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 (2023广东模拟)【历史在不断变革中螺旋式发展】(1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集变革之大成,推行自由的土地制度,把诸侯国内部的旧贵族一扫而空,血统不再是地位的保障,事功才是上升的阶梯。大一统成为未来中国不可逆转的方向。
——摘编自施展《枢纽:3 000年的中国》
材料二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编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三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4分)
(2)新考法[选择观点并论述(说明)]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材料二认为“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材料三认为“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8分)
2. 【经济政策的变化】(10分)
材料一 英国工业和贸易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贸易壁垒,政府制定政策,让经济能够在不受限制的环境中寻求发展,自由放任理论迎合了当时的这种需求,成为时代的口号。在19世纪的历史中,自由放任是指国家不应该以行政的手段来干预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应该由它自己的规律来决定,即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原则来决定。
——据雷芳、张志兵《英国自由放任经济发展战略述评》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胡佛等历届政府实行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使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无政府状态发展到顶端,酝酿成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不能再靠市场机制的自我调整解决的。自由放任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出路只能是由国家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改变生产关系,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据刘绪贻、李存训著《美国通史(第5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实施的经济政策,并分析该政策实施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解决危机的办法。(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经济政策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2分)
3. (2023福建模拟)【中日两国的改革】(10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奕?为代表的洋务派抛弃传统的“华夏中心观”,希望在不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等举措,达到中国超越西方、走向富强的目标。这虽然不切实际,但它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杨宏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转折的三个重大关节点》等
材料二 日本的幕藩政体和官员任命制度激发了中下层武士改革的决心,人民希望在重获权威的天皇带领下富国强民,以抗外侮。明治维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再加上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日本在二十世纪成为亚洲唯一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的国家。
——摘编自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洋务派态度发生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治维新改革成功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点。(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 (2023广东模拟)【历史在不断变革中螺旋式发展】(1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集变革之大成,推行自由的土地制度,把诸侯国内部的旧贵族一扫而空,血统不再是地位的保障,事功才是上升的阶梯。大一统成为未来中国不可逆转的方向。
——摘编自施展《枢纽:3 000年的中国》
材料二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编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三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4分)
1. (1)主要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新考法[选择观点并论述(说明)]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材料二认为“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材料三认为“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8分)
(2)【示例一】观点: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论述: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政治取代了军人政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城市中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世俗文化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海外贸易繁荣,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8分)
【示例二】观点: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周王室权威已经大不如从前;铁制工具、牛耕出现并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私学出现,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8分)
2. 【经济政策的变化】(10分)
材料一 英国工业和贸易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贸易壁垒,政府制定政策,让经济能够在不受限制的环境中寻求发展,自由放任理论迎合了当时的这种需求,成为时代的口号。在19世纪的历史中,自由放任是指国家不应该以行政的手段来干预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应该由它自己的规律来决定,即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原则来决定。
——据雷芳、张志兵《英国自由放任经济发展战略述评》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胡佛等历届政府实行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使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无政府状态发展到顶端,酝酿成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不能再靠市场机制的自我调整解决的。自由放任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出路只能是由国家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改变生产关系,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据刘绪贻、李存训著《美国通史(第5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实施的经济政策,并分析该政策实施的原因。(4分)
2. (1)政策:自由放任政策。(2分)原因:工业革命和贸易发展的市场经济要求。(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解决危机的办法。(4分)
(2)原因:自由放任政策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2分)办法:实施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手段,如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等(或者结合材料从“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角度作答亦可)。(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经济政策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2分)
(3)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合理的经济政策在一定时期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言之成理亦可)
3. (2023福建模拟)【中日两国的改革】(10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奕?为代表的洋务派抛弃传统的“华夏中心观”,希望在不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等举措,达到中国超越西方、走向富强的目标。这虽然不切实际,但它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杨宏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转折的三个重大关节点》等
材料二 日本的幕藩政体和官员任命制度激发了中下层武士改革的决心,人民希望在重获权威的天皇带领下富国强民,以抗外侮。明治维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再加上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日本在二十世纪成为亚洲唯一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的国家。
——摘编自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洋务派态度发生的变化。(2分)
3. (1)变化:从“华夏中心观”到向西方学习。(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治维新改革成功的原因。(4分)
(2)原因:中下层武士阶层的改革决心;政府的推动;顺应历史潮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国际环境有利。(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点。(4分)
(3)共同点:改革前内忧外患;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等。(4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