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6节 环境与健康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第四章 健康与保健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通常把疾病归咎于细菌,事实上,疾病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清洁的环境,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搞好环境卫生,养成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所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与生俱来的遗传特性、躯体紧张和精神压力,这种种因素都关系到人的健康,决定人是否生病。
一、传染病及其传播
我们知道,有一类疾病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并广泛流行,这类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甚至会造成大批人死亡。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不同,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源是指环境中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原体在人或动物的体内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蝇、蚊、虱等),直接或间接传播给健康人。
如,流感患者、麻疹病人、艾滋病人、狂犬病人、新冠肺炎患者等,都是传染源;患禽流感的鸡、患疯牛病的牛,也是传染源。注意本身没出现症状,但是携带大量致病菌的人或动物(无症状感染者)也是传染源。
传染途径也称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空气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病原体随病人讲话、咳嗽或喷嚏的飞沫散入空气中,再经其他人的呼吸道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疾病。例如流行性感冒、新冠肺炎、禽流感、肺结核、麻疹、百日核、白喉、猩红热、水痘等。
几次流感大流行
小 资 料
饮食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病原体直接或间接通过粪便、水、食物、食物用具或者以苍蝇作为媒介,带到饮用水和食物上,再经消化道进入人体而致病。例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蛔虫病、霍乱、伤寒、手足口病等。
病毒性肝炎
阅 读
接触传播是体表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病原体直接或间接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例如急性结膜炎(红眼睛)、癣、狂犬病、沙眼、疥疮、破伤风、炭疽病等。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及其预防
阅 读
虫媒传播是血液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病原体随有害昆虫等动物叮咬人体进入血液而致病。例如乙型脑炎、疟疾、乙肝、丙肝、登革热、艾滋病、梅毒等。
此外,苍蝇媒介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
苍 蝇
阅 读
易感人群也称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思 考 与 讨 论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特点,提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如何控制传染源?
2.如何切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
3.对传染病易感者应做些什么?
易感者本人应做些什么?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流行可以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和保护易感者三个方面进行。
控制传染源 传染病患者一般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具有传染性,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控制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切断传染途径 切断传染途径的方法,主要是注意个人卫生和搞好环境卫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等,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时,应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易感者本人,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阅 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大力发展和普及医药卫生事业,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一些烈性传染病,如鼠疫、天花、霍乱等已经消灭;部分急性传染病,如麻疹、小儿麻痹症、白喉、猩红热等已得到基本控制。其他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已明显下降。现在,我国的传染病死亡率,已从1949年以前的首位,下降到居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之后。
二、人类的传染病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传播途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下表列举了这四类传染病的主要特点。
传染病有哪几种?
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疾病举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多发生在
冬、春季节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等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多发生在
夏、秋季节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
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体表
传染病
皮肤和
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疮、癣等
20世纪40年代以前,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
当时人类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
弗莱明
英国细菌学家
1928年,弗莱明发现一种绿色的霉菌,这种霉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后来他发现,这是由于这种绿色霉菌释放的一种叫“青霉素” 的化学物质。
青霉素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和杀死病人体内的细菌。抗生素在细菌繁殖时破坏它的细胞壁结构,或破坏它制造蛋白质的能力。还有一些抗生素通过扰乱细菌的遗传密码,进而抑制细菌的繁殖。
艾滋病
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
HIV病毒
三、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有什么影响?
18世纪工业革命
城市
人口↑
排入
环境废物↑
渗透到地下
有毒物质↑
造成污染
癌、肺病和肾病的发病率↑
由于各种人为因素,引起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破坏,常常导致对人类的健康或生态系统较为严重的损害,甚至造成公害。
世界上众所周知的公害事件已发生数十起,其中较为严重的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神通川“痛痛病”事件、熊本水俣病事件、四日市哮喘及洛杉矶哮喘、日本米糠油事件等,主要都是化学污染造成的。
含镉废水导致的日本神通川“痛痛病”事件
含汞海产品导致的
日本熊本水俣病事件
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导致的日本四日市哮喘
汽车尾气导致的洛杉矶哮喘事件
混入氯联苯导致的日本米糠油事件
工业三废(废水、废液、废渣);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与化肥造成的残留;
垃圾、粪便等生活废弃物处理不当,或燃烧释放的烟雾,造成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垃圾堆放成为蚊蝇孳生地,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汽车排放的废气、噪声等,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烟尘等污染。
环境污染源
生产性污染
生活性污染
工业生产“三废”
废水
废气
废渣
农业生产
农药
垃圾
粪便
汽车尾气
噪音
污染环境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何进入人体?
环境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物地作用于人体。
进入人体的污染物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生理活动,如果环境的污染程度超过人体正常生理调节范围,就可能导致疾病。
PM2.5可能导致气管炎、支气管炎、气喘、肺气肿及肺癌
汽车尾气对眼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会降低视力
污水会引起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以及癌症
噪声使人听力会减退,严重时会出现神经衰弱,甚至精神错乱
PM2.5 简介
视 窗
蛇虫咬伤
蛇毒的主要毒性成分为多肽类物质。万一被毒蛇咬伤中毒后,在复杂的蛇毒成分的刺激下,身体会释放出组织胺、血清素等物质。中毒反应复杂,既可以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功能的变化或血液效应。在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淤血、水泡及血泡,出现感觉运动障碍,甚至还会有全身中毒表现,如出血、溶血、休克、呼吸变弱、眼睑下垂、张口伸舌困难、瘫痪、昏迷等。
1.一旦被毒蛇咬伤,应立即安静制动,不可惊乱、奔跑,以防止毒素加快入血。应安慰患者,消除惊慌。
2.用有弹性的绷带在伤口近心端结扎,用力不可过大,绷带贴近伤口处下方要有一指可以通过。其目的是阻断淋巴回流而非静脉回流。
3.在咬伤后60 min内,在牙痕处作一表浅十字切口,切口仅及皮下,同时可借助拔火罐、吸奶器,或口腔无溃疡者直接吸吮,促使毒液排出,如有蛇齿存留,应立刻将其拔除。伤口不可冷敷。
4.在作了初步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
由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处理和治疗。
毒蛇咬伤的急救
视 窗
毒虫咬伤常见于陆生有毒节肢动物的叮咬、蜇伤,其中蜜蜂、马蜂、大黄蜂以及蝎、蜈蚣等动物,对人体的伤害多局限于叮咬部位。毒虫咬伤的全身反应多见于继发性的过敏反应,少数年幼、体弱者或同时被多只毒虫叮咬者会造成死亡。
毒虫的毒液中均含有多肽类、酶类及胺类物质。患者的伤口常会出现明显的水肿、瘀斑及剧痛,甚至伴有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少数患者还会伴有意识丧失、抽搐等。死亡多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心力衰竭所致。
毒虫咬伤的急救
仔细检查受伤部位有无毒刺,如有毒刺,予以拔除或刮除。过度紧张的患者,应让其保持冷静;可用皂水冲洗蜇伤部位,剧痛者可用冰块冷敷。
作初步处理后,急送患者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视 窗
搞好环境卫生,增强人民体质
防止环境污染已成为保证人类健康生存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我国为了搞好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已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如综合治理“三废”、合理使用农药、加强污水灌溉农田的卫生管理、垃圾的回收综合利用、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等。
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工作,它涉及许多部门和学科,需要全民共同努力。青少年应积极主动参加保护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活动,使我们生活的家园天蓝、地绿、水净、家洁、园美,国家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