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1 11:2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共和国20年的曲折历程(1956-1976)
第6课
曲折发展的十年
——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956-1966)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一)良好开端的1956年
相关史事:1956年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论十大关系》为中共八大召开提供了正确指导方针,
进行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 、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 、是非关系;
十、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一)良好开端的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56年9月 中共八大
在中共八大上,
党中央探索了我国的主要矛盾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一)良好开端的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发展生产力)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VS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VS
主要任务
☆思考:你认为中共八大的探索是否正确?为什么?
是正确的探索。中共八大根据国情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作用)
建设方针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党中央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点
1957年——
我国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二)急于求成的1958年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思考:“总路线”反映出怎样的建设心态?是否合理?
材料:“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
不合理,出现了“左”倾错误,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7-28页)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愿望
在总路线的误引下,又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2.大跃进运动:
(二)急于求成的1958年
浮夸风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表现①农业上,盛行浮夸风,虚报产量
2.大跃进运动:
(二)急于求成的1958年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失误: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表现①农业上,盛行浮夸风,虚报产量
2.大跃进运动:
(二)急于求成的1958年
亩产万斤的地,稻子实际是从各处移来的
材料:1959年4月,国家统计局发表《关于1958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公报》,列举的数字看起来十分令人鼓舞:粮食总产量达到3.75亿吨,棉花总产量达到331.9万吨...以后经过核实,粮食(包括大豆)总产量其实是2亿吨,比上年只增长2.4%;棉花总产量不到《公报》中数字的60%。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2.大跃进运动:
(二)急于求成的1958年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
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超英赶美平常事。
踏翻地球顶破天。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1957年实际产量:535万吨
2.大跃进运动:
“要其他部门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
“全力保证实现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人民日报》社论
“赶超英国,不是15年,也不是7年,只需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毛泽东批示
(二)急于求成的1958年
表现②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
1958年2月制定年目标:610万吨
1958年5月制定年目标:850万吨
1958年6月制定年目标:1070万吨
1958年8月已完成产量:450万吨
特点:高指标
瞎指挥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2.大跃进运动:
(二)急于求成的1958年
居民捐献家中铁制用具去炼钢
挖秃青山开采煤碳和矿石
大搞土高炉
材料:“经过几个月的苦干和蛮干,到十二月十九日,冶金工业部宣布‘今年全国已生产钢一千零七十三万吨’,但合格的钢实际上只有八百万吨。”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表现②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
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3.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急于求成的1958年
人民公社,主要在农村展开,是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社并大社成立的。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财产都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分配。
特点②公有化程度高
特点①规模大
“一大二公”
共同吃大锅饭
集体劳动
不利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干不干,都吃饭。
干不干,都吃一样饭。
—人民公社化时期的民谣
“共产风”:主要指共同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不符合实际的。
实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水平
【总结】 探索中为什么会失误?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有何启示?
为何会失误
①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启示
①政策制定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②经济建设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对国情分析不够
出现的失误
①大跃进——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本质上是犯了“左倾错误”
大跃进是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盲目冒进;
人民公社则是在生产关系方面(制度上)的盲目冒进
③生产关系应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三)严重困难的1959年至1961年
1959~1961年三年共死亡3602万人。按1957年正常死亡率三年应扣除2061万人,余下1541万人为非正常死亡。
——袁永熙《中国人口》
遭受旱灾:干枯的庄稼
流落街头的饥民
刘少奇曾说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笔记)
天灾:自然灾害
人祸: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四)全面调整的1961年至1965年
1961年1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调整措施:1961年开始实施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调整: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中心工作)
巩固: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充实:充实轻工业和手工业品部门的生产能力
提高:提高产品质量
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1963年至1965年的三年中,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7%,农业总产平均每年增长11%,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7.9%。到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已基本上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罗平汉《“文革”前夜的中国》
1962年1月 七千人大会
(四)全面调整的1961年至1965年
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 调整措施:1961年开始实施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3. 调整结果(书本28页划出来):
初步总结了 “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对“左”的错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1962年1月, 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动荡混乱的十年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这是疯狂混乱的十年,
是让人痛心疾首的十年,
是让人不堪回首的十年,
这更是一段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
60年代,人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顶峰!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大跃进’失败后,他(毛泽东)虽然纠正了一些具体措施中的错误,但对这种超越阶段的设想仍然没有放弃,真诚地坚持认为,自己设计的这一目标和手段(人民公社化)是完全正确的,是可以实现的。”...但对此持有怀疑或不赞同的主张却被他视为阶级斗争的表现。这就使矛盾发展得更加尖锐了。中共八届十中全会(1962年9月)以后,毛泽东越来越担心:中国以后会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就是他常说的“出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复辟”。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原因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划书)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五 一六”通知所加的几段话(1966.5.16)
原因②“左”倾思潮在党内泛滥,夸大了阶级对立。(补充)
方法:以阶级斗争为纲(划书)
文化大革命工作中心/口号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拓展】中苏关系恶化
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后,1956年2月举行的苏联共产党二十大,尖锐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批判和想篡改马克思主义——修正主义),但也存在严重的偏差,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极大震动和思想混乱。中国共产党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批判苏共是“修正主义”。50年代末60年代初两党两国关系开始恶化。
修正主义,是指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
随着中苏论战愈演愈烈,国内政治日趋激进,反修防修成为全党共识。——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1.全面发动时间:
1966年夏(划书本)
2.实际指挥者:
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3.阶级斗争主要方式:
红卫兵和大字报(记笔记)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阶级斗争方式一:发动红卫兵
毛泽东被红卫兵亲切地称为“红司令”
红卫兵标配
毛主席像章
红卫兵是各地中学、大学,以及各个单位的青壮年自发组织。典型着装是头戴绿军帽、身着绿军装、腰间束武装带、左臂佩红袖标,手握红宝书,高呼“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保卫毛主席”的口号。
红宝书
红卫兵将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发展到更狂热的程度。把毛主席的话都当作真理。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斗争方式一:发动红卫兵——组织打砸抢事件(书本有)
表现(1):任意打人、抄家,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老舍,文革初遭红卫兵殴打,后投湖自杀。
傅雷,文革时受到迫害,和夫人在寓所自缢
吴晗,历史学家,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斗争方式一:发动红卫兵——组织打砸抢事件
表现(2):迫害老干部,大批领导干部被撤职、夺权。
故宫改名
彭德怀,军队元帅。遭到无端诬陷,被红卫兵从成都押回北京,惨遭批斗、关押,由于长期的摧残和折磨,又身患结肠癌,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辞世。
刘少奇火葬单上化名刘卫黄,职业为无业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称“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1969年11月含冤逝世。在整个隔离、批斗过程中,完全被剥夺了申辩的权利,横遭株连者不计其数,造成了“文化大革命”最大的冤案。(划书本,29页)
民主和法制受到破坏(划书!)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斗争方式一:发动红卫兵——组织打砸抢事件
表现(3):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拆匾额
孔庙大成殿明代彩塑孔子身上贴满标语
烧古籍
故宫改名
毛泽东: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斗争方式二:大字报
大字报,是张贴于墙壁大字书写的墙报。大字报的最主要功能,一是揭露,二是批判,前者可以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后者可以随意上纲上线,乱扣帽子。大量的冤假错案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二月抗争(二月”逆流“)——对应29页第2段
4.老革命家的反抗:
1967年2月举行的怀仁堂会议上,叶剑英、徐向前、谭震林、陈毅等同
志,和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谭震林怒斥张春桥说:“你
们的目的,就是要整掉老干部,你们把干部一个一个打光……四十年的革命,落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关于要不要稳定军队的问题,徐向前说:“军队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这样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支柱啦 ?”
徐向前
叶剑英
聂荣臻
陈毅
李先念
谭震林
李富春
人称“四帅三副”。但他们的斗争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出现与破灭(29页第3段)
5.文化大革命的继续:
1969年,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副主席只有林彪一人,林彪集团的权势在九大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1971年,九一三事件
1971年9月13日,在暗杀毛主席失败后,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划书划书!)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2)”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
5.文化大革命的继续:
“四人帮”
张春桥
姚文元
王洪文
江青
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革中,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逐渐勾结起来,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毛泽东多次批评他们,说他们是四人帮。
四人帮发动批邓运动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2)”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
5.文化大革命的继续:
那年
十里长街人群悲恸,只为送您!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
百万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悼念总理4月5日,活动却被四人帮镇压
1976年9月9日,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离开了人世全国人民无限悲痛
四五运动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6.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进行了宣判。 江青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1991年5月14日,在北京保外就医的江青在其住地自杀身亡。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划书划书!)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党和国家领导人受诬陷的有38人,其他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受诬陷有382人,受到迫害的干部和群众70多万人,受株连达1亿人以上。
党政机关瘫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9年无法正常召开。
“文化大革命”的不良影响和启示
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被批斗时,曾拿着宪法悲愤的说: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被批斗
影响: ①政治上长期动乱,民主和法制受到破坏
启示:①必须健全民主与法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政治领域: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②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拉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经济领域:
“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平均每年增长7. 1%,大大低于正常的发展速度。据有关方面估算,这十年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人民币,而从1949年到1979年建国三十年的全部基本建设总投资才6000亿元人民币,这个损失几乎把家底都折腾进去了。另外,这一时期世界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我国贻误了这宝贵的时间,拉大了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启示: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文化大革命”的不良影响和启示
票证——
计划经济下
物资短缺的真实写照
1956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近307公斤,20年后,到1976年,降到了305公斤
文化大革命的中心任务:以阶级斗争为纲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革期间,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
另外,由于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广大初、高中毕业生面临无法安置的局面。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热潮。许多人在农村生活长达近十年,中断了学校学习。
③教育、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出现人才断层
文化、教育、科学事业:
启示:③必须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重视人才培养
“文化大革命”的不良影响和启示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文化大革命”是完全错误的,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怎样看待毛泽东同志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虽然毛泽东同志晚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艰苦奋斗的建设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大庆油田
包头钢铁公司
鞍山钢铁公司
大港油田
胜利油田
红旗渠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武汉钢铁公司
兰新铁路
兰青铁路
包兰铁路
川黔铁路
黔桂铁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项目 内容
工业领域
交通水利
科学技术
历史意义
两大钢铁基地:
兰新、兰青、包兰铁路;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划书:31页)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
三大油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给。
艰苦奋斗的建设成就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走进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
不怕困难 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 鞠躬尽瘁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助人为乐 爱国爱民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
精神:不怕吃苦,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艰苦奋斗的建设成就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成就
注意:科技成就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时间 成就
1967年6月
1970年4月
1973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时期” 的区别和联系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给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必须彻底否定。
但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间,中共的性质和宗旨没有变,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没有动摇,社会主义建设还在进行,并依然取得一些成就。
这些成就不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结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这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错误与正确,挫折和成就交织并存 。
一方面要敢于承认犯了错误,及时纠正错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期间不是完全倒退的,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特点: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