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测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2.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下面与虎门销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黄爵滋 B.林则徐 C.郑成功 D.乾隆帝
3.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其领导人是( )
A.华尔 B.石达开 C.洪秀全 D.杨秀清
4.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禁烟运动
5.1861年11月25日,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致巴特力尔上尉》中写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这“两个强盗”的罪行是( )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南京大屠杀
6.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
A.打开中国市场 B.鸦片贸易合法化 C.推广先进技术 D.掠夺劳动力
7.陈旭麓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该论述中的“这场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8.“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下图是一百六十多年前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国宝之一“牛首铜像”,造成圆明园国宝流失的强盗是?( )
A.英美联军 B.英法联军 C.日俄联军 D.八国联军
10.下图所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与哪一条约的签订相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法国历史学家布立赛曾说过:“……几乎一片废墟,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更像一片苍凉的空地。……想到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和英国人犯下如此大罪,我怒火中烧,握紧了双拳。想到法国人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不禁觉得自己也不免有罪。”让布立赛“觉得自己也不免有罪”的历史事件是(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屠城 D.南京大屠杀
12.按照史料的价值进行分类,下列图片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B.
C. D.
13.“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
A.中国边疆的危机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鸦片输入的危害 D.中俄《北京条约》的后果
14.有位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位历史学家强调的是当时中国( )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15.小明在一份材料中看到清朝官员与外国使者拟定的一份草案,大致内容如下。该草案应达成于( )
中国割让香港岛,但中国得在香港岛设关收税;赔款六百万元,五年交清;
中、外官吏平等;
广州恢复通商。
A.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C.鸦片战争期间 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16.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洲、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近代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 )
A.英国强行占领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美国获得领事裁判权 D.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17.《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是( )
A.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B.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实现了平均分配产品 D.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8.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镶嵌有八块汉白玉历史浮雕,之所以把“虎门销烟”作为其中第一块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它( )
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D.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亲自领导的
19.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进口,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跟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后,随即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这表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A.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B.清朝湘军围困 C.太平天国内部矛盾 D.武器落后
20.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21.法国上尉巴特利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指(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2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反帝反封建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原因是内外夹击
23.“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4.下图是某某同学在课堂上做的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完善他的课堂笔记( )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5.《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经济消亡
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0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折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投入陆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0.6万-0.7万人,战舰20艘,船坚炮利。此战最后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 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之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的危害。(3分)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鸦片战争中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3分)
(4)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几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每家五母鸡、二母彘(猪)。凡收成者……(除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麻、布帛、鸡,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1)材料一中颁布的纲领,其体现的土地和生活产品的分配原则是什么?该纲领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示著作的主张是什么?(3分)
(3)事实证明了以上纲领和思想在当时行不通,请说明原因。(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雨果称它“世界奇迹”,两个历史的“罪人”把它焚毁,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材料三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国欢庆迎接香港的回归,《七子之歌》描述了香港岛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引发了一场战争爆发在什么时间?材料中的“林”主持领导了一项活动历史上叫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历史的罪人”分别指哪两个国家?说说你对圆明园被烧毁的感受。(4分)
(3)读材料三回答问题:香港岛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条约强行被割让的?(2分)
(4)有人说“青少年玩手机游戏,相当于吸食鸦片”,通过鸦片的危害,你怎么认识这句话。为了祖国的强大,作为一名中学生,谈谈你的看法和努力方向?(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6分)
图1:《_________条约》图2:《_________条约》图3:《_________条约》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至少答三点)。(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C
【解析】根据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侵占我国领导最多的国家。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被誉为“中国禁烟斗争第一人”、“全球禁毒第一人”。因而“国际禁毒日”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林则徐,B项正确;黄爵滋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积极倡导禁烟的先驱者之一,是禁烟名臣,参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排除A项;郑成功是民族英雄,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排除C项;乾隆是清朝的皇帝,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C项正确;华尔是围剿太平军“洋枪队”的领导人,是美国人,排除A项;石达开、杨秀清分别是太平天国的翼王和西王,排除BD项。故选C项。
4、A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引发了公车上书,这是戊戌变法的序幕,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这是“变革求新”,A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前,B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革命求新”,不是“变革求新”,C不符合题意;禁烟运动是1839年,在甲午中日战争前,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A项正确;1894——1896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旅顺大屠杀,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农民运动,排除C项;1937年日军侵华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解析】根据“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可知,中国成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鸦片贸易、推广先进技术、掠夺劳动力的信息,排除BCD项。故选A项。
7、A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社会性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A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8、A
【解析】依据“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列强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都与题干“最初的一步”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9、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造成圆明园国宝流失,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A
【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可得出1840年后英国输华货物上升,原因是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和英国协商,A项正确;《北京条约》在1960年签订,排除B项;《马关条约》在1895年签订,排除C项;《辛丑条约》在1901年签订,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想到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和英国人犯下如此大罪,我怒火中烧,握紧了双拳。想到法国人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不禁觉得自己也不免有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B项符合题意;割占香港岛,与鸦片战争相关,排除A项;旅顺屠城,与甲午战争相关,排除C项;南京大屠杀,与20世纪日本侵华战争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解析】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林则徐上书道光帝奏折是研究林则徐活动的第一手史料,A项正确;电影、绘画作品、雕塑都经过了艺术加工,是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B
【解析】根据材料“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鸦片战争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中国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边疆的危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鸦片输入的危害”,排除C项;材料与中俄《北京条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知作者强调战争都没有促使中国真正觉醒,中国急需改革,改革才能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因此材料体现这位历史学家强调的是当时中国急需改革。D项正确;军备落后、国力贫弱、政治腐败,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相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C
【解析】根据“中国割让香港岛”“广州恢复通商”,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期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C项正确;ABD项战争都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B
【解析】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并抢夺了大量文物,致使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B项正确;英国强行占领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排除A项;美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属于司法主权的破坏,排除C项;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军事行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是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故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得到真正实施,排除AC项;《天朝田亩制度》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但没有得到真正实施,不符合“对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8、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排除A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B项;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但是不能因为他领导就作为第一块碑文的内容,是因为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解析】英法联军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说明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湘军的信息,材料也无法体现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和武器落后,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D
【解析】图示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的示意图,图中的①②处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①永安建制、②天京事变。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851年9月下旬攻克永安,12月,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受东王节制。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之后攻克武昌,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1856年的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综上所述,排除ABC项,故选D项。
21、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B项正确;AC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22、D
【解析】根据材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内外夹击,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重点,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肩负的使命是反封建反侵略,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理论,排除C项。故选D项。
23、D
【解析】根据材料“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可知,“万园之园”指的是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D项正确;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C项。故选D项。
24、C
【解析】依据表格内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笔记内容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影响。1894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进一步扩充在中国的经济势力,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南京条约》有关,排除;B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鸦片战争,排除;D项与《辛丑条约》有关,排除。故选C。
2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①③④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故C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的签订没有使中国封建经济消亡,故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0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6分,)
26、
(1)鸦片大量输入,使清政府面临军队战斗力消弱和财政危机的严重困扰。
(2)中国武器装备落后,英国船坚炮利。鸦片战争中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腐败的统治。
(3)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应当“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并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支持禁毒事业、帮助亲人、远离毒品等。
【解析】(1) 根据材料“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鸦片大量输入,使清政府面临军队战斗力消弱和财政危机的严重困扰。
(2) 根据材料“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战舰20艘,船坚炮利”,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中国武器装备落后,英国船坚炮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腐败的统治。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即: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 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毒品的危害、禁毒的意义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应当“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并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支持禁毒事业、帮助亲人、远离毒品等。
27、
(1)平均分配;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2)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3)都脱离实际,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几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可知材料一中颁布的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其体现的土地和生活产品的分配原则是平均分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3)《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都脱离实际,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当时行不通,原因是:都脱离实际,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28、
(1)1840/6 虎门销烟
(2)英国 法国 感受言者有理即可
(3)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
(4)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反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为此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2)材料二“火烧圆明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这次战争的元凶是英法两个国家。火烧圆明园是清政府腐败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屈辱的标志,警示国人要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3)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我们要认清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影响学习、身体健康。我们要提高自控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远离不良诱惑。
29、
(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率全舰将士英勇抗敌,最后壮烈殉国。(任举一个即可)
(3)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②外国列强的入侵③西方国家进行科学技术革命经济迅速得以发展,国力增强(意思相符也可)。
【解析】(1)依据图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依据图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依据图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故图一是《南京条约》;图二是《马关条约》;图三是《辛丑条约》。
(2)依据所学可知,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有:左宗棠收复新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等。
(3)依据所学可知,列强发动的几次侵略战争,清政府都战败了,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究其原因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落后;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抵抗不了西方先进国家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