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7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威尼斯的小艇》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在第二课时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威尼斯这座城市与小艇之间密切关系的探讨。教材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小艇在威尼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无论是繁忙的商人、忙碌的妇女,还是快乐的孩子和悠闲的老人,他们的生活都与小艇紧密相连。这种紧密的联系不仅凸显了威尼斯作为水上城市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作者对小艇与威尼斯人生活关系的深刻洞察。同时,教材还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威尼斯的河道之中,亲身感受着这座城市与小艇的和谐共生。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课时的铺垫,学生们对《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他们更加期待能够深入了解小艇与威尼斯人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自主阅读课文并初步理解内容。然而,对于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他们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同时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能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2.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威尼斯小艇的独特魅力,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致观察与描写抓住事物特点。 ★★★
3.能够体会作者对威尼斯小艇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自己对家乡和身边事物的热爱之情。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致观察与描写抓住事物特点。
难点:能够体会作者对威尼斯小艇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自己对家乡和身边事物的热爱之情。
核心问题 能够体会作者对威尼斯小艇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自己对家乡和身边事物的热爱之情。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我们的威尼斯之旅,请大家打开课本吧! 通过“继续我们的威尼斯之旅”这一富有吸引力的表述,迅速点燃了学生的探索热情,使他们能够带着浓厚的好奇心与兴趣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研读文本 1.学生齐读课本第四自然段。 2.(1)学生接读“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2)学生接读“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3)学生接读“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3.(1)生答:注意到了;“极”是指速度特别快,快得不能再快了。 (2)生答:不怕。 (3)师生齐读。 4.(1)生答:很刺激、惊险,有说不完的情趣;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2)生答:不多余。作者在以自己的感受唤醒读者的感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去掉就不能唤起我们这样的感受了。 5.(1)学生默读第5—6自然段后回答:息息相关,人离不开小艇。 (2)学生完成表格。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全班交流汇报。 生答:去看戏。 生答:走亲戚。 生答:购物。 生答:邮递员、医生、学生、市长…… 6.(1)生读句子后回答:对比的手法,一静一动的描写形成对比,更衬托出了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生答: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艇不动了,人们也就停止了活动,所以这一优美的夜景描写也说明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 (3)生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 学生想象。 学生合作读整段。 男女生合作读第6自然段,男生读动的部分,女生读静的部分。 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 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 (1)生答“阅读链接”,再全班齐读。 (2)生答:三位作家都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情,都用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师:威尼斯有一条规定,是这里独有的——不准任何车辆进入,因此小艇就是这里的“公共汽车”,于是也就造就了这样一群身手不凡的船夫!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拿笔画出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句子。 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学生齐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2.初读,变换朗读的方法。 教师读前面的部分,同学们接读后面的部分。 (1)教师引读“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 (2)教师引读“不管怎么拥挤”。 (3)教师引读“遇到极窄的地方”。 3.再读,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 (1)发现了吗?同学们读的部分是船夫应对路况的表现;教师读的部分是船夫遇到的路况。大家注意到“极”字了吗?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速度这么快,最怕的就是“拥挤”,可是船夫怕吗?不仅不怕拥挤,连极窄的地方也不怕,你瞧,船夫的速度不仅没有减,还玩起了特技…… (3)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三个特写镜头来进行描写的,而且这三个特写镜头一个比一个惊险,层层递进,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仿佛就在眼前。师生齐读。 4.品读,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1)你就置身于这样的小艇里,有什么感受?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2)前面的描写已经很充分了,这一部分多余吗? (3)如果说前面几句是正面地、直接地对船夫的驾驶技术进行描写,那么这一句就是以自己的感受侧面地、间接地来写,衬托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二者结合起来,更具说服力!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5.深入文字体会人与艇的关系。 (1)默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威尼斯人和小艇有怎样的关系? (2)谁乘小艇做什么?请完成表格。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4)先指名学生填表格,再课件出示上面表格的答案。 (5)课文没写青年妇女乘小艇是去干什么,谁能展开想象说一说? (6)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学习? 6.再读,在乐曲与文字互相配合中体会情趣。 (1)白天,当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起来,充满生机活力;夜晚,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安静,入睡了。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2)小艇与威尼斯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你会感觉到这部分文字如同音乐一般,有活泼、明快的部分,也有柔和、细腻、温婉的部分。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4)这部分的画面极富动感,是因为作者描写时,运用了几个连续性的词语“簇拥、散开、消失、哗笑、告别”。教师读词,引导学生想象。 7.合作读整段,一动一静中提升感受。 让我们聚焦于文章第6自然段,先动后静,读的时候,先明快后舒缓。男女生合作读第6自然段,男生读动的部分,女生读静的部分。 教师小结:在这一动一静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情趣,一份情调与趣味! 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你一天中生活的情景。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想象在威尼斯一天中生活的情景。 全班交流汇报。 8.威尼斯很神奇,但凡去过的人都像着了魔似的,对它念念不忘。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在介绍威尼斯时,三位作家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阅读链接”。 (1)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三位作家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并鼓励他们画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出色的句子,这一步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还锻炼了他们的阅读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接着,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相关段落,组织学生齐读,通过集体的声音感受文本的韵律和节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通过对船夫驾驶技术的细致描写,学生不仅领略了威尼斯小艇的魅力,也对船夫的技艺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整个教学环节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通过变换朗读方法,巧妙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引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倾听、理解并接读相应的内容,这样的互动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逻辑结构和语言特点,还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多次的朗读练习也让学生逐渐熟悉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节奏韵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既富有启发性又极具实效性。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教师读与学生读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对“极”字的深入剖析,不仅帮助学生厘清了文本结构,还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准与生动。同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船夫在拥挤和极窄地方的表现,让他们感受到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并通过师生齐读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4.教师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代入情境,感受小艇中的独特体验,并思考作者的情感表达。接着,通过探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文本的丰富内涵。最后,教师总结了这一写作手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5.通过默读相关段落,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并感受到小艇在威尼斯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紧接着,通过完成表格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需要细致梳理文本信息,并在交流中丰富和完善答案,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此外,引导学生想象青年妇女乘小艇的可能活动以及思考其他使用小艇作为交通工具的人群,不仅拓展了思维空间,还使学生们对威尼斯的生活有了更加鲜活和具体的认识。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既深入又有趣,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生动的学习体验。 6.通过对比白天与夜晚威尼斯的不同氛围,学生领悟到了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精妙之处,进一步理解了小艇在威尼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学生仿佛聆听了一曲优美的音乐,感受到了文字的活泼明快与柔和细腻,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并想象文本中连续性的词语,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威尼斯水城的动感画面,进一步提升了想象力和观察力。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威尼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7.通过合作朗读与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动与静的转换中深刻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魅力。首先,男女生合作朗读第6自然段,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在明快与舒缓的语调中体会到了威尼斯白天与夜晚的不同风情。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想象自己在威尼斯一天的生活情景,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随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们在分享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相互启发,共同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内容。最后,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想象成果,课堂氛围热烈而充满乐趣。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让他们在交流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既有趣又富有成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了威尼斯的魅力,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8.通过指名学生朗读和全班齐读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直接体验文本的语言魅力,还能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和节奏感。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位作家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还促使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作家们共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通过讨论,学生发现尽管描写角度和风格各异,但三位作家都擅长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营造具体场景和氛围,以及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阅读鉴赏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总结 教师:《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同学们,那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啦,下次再见! 教师通过对《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总结,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到威尼斯的动态与静态之美,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并对威尼斯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教师以简洁而亲切的话语结束了本次学习,既符合教学节奏,又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味,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下次学习的期待。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艇美 轻快灵活 威尼斯的小艇 驾技美 操纵自如 和谐美 息息相关
教学反思 刚刚结束了《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的教学,仿佛刚刚结束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威尼斯之旅!孩子们与我一同穿梭于那古老的水城,感受着小艇带来的独特风情。 课堂上,我带领孩子们深入探索小艇与威尼斯生活的密切关系,仿佛是在打开一扇通往神秘威尼斯的大门。孩子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着自己对小艇和威尼斯的想象与理解。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心中的小艇在威尼斯的河道上轻盈穿梭,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动态美。 同时,我也尝试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活泼有趣。我们合作朗读课文,男生女生分别演绎动与静的部分,整个教室仿佛变成了威尼斯的河道,小艇在其中穿梭,时而明快,时而舒缓。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内容。 然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有时我过于追求课堂的完美,导致一些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使得部分孩子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外,有些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没有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思维火花。 但正是这些反思,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同时,我也会加强问题的设计,提出更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的来说,《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的教学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收获的经历。我与孩子们一同在威尼斯的河道上畅游,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魅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带来更加精彩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