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0 22: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870-1894年,德国约有250万人流出海外,出境移民在德国是一种普遍性现象。1896-1913年,由德国流往国外的人口仅47.6万人,德国逐渐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帝国主义竞相扩军备战 B.君主立宪制在德国建立
C.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 D.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流动
2.1858年,针对美方提出的华工保护问题,清廷代表直隶总督谭廷襄则说“敝国大皇帝抚有万民,漂流海外者,何暇顾及 敝国大皇帝之富,不可数计,何暇与此类游民,计及锱铢”。这表明当时( )
A.华工保护问题得到解决 B.美国借助条约掠夺中国劳工
C.地方督抚把控了外交权 D.清政府受传统华夷观念影响
3.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伴随着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英国在当地发展起采矿业。这表明英国( )
A.移植本国生产方式 B.国内犯罪的减少
C.帮助发展当地经济 D.国家实力的下降
4.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
5.15世纪后,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始了在美洲的殖民活动。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白人移民被称作半岛人,处于最上层;美洲出生,父母都是白人移民的人,被称为克里奥尔人,一直受到歧视。半岛人与当地的印第安妇女结合,混血后代被称为梅斯蒂索人。葡萄牙人与非洲人的混血后代,被称为穆拉托人,处于底层。这表明,殖民活动( )
A.改变人口结构和分布 B.改变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C.促进文明交流与交融 D.促成世界文化多元发展
6.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毛里求斯南顺会馆、天后宫、关帝庙均得以重建。当地学者在观察毛里求斯华人的生活时发现:“(华人)不需要神职人员没有教典”,他们所崇奉的对象“往往都是由世俗英雄或人物演变而来(的)”。这种现象反映出( )
A.现代人口迁徙与文化交流 B.近代以来华工精神家园的缺失
C.当代非洲族群信仰的趋同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7.观察《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移民》图,以下项中,与这一时期的移民概况相符的是( )
①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形成 ②黑奴贸易受限,出国华工大增加 ③大洋洲当地人口出现替代性变化 ④美国移民文化以欧洲文化为主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 )
A.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 B.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相同
C.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 D.毫无任何印第安土著文化痕迹
9.1521年,墨西哥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被称为“新西班牙”。西班牙统治者有一种洁癖式的语言理念,想要达到取代土著语言和文化,并把土著语言的使用者并入国家政治经济体系的目的。但是由于经济、人口、宗教等原因,这一时期的语言现实并不符合殖民者的理想情形,印第安语仍为全国80%的人口所使用。这说明该时期( )
A.西班牙殖民统治具有隐蔽性 B.传统观念制约墨西哥现代化
C.文化多样性发展仍长期存在 D.经济差距造成文化隔阂加深
10.1500年,被纳入西班牙殖民地的美洲各地的人口大约为5000万人,到1650年,下降为大约400万人;1600--1750年,欧洲、中国、印度、中东等地,人口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导致上述人口变化的原因有( )
①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 ②传染病的大规模蔓延
③美洲粮食作物的推广 ④西欧工业革命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损失 D.民主政治有了充分的发展
12.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叶开始前往澳大利亚淘金的华工不断增加,虽历时半个多世纪,经济上也有一套自己的独立体现,在澳洲殖民地的中国人很少购买商人商品,这说明澳洲华工( )
A.深受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 B.生活状况较为艰辛
C.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 D.遏制了中西文化融合
13.下表是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据此可知,外来移民(  )
时间(年) 移民增长数 (万人) 时间(年) 专利证书 增长数
1851— 1854 37.9—42.8 1851— 1856 757—2 315
续表
时间(年) 移民增长数 (万人) 时间(年) 专利证书 增长数
1863— 1866 17.6—31.9 1863— 1867 3 781—12 301
1879— 1882 17.8—78.9 1880— 1883 12 926—21 196
A.以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为主 B.与美国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相关性
C.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 D.主要受到了美国新兴产业的吸引
14.据统计,在16—20世纪间,6000多万欧洲移民在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殖民地。1820—1980年间,3700万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16—19世纪间,奴隶贸易将1200万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材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在各大洲间进行双向流动成为主要趋势
B.世界人口流动导致了新的国家的产生
C.国际移民改变了人口迁入地的人种组成
D.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5.《现代拉丁美洲》一书中写道:“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根据材料,下列不属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文化的影响的是( )
A.西葡的文化在殖民地得到发展 B.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
C.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D.宗主国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并存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末年,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尚未完全止息内迁少数民族军事贵族又起兵反晋,锨起了一场争夺北方统治权的血战,使黄河流域遭到空前惨重的破坏,造成“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北方人民只得离开故土,逃亡异乡,形成历史上空前的移民浪潮……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口的迁移浪潮,如果从西晋元康八年算起,历东晋一代,至刘宋大明八年为止,大约持续了160余年。这期间,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南朝全境人约540万的1/6,占西晋北方诸州及徐之淮北约700万的1/8。移民浪潮移植了盛行于中原的士族门阀制度,并按魏晋模式在江南地区重建汉族封建政权,并实行若干适应当时形势需要的政策与措施,如侨州郡县制、土断制等,既安顿了北方移民,也促使移民土著化。
——摘编自童超《东晋南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土地开发》
材料二 15世纪发现新大陆后,世界人口迁移规模开始扩大。当时的国际移民大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先是西班牙、葡萄牙,接着是荷兰,而后英国、法国开始了开拓美洲的殖民政策。起初,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到新大陆的目的主要是掠夺金银财宝,他们占领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等地后,迁入的移民为数不多。一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当时的人口很少,比如葡萄牙人口只有150万,不可能提供大量移民。二是,为了独霸美洲的财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对其他国家的移民施加各种限制。三是,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口当时也不是很多,还未感到人口压力,后来迁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德国人和法国人。最初的移民多是推行殖民统治的殖民者和士兵,接着是一批贫苦劳动者,他们中间有的为了逃避封建压迫和宗教 迫害,有的纯粹为了谋生,当然,也有些是为了发财致富冒险来到美洲的。
——摘编自田方、陈一筠主编《国外人口迁移》
分类 具体项目
视觉凝视 在展馆举办动漫原画展
在展馆悬挂动漫角色道具
广场晚间播放与动漫作者故乡相关的影片
将某知名连锁便利店暂时改名为动漫里的便利店,店内贩卖动漫相关商品
听觉凝视 举办一场动漫配音演员访谈及见面会运用互动投影技术,使游客走过展馆内特定的地板时会绽放动漫效果的波纹
触觉凝视 运用互动投影技术,使游客走过展馆内特定的地板时会绽放动漫效果的波纹
味觉凝视 贩卖动漫主题食品
嗅觉凝视 贩卖动漫主题香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南宋移民相比,16—18世纪欧洲各国移民美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这一移民现象产生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部分史料中关于唐朝时期汉族人民向边疆地区迁移的记载。
史料一 贞观初,唐太宗指出:“自隋季道消,天下沦丧,衣冠之族,疆场之人,或寄命诸戎,或见拘寇手。”。
史料二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突厥颉利部抄掠汾(治今山西汾阳市)、潞(治今山西长治市)二州,“取男女五千”。同年,唐朝从高丽索回隋军战俘1万余人,还有大量的战俘因已定居高丽而未返回。
史料三 开元后,唐军制发生变化,如幽州北榆关(今河北抚宁区东)的戍兵,便“常自耕食,惟衣絮岁给幽州,久之皆有田宅,养子孙,以坚守为己利”。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材料二 拉丁美洲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移入地之一,也是近代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可谓是典型的“种族大熔炉”。15世纪末以来,拉丁美洲出现过四波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第一波国际移民潮在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扩张时期,移民主体为欧洲大陆的白种人;第二波国际移民潮在16—19世纪初的奴隶贸易时期,移民主体为非洲黑人;第三波国际移民潮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期的“大移民”时期,移民主体为南欧的自由移民和少部分亚洲移民;第四波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向外移民时期,出现了“重返欧洲”或“重返亚洲”等“回流”现象。
——摘编自杜娟《拉美外来移民史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路径——兼论亚裔移民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期汉族人民向边疆地区迁移的主要类型及其相似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拉丁美洲前三波大规模国际移民潮出现的国际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外历史上大规模移民的文化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沙皇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地区人口稀少、存在大量真空地带的机会,采用先实施武装移民、强行占领,后逼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使既成事实在法律上“合法化”的手段,鲸吞中国东北边疆大片领土。在部分开明官员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反思其边疆政策,在东北地区实施移民实边政策。甲午中日战后,日本逐渐控制朝鲜,于是利用中朝边界问题大做文章,企图以邻为壑,视比其自身国土广阔数倍的中国东北地区为最佳殖民地区,庚子之变以后,在东北边患日益加剧的同时,全中国也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峻形势,清政府被迫发起新政运动,“清政府实施移民实边政策的最高潮,也是推行新政的重要历史时期,因而把移民实边政策作为一项主要的边疆政策纳入新政的轨道是理所当然的”。
——摘编自高强《清末东北移民实边政策述论》
材料二 咸丰年间,山东人应募开发漠河金矿,在他们的辛勤劳作下,漠河很快就成为繁华的边境城镇。同治初年,许多山东破产农民“闯关东”谋生,有“木把头”招雇他们入林伐木,这是中国资本主义伐木业的雏形,采伐逐渐扩展到松花江和大、小兴安岭。交通运输业中从事艰苦创业劳动的,大多也是吃苦耐劳的山东人。山东移民的大量迁入,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还带来了农作物的新品种,摆脱了当地单一的游牧经济,很多少数民族也开始出现“屯居者渐习汉语”。同时,山东等关内移民也改变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信仰、服装以及饮食习惯。清末东三省逐渐成为日俄帝国主义的角逐之地,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也妄图对我国东北进行侵略。但是鲁人等汉移民的到来,促进了黑龙江一批新的城镇村落的兴起,一改过去千里荒芜的旧貌,遏制了沙俄侵略势力的扩张。
——摘编自张光宇《清代山东移民黑龙江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实施移民实边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实施移民实边政策的作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70年至1913年的德国。根据材料“1896-1913年,由德国流往国外的人口仅47.6万人,德国逐渐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及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工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为国内创造了有利的就业环境,并且起到了吸引外来移民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帝国主义竞相扩军备战的相关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此时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流动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不可数计,何暇与此类游民,计及锱铢”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自恃天朝上国,将一切外国视为“蛮夷之邦”,对外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于出洋到海外“蛮荒之地”去谋生的人持冷漠、鄙夷态度,表明当时清政府仍受传统华夷观念影响,D项正确;“华工保护问题得到解决”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且近代华工在美国并未得到保护,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美国掠夺中国的劳工,排除B项;“地方督抚把控了外交权”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中后期至1851年英国、澳大利亚。据所学可知,英国很早就有畜牧业,采矿业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部门之一,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牧场、发展采矿业显然是将本国的生产方式移植到澳大利亚,A项正确;材料涉及英国在18世纪中后期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据此无法得出英国国内犯罪的减少,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对澳大利亚的殖民掠夺,材料不能表明英国帮助澳大利亚发展经济,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史实,材料涉及时期英国国力处在上升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中国)。据本题图信息可知,东汉中期与西汉末年相比,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的户数和口数均出现增长,但湘江流域人口数增加幅度更大,这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南迁——汉代北方人口顺长江而下南迁的情况,先迁入长江中游,再迁入长江下游,也就是迁入湘江流域并在此定居的人口比江浙地区更多,D项正确;土地兼并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各个地区都存在,只不过是兼并程度有差异,甚至经济开发较早的江浙地区还有可能比湘江流域更突出,排除A项;尽管南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开发,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但三吴地区(江浙地区)在此时期经济发展最快,这就说明西汉末年以来,湘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就比江浙地区高,排除B项:“人口自然增长”在中国封建各个地区都存在,但是这不是造成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后(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据材料可知,半岛人从西班牙、葡萄牙迁移到美洲,这种背景下克里奥尔人、梅斯蒂索人、穆拉托人诞生,说明美洲的族群混合改变了人口构成和分布,A项正确;以美洲的变化得出世界改变的结论,以偏概全,排除B项;促进文明交流与交融是殖民活动的意义,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殖民活动改变了人口结构和分布,材料不能体现殖民活动促成世界文化多元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毛里求斯华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里求斯华人社团重建南顺会馆、天后宫、关帝庙场所,崇奉的对象是由世俗英雄或人物演变而来,这表明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来寻找精神寄托,弥补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精神缺失,B项正确;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没有涉及现代人口迁徙与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当代非洲族群信仰的趋同,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毛里求斯的具体传播情况或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美国废除黑奴制,美洲黑奴贸易受限,出国华工大增加;随着殖民者的入侵,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减少,19世纪中期,白人成当地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当地文化主流;美国以欧洲白人为主,吸收了非洲、亚洲、拉美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全球劳动力市场即国际劳务市场,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不符合材料时间,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墨西哥)。结合所学可知,墨西哥文化中既有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也有欧洲白人天主教文化和现代墨西哥文化,体现了拉丁美洲文化的多元性,C项正确;拉丁美洲原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墨西哥文化包含了欧洲和美洲的文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拉丁美洲在殖民地时期的宗国主不同,在历史发展形成的文化类型也不同,排除B项;“毫无任何”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美洲)。根据材料可知,虽然西班牙殖民者用强大的武力征服了墨西哥地区,但其语言使用者仍少于印第安语使用者,这说明该时期文化多样性仍然是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C项正确;西班牙统治者想要取代土著语言和文化,并把土著语言的使用者并入国家政治经济体系,而材料体现不出西班牙殖民统治具有隐蔽性,排除A项;墨西哥现代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交融,隔阂加深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600﹣1750年(欧洲、中国、印度、中东等地)。据所学可知,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导致美洲各地人口迅速减少,传染病的大规模蔓延是导致美洲各地人口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美洲粮食作物的推广是中国、中东等地人口上涨的原因,①②③正确。据所学可知,西欧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其标志为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④错误,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据材料“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德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其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德国因工业革命而导致的劳动力缺乏使得德国成为较大的劳动力输入国,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德国劳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并非海外移民,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并没有大规模战争使其丧失大量劳动力,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民主政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叶(澳洲)。根据材料“虽历时半个多世纪,经济上也有一套自己的独立体现,在澳洲殖民地的中国人很少购买商人商品”可知,虽历时半个多世纪,澳洲华工生活仍具有封闭性,在澳洲殖民地的中国人很少购买商人商品,说明澳洲华工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C项正确;宗法观念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澳洲华工在澳洲殖民地很少购买商人商品,不能说明澳洲华工生活状况较为艰辛,排除B项;材料说明澳洲华工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未涉及中西文化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以来的美国。根据“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的统计可以发现,移民从1851年到1882年增长很快,而同时专利证书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可见移民于美国技术进步有很大的贡献,B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移民的职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移民对美国技术发展的影响,非影响民主化进程,排除C项;当时移民主要受到美国的政策影响,非新兴产业,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6——19世纪(世界)。根据题干可知,近代以来欧洲大量人口移民到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大量非洲人到达美洲,故国际移民改变了人口迁入地的人种组成,C项正确;题干体现欧洲大量人口移民到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大量非洲人到达美洲,没有体现各大洲彼此之间人口迁移,因此无法说明人口在各大洲间进行双向流动成为主要趋势,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人口迁移和新国家诞生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国际移民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文明(美洲)。据材料可知,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是在人口方面造成的影响,非文化影响,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西葡的文化在殖民地得到发展、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宗主国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并存都是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文化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
16.(1)特点:受政局变动影响;移民持续时间长;移民规模大、人数多;影响深远影响:推动南朝士族门阀制度的建立;移民带去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推动江南的开发;移民浪潮促使汉族同南方少数民族杂处,进而推动民族融合。
(2)不同之处:带有资本主义扩张性;目的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移民人口规模不大;存在移民国家间的竞争;移民身份多样。影响:推动了美洲地区不同种族之间的族群融合;推动了物种的传播与交流;满足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先进生产方式和观念传入美洲,推动社会发展;伴随着疾病传播和野蛮屠杀,一定程度上给美洲带去灾难。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西晋末年,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尚未完全止息内迁少数民族军事贵族又起兵反晋”可以得出,受政局变动影响;根据材料“如果从西晋元康八年算起,历东晋一代,至刘宋大明八年为止,大约持续了160余年。”可以得出移民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这期间,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南朝全境人约540万的1/6,占西晋北方诸州及徐之淮北约700万的1/8。”可以得出移民规模大、人数多。影响:根据材料“移民浪潮移植了盛行于中原的士族门阀制度,并按魏晋模式在江南地区重建汉族封建政权,并实行若干适应当时形势需要的政策与措施,如侨州郡县制、土断制等,既安顿了北方移民,也促使移民土著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南朝士族门阀制度的建立;移民带去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推动江南的开发;移民浪潮促使汉族同南方少数民族杂处,进而推动民族融合。
(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8世纪欧洲。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当时的国际移民大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带有资本主义扩张性;根据材料“起初,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到新大陆的目的主要是掠夺金银财宝,他们占领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等地后,迁入的移民为数不多。”可以得出,目的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移民人口规模不大;根据材料“为了独霸美洲的财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对其他国家的移民施加各种限制。”可以得出,存在移民国家间的竞争;根据材料“最初的移民多是推行殖民统治的殖民者和士兵,接着是一批贫苦劳动者,他们中间有的为了逃避封建压迫和宗教 迫害,有的纯粹为了谋生,当然,也有些是为了发财致富冒险来到美洲的。”可以得出,移民身份多样。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洲际移民的发展使世界的人口格局由此得以调整和重组,在新旧大陆之间益趋均衡。世界范围的人口移徙,有助于形成广泛的物质和人文交流,缩短不同地区人类集团间的发展差距,也有利于新的民族和文化融合。可以概括出:推动了美洲地区不同种族之间的族群融合;推动了物种的传播与交流;满足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先进生产方式和观念传入美洲,推动社会发展;伴随着疾病传播和野蛮屠杀,一定程度上给美洲带去灾难。
17.(1)主要类型:中原内乱,因逃避战乱而迁移;被少数民族统治者掳掠;在与周边民族政权战争中,战败被俘而滞留;戍边随军及边疆屯田;等等。
相似特征:强制性、被动性、规模大。
(2)国际背景:第一波,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欧洲国家加紧原始资本的积累。第二波,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大西洋三角贸易兴盛;美洲种植园经济大发展。第三波,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奴隶贸易逐步被禁止,欧洲剩余劳动力到海外谋生;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经济危机的冲击;亚洲国家逐步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各国人民外出避难或谋生。
(3)评析:移民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传统带到目的地国家(或地区),从而增强了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多样性;移民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也可能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当然,移民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尤其是移民的文化和传统在与本地文化和传统之间存在差异和冲突的情况下,可能引发文化冲突等问题。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第一小问主要类型,阅读材料进行梳理即可,由材料一史料一中“自隋季道消,天下沦丧,衣冠之族,疆场之人,或寄命诸戎,或见拘寇手。”可知,迁移类型有,中原内乱,因逃避战乱而迁移;由材料一史料二中“突厥颉利部抄掠汾(治今山西汾阳市)、潞(治今山西长治市)二州,‘取男女五千’。”可知迁移类型有,被少数民族统治者掳掠;由材料一史料二中“唐朝从高丽索回隋军战俘1万余人,还有大量的战俘因已定居高丽而未返回”可知迁移类型有,在与周边民族政权战争中,战败被俘而滞留;由材料一史料三中“幽州北榆关(今河北抚宁区东)的戍兵,便‘常自耕食,惟衣絮岁给幽州,久之皆有田宅,养子孙,以坚守为己利’”可知迁移类型有,戍边随军及边疆屯田;等等。
第二问相似特征,根据对材料的分析以及上一小问的作答,可知人口的迁移大多都与政府政策相关,所以具有强制性和被动性、规模大。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二中前三波移民潮出现的时间和移民主体,结合前三波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分析,第一波是在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时期,这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欧洲国家加紧原始资本的积累相关,所以拉美移民主体是欧洲白人。第二波是奴隶贸易时期,这主要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大西洋三角贸易兴盛;美洲种植园经济大发展。移民主体为非洲黑人;第三波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奴隶贸易逐步被禁止,欧洲剩余劳动力到海外谋生;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经济危机的冲击;亚洲国家逐步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各国人民外出避难或谋生,所以移民主体是南欧的自由移民和少部分亚洲移民;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外古代及近代史。可以采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从进步的角度看,移民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传统带到目的地国家(或地区),从而增强了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多样性;移民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也可能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移民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尤其是移民的文化和传统在与本地文化和传统之间存在差异和冲突的情况下,可能引发文化冲突等问题。
18.(1)原因:列强侵略导致边患日益严重;开明官员的倡导;清末新政的推动。
(2)作用:清政府实施移民实边政策的作用主要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改变了边疆地区的社会风俗,促进了边疆地区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遏制了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一“沙皇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地区人口稀少、存在大量真空地带的机会,采用先实施武装移民、强行占领,后逼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可得出,列强侵略导致边患日益严重;“在部分开明官员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反思其边疆政策”可得出,开明官员的倡导;“把移民实边政策作为一项主要的边疆政策纳入新政的轨道是理所当然的”可得出,清末新政的推动。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二“山东人应募开发漠河金矿,在他们的辛勤劳作下,漠河很快就成为繁华的边境城镇”可得出,清政府实施移民实边政策的作用主要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山东移民的大量迁入,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还带来了农作物的新品种,摆脱了当地单一的游牧经济,很多少数民族也开始出现‘屯居者渐习汉语’”可得出,改变了边疆地区的社会风俗,促进了边疆地区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遏制了沙俄侵略势力的扩张”可得出,遏制了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
19.特点:多来自中国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文化程度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多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固守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美国。根据材料“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可得出多来自中国沿海地区并且以农民为主体;根据材料“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程度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根据材料“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根据材料”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可得出多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固守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