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1 11:2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核心素养新课标同步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立足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立足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并比较其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3.立足家国情怀,正确解“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课程导入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1.背景:
2.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今西安)
5.继任者:
628年 李世民(唐太宗)
6.含义: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治国思想:
阅读材料,材料中体现出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1:“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2: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贞观政要》
材料3: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唐太宗
①吸取隋亡的教训,以民为本,勤于政事。
②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③唯才是举。
目标导学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说说唐太宗有哪些知人善任的事例?
魏征
(580-643)
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房玄龄
(579-648)
杜如晦
(585-630)
房谋杜断
杜如晦,为隋唐
时期李世民帐下
重要参谋。其运
筹帷幄,处事果
断,是为良相。
房玄龄,李世民
得力谋士。善谋,后世以他和杜如
晦为良相典范,
合称“房杜”。
目标导学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击败东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设置安西都护府
政治
经济:
军事:
目标导学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下列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起到怎样的效果?
材料1:(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
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皆外户不闭。
——《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2: 唐代以来官学、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唐太宗看到许多新考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唐摭言》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文教昌盛
唐太宗统治期间,史称“贞观之治”。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1.地位:
2.措施:
①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影响:
目标导学2:女皇帝武则天
自古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但武则天却给自己留下一个“无字碑”——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
武则天的统治实现了“政启
开元,治宏贞观”,她是我
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
请问你对武则天作何评价呢?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利益;
是否推动生产力(经济)的向前发展。
目标导学2:女皇帝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武则天之孙,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即位以后,重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
唐太宗 治国措施 影响
政治
经济
文化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
(685—762)
忆昔(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目标导学3:开元盛世
归纳总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虚心纳谏,重用人才,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治理国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任用;
要重视经济发展;更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目标导学3:开元盛世
大唐盛世路
唐高祖
开国奠基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政启开元
唐玄宗
开元盛世
618年建立
907年灭亡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农民起义
武则天
唐太宗
唐玄宗
唐高祖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创立殿试制度
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政治
经济
军事
政治
经济
文化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政治
经济
课堂小结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康熙帝
2.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B
C
课堂练习
3.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有: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应是( )
A.武则天 B.唐太宗 C.慈禧太后 D.唐玄
4.“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表明开元盛世时期( )
A.整顿吏治,重用贤能 B.重用酷吏,打击重臣
C.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D.经济繁荣,政局稳定
A
D
课堂练习
1.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自负观以后,大宗励精为里。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稳稔,丰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答: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利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社会状况。
出现这样的状的原因是他采取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业生产的统治措施。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