后,河滩野地,喊哑了嗓子……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奶奶只得把顶门杠子一扔,叫了声:“小祖宗儿!”回到屋里给孙子做好吃的去了。不是煮鸡蛋,就是烙白面饼。
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有趣,表现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小结:“一丈青大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溺爱孙儿、口苦心甜、胆大泼辣、刚直不阿、热情豪爽、淳厚朴实
2、说一说: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你知道“一丈青”出自何处吗?她们在性格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是《水浒传》中扈三娘的外号。共同点:她们都泼辣、能干、厉害,有正义感。
(二)认识何大学问
1、何大学问的经历——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
2、找出文中描写何大学问的文字,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第17段中)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外貌描写,突出了何大学问的高大强壮。
②他这个人好说大话,……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
侠肝义胆、爱打抱不平、好说大话。
③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爱面子、爱摆架子,不在意钱财。
④(第18段中)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
⑤(第19段中)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
何大学问在学习上的认真劲儿和不耻下问的态度。
⑥(第19段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
好戴高帽,讲排场,摆阔气,扮斯文。
⑦(第22段中)何大学问脑瓜子一热,就礼聘这位老秀才到他家教专馆,讲定教一个字给一个铜板。
慷慨大方、疼爱孙子、对孙子期望高。
⑧(第27段中)但是,这一趟回来,何大学问好像苍老了几岁,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眉头子挽成个鸡蛋大的疙瘩。
神态描写,写出了一个朴实的农民的爱国情感。
⑨(第31段中)“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先在东三省立了个小宣统的满洲国,又在口外立了个德王的蒙疆政府,往后没有殷汝耕的公文护照,不许出口一步。这一趟,蒙疆军把我跟掌柜的扣住,硬说我们是共产党,……才把我放了。”
语言描写,揭露了当时的政府鱼肉百姓、搜刮百姓的恶行,点明时代背景:日军入侵、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同时也表现了何大学问的爱国热情。
小结:“何大学问”是个什么样的人?
侠胆义肝,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但是他也好说大话,喜戴高帽子,爱讲排场,摆阔气。
小结:文章给我们刻画了两个鲜明、传奇的人物形象,那文章用怎么样的描写方式体现人物的性格呢?
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方法来体现人物性格的。
(三)自学分析何满子
下面请大家运用刚才的方法,来分析何满子,从文章中找出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何满子的性格特征,请试着描述一下?并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整天在河滩上野跑;不穿大红兜;上学不安分;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藏在芦苇中跟奶奶捉迷藏;心疼爷爷,想哄爷爷开心;
被拴在葡萄架立柱上,觉得失去了自由,委屈又憋闷。
天真可爱、机灵顽皮。
七、品味特色语言
(一)品味古典语言
本文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要求:找一找,读一读,品味古典语言的魅力。
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
四六体:原指骈体文的四字句和六字句的连用。
这里指一丈青大娘骂人的特点:词语丰富,有长有短,工整对偶,有韵味,有艺术。
例:“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分析:与《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一段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感受民间语言
本文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灵动、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要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乡土小说的魅力。
农村风俗: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等。
惯用语:“好攀高枝儿”、“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 、“鼓着肚子充胖” 、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等,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
谚语和歇后语:“人配衣裳马配鞍”、“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等。
口语与书面语有机结合:“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大量的方言土语:“打尖”“捯气”“梆”“腻歪”等。
这些语言的运用能让我们感受到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
八、课堂小结
小说由何满子被拴开始,带领我们走进了北京城东北运河岸边的蒲柳人家,开启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风俗画卷。赞扬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热情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此时何满子还被拴在葡萄架下,“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同学们知道这个神秘的救星是谁吗?欲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蒲柳人家》全书,去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进一步体会小说的特色。
九、课后作业
1、课后继续阅读《蒲柳人家》全书,去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进一步体会小说的特色。
2、(书面作业)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充满朝气的洋学生周檎与迂腐的老秀才的对比,何大学问对何满子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请你也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话。(不少于400字)
十、教师寄语
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