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0 23:0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收安置了来自中东地区国家的数十万难民;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难民署活动,并于2016年正式加入国际移民组织。这些举措( )
A.解决了亚洲的难民问题 B.顺应了劳动力全球流动的趋势
C.拓展了多边外交的空间 D.彰显了中国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2.1990年,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在新加坡主办的“环球策略研讨会”开幕式上强调要保持和发扬亚洲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因为亚洲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精神、集体协作和职业道德”是使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成功的重要因素。李光耀的讲话( )
A.展现了新加坡摆脱殖民统治的诉求
B.意在排斥西方文化对亚洲的影响
C.探寻了东方文化对国家崛起的影响
D.凸显了新加坡移民文化的多元性
3.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广播管理委员会规定:保证英语在播音中的绝对地位,其他语言的播音时间不能超过总播音时间的2.5%,而且必须附有英文翻译。这一规定( )
A.是多元文化主义的体现 B.给移民融入带来阻碍
C.促成英语主体地位确立 D.有利于种族和谐共存
4.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强调儒学文化的学习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各个中小学都开展了儒家伦理课,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国民的修养和个人品德。新加坡不仅在学校开展儒学伦理教育,在社会上同样也呼吁儒家伦理,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全国礼貌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关于这些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加坡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
②政府应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
③这些运动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经济增长
④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形成独特文化景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1938年,在13.9万名申请入境美国的德国犹太人和工会成员中,只有1.95万人被接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近80万东欧人、72.5万古巴人和25万来自印度支那国家的难民入境美国。这表明二战后的美国( )
A.更加重视高素质人才的流入 B.加紧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C.经济发展刺激了劳动力市场 D.移民政策服务于国家对外战略
6.如图是某一时期的人口迁徙方向图,根据所学,推断它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西方大力推行黑奴贸易 B.工业革命开展工厂急需劳动力
C.西进运动吸引大量移民 D.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分工驱使
7.下表所示为新加坡法定节假日安排。据此可知,新加坡现代节日文化反映了其( )
节日 备注
元旦 世界通用的公历
春节 新年中华民族传统历法的新年
耶稣受难日 基督教节日
A.开放的经济体系 B.儒家文化的传承 C.移民社会的结构 D.城市国家的规模
8.1985年,新加坡全国各中学通用的《儒家伦理》课本出版。课本将儒家倡导的“忠”解释为忠于国家,具有国民意识;将“仁爱”解释为具有友爱精神,尊重关心他人;将“礼义”解释为接人待物不仅要以礼相待,而且要坦诚守信,养成良好的公德心。这体现出新加坡( )
A.摒弃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 B.借鉴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C.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 D.力图用儒家思想维系政府公信力
9.一战期间,全美德裔美国人联盟主席查尔斯·约翰·海默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受到这样的说教——‘你们德国人必须让自己被同化,必须融入美国人民’,但没有人会发现我们准备屈从于一种低等文化极端主义。”这一表态( )
A.符合德意志民族根本利益 B.暴露出美国移民社会某些痼疾
C.推动了美国加入一战进程 D.反映了美国人文化认同的加强
10.20世纪70年代,印度经济学家阿肖克·米特拉在讨论印度现代化问题时曾说:“在印度,你可以全面地博览从田园生活、封建主义、重商主义、杂乱无章的资本主义到点滴的对社会主义热忱的整个系列。”这表明当时印度( )
A.摆脱了殖民主义历史影响 B.经济社会结构复杂多元
C.现代化改革条件基本成熟 D.传统种姓制度根深蒂固
11.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不同阶段移民的主要来源地区也不同。如表的“?”处应该填入( )
时期 16世纪—18世纪 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下半叶
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两次世界大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
主要移民 ? 欧洲人 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等
A.欧洲人和非洲人 B.亚洲人和非洲人 C.亚洲人和欧洲人 D.欧洲人和拉美人
1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70年代,移民的主体大多为各行业的精英人才
B.20世纪8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劳动力流动的唯一途径
C.劳动力流动的主体由体力劳动者向精英人才转移
D.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新的来源地
13.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后总结: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作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3年,移民在美国国家利益中的地位跌入谷底;1943—1965年,美国欢迎符合其国家利益的移民入境。这一变化说明( )
A.世界形势的变化影响了移民走向 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
C.社会环境影响着外来移民的地位 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
14.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二战后,仍有大量移民进入美国。下图是1960—1990年美国人口增长中移民的占比情况。据此推测,美国( )
A.民族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族群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C.种族歧视已被完全抛弃 D.民族政策吸引各国移民
15.1902—1914年,美国的移民总量超过1820—1880年的移民人数;棉制品工业的劳动力,如19世纪洛厄尔工厂创立时的劳动力全部是当地的农村妇女,20世纪初,它的几乎70%的劳动力是外国出生的。这些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A.工业发展带动美国城市化发展
B.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形成
C.海外移民为美国工业奉献力量
D.美国的移民竞争力世界领先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毋庸置疑,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需要人才,而同时这一大背景又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英国工业革命前后,人才所处的环境也对当时人才作用的发挥、工业技术的革新等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18世纪下半年的英国社会的每个角落都面临巨大变化,技术发明层出不穷,新兴行业与日俱增。随着工业革命后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经济、技术、医药、建筑、航海、艺术家等各类人才,这对世俗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民阶层送自己的子女上学成为普遍现象。甚至农奴阶层随着自由身份的实现和经济能力的加强,他们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英国社会在呈现出经济不断发展、民生渐趋改善的一面的同时,也始终面临着一些令人困扰的社会问题,贫困问题突出即是其中之一。为了缓解当时的劳资关系,英国政府在1700—1760年间,颁布了多个劳工法令,使劳工在雇主拖欠、克扣工资时提起申诉有了法律保障。
——摘编自张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才环境探究》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界人士、经济学家带动科技人才观发生两重变革:一是将科技人才提升至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间竞争的决定因素;二是赋予其等同于商品和资产的属性,直接影响了美国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标准。美国政府和企业密切配合,将移民作为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补充,利用大规模的商业宣传、海外招聘以及“凭才能换公民身份”策略,建立起对全球人才优先挑选配置的特权。英国、加拿大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效仿美国的改革,到20世纪60年代末多方多维参与的、常态化的国际人才竞争格局基本形成,重塑了国际移民的流动方向和特征。
——摘编自任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国际科技人才的争夺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前后英国人才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争夺国际科技人才的原因及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民认同国家,是因为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这种转变“根植于对荣耀过去的颂扬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这一政治话语相比“民主”“法治”“群众”而言增长趋势更明显。在党代会报告文本中,有“全国各族人民”“带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摘编自殷冬水、范京京《“人民”话语与国家认同当代中国国家认同话语建构的政治学分析》
材料二 亨廷顿的《我们是谁?》(2004年发表),通过考察“国家认同危机”的现实,揭示出因移民问题导致的“次国家认同”和“跨国认同”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正如该书扉页强调: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重新估价“之所以使我们成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国家认同”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在他看来,宗教虽是国家认同的最主要因素,重建宗教信仰对建立美国认同至关重要,但这还不足以确保国家安全,况且“仅靠信念无法立国”“美国面临易受外来攻击的新局面”,为此他把关注的侧重点转向了在国际上“寻找敌人”。
——摘编自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
(1)指出材料一、二论述“国家认同”的不同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认同”增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亨廷顿解决“国家认同”危机的方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于2015年6月发布的年度《战乱世界:全球难民趋势》,2014年,战乱在世界范围内至少导致1950万国际难民与3820万国内难民,其中约53%的难民源自于叙利亚(388万)、阿富汗(259万)与索马里(111万)。由于地缘关系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叙利亚、阿富汗等西亚北非难民通过各种途径前仆后继地跨越地中海和国界线,奔向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移民网络,对难民提供了更人道、更好待遇、且经济富庶的欧洲国家。正因为如此,欧洲境内始终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难民。2014年欧洲境内的难民数量达到670万人,比2013年增加230万,从而形成二战以来欧洲最严峻的难民危机。
——摘编自宋全成《欧洲难民危机:结构、成因及影响分析》
材料二 欧洲难民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裂,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新的考验和问题,如波兰指责德国无上限接纳难民之举是将难民问题输出至其他国家。近年来,欧洲可谓危机不断,还没有彻底走出债务危机,又遭受“意料之外”的难民危机,这势必影响欧洲的经济改革,进而阻滞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而在大量难民中,难免会有恐怖分子混入,埋下无穷隐患,这又会诱发对难民人群的歧视与仇恨。当然,大量的难民涌入也有可能缓解欧洲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以德国为例,到2030年,80岁以上老人预计超过630万,而人口将缩减至不足八千万,外来移民目前是其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摘编自王刚《欧洲难民危机的成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亚北非难民选择涌入欧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欧洲难民危机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据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摘编自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史料二 几十年来巴基斯坦社会时局动荡不稳,大量难民流离失所,避难逃到沙特、伊朗、约旦等周边国家,难以回到自身原本的家园,造成国际难民问题突出。索马里内战在1990年爆发,班图族人民属于少数族裔,因此,在内战中饱受屠杀与苦难,大量难民逃往邻国,比如,邻国埃塞俄比亚,这些人民也成为国际难民。
——摘编自黄格《国际难民问题成因及应对方法研究》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概括国际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保护难民基本人权的努力。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和世界。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中国政府积极参与难民的全球治理,在全球难民安置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这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D项正确;亚洲的难民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排除A项;难民问题不属于劳动力在全球的正常流动,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旨是中国参与解决难民问题,而非开展多边外交,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的新加坡。依据材料可知:李光耀强调要保持和发扬亚洲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因为亚洲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精神、集体协作和职业道德”是使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成功的重要因素,可知其认为这种文化促进了企业发展,国家崛起,C项正确;此时新加坡已经独立,未体现新加坡摆脱殖民统治的诉求,排除A项;材料赞同亚洲文化,不意味着排斥西方文化对亚洲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了亚洲文化,不能凸显新加坡移民文化的多元性,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澳大利亚。材料“保证英语在播音中的绝对地位,其他语言的播音时间不能超过总播音时间的2.5%,而且必须附有英文翻译”体现的是澳大利亚政府对英语在播音中绝对地位的保护,该行为不利于移民融入当地社会,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多元文化主义,仅体现的是英语的发展,排除A项;澳大利亚英语被广泛认同是在19世纪,排除C项;该规定不利于种族之间的和谐共存,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加坡。根据材料“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强调儒学文化的学习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各个中小学都开展了儒家伦理课,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国民的修养和个人品德。”可知,新加坡发动政府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意图通过强化民众的道德伦理观念,培育家庭内部、家庭之间、家庭与政府之间形成良好、和谐的关系,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取代家庭所扮演角色的相关信息,②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④项错误。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现代(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冷战,美国大量接收来自东欧、古巴和印度支那国家的难民,是因为这些地方发生了多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因此美国接收这些地区难民的主要原因是和苏联对抗,即移民政策服务于国家的对外战略,D项正确;二战后美国接收的难民并不一定死高科技人才,排除A项;二战后的东欧不属于“中间地带”,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接收的难民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并非美国为了吸纳劳动力,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人口迁徙方向图可知,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是迁往美国,其次是西欧和中东地区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北美、西欧和大洋洲地区,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黑奴贸易使非洲人迁移到美洲,时空不符,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展工厂急需劳动力主要表现为欧洲和亚洲人移民至美洲和大洋洲,时空不符,排除B项;西进运动吸引大量移民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而材料强调的是二战后的现代移民,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新加坡)。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加坡现代节日文化有“世界通用”“中华民族传统”“基督教”等多种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节日,反映了移民社会的结构,C项正确;据所学,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文化的国家,有文化及宗教的差异,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多种文化影响,“儒家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排除B项;新加坡法定节假日安排与移民带来的多种文化有关,与“城市国家的规模”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新加坡)。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将儒家的“忠”“仁爱”“礼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更好的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服务,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C项正确;“摒弃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与“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未涉及政府公信力等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美国。根据材料“没有人会发现我们准备屈从于一种低等文化极端主义”可知,外来移民进入美国自觉或不自觉受到美国文化的同化,进而失去本民族特色,这反映了美国移民社会的某些强制性文化同化的痼疾,B项正确;移民入美国的一段时间后会变为美国的一部分,与德意志民族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仅叙述了美国国内的情况,与一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仅凭一个德国人的叙述体现不出美国文化认同加强,且材料并非叙述文化认同加强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印度)。根据材料“在印度,你可以全面地博览从田园生活、封建主义、重商主义、杂乱无章的资本主义到点滴的对社会主义热忱的整个系列”可知当时印度社会内部思想、经济种类比较多,经济社会结构复杂多元,B项正确;材料和殖民主义无关,排除A项;现代化改革条件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材料不涉及相关信息,排除C项;传统种姓制度强调等级,材料中不涉及等级,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6—18世纪美国。结合所学,16世纪到18世纪后期美国独立前,欧洲国家对北美进行殖民入侵,很多欧洲人因此来到北美。同时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因此16—18世纪来到美国的移民主要是欧洲人和非洲人,A项正确;亚洲人开始大量移民美国是在19世纪后期,排除B项、C项;拉美人大量移民美洲是在20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由以体力劳动者为主向精英人才转移,C项正确;20世纪50—70年代,移民的主体大多是制造业部门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公共服务行业的干脏活累活的人,并非精英人才,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跨国公司并非全球劳动力流动的唯一途径,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新的来源地虽然表述正确,但不属于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近现代美国。据题干可知,近代以来不同阶段的美国的外来移民由欢迎到限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后期美国处于资本主义开发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时期,1924年到1943年,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到196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因此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的地位,C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同阶段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美国移民的变化,而不全是世界形势的变化,排除A项;只有1789-188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外来移民的地位,没有涉及移民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中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60-1990年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属于移民国家,其移民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属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说明美国的民族和文化具有多样性,A项正确;根据材料看不出美国族群结构的巨大变化,排除B项;“完全抛弃”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民族政策,无法得出民族政策吸引各国移民,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世纪(美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美国移民总数迅速增加,在一些行业移民逐渐成为主要劳动力,移民为美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C项正确;从材料信息中看不出移民是流入了城市还是农村,棉制品工业是分布在城市还是农村,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美国移民,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的证据不足,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数据比较,得不出美国的移民竞争力世界领先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6.(1)环境:政治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政,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方面: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破产涌入城市,工业革命催生大量新兴行业;文化方面:英国新式教育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社会生活方面:英国政府颁布劳工法令,保障了劳工的合法利益。
(2)原因: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对人才的需求;美国政府在美苏冷战中对人才的需求;美国企业创新壮大的需求。
影响:提升了美国的科技水平,推动了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引起西方国家效仿,重塑了国际移民的方向和特征;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影响本国经济社会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英国)。环境:结合设问中的时间信息“工业革命前后”,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政治方面,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君主专政,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方面:根据材料一“18世纪下半年的英国社会的每个角落都面临巨大变化,技术发明层出不穷,新兴行业与日俱增。”“随着工业革命后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经济、技术、医药、建筑、航海、艺术家等各类人才,这对世俗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劳动力的角度分析,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破产涌入城市,工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兴行业;文化方面,英国新式教育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社会生活方面:根据材料一“为了缓解当时的劳资关系,英国政府在1700—1760年间,颁布了多个劳工法令,使劳工在雇主拖欠、克扣工资时提起申诉有了法律保障。”可知,英国政府颁布劳工法令,保障了劳工的合法利益。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原因:根据材料二“一是将科技人才提升至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间竞争的决定因素”并结合所学可知,从经济的角度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对人才的需求;从政治的角度分析,美国政府在美苏冷战中对人才的需求。影响:根据材料二“利用大规模的商业宣传、海外招聘以及‘凭才能换公民身份’策略,建立起对全球人才优先挑选配置的特权。”可知,这有利于提升美国的科技水平,推动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英国、加拿大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效仿美国的改革,到20世纪60年代末多方多维参与的、常态化的国际人才竞争格局基本形成,重塑了国际移民的流动方向和特征。”可知,引起西方国家效仿,重塑了国际移民的方向和特征;从人才流出国的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影响本国经济社会发展。
17.(1)角度:材料一民族发展角度;材料二国家安全角度。原因: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实践。
(2)评析:亨廷顿对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所进行的研究是独特的,勾画出了美国国家安全新的挑战类型与背景,揭示了认同因素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强调了国家利益来自于国家认同,这些理论努力,不仅为国家安全研究的理路重开了新河,而且为以认同为主要因素的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挑战的分析开辟了新的视角,具有相当的理论创新意义;亨廷顿的理论不反对美国人用善恶去判定美国与别国之间的"异质"冲突,表明他仍坚持着“霸权护持”的伦理立场,陷于传统国家中心主义的思维"误区"而不能自拔。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角度:根据材料一“是因为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可知,材料一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论述“国家认同”;根据材料二“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可知,材料二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论述“国家认同”。原因:从根本原因来看,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根据材料一“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不断深入;根据材料一“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可知,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实践。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美国)。评析:根据材料二“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重新估价‘之所以使我们成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国家认同’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并结合所学,从研究视角、理论创新看,亨廷顿的理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即亨廷顿对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所进行的研究是独特的,勾画出了美国国家安全新的挑战类型与背景,揭示了认同因素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强调了国家利益来自于国家认同,这些理论努力,不仅为国家安全研究的理路重开了新河,而且为以认同为主要因素的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挑战的分析开辟了新的视角,具有相当的理论创新意义。根据材料二“‘美国面临易受外来攻击的新局面’,为此他把关注的侧重点转向了在国际上‘寻找敌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局限性来看,亨廷顿的理论不反对美国人用善恶去判定美国与别国之间的“异质”冲突,表明他仍坚持着“霸权护持”的伦理立场,陷于传统国家中心主义的思维“误区”而不能自拔。
18.(1)原因:欧洲与西亚北非毗邻;欧洲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福利制度健全;部分欧洲国家的主动吸引;引入难民可以缓解欧洲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导致欧洲内部矛盾加深,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给欧洲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不稳定因素增加。(答出两点即可)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为欧洲社会注入新的活力。(答出一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原因:根据材料一“由于地缘关系的原因”可得出欧洲与西亚北非毗邻;根据材料一“对难民提供了更人道、更好待遇”可得出欧洲经济发达,福利制度健全;根据材料二“德国无上限接纳难民”可得出部分欧洲国家主动吸引难民;根据材料二“大量的难民涌入有可能缓解欧洲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可得出欧洲面临社会危机,引入难民可以缓解危机。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影响: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作答。据材料“欧洲难民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裂,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新的考验和问题”得出导致欧洲内部矛盾加深,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据材料“势必影响欧洲的经济改革,进而阻滞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得出给欧洲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据材料“在大量难民中,难免会有恐怖分子混入,埋下无穷隐患,这又会诱发对难民人群的歧视与仇恨”得出不稳定因素增加;据材料“也有可能缓解欧洲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得出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结合所学,难民迁入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为欧洲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19.(1)特点:移民的主流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移民的主体是劳动移民。
(2)原因:社会时局动荡;民族冲突与矛盾。
努力:成立难民署;制定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确立“世界难民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据史料一“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可知,移民的主流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据史料一“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可知,移民的主体是劳动移民。
(2)本题是原因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今(世界)。第一小问原因,据史料二“几十年来巴基斯坦社会时局动荡不稳”可得出,社会时局动荡;据史料二“索马里内战在1990年爆发,班图族人民属于少数族裔,因此,在内战中饱受屠杀与苦难,大量难民逃往邻国”可得出,民族冲突与矛盾。第二小问努力,据所学可知,成立难民署;制定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确立“世界难民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