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 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黄河颂 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09:2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导学案课堂同步导学
5.黄河颂
合作探究
分层作业
预习导学
1.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及主旨。
2.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细细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3.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4.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体会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重点: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体会中华民族的顽强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
广阔的中华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宏的气势和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起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我为作者建档案】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1935年创作的《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深入人心。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背景介绍:本诗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诗人随军行进到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坚强不屈的意志。于是,诗人于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1.我为预习查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 《   》《黄河之水天上来》《    》《河边对口曲》《黄河怨》 《   》《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刻画出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反映了  
 的真实场面。
2.我为新课清字词。
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团结抗战
保卫黄河
黄水谣
黄河颂
·学习小助手·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习时要注意多音字、形似字和近义词,联想区别,正确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澎湃( )    滋长( )
屏障( ) 哺育( )
狂lán( ) 山diān( )
气pò( ) 摇lán( )
wǎn( )转
péng pài





zī zhǎng
píng zhàng
宛/婉
(2)词语填空。
不屈不( ) 惊涛( )浪
一( )千里 浊流( )转
九曲连( ) 万丈狂( )
挠 骇
泻 宛
环 澜
3.我为课文理脉络。
阅读课文,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学习小助手·
抓住“朗诵词”和“歌词”两个部分。
 黄河颂
·导学建议·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梳理清楚,细细品析,以悟促读。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熟悉作者及其作品,提炼出关键信息,从而制作作者档案。为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教师可适当开展写字比赛等活动。第3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分小组展示。
小组合作,初步朗读诗歌,结合创作背景,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学习小助手·
朗读指导:语调激昂、感情豪迈。读重音的词语: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等。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朗读课文,感受诗歌情感
(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  (长 短)。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要  (轻 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   (激昂 深沉),表现黄河的   。
(2)三个“啊”要读得   (激昂 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   (高昂 低沉),表明在歌颂。
(3)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   (填语调)。

激昂
气势

高昂
深沉
铿锵有力
·导学建议·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的合作朗诵。
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等。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选择多种样式的朗诵方法。
活动前,准备朗读评审表;活动结束后,评议组评出最有感染力的最佳组合,并予以鼓励。
【探究一】认真阅读全诗内容,完成填空。
望黄河气势雄浑
探究课文,鉴赏诗歌内容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探究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讲了什么内容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的主题。
作用:朗诵词为下文的“颂黄河”蓄势,奠定了全诗豪迈雄壮的感情基调。作者首先以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拉近了与读者的关系,让人倍感亲切,渲染了雄壮的气氛,令人动情;接着,塑造了黄河的英雄形象和内在的民族精神,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让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这也是歌颂黄河的原因;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探究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 哪一句总领 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做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奔腾澎湃、一往无前和无坚不摧的特点。
【探究四】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①黄河的自然特征: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②黄河的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③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激励了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七法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形象,也称艺术形象,即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艺术加工概括而形成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其方法如下:
①抓住景物特点,探究诗人情感;
②分析诗歌意境,走进心灵深处;
③透过表层意思,挖掘深层含义;
④依据物象特点,触摸情感脉搏;
⑤找出物志契合,品味蕴含意义;
⑥根据诗歌内容,勾勒人物形象;
⑦揣摩诗歌描写,归纳诗人形象。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请以“啊,黄河!”为开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示例:啊,黄河!你用有力的大手,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啊,黄河!你用滔滔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啊,黄河!你用浑厚的歌声,唱响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熟读成诵,按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序曲 主体 尾声
展示黄河的    望黄河  学习   奋斗精神
不 屈 意 志

  黄河

伟大坚强
黄河精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 几曾见天下太平啊店里河水终于澄清 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mài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shùn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 又如何呢 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星宿( )       难民( )
mài( )搏       一shùn( )


nàn
xiù
(2)下列句子中与语段中提到“李白的乐府”有关的一项是( )
A.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B.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B
(3)请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
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
哪一页都有你浊浪的回声。
2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你认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总领下文,后面的四个分句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掀”“奔”“劈”等字重读,用一种激昂的语气读出黄河的气势。
3阅读“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选段,回答问题。
(1)这一小节中有一个字统领了这一节文字的内容,这个字是“   ”。
(2)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描写的黄河雄奇瑰丽的景象是按怎样的视角进行描写的
(3)作者在诗中描绘黄河水时,先说是“金涛”,后又称其为“浊流”,这是为什么
  
因黄河水含沙较多,呈金黄色,故称“金涛”;后来因为黄河水浑浊不清,所以下文称黄河为“浊流”。
先是近镜头特写,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三 秦 思 语
陈风波
1
“到壶口看瀑布去”,儿时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到壶口看瀑布。
前几日,从延安回西安的路上,几名同学不约而同地想绕道去壶口看瀑布,便欣然前往。
“黄河,梦中的壶口瀑布。”汽车还行驶在黄河岸边高高的山梁上,远远的,就看见壶口两岸黑压压的人群。下了车,一溜小跑奔向壶口,才算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人山人海:无论是黄河对岸的山西,还是我们这边的陕西,把壶口围得水泄不通,只闻轰隆咆哮的瀑布声,看不到飞流直下的瀑布影。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挤到瀑布边上的缆绳处,满眼都是争先恐后、吵吵嚷嚷的照相人。看吧:有的举着双手大声高喊,有的做出卖萌模样,有的三五个一起合影,还有的恋人拿着手机自拍杆秀恩爱。侧耳听:有的说,还有完没完,照顾一下别人行不行;有的说,能不能快点,我们还去黄帝陵呢,太阳落山到那儿就照不了相了;还有的说,我们开车十几个小时,就为能在壶口照张相,照顾一下行吗 ……
苦等了近半个小时,我也没和壶口瀑布合上一张影。无奈中一扭头,见一个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者,手扶缆绳全神贯注地盯着奔流远去的黄河,吵吵嚷嚷的“照相大战”与他没有丝毫关系。
“没有和壶口瀑布照上相 ”见我看他,老者微笑着向我打招呼。我礼貌地问:“您为什么不去照相 ”他说:“能留住美丽风景的,不是相机拍照,而是心灵感悟,把最美的风景,留在灵魂深处。”
老者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顽强不息、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象征,美丽的风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领悟民族精神。”
我扭过脸,看看争先恐后、吵吵嚷嚷的照相者;回过头,再看看眼前凝望着黄河沉思的老者,一瞬间,我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2
初中时,语文课本上学过的毛泽东那篇《为人民服务》,至今还能倒背如流。也正是从那时起,脑海里刻下一个不朽的名字——张思德。
没想到20多年后,我来到毛主席当年给张思德开追悼会的革命圣地——延安,站在庄严肃穆的张思德墓碑前。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
凝望着墓碑上那张年轻乐观的脸庞和金光闪闪的“张思德”三个大字,万千思绪随风飘远。沿着岁月的足迹,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仿佛看到了毛泽东挥舞着那双指点江山的大手,听到他操着浓重而铿锵有力的湘音,讲述着一个不朽的名字——张思德。
墓碑后面的山梁上,漫山遍野的红花槐迎风怒放,红艳艳的花海就像这个年轻生命的热血在燃烧;放眼远眺,宝塔山上那座曾指引中华民族前行的千年古塔,依然巍峨矗立,闪烁着“为人民服务”的万丈光芒;俯首望去,滚滚奔流的延河水,承载着与张思德名字一样不朽的精神,滔滔东去、一往无前……
有人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我也想说:“有的人活着,是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着;有的人活着,只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
利己是人的本能,利人更是人的本性。我们不是圣人,皆是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一个年轻的逝者,用生命启迪我们活着的人: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为谁活着 怎样活着
3
朝阳从八百里秦川爬上来,吐出万丈金色的阳光,亲吻着古老而又年轻的长安城——西安。
周末的清晨,漫步在大雁塔广场,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浓郁的中华文明的气息,焕发着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
身后,那座饱经岁月洗礼而依然高大雄伟的千年古塔——大雁塔,向人们诉说着大唐盛世的一个个故事;面前,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手持禅杖,执佛礼,炯炯有神的目光遥望着远方,仿佛在讲述着西天取经路上艰辛而美丽的传说。
驻足于玄奘法师雕像前,思绪万千,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画面在脑海里闪现。面对妖魔鬼怪的威胁,他毫不畏惧;面对王权富贵的诱惑,他毫不动摇;面对儿女情长,他痴心不改;面对艰难险阻,他一往无前。春秋冬夏,风雨兼程,披荆斩棘,两肩霜花,一路向西,取得真经。
面对眼前的玄奘法师,一个大大的问号从内心深处跳出来,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强大的前行力量
默默凝思,许久,我懂了:信仰和信念,是玄奘法师的精神支柱。有了它,才会朝着一个方向,沿着一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会有专之意——专心凝神,专心致志;才会有深之意——沉浸其中,深钻细研;才会有勇之意——踏平坎坷,勇攀高峰。
行走在路上,心中有魂,坚定前进的方向;脚下有根,迈出坚实的步伐;头顶有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非此,而不能远行。
(有删改)
【注释】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警卫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为了纪念他,毛泽东写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文。
4文段1中,老者所说的“美丽的风景”和“最美的风景”分别指什么
  
“美丽的风景”指黄河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观。“最美的风景”指黄河象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顽强不息、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5文段1作者用大量笔墨叙写拍照的游客,有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出壶口瀑布景色的壮美;交代作者无法与壶口瀑布合影的原因,为偶遇老者做铺垫;与老者进行对比,反映了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6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言外之意 )
  
表现张思德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精神的伟大。或:表现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伟大。
(2)仿佛在讲述着西天取经路上艰辛而美丽的传说。(既然是“艰辛”的,又为什么说是“美丽”的 )
  
“艰辛”指取经之路艰难困苦,千难万险;“美丽”指对信念的坚守,对信仰的执着。
7结尾画线句中的“此”指什么 其中的“远行”寓意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此”指“有魂”“有根”“有光”。“远行”指个人的健康成长、学业进步、事业发展等;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生生不息。
8本文已被校刊“精神的力量”专栏选用。请你再推荐一篇学过的课文给该专栏,并说明理由。
  
示例一:我推荐《黄河颂》。《黄河颂》既写了黄河的自然特征,也写了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表现了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其思想内涵和情感均与文段1相近。
示例二:我推荐《纪念白求恩》。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与文段2中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致,符合专栏“精神的力量”的主题。
9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班级开展“黄河文化”线上宣传主题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相关资料,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随着黄河标志和吉祥物的正式发布,古老的黄河文化正式跨入超级IP时代。由九条指纹组成的黄河标志,彰显黄河儿女集体宣誓保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寓意中华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黄河吉祥物由六个分别以“少年轩辕黄帝、少年河洛郎、仰韶彩陶娃、少年黄河龙、黄河鲤鱼、镇河铁牛”为创意,被亲切地叫作“黄小轩、河小洛、宁小陶、天小龙、夏小鲤、平小牛”的“河宝”组成。
材料二 大型电视动画片《黄河传奇》主要讲述六个可爱的“河宝”齐心协力,帮助他们的小主人黄河河神冰夷(河伯)奋勇向前的动人故事。在“河宝”、大禹和后羿等人的鼎力相助下,冰夷在逆境中成长,在挫折中战胜自我,找回自我,以天下苍生福祉为重,大公无私,奋发有为,终于挫败邪恶的九隆,夺回河图,还大河安澜、天下太平。该片融合诸多黄河流域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旨在打造一部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气派的动画精品,谱写一曲新时代壮丽的黄河史诗。
材料三 黄河标志和吉祥物是对黄河文化的高度凝练和现代表达,是母亲河与公众重要的情感纽带,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象征。发布会上,河南省漫画家协会主席、黄河标志和吉祥物普及应用办公室执行主任张国晓介绍了《黄河标志和吉祥物普及应用总体方案》框架。通过黄河标志和吉祥物在全流域深度普及应用,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材料四 下图为黄河标志图案。
(1)请你阅读前三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主要信息。
  
示例:黄河标志和吉祥物正式发布,古老的黄河文化正式跨入超级IP时代;黄河标志和吉祥物向世界开讲黄河故事,激活黄河文化基因宝库。
(2)请你向李爷爷介绍材料四的黄河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寓意。(最下方文字除外;介绍时注意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
  
示例:李爷爷,您好!黄河标志整体呈天圆地方之势,构图稳健有加。图案由九层涡形指纹组成的“几”字、内嵌“人”字等元素组成。李爷爷,您知道吗 九层涡形指纹组成的“几”字形代表奔腾不息、百折不挠的黄河精神,内嵌“人”字则寓意黄河是充满活力、孕育文明的母亲河,彰显九九归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理念,凸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本思想。“黄”字取九鼎纹样,彰显重大国家战略、中国文化、中国气派、中国精神;“河”结合“九曲黄河”体现黄河主题,体现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发源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3)培根铸魂强自信,源远流长传承“文化河”。请你写出两句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来表达你的自豪之情。
 
 示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刘禹锡)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黄河》王安石)
END
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