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新中国的缔造者)时代背景: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字词辨析要塞( ) 阻塞( ) 堵塞( ) 塞子 ( )
荻港( ) 获得( ) 溃退( )
歼灭( ) 阡陌( ) 纤维( )
锐不可当( ):
当真( )sàisèsèsāidíhuòkuìjiānxiānqiāndāngdàng不可抵挡。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检查预习èwúdíkuìjiānsuíjìngèyúlíngpángbó阻遏( ) 芜湖( ) 荻港( )
溃退( ) 歼灭( )
绥靖( )( ) 鄂( )
负隅顽抗( ) 高屋建瓴( )
气势磅礴( )( ) 豫( )
锐不可当( )要塞( )
yùdāngsài2、根据解释写词语:——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垂死挣扎,顽固抵抗。——形容气势雄伟壮大。——阻止。——败退——蛮横的样子。( )( )( )( )( )( )2、新闻的记叙要素: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经过和结果新闻的有关知识:1、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报纸常用的一种文章样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狭义新闻,即消息。 4、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 、 内容真实 、
及时迅速 、 语言简明准确。3、新闻的结构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 高度概括事件(迅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要看标题) 简洁明了的叙述事件。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要看导语) 导语后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详细地的了解新闻内容,要看主体) 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从属部分,一般插在主体中,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中。 是新闻的结尾,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 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导语主体电头标题思 考 题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
西路军 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课文分析二、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并加以分析:1、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2、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的?时间上: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渡江部队: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内容上:过渡句(一、二层之间,二、三层之间)画渡江示意图:你能根据新闻的主体 部分绘出三路军渡江的示意图吗? 看图九江江阴安庆芜湖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越过”只表示经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突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言简意赅。 “共”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揣摩语言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小结: 可见这则新闻的语言用词准确精练,铿锵有力。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益得彰(如“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文气十足;“不想再打了”“都很泄气”——非常口语化),各有妙处。拓展延伸1、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标题导语: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主体:“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2、请根据下列新闻内容 补上新闻标题
标题:
(新浪9月1日讯) 飓风“卡特里娜”连日来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为密西西比河注入了大量雨水并造成新奥尔良洪水泛滥,飓风可能已经造成美国数百人死亡。
据估计,飓风“卡特里娜”给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将是美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标题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标题之二:飓风“卡特里娜” 重创美国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1949年4月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注释:
钟山风雨起苍黄: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
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
慨而慷:感慨而激昂。
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