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1 10: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材料分析题
1.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请结合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红树林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能防风消浪、固碳储碳,被称为“海岸卫土”。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重要场所,也是鸬鹚、青脚鹬、红脚鹬、白眉鸭、白鹭等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近些年来,沿海开发、海水养殖和砍伐等原因导致红树林损失40%,破坏了它们尽力维持的生物多样性。
资料二:深圳是全国乃至全球湿地公园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共拥有湿地3.5万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296.18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深圳23个自然保护地中,有红树林分布的共8处。划入自然保护地实施严格保护的红树林179.18公顷,占深圳红树林面积61%。
(1)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分析,资料一主要体现了   多样性。候鸟每年都要迁徙,这种行为是由候鸟体内的   所决定的。候鸟迁徙过程中,需要长期飞行,请写出鸟类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写出一点即可)
(2)资料二中,深圳保护红树林所做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实施严格保护。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7月26日定为“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日”。某学校即将开展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请你为此设计一个活动任务:   。
2.“蹲一蹲,利全身”。深蹲起在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体心肺功能。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在[ ]中填字母或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图1图中股四头肌由①   和②肌腱组成,靠骨骼肌两端的[   ](选填①或②)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2)深蹲起运动之前需要热身,热身运动能够加速滑液被分泌到图2所示的[   ](填序号)中,提升关节的灵活性。此外,护膝等护具紧实的包裹可避免关节受伤,这些护具在作用上与关节示意图中的④   相似。
(3)多次深蹲后,我们会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这说明深蹲运动还需要呼吸系统和   (写出一个即可)等多个系统的配合。
3.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烟波浩渺的海洋,奔腾不息的江河,碧波荡漾的湖泊,涓涓流淌的小溪,本来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水域污染日趋严重。鲨鱼决定召集广大鱼类成员开会,一起商议将来的生存大计。墨鱼、鲍鱼、鲫鱼、鳄鱼、娃娃鱼、甲鱼、鲸鱼、带鱼纷纷游来,连海豚也匆匆赶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门卫只允许鱼类入场,上述动物中能进入会场的是   。
(2)赶来开会的这些动物中,恒温动物有:   ;无脊椎动物有:   。
(3)鲍鱼被拒之门外,原因是它虽用鳃呼吸,但运动器官是   ,属于   动物。
(4)娃娃鱼与门卫争论的面红耳赤:“我的名字里有‘鱼’字,为什么不让我进去,我要见鲨鱼讨个说法”。亲爱的同学们,你能帮娃娃鱼解开困惑吗?娃娃鱼幼体时用   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   呼吸,属于   动物。
4.不同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   、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利用。
(2)大豆的根部生有根瘤菌,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的生活提供有机物。由此可见,根瘤菌与大豆之间属于   (填“共生”或“寄生”)关系。
(3)干草堆放很久了,会逐渐被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便会很快被分解。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动物能   。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   的状态,人们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   中起重要作用。
(5)太阳鸟被誉为“东方的蜂鸟”,它们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能帮助植物   ,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5.柑普茶与青梅都是广东特色产品,请根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柑普茶是广东新会陈皮与云南普洱茶的绝妙组合,而普洱茶是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的新鲜叶为原料,经黑曲霉、酵母菌、细菌等微生物发酵,最后烘干制成的。
资料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外壳有一种叫血凝素(HA)的蛋白质,能与人体细胞相结合,从而感染人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发现,从青梅中提炼出的“梅素”,可以抑制HA的活性。
(1)与普洱茶发酵有关的三类微生物中,   与其它两类微生物细胞结构差异大。但是三类微生物都利用茶叶中的   生活,营养方式为   。
(2)如果普洱茶制作最后不烘干,会被分解成   、   和无机盐。
(3)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细菌相比较,没有   结构,其繁殖方式与细菌   (填“相同”或者“不同”)。
(4)甲型H1N1流感病毒根据寄生的细胞种类,属于   病毒:它   (填“能”或“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据资料二可推断,“梅素”可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合能力,起到一定的治疗功效。
6.资料分析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因。
资料二:各地携手保护多样性,并取得成效。2022年春天,在数量庞大的迁飞鸟儿中,天鹅、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黑鹳、震旦鸦雀等不少“稀客”光临北京。它们的出现,也成了首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注脚。
资料三:截至2020年10月8日,美国加州山火已燃烧了近两个月,烧毁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大片土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近1.6万平方公里。
(1)我们要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2)资料二中体现了   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基础是   多样性。
(3)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和河北西北部山地的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与资料二中各种动物属于同一类群。
(4)加州山火烧毁了近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直接破坏了   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被破坏会导致其他两种生物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的破坏,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5)作为一名中学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你能做什么
   、   (答出两点即可)
7.红树林是三大典型近海生态系统之一。作为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广东正全面加强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资料一: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它的范围包括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生物圈中有很多类型的生态系统,如北极有苔原生态系统,沙漠地区有荒漠生态系统等。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资料二:在每年的候鸟迁徙季节,大量候鸟成群结队来到红树林繁衍生息。候鸟以鱼为食,鱼以虾为食,而虾则以浮游植物为食,给红树林带来了勃勃生机。
(1)在生物圈中,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生态系统。各种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   能力,使其内部的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整个生物圈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能。
(2)资料二中没有提到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生物部分外,还包括   。
(3)根据资料二写出一条红树林中的食物链:   。如果近海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难以排出体外),则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放射性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为   。其他国家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也会影响到我国近海,说明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红树能在盐度较高的海滩淤泥中生存,是因为它有“拒盐”和“泌盐”的特殊结构,这是生物   环境的体现。近年由于人类的保护,红树林内的生产者数量有所上升,推测红树林内消费者的数量会相应   (填“上升”或“下降”)。
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材料二: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主要栖息于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因其头部有珍贵的犀牛角而成为人们捕杀的对象。人类在大量捕杀犀牛的同时,乱砍滥伐,导致它们的栖息地不断缩小。到1922年
(1)材料一中,当狼被猎杀,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因此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作用。
(2)写出材料一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
(3)通过材料一和二分析,导致动物大量减少甚至灭绝的原因有    、   等。
(4)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杀灭某种动物?请写出原因。
9.资料分析。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又见野鸭归来,雀巢星罗密布,喜鹊的叫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接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材料三:母牛生下一头小牛,母牛一步都舍不得离开小牛。后来,人们把小牛牵走了,母牛便露出很悲伤的样子。为了宽慰母牛,人们在牛棚里放了一个肚子里装满了草料的小牛标本,母牛以为自己的孩子又回来了,不停舔吻这头“小牛”,当标本的外皮裂开,露出里面的草料时,母牛似乎忘记了“母爱”,便大口大口的吃起来,直至把“小牛”吃光。动物行为学家把一只试验用的黑猩猩锁进实验房间,然后离开房间。几分钟后,他通过门上的钥匙孔向屋内观察,发现黑猩猩也通过这个钥匙孔在看他。
(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从行为的功能看,其中喜鹊发出叫声是   行为,从动物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由   和   获得的行为。
(3)材料三中母牛的行为和黑猩猩的行为在维持动物生存意义上的不同是   。
10.自然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以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鲸鱼作为体型庞大的海洋生物,它死亡后掉落海底的过程,漫长而复杂,这个过程就是鲸落。鲸落后会有章鱼、鲨鱼等多种生物来吞噬鲸鱼尸体,大量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鲸骨中丰富的脂类,产生含硫化氢的富硫环境,从而为一些细菌提供能量来源。
资料二:2021年年初,巴基斯坦多省爆发蝗灾,大量的蝗虫吞食禾田,使农作物遭到巨大破坏,蝗灾的肆虐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粮食危机。
资料三:大鲵和鳄鱼都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能在陆地上活动。但是大鲵的产卵过程需要在水中进行,而鳄鱼可以在陆地上产卵。
(1)动物界中往往有一些“名不副实”的动物,资料一提到的生物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鲸鱼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
(2)鱼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这样的结构特点可以让它们在游泳时    。
(3)蝗虫有   对足,   对翅;其体表有坚韧   ,不仅有保护作用,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
(4)分析资料三可知,大鲵属于   动物,鳄鱼属于   动物。
(5)为了在控制蝗害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可以采取   的方法进行防治。
11.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稻蟹“共生种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立体种养模式,在稻蟹“共生种养”的环境内,河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通过稻蟹“共生种养”模式,达到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材料二:呼伦贝尔草原是著名的天然牧场。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杀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
材料三:蜜蜂在采集花蜜、花粉时,身上沾满的花粉会掉落下来,从而帮助植物顺利传粉。苍耳的果实表面有钩刺,可以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远方。
(1)在材料一中的河蟹是一种   动物(填动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的角色。
(2)材料二中,当狼被猎杀后,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被切断,进而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由此可见狼在维持呼伦贝尔草原的   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
(3)材料三说明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   ,有利于植物顺利的繁殖后代和扩大分布范围。
12.分析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与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材料二:不同的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虽然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个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乌时,a的叫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于B鸟群。但是,如果把白冠雀幼雏a移到黄莺群中,它却学不会黄莺的叫声。
材料三:2021年5月,原生活在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15头亚洲象一路向北,跨越了400公里,到达昆明主城附近。云南大学专家介绍,大象是一种群居生物,母象统领整个家族,负责规划象群的觅食时间、地点及行动路线,其他成员相互配合、行动统一。这次的路线偏差,可能是该象群首领经验不足,出现了迷路状况。
(1)材料一中,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
(2)材料二中,a的鸣叫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通过生活经验和   获得的。但是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a的体内没有相关的   作为基础。这说明   行为是在   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3)材料三中,象群存在明显的首领,负贵指挥群体活动,说明该群体存在   制度;其他成员在首领的带领下,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说明该动物群体具有   行为。
13.“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是生物   环境的表现。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3)红杏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的生活需要   .
(4)“红杏出墙”争取阳光是红杏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14.资料分析: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蓝蓝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为蓝蓝所使用的紫色洋葱,显微镜及所绘的洋葱表皮细胞。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洋葱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   →植物体。洋葱植物一共含有   个器官。洋葱的根尖是观察细胞分裂的理想材料,因为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这属于植物的   组织。
(2)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可用   对标本进行染色处理。
(3)丙图中,[   ]   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蓝蓝绘图时出现了失误,多画了   ,少画了   和   。
(4)蓝蓝看清物像后,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太暗。同桌要想看清物像,应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催你晨起的公鸡,夕照中牧归的牛羊,守护你平安之夜的爱犬,都曾经是你童年的朋友;放眼远眺,杨柳青青,麦浪滚滚,桃花含笑,杏花飘香,是你熟悉的景色;春水澄碧,游鱼嬉戏,梁上双燕,春来秋去,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蛙鸣声声,流萤点点,伴你进入仲夏夜之梦。
(1)材料中提到的生物:   (至少写1种)。
(2)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接近时,雄蛙不再鸣叫,这说明蛙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
(3)小牛、小羊长大说明生物能   。
(4)杨柳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明生物能够进行   。
(5)桃花盛开之后,能够结出桃子,桃子中的种子种下去又能够长出小桃树苗,这说明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6)在日常生活中,区别文中提到的生物和非生物需要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法。
16.【资料分析】
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细菌,体内有“杀虫蛋白”基因(简称BT基因)。将该基因转入水稻中,可以生产出含有BT蛋白的大米,名为BT大米。BT蛋白能使食用它的昆虫幼虫死亡,但目前尚未发现BT蛋白对哺乳动物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资料二:一般来说,DNA和蛋白质彻底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即使食用了BT大米,人体内也不会有BT基因和蛋白。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存在未经消化的蛋白质被吸收进入人体的现象。
(1)转基因技术依据的科学原理是   。BT大米中被转入的基因是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   基因。
(2)“蛋白质彻底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是指蛋白质被消化成   。“未经消化的蛋白质被吸收进入人体”是指进入了人体的   。
(3)资料二中科学家的发现,如果存在   的现象,人们会对食用BT大米感到担忧,因此转基因食品还难以得到大众认可。
17.跑步、打球、游泳、骑车等活动不仅需要能量的供应,还需要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请回答:
(1)饭后1小时内血糖含量由80上升至140毫克/分升的主要原因是   ;在血糖上升期间,人体分泌胰岛素的量会   。
(2)长跑开始时,发令枪发出的声波经过运动员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后,依次经过   (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产生听觉,接近终点时,运动员看到的终点线会直接刺激   产生神经冲动。
(3)在温度较低的泳池中游泳时,人体会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一是通过   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机体产热增加;二是皮肤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量   使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在心率减少的情况下,也能满足人体所需的血量;参加短时间运动可使大脑的   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
(5)体育运动能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代谢废物会以   和排尿等方式排出体外;排尿反射的中枢是由脊髓内   汇集而成;运动过程中即使产生尿意也不会和婴儿那样随意排尿,原因是   。
18.淡紫色的豌豆花儿绽开了,她跟太阳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当一个妈妈,看着我的孩子慢慢长大,即使我变得很难看,最后干枯变成一点粉末,我也不怕,我就想做个妈妈。”几天后,豌豆花孕育出一颗小小的豆荚。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豌豆花儿已经干枯成黑色的小点,看着她的孩子小豆荚渐渐长大,她无声地微笑着,悄悄地落入泥土中。
请阅读《豌豆花的愿望》并回答: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控制中心,即   。
(2)资料中豌豆花的“孩子”是由豌豆花的   发育而来,但从生物学的角度,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豌豆种子中的   ,因为它是豌豆植株的幼体。
(3)豌豆种子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中属于   。当豌豆种子萌发时,   先突破种皮,胚芽发育成茎和叶,逐渐长成能开花结果的植株,这个由小长大的过程,是与细胞的   分不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生物种类(或物种);遗传物质;前肢变成翼(或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食量大,心脏四腔,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完成双重呼吸等)
(2)建立自然保护区
(3)红树林知识科普讲座(或红树林保护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与演讲比赛)
2.【答案】(1)肌腹;②
(2)⑤;关节囊
(3)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
3.【答案】(1)鲫鱼、带鱼
(2)鲸鱼、海豚;墨鱼、鲍鱼
(3)足;软体
(4)鳃;肺和皮肤;两栖
4.【答案】(1)分解者;二氧化碳
(2)共生
(3)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相对稳定;生态平衡
(5)传粉或传播花粉
5.【答案】(1)细菌;有机物;异养
(2)二氧化碳;水
(3)细胞;不同
(4)动物;不能;降低
6.【答案】(1)建立自然保护区
(2)物种;遗传
(3)褐马鸡
(4)生态系统;遗传;物种
(5)不捕杀鸟类;不破坏环境
7.【答案】(1)湿地;自动调节;太阳
(2)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3)浮游植物→虾→鱼→候鸟;候鸟;生物圈
(4)适应;上升
8.【答案】(1)生态平衡
(2)草→野兔→狼(或草→牛→狼、草→羊→狼等)
(3)人类的大量捕杀;;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4)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9.【答案】(1)繁殖;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先天性行为;环境;经验;学习
(3)母牛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这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保证; 黑猩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是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0.【答案】(1)鲨鱼;胎生;哺乳
(2)减少鱼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3)三;两;外骨骼
(4)两栖;爬行
(5)生物防治(或天敌防治)
11.【答案】(1)节肢;消费者
(2)生态平衡;不能
(3)种子
12.【答案】(1)先天性
(2)学习;遗传物质;学习;先天性
(3)等级;社会
13.【答案】(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适应
(2)繁殖
(3)营养
(4)遗传
14.【答案】(1)器官;六;分生
(2)碘液
(3)⑥;细胞核;叶绿体;细胞壁;线粒体
(4)调节反光镜
15.【答案】(1)公鸡
(2)反应
(3)生长
(4)呼吸
(5)能够生长和繁殖
(6)观察
16.【答案】(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杀虫蛋白
(2)氨基酸;血液
(3)未经消化的蛋白质被吸收进入人体
17.【答案】(1)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增加
(2)听小骨→耳蜗(内耳)→传入神经→听觉中枢;感光细胞
(3)甲状腺;减少
(4)增多;兴奋与抑制
(5)排汗、呼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脊髓内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健康成年人大脑皮层的发育更加完善,控制排尿的能力比婴儿强
18.【答案】(1)细胞核
(2)子房;胚
(3)器官;胚根;生长、分裂、分化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