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悬殊。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据此回答问题。
1.影响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河流
2.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城郊产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 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C.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 D.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4.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境内多山。某学者基于1982年以来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研究发现,重庆市所辖区域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存在着差异。读1982—2020年重庆市及其各区域人口变化情况表,回答下题。
时期 人口年均增量/万人
全市 主城都市区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1982—1990年 22.59 13.33 6.36 2.9
1990—2000年 16.47 12.77 3.52 0.18
2000—2010年 -16.67 0.2 -15.05 -1.82
2010—2020年 32.08 34.78 -3.01 0.31
5.下列选项中,重庆市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 )
A.1990年 B.2000年 C.2010年 D.2020年
6.推测2000—2010年,重庆市人口总量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峡工程库区移民 B.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C.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D.大量务工人员的回流
7.重庆市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势起伏差异 B.经济发达程度
C.水资源丰富度 D.资源环境承载力
随着农村地区农业劳动力的流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突出。下图示意我国各年龄组分阶段农业劳动力净转出(转出—转入)量占当年净转移人口总量的比重。据此回答下题。
8.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 B.农村人口寿命延长
C.年轻农业劳动力转出 D.老年农业人口回流
9.2005年以前,农村( )
A.年轻及中老年劳动力均增加
B.年轻及中老年劳动力均减少
C.年轻劳动力增加,中老年劳动力减少
D.年轻劳动力减少,中老年劳动力增加
10.图示时段内年轻劳动力转移趋势的变化,反映了( )
A.城市就业机会减少 B.农业劳动强度增加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2019年3月,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年末河南省总人口10906万人,常住人口9605万人。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1、河南省并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但却成为我国的人口大省之一,主要原因是( )
A.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B.工业、商业贸易繁荣
C.地处经济发达地区 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
12、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13、图中甲省级行政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但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 B.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
C.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生产力水平较低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下面图甲示意陕西省1月平均气温、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图乙示意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下列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榆林 B.汉中 C.宝鸡 D.延安
15、与①地区人口密度关联较小的因素最可能是( )
A.地形 B.矿产资源 C.科技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16、为增加②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
②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③合理利用水资源
④陡坡开荒,多种小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2010年人口形势图(下图)
材料二:近年来,上海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吸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上海,同时严格限制一般务工人员落户。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大量外来民工逃离上海,这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出现人口规模缩减。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上海人口老龄化现状和预判》,2017年上海户籍人口中65岁以上的比例为21.8%,而外来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的比例仅3.2%。
(1)上海市外来人口最集中的年龄段是 ,影响该年龄段大口流入的主要因素是 。
(2)目前我国已实施“全面二孩”的人口政策。据相关调查显示,上海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并不高,其原因可能有(多选)( )
A.生育观念转变 B.福利、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比较完善
C.抚养成本高 D.社会经济水平高,工作压力小
(3)简述上海的人口落户政策对上海的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调查,2013年,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的比例超过50%,而在2018年,2019年这一比例已经降至35%左右,也就是说,选择非一线城市的比例提升了十多个百分点。“逃离北上广、投奔新一线”成为热门话题,面对这种情况,2018年3月21日,北京市人社局公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尖端人才,但对年度新增人口实行总量控制。下图为北京市1990年以来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1)据图描述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
(2)分析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分析北京市控制年度新增人口总量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水资源短缺且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生态环境脆弱,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且区域内部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1)推测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2)判断与B区域相比,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3)分析图示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川东与川西地形差异大,川东多丘陵、平原,人口多,川西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由此可知,地形的巨大差异导致川西和川东人口分布悬殊。故选B。
2.答案:A
解析:成都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不明显,说明该地区的城乡差距不明显。成都城郊产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劳动人口流出少,因而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与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关系不大;C项所述从材料中无法获知。故选A。
3.答案:D
解析:根据图文信息可知,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增加后减少;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慢。
4.答案:B
解析: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出生人口数量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由于2008年突发国际金融危机,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我国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是上升的,尤其是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升的。
5.答案:D
解析:由表可知,重庆市人口年均增量在2000年前一直是增加的,2000—2010年减少了16.67万人,2010—2020年增加了32.08万人,因此重庆市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2020年,D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由表可知,在2000—2010年,重庆市人口总量明显减少,其中主城都市区有所增加,减少的人口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为主,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人口也有所减少,因此推测2000—2010年重庆市人口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三峡工程库区移民,A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的人口年均增量最多,人口分布多,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人口年均增量少,人口分布少。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经济较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经济发展较慢,人口迁入较少,因此经济发达程度是两者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B项正确。重庆市境内地势起伏均较大,A项错误。重庆市境内水资源都比较丰富,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比较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寻找工作岗位,农村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不断增大,C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2005年以前年轻劳动力净转出占比高,而中老年劳动力净转出占比较低,甚至是负数,年轻劳动力主要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从而推知农村年轻劳动力减少,中老年劳动力增加,D项正确。
10.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年轻劳动力净转出占比变低,反映了农村就业环境越来越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D项正确。
11-13.答案:ACA
解析:(1)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气候适宜人类生存,故A项正确。
(2)图中乙地区位于新疆,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C项正确。
(3)甲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该地区太阳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丰富,生物物种丰富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低是由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是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故A项正确。
14-16答案:CBB
解析:(1)对照图甲和图乙,人口密度大于600人/km2的城市有宝鸡市和西安市,C项正确。
(2)结合图甲中的城市分布可知,①地区为陕西省省会西安市所在地,该地区位于关中平原,地形较平坦,交通便利;西安经济发展水平较省内其他地区高,教育、科技较发达;西安为古都,历史发展悠久,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该地区矿产资源较少,其人口密度与矿产资源关联较小,选择B项。
(3)②地区位于陕北地区,降水量400mm左右,气候较干旱,位于牧区到农耕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为增加②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恢复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③正确。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和陡坡开荒种小麦,会造成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①④错误。选择B项。
17.(1) 20-24岁(或20—29岁) 经济因素
(2)ABC
(3)有利:有利于提升上海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有利于社会治安好转;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利:加剧老龄化程度;提高用工成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外来人口中最集中的年龄段为20~24岁或20~29岁,以青壮年为主,上海市经济发达,吸引该年龄段大量流入,主要是该年龄段为年轻劳动力人口,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而流入。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同时上海居民生活压力较高,儿童抚养成本高。福利、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较为完善,人们生育二孩的意愿不高,人口出生率较低。D错,ABC正确,故选ABC。
(3)根据材料二信息可知,上海积极采取措施,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上海,限制一般务工人员落户,这对上海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高层次人才落户上海,有利于促进上海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国际竞争力。大量外来一般民工逃离上海,上海常住人口有所减少,有利于缓解上海的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促进社会治安好转,也有利于缓解其资源紧张以及生态压力。但另一方面,随着大量一般民工逃离上海,上海的常住人口减少,加剧了上海的老龄化程度,提高了其用工成本。
18.答案:(1)1990年以来,常住人口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1990—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增加);2016—2019年常住人口数量有所减少。
(2)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等,对人口的吸引力大,常住人口增长较快。北京房价高,生活成本高;人才众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落户难,子女教育等问题多;其他新一线城市实行人才引进政策,近几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3)北京市当前城镇化问题突出,交通拥堵,污染较严重;土地供应紧张,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突出,为了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新增人口总量进行控制。
解析:第(1)问,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据图中信息进行归纳描述即可,需要注意图中的拐点。图中显示,1990年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由1100万左右至2019年的2153.6万,常住人口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90—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呈不同速度增加,而2016—2019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小,呈下降趋势。第(2)问,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应以2016年为界分两个阶段分别分析。1990—2016年,相对于乡村和其他大多数城市,北京市作为首都和对外交流的窗口,经济发展速度快,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居民收入高;北京市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条件好,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完善,因此常住人口增长较快。2016年以后,随着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城市职能疏解,提供的就业机会可能减少;北京市房价高,生活成本高;北京市汇聚全国人才,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北京市户籍管理较严,落户难,子女教育压力大,部分外来常住人口返乡创业和就业;其他新一线城市逐渐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部分人才向北京市之外的城市流动,因此近几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第(3)问,北京市控制年度新增人口总量的原因应从城镇化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北京近三十年人口过度膨胀,导致北京市当前城镇化问题突出,为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年度新增人口总量进行控制。
19.(1)答案: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匀;沿高山山麓冲(洪)积扇分布;沿河流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水源、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等社会经济因素。图示地区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匀。沙漠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口稀少。山麓冲(洪)积扇是山区的河流流出山口后泥沙沉积形成的,其分布地区水源较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人类生存、居住。河流为干旱地区提供水源,干旱地区人口主要沿河流分布;交通便利有利于人流、物流集散,人口主要沿交通干线分布。
(2)答案:大。A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充足;位于山麓地带,地势较平缓,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较高;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靠近铁路,交通便利,通过贸易,可以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
解析: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读图可知,B地区位于沙漠地区,风沙大,水资源短缺,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类生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A地区位于高山山麓地带,地势平坦开阔,土层较深厚肥沃;高山冰雪融水较多,且有河流流经,水源较充足;离城市比较近,经济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科技水平较高;靠近铁路,交通便利,通过贸易,可以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因此,与B区域相比,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3)答案: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加剧该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状况;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
解析:该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主要从当地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及人口大量迁入产生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图示区域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如果人口大量迁入,会加剧该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状况,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使得环境承载力进一步下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