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08:2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逐字稿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专题。抓住细节,我们先来看这次的写作任务。为了记录美好的初中时光,我们班级决定制作“照片里的故事”电子纪念册,现向全体同学征集稿件,要求同学们提供初中学习生活的照片,并配上生动的细节描述文字,择优录取。
我们要关注到这次写作任务中的一个要求,生动的细节描述文字就是要有生动的细节描写。
二、细节描写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细节描写的概念。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可分为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从照片中抓住细节,写好细节。
三、学法指导
屏幕上展示的是一位同学的来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提供的是一张拔河比赛时的照片,配文是这样写的,哨声响起,拔河比赛开始。霎时间,我们班的拔河队员都向后倾,铆足了劲拉,一旁的老师和同学都呐嘁着为他们加油。小方同学站在拔河队伍的第二个,和大家整齐的蓝色上衣不同,他穿着一件白色上衣,在人群中格外耀眼。
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稿件有没有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评价一下。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作者确实抓住了小芳同学的肖像细节,因为只有她穿了白色的衣服,特别引人注目。但是我们都觉得这个细节好像和拔河故事没有什么关系,虽然显眼,但是不能打动读者,反而让人觉得有点多此一举,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要思考一下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细节?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回顾了几篇学过的课文,要求大家重温里面的细节描写,现在看看同学们还记得吗?
先来看老王赠送香油鸡蛋这个片段,同学们有印象吗?是不是这样写的?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站在门口,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显然不是,同学们都记得这里的细节,应该是这样。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的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杨绛这里为什么不选择老王的动作细节,而是选择写老王的肖像细节呢?我们仔细看看这处细节描写镶嵌,展现老王步履维艰、身形消瘦,僵直的形态,面如死灰,展现老王面色的黯淡。两只眼都结着一层翳,表明眼睛都已失去了生机。这些细节都暗示着老王病入膏肓,濒临死亡的身体状况。这样的肖像描写是为了展现老王作为一个不幸者,在如此病重的情况下,还亲自来送给我香油和鸡蛋。以此突出老王的忠厚善良以及对我家的深厚情谊,也为厚文我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老王产生的愧做之情做铺垫。
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启示,细节描写要典型。所谓典型,就是捕捉的细节要能精准地表现对象的特点,比如人物的身体状况、心理情绪、个性品质等,要能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或者思考。那位同学配文的问题是他选择的小芳同学的肖像细节。对于展现拔河队员的精神状态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照片里的典型细节,重新写一段配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同学写的配文,他是这么写的:队伍最前端的是小丛同学,他双手拿起绳子,抬起脚就向后迈了一大步,脸上写满了得意。
请同学们再来评价一下。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抓住了队伍最前端,小丛同学的动作和神态细节,从拿起抬起脚就迈一大步中可以读出小从同学力气很大,写满了得意,看出他拔河时非常自信。但是我们记得这场比赛的过程是很焦灼的,从照片里也能看到小丛同学的表情很用力,应该不轻松。作者确实用小丛同学的细节来展现了他作为拔河队员的能力和心理。但是和实际不符,无法引起我们记忆中的共鸣,从而失去了感染力。
同学们,我们捕捉细节不仅要典型,也要真实。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中的一处细节,它是不是这么说的,哥儿,你想要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并不是,我们都记得,他是这么说的,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里鲁迅真实的记录下阿长将山海经叫做有画的三哼经的错误,这恰恰符合阿长没有什么文化,是一个无知的农村妇女的身份特点,连书名都说不清,要买到这本书该有多艰难啊。这个细节就能充分展现阿长对我的关爱和善意,这也使我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所以我们要注意细节描写要真实。所谓真实,就是捕捉的细节要贴合人物的身份,符合故事发生的场景,不可以过度编造细节的真实感,可以增强文字的感染力,更能引起人的共鸣。
我们再仔细观察小丛同学的细节,同学们修改一下,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的修改稿。队伍最前端的是小丛同学,他咬紧着牙,双脚顶住地面,双手用力地攥着绳子向后拉。请同学们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抓住了小丛同学真实的神态细节和动作细节,咬紧着牙,双脚顶,双手攥,确实是拔河比赛实力的关键部位,可以展现它奋力拼搏的精神。
那么能不能让这个细节更打动人呢?我们继续向课文学习,莫怀戚散布中有这样一处细节,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大致是这样的,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这里有一个动作细节,背,既展现出他们走的小心,唯恐哪一步有闪失,又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在我和妻子的心目中,母亲和儿子如同世界般重要。但是作者不是这么写的,而是这样。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他将动作细化,先蹲再背,先写我背母亲,再写妻子背儿子,非常的郑重其事,更突出悲这个动作背后的深刻含义。
由此我们获得一个启示,细节描写要细腻。所谓细腻,就是要将捕捉的细节细致的描写出来,一般可以细化过程,精选字词,也可以展开联想,使用修辞等。
同学们再来修改一下这张照片的配文能不能细腻点,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修改稿。队伍最前端的是小丛同学,他咬紧着牙,眼睛牢牢地盯着对手。他的手一前,一后,紧紧地攥住绳子,左脚顶住地面,右脚微微抬起,努力地向后挪去。
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里。咬紧牙,牢牢盯手,一前一后紧紧攥,左脚顶,右脚微微抬,努力挪。作者细化了小丛同学的神态和动作细节,不仅展现出拔河比赛时的焦灼状态,更凸显了他奋力拼搏的精神。
现在我们已经写出了一个真实、典型而又细腻的细节了,同学们还想不想更进一步,让细节变得更有味道呢?我们还是从课文里找方法。台阶这篇小说中有一个父亲塌黄泥的片段,他是不是这么写的?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正在踏黄泥,他的双脚一起一落,有力地打着,有规律的节奏,有时停下来,掺点石灰水、豆浆水,再接着它。如此周而复始。李森祥却不是这样写的,而是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亚大的露珠。
这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他没有常规的描写父亲的动作细节,而是巧妙地将父亲的肖像细节与景物细节相搭配呈现,展现了父亲踏黄泥时的辛苦,也表现出父亲准备建造台阶时的兴奋,精力旺盛。这样的表述富有新意,同时具有诗意,画面感更强。
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启示,细节描写要巧妙。所谓巧妙,就是要跳出常规的人物细节描写的模式,可以将景物细节和人物细节相搭配呈现。有的时候也可以将不同人物的同类细节进行对比映衬等。
同学们试一试在修改刚才小丛同学的细节,你能写得巧妙一点吗?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修改稿,请同学们来评价一下。我们发现作者在最后补上了一句,他咬紧着牙,眼睛牢牢地盯着对手,就连每一根发丝都好像鼓足了动似的,在风中频科着。这里抓住了发丝在风中的样子,也是肖像细节和景物细节的搭配呈现,让我们感受到小丛同学似乎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用力拔河,非常有感染力。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的修改过程,整理一份抓住细节的写作锦囊表,是不是这样?这份锦囊表分为四个方面,细节描写要典型,细节描写要真实,细节描写要细腻,细节描写要努力做到巧妙。
三、学法实践
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张拔河比赛时的照片,利用锦囊表描写一处细节,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成果。
比如这位同学,平时爱板着脸的夏老师也站不住了,他半蹲下身子,不断挥着右臂指挥着队员们,“一二,拉!一二!拉!他是抓住了这位黑衣服男老师的动作语言细节。
再比如这位同学,一旁的顾同学虽然没有上场,但他的双手也像握着绳子一般在空中使劲,和大家一起用力吼着。它是抓住了观众顾同学的动作细节。这两则细节描写都展现出拔河比赛时一旁的观众热情加油那种激动的状态。
如果把这节课上我们写的这些细节放在一起,那么这张照片里的故事就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鲜活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四、写作任务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这一次的写作任务,请你挑选一张初中学习生活的照片,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配上一段细节描述文字,参加投稿吧。温馨提示,好文不厌百回改,同学们可以根据这张写作评价表自己或者相互评价并进行一定的修改后再投稿,这样录用的概率更大。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