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平凡中见伟大,细节中显真情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 七年级 下册 单元 第三单元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诵、概括、讲解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人物描写、关键语句和人物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所学过的叙事性作品中选取一篇,班级开展“我为你讲‘小’故事”的活动,要求讲出小人物的事迹、小人物的形象、小人物的精神。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1位学生)
(1)人物描写:84%的学生对所讲作品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叙述层面,开始关注细节描写,但对细节的解读不够深入,不能从中体会人物精神。
(2)关键语句:72%的学生已经有意识去关注关键语句,但对关键语句的解读还不到位,无法从中感悟人物精神。
(3)人物精神:90%的学生由于无法细致深入地分析细节描写和关键语句,因此,缺少与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的关联以及对小人物的典型性与时代性的理性分析。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在写人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学生已经有意识地关注到人物描写和关键语句,但在深入细致地分析方面还有所欠缺,无法从中理性辩证地分析人物精神。具体情况如下:7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4%)能够关注到细节描写,但解读不够深入;6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2%)有意识去关注关键语句,但解读还不太到位;82位同学(约占测试人数的90%)由于无法细致深入地分析细节描写和关键语句,因此,不能立体多元化地看人物。
【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在写人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已经有了关注文章细部的意识,能够尝试分析细节描写和关键语句,但往往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立体多元地分析人物精神。因此,细节描写、关键语句和理性辩证地分析人物精神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选编了一组回忆性散文及小说,其人文主题是“凡人小事”,展现平凡人物身上闪现的优秀品格,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单元学习要求熟读精思,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加强文本细读,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从关键语句入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平凡人物身上的闪光品格,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其中,《阿长与<山海经>》与《老王》是两篇回忆性散文,围绕中心人物,记叙了多件琐事或多个生活片段,以细腻生动的细节和匠心独运的语言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真挚情感。《阿长与<山海经>》典型地体现了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感受两种视角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老王》将复杂而深刻的感喟隐藏于平和含蓄的语言之中,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提升学生运用言语思维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自读课文《台阶》是一篇小说,讲述“父亲”建新屋修台阶的故事,以丰满的细节塑造“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引发读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卖油翁》是一则古代笔记小说,语言简洁,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细节的精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了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大智慧。
单元核心任务是: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以“我身边的普通人”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和《卖油翁》均是叙事性文体,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选材和内容架构,择取表现人物性格、触动自己情感与思考的典型事件,详略得宜地完成作文;其次,学生细读课文重点段落,通过精彩的细节描写发掘文章的意蕴,同时学习如何在回忆中发现触发感动的细节,并用恰当的技法描写出来。四篇课文在写法与风格上各有特点,《阿长与<山海经>》欲扬先抑的手法、幽默调侃的笔调,《老王》平淡中寓有深意的语言,《台阶》以“修台阶”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写法,《卖油翁》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细节的精要描写,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资源。
单元整体设计以课文为样例,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总结叙事散文素材选取、详略安排、细节表现、情感抒发的基本规律,并转化为对学生写叙事散文的指导。
核心任务:以“我身边的普通人”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能区分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能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定位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能用逻辑图示梳理文章内容与结构。
2.能关注细节描写,结合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做出分析与简评。
3.能在阅读中通过分析细节描写与主旨的关系,学会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并能用文字记录下生活与记忆中的感动瞬间,在写作中用丰满鲜活的细节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4.以“我身边的普通人”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二、思维目标
1.能抓住关键细节把握文本中的中心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能通过比较总结出同类文体相通的阅读经验和方法,形成比较意识,发展比较思维能力。
三、价值目标
1.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能体会到平凡人物身上的善良人性,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2.通过完成“我身边的普通人”这一核心任务,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能更加热爱生活和成长为更好地自己。
【课段安排】
【第一课段】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温情笔调勾画出的苦难与希冀)(2课时)
【第二课段】第11课 老王 (小人物,大情怀)(2课时)
【第三课段】第12课 台阶 (读懂父亲)(2课时)
【第四课段】第13课 卖油翁(闪耀的路人甲,可敬的平凡人)(2课时)
【单元任务单】
(一)默读课文,梳理内容,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化繁为简,人物构建
课文篇目 小人物 身份 代表事件 形象特点
《阿长与山海经》
《老王》
《台阶》
《卖油翁》
【学习提示:教师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自主预习,预习后要做到以下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小人物的主要故事;勾画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句子;根据初步阅读的理解,简要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二)结合“学习任务单一”,找出小人物的共性特点,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求同存异,概念明确
小人物共性提取 1.身份低微2.……
明确概念 “小人物”通常指:
文学作品中小人物举例
【材料补充:《现代汉语词典》与《中文字典》关于“小人物”一词的解释——1.《现代汉语词典》:在社会中没有地位,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2.《中文字典》:地位不高,没有名望的普通人。】
(三)搜集资料,按照以下步骤,把握课文创作背景,完成“学习任务单三”。
学习步骤:
1.课前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并做好文字纪录;
2.小组合作交流,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小人物塑造的时代意义,分类整合小组结论(教师课前准备好与课文有关的影音资料作为背景补充,拓展学生思维);
3.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他小组轮流进行补充,完成“学习任务单三”。
学习任务单三:知人论世,时代书写
【课时安排】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第1课时
——温情笔调勾画出的苦难与希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理解阿长的形象,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写作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被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即写于这一动荡时期,本文是其中第二篇。
【字音字形】
【多音字】
【形近字】
【词语解释】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渴慕】非常思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情有可原】在情理上有可以被原谅的地方。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课前质疑】
幼年的鲁迅为什么对《山海经》如此着迷?
“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鲁迅曾怒批反对白话文的卫道士:“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山海经》
《山海经》,以山为经、以海为纬来记述上古社会。书中的“山海”观念囊括了名山棋布的海内华夏和四海之外的广大世界,含有天下和全世界的意义。“经”是经历、经过的意思,有别于儒家的经典之义。《山海经》是上古先民对自己经行世界的一次记述。
它涵盖了上古地理、天文、历史、神话、气象、动物、植物、矿藏、医药、宗教等方面的诸多内容,可以说是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山海经》共十八卷,三万一千余字,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据统计,全书记载山名五千三百多处,水名二百五十余条,动物一百二十余种,植物五十余种。至于散布全书的神话传说,更是俯拾皆是。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绘图版《山海经》以文字加配图的方式记载了许多具有神奇色彩的形象,如:
【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有何匠心?
阿长与《山海经》
中 心 人 物
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是全文的核心内容。
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人物介绍】
阿长
阿长(?—1899),后来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故。”
2.朗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暗示阿长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3~18):主要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止。
第三部分(19~31):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抒发了“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升华主题。
【新课讲解】
1.请为阿长设计一份“个人简历”来认识阿长:
2.阿长的名称从何而来?她有哪几种称呼?作者详细介绍她的称谓有何用意?
3.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说说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小贴士 详略安排需遵循的原则
①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详写,有一定关系的略写。
②能凸显人物形象的详写,与人物形象有一定关系的略写。
③略写是对详写的补充,可使文章内容丰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④一般来说,详写旨在凸显事件的深度,略写旨在突 出事件的广度。
4.速读课文,标出直接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词,并结合相关事件画出情感变化示意图。
【总结】
本文是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事件的。作者将自己对阿长的情感隐含在这些事件之中,又用情感将这些事件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