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年级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 Mg 24 S 32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 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下列地方文化涉及的材料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选项 A B C D
地方文化 广彩人物瓷碗 陆丰皮影 佛山剪纸 粤绣
A. A B. B C. C D. D
2. 科教兴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其反应堆所用轴棒中含有的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B. 火星全球影像彩图显示了火星表土颜色,表土中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O
C. “天舟6号”实验舱采用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GaAs是导电的合金
D. “天问一号”隔热材料使用SiO2纳米气凝胶,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
3. 广东作为工业强省,是国内较早发展工业旅游的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
A. 罗浮山豆腐花现代全自动制作工艺——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石膏可发生变性
B. 东莞稻作智造之旅——水稻中的核酸可以水解为核苷和磷酸
C. 茂名油城之旅——石油的分馏、石油裂化均为物理变化
D. 广州药醉之旅——中医之米酒酿制过程涉及淀粉和葡萄糖的水解
4. 化学改善人类的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下列生产生活情境中的化学原理正确的是
选项 生产生活情境 化学原理
A 用洁厕灵(主要含浓盐酸)清洗马桶 含氯化合物具有杀菌消毒功能
B 用铝槽运输浓硝酸 浓硝酸与Al不反应
C 用FeCl3溶液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Fe比Cu金属性强
D 用聚乳酸塑料替代传统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A. A B. B C. C D. D
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用其测定某未知浓度的溶液。完成以上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操作 量取20mL未知浓度的草酸 用溶液滴定草酸滴定终点读数为26.42mL
装置
A. A B. B C. C D. D
6. 劳动有利于“知行合一”。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帮厨活动: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 NaHCO3受热分解出CO2
B 环保行动:向燃煤中添加生石灰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CaO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C 家务劳动:用布擦干潮湿的自行车 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
D 学农活动:向庄稼施加草木灰 草木灰含有K元素
A. A B. B C. C D. D
7. 陈述Ⅰ和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 Si是良好半导体
B 用墨汁绘制国画 常温下碳单质性质稳定
C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 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
D 人体需要补充铁单质 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
A. A B. B C. C D. D
8. 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及部分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态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B. a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C. a可与c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2
D. 工业上由b制备e的路线:bcd
9.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l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 乙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l2与水反应生成Cl-
C 丙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Cl2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D. 丁中可盛放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其离子方程式为
10. 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海水提溴工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吹出塔中采用热空气有利于溴的吹出
B. 吸收塔中被氧化
C. 吸收时可用溶液代替和水
D. 蒸馏塔中发生置换反应
1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4g Mg粉在干冰制作的灯笼中完全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0.1 NA
B. 0.5 mol·L-1 CuCl2溶液中含有0.5NA个Cu2+
C. 常温常压下,8g O2含有4 NA个电子
D. 1mol Na2O2与与足量H2O反应生成的O2分子数目为NA
12.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具有多样性,下列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醋酸除铁锈:
B.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
C. 用含有NaOH和铝粉的管道疏通剂疏通管道;
D. 用NaCl、CO2和NH3制备小苏打: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SO2的漂白性 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 制备Fe(OH)3胶体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C 检验乙醇中是否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
D 除去Cu粉中混有CuO 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14. 据文献报道,我国学者提出O2氧化HBr生成Br2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O2氧化HBr生成Br2的总反应为:O2+4HBr=2Br2+2H2O
B. 中间体HOOBr和HOBr中Br的化合价相同
C. 发生步骤②时,断裂的化学键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D. 步骤③中,每生成1molBr2转移2mol电子
15.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菠菜汁中加入少量稀硝酸,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菠菜汁中含有
B 用铂丝取某物质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该物质是含有钾元素的盐
C 向含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气体X,产生白色沉淀 X一定体现氧化性
D 蔗糖中滴加浓硫酸并不断搅拌,产生黑色蓬松多孔的固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16. 利用以下装置制备、纯化CO,并探究CO和Na2O2的反应(CO+Na2O2=Na2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b中的试剂可选用无水CaCl2
B. 装置d中的试剂可选用NaOH溶液
C. 实验开始时,依次点燃a、c处酒精灯
D. 加热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粉末由白色变为淡黄色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6分,共四题。
17. 氯化亚砜(SOCl2),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其熔点-105℃,沸点79℃,140℃以上时易分解,遇水剧烈反应,常用作脱水剂。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制备氯化亚砜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①实验室制备原理:在活性炭催化下,
②。
③S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遇水易分解。
实验一:制备产品并探究SOCl2的性质
根据下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1)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
a→___________→d、e→___________→h。
(2)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70%硫酸制备SO2,不用稀硫酸的原因为___________。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SOCl2水解后无残留物,是常用的脱水剂。乙同学设计实验利用SOCl2和ZnCl2·xH2O制取无水ZnCl2。
①解释SOCl2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乙同学认为SOCl2还可用作由FeCl3·6H2O制取无水FeCl3的脱水剂,但丙同学认为该实验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品不纯,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二:测定产品纯度。
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产品纯度。
打开止水夹,向安全漏斗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待反应完全后,将烧杯中的溶液和烧瓶中的溶液合并,加入足量的Ba(NO3)2固体,振荡后静置,过滤,将滤液配制成250 mL溶液,取25.00 mL配制的溶液于锥形瓶,滴几滴Na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c mol·L-1 AgN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VmLAgNO3溶液[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2CrO4)=1.2×10-12]。
(6)VmL产品中含___________mol SOCl2。(列计算式)
18.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元素,是人类资源的宝库。
I.某学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按如下实验流程提取海带中碘。
(1)海带灼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海带灰中含有的其他可溶性无机盐,是在___________(从以上流程中选填实验操作名称)中实现与碘分离。上述实验流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氧化”时加入3mol·L-1H2SO4和3%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加碘食盐中的碘以KIO3形式存在,证明食盐中存在IO,必须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pH试纸 ②蓝色石蕊试纸 ③碘化钾淀粉试纸 ④蒸馏水 ⑤食醋 ⑥醇
Ⅱ.某学校兴趣小组从海水晒盐后的盐卤(含MgCl2、NaCl、KCl、MgSO4等)中模拟工业生产来提取镁,主要过程如图甲:
(4)图乙是盐卤中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盐卤加热到T2℃以上,根据溶解度曲线,首先从盐卤中分离出来的晶体是___________。步骤③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
(5)写出步骤④制备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过程得到的镁蒸气需要在特定的循环中冷却,可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作冷却剂。
A.Ar B.CO2 C.空气 D.O2 E.水蒸气
19. SO2和焦亚硫酸钠(Na2S2O5)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利用铜与浓硫酸制取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
(2)焦亚硫酸钠易被氧化而变质,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焦亚硫酸钠样品氧化变质的程度。
已知:2NaHSO3 Na2S2O5+H2O。
试剂:稀盐酸、稀H2SO4、稀HNO3、BaCl2溶液、酸性KMnO4溶液、H2O2溶液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Ⅰ 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 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
Ⅱ 取实验I的溶液,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样品已氧化变质
Ⅲ 另取实验I的溶液,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样品未完全氧化变质
(3)某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
已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若空气流速为a m3·min-1,当观察到___________时,结束计时,测定耗时t min。假定样品中的SO2可被溶液充分吸收,该空气样品中SO2的含量是___________mg·m-3。
20. 钒的用途十分广泛,有金属“维生素”之称。以含钒石煤(主要成分是V2O3、V2O4,含有的杂质有SiO2、FeS2及Mg、Al、Mn等的化合物)制备单质钒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时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Fe3+ Mg2+ Al3+ Mn2+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7.0 3.0 8.1
完全沉淀时的pH 3.2 9.0 4.7 10.1
②,,远大于。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焙烧”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焙烧”时,V2O3、V2O4都转化为Ca(VO3)3,写出V2O4转化为Ca(VO3)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水浸”加入Na2CO3调节溶液的pH为8.5,可完全除去的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水浸”加入过量Na2CO3不能使CaSiO3完全转化为CaCO3,原因是___________。(列式计算平衡常数分析该反应进行的趋势,一般认为,K>105时反应进行较完全,K<10-5时反应难以进行)
(5)“离子交换”与“洗脱”可表示为(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VO在水溶液中的实际存在形式),则“洗脱”过程中“淋洗液”最好选用___________。
(6)“沉钒”过程析出NH4VO3晶体,需要加入过量NH4Cl,目的是___________。
(7)下列金属冶炼方法中,与本工艺流程中冶炼钒的方法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高炉炼铁 B. 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
C. 铝热反应制锰 D. 氧化汞分解制汞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年级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 Mg 24 S 32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 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下列地方文化涉及的材料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选项 A B C D
地方文化 广彩人物瓷碗 陆丰皮影 佛山剪纸 粤绣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瓷碗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符合题意;
B.制作皮影用的皮料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剪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粤绣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科教兴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其反应堆所用轴棒中含有的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B. 火星全球影像彩图显示了火星表土颜色,表土中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O
C. “天舟6号”实验舱采用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GaAs是导电的合金
D. “天问一号”隔热材料使用SiO2纳米气凝胶,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与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红棕色的氧化铁,不是黑色的氧化亚铁,故B错误;
C.砷化镓是性能优良的半导体材料,不是能导电的合金,故C错误;
D.二氧化硅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3. 广东作为工业强省,是国内较早发展工业旅游的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
A. 罗浮山豆腐花现代全自动制作工艺——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石膏可发生变性
B. 东莞稻作智造之旅——水稻中的核酸可以水解为核苷和磷酸
C. 茂名油城之旅——石油的分馏、石油裂化均为物理变化
D. 广州药醉之旅——中医之米酒酿制过程涉及淀粉和葡萄糖的水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石膏会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因发生盐析析出固体,故A错误;
B.水稻中的核酸在酶做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核苷和磷酸,故B正确;
C.石油分馏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米酿酒过程中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酵生成乙醇,则酿制过程中葡萄糖没有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4. 化学改善人类的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下列生产生活情境中的化学原理正确的是
选项 生产生活情境 化学原理
A 用洁厕灵(主要含浓盐酸)清洗马桶 含氯化合物具有杀菌消毒功能
B 用铝槽运输浓硝酸 浓硝酸与Al不反应
C 用FeCl3溶液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Fe比Cu金属性强
D 用聚乳酸塑料替代传统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洁厕灵含有的浓盐酸具有酸性,能与马桶中的污垢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物,与杀菌消毒无关,A错误;
B.常温下,Al表面被浓硝酸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则在常温下可用铝槽运输浓硝酸,且加热时,Al也会与浓硝酸反应,B错误;
C.FeCl3溶液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其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是因为氧化性:Fe3+>Cu2+,而不是铁比铜金属性强,C错误;
D.用聚乳酸塑料替代传统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是因为聚乳酸属于微生物降解高分子,具有生物可降解性,D正确;
故选D。
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用其测定某未知浓度的溶液。完成以上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操作 量取20mL未知浓度的草酸 用溶液滴定草酸滴定终点读数为26.42mL
装置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应该在烧杯中称量,A错误;
B.读数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错误;
C.取草酸使用酸式移液管,C正确;
D.由图可知,读数为25.50mL,D错误;
故选C。
6. 劳动有利于“知行合一”。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帮厨活动: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 NaHCO3受热分解出CO2
B 环保行动:向燃煤中添加生石灰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CaO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C 家务劳动:用布擦干潮湿的自行车 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
D 学农活动:向庄稼施加草木灰 草木灰含有K元素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小苏打(NaHCO3)受热分解出CO2,CO2可使面包膨松,与所述化学知识有关联,A不符合题意;
B.CaO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可与SO2反应最终转化为CaSO4实现固硫以减少酸雨的形成,与所述化学知识有关联,B不符合题意;
C.用布擦干潮湿的自行车是防止铁和氧气、水在常温下反应生锈,不是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C符合题意;
D.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其含有的K元素可作植物的钾肥,与所述化学知识有关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陈述Ⅰ和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 Si是良好的半导体
B 用墨汁绘制国画 常温下碳单质性质稳定
C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 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
D 人体需要补充铁单质 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陈述Ⅰ、Ⅱ均正确,但光导纤维的用材为SiO2,两者无因果关系,A不符合题意;
B.陈述Ⅰ、Ⅱ均正确,常温下碳单质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长时间保存国画,两者具有因果关系,B符合题意;
C.明矾因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可吸附水中杂质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可用作净水剂,但不能作消毒剂,则陈述Ⅰ错误,陈述Ⅱ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人体需要补充铁元素,不是铁单质,可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以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则陈述Ⅰ错误,陈述Ⅱ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及部分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态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B. a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C. a可与c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2
D. 工业上由b制备e的路线: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a为H2S,b为S,c为SO2,d为SO3,e为H2SO4,f为亚硫酸盐,g为含S2-的盐。
【详解】A.基态S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价电子排布图为,A项正确;
B.a为H2S,其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能被还原,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能被氧化,B项正确;
C.H2S与SO2的反应为2H2S+SO2=3S+2H2O,该反应中H2S为还原剂、S为氧化产物,SO2为氧化剂、S为还原产物,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S,故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2∶1,C项错误;
D.S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SO2,SO2在V2O5作催化剂、400~500℃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SO3,SO3用98.3%H2SO4吸收制备硫酸,D项正确;
答案选C。
9.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l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 乙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l2与水反应生成Cl-
C. 丙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Cl2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D. 丁中可盛放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其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装置甲用MnO2和浓盐酸共热制备Cl2,浓盐酸易挥发,混有HCl的Cl2通入装置乙的AgNO3溶液中将产生白色沉淀,装置丙中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导致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最后用装置丁吸收多余Cl2,据此解答。
【详解】A.装置甲用MnO2和浓盐酸共热制备Cl2,其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n(MnO2)∶n(HCl)=1∶4,MnO2作氧化剂,参加反应的HCl有一半作为还原剂,则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正确;
B.Cl2中混有的HCl与AgNO3溶液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则乙中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Cl2与水反应生成Cl-,B错误;
C.丙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是因为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溶液呈酸性,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不能说明Cl2具有酸性和漂白性,C错误;
D.丁中可盛放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其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A
10. 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海水提溴工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吹出塔中采用热空气有利于溴的吹出
B. 吸收塔中被氧化
C. 吸收时可用溶液代替和水
D. 蒸馏塔中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单质,向海水中通入氯气和酸,发生Cl2+2Br-=2Cl-+Br2,液溴易挥发的液体,通入热空气,吹出溴单质,溴的氧化性强于SO2,吸收塔中发生Br2+SO2+2H2O=2HBr+H2SO4,将HBr蒸出,蒸馏塔中发生Cl2+2HBr=2HCl+Br2,蒸出溴蒸气,然后冷凝,得到液溴,据此分析;
【详解】A.海水中通入氯气和酸,发生Cl2+2Br-=2Cl-+Br2,因为液溴易挥发,采用热空气吹出溴单质,故A说法正确;
B.吸收塔中发生Br2+SO2+2H2O=2HBr+H2SO4,硫元素化合价升高,SO2被氧化,故B说法正确;
C.根据B选项分析,SO2被氧化,二氧化硫作还原剂,Fe2(SO4)3中Fe3+具有强氧化性,不与溴单质反应,因此Fe2(SO4)3不能代替SO2,故C说法错误;
D.蒸馏塔中发生Cl2+2HBr=2HCl+Br2,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1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4g Mg粉在干冰制作的灯笼中完全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0.1 NA
B. 0.5 mol·L-1 CuCl2溶液中含有0.5NA个Cu2+
C. 常温常压下,8g O2含有4 NA个电子
D. 1mol Na2O2与与足量H2O反应生成的O2分子数目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则2.4g镁粉完全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2×NAmol—1=0.2NA,故A错误;
B.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0.5mol/L氯化铜溶液中氯化铜的物质的量和能发生水解反应铜离子的个数,故B错误;
C.氧气分子中含有16个电子,则常温常压下,8g氧气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6×NAmol—1=4NA,故C正确;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1mol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数目为1mol××NAmol—1=0.5NA,故D错误;
故选C。
12.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具有多样性,下列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醋酸除铁锈:
B.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
C. 用含有NaOH和铝粉的管道疏通剂疏通管道;
D. 用NaCl、CO2和NH3制备小苏打:
【答案】D
【解析】
【详解】A.醋酸为弱电解质,不能拆成氢离子的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CH3COOH=2Fe3++6CH3COO-+3H2O,A错误;
B.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而不是铁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8H+=3Fe2++2NO↑+4H2O,B错误;
C.NaOH与Al反应生成氢气和Na[Al(OH)4],离子方程式为2Al+6H2O+2OH-=2[Al(OH)4]-+3H2↑,C错误;
D.氯化钠、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铵根离子和碳酸氢钠,因为碳酸氢钠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小结晶析出,离子方程式正确,D正确;
故答案选D。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SO2的漂白性 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 制备Fe(OH)3胶体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C 检验乙醇中是否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
D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验证SO2的漂白性,应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而不是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A不符合题意;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以促进Fe3+水解至液体呈红褐色,可制备Fe(OH)3胶体,B符合题意;
C.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钠与乙醇也会反应放出无色气泡(H2),会干扰钠与水的反应,则不能检验乙醇中是否有水,C不符合题意;
D.Cu、CuO均可以与稀硝酸反应,导致Cu粉也被溶解,不符合除杂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据文献报道,我国学者提出O2氧化HBr生成Br2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O2氧化HBr生成Br2的总反应为:O2+4HBr=2Br2+2H2O
B. 中间体HOOBr和HOBr中Br的化合价相同
C. 发生步骤②时,断裂的化学键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D. 步骤③中,每生成1molBr2转移2mol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①为HBr+O2=HOOBr;反应②为HOOBr+HBr=2HOBr;反应③为HBr+HOBr=H2O+Br2,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③×2,整理可得总反应方程式为:O2+4HBr=2Br2+2H2O,选项A正确;
B.中间体HOOBr和HOBr中Br的化合价均为+1价,相同,选项B正确;
C.步骤②反应为HOOBr+HBr=2HOBr,在该反应过程中有断裂的化学键有极性键H-Br、H-O、Br-O键的断裂,也有非极性键O-O的断裂,选项C正确;
D.步骤③反应为HBr+HOBr=H2O+Br2,在该反应中Br元素化合价由HBr中的-1价,HOBr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Br2的0价,每生成1 mol Br2转移1 mol电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5.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菠菜汁中加入少量稀硝酸,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菠菜汁中含有
B 用铂丝取某物质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该物质是含有钾元素的盐
C 向含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气体X,产生白色沉淀 X一定体现氧化性
D 蔗糖中滴加浓硫酸并不断搅拌,产生黑色蓬松多孔的固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菠菜汁中加入少量稀硝酸,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有Fe3+,可能是菠菜汁中含有Fe3+,也可能是菠菜汁中含有的Fe2+被稀硝酸氧化为Fe3+导致的,则不能说明菠菜汁中含有Fe2+,A不符合题意;
B.用铂丝取某物质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说明该物质含有钾元素,但不一定是钾盐,也可能是含钾元素的碱,如KOH,B不符合题意;
C.向含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气体X,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3或BaSO4,通入的气体可能是NH3或Cl2等,则气体X不一定体现氧化性,C不符合题意;
D.蔗糖中滴加浓硫酸并不断搅拌,产生黑色固体,说明蔗糖已脱水而炭化,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生成的碳被浓硫酸氧化成CO2等气体使黑色固体变得蓬松多孔,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则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利用以下装置制备、纯化CO,并探究CO和Na2O2的反应(CO+Na2O2=Na2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b中的试剂可选用无水CaCl2
B. 装置d中的试剂可选用NaOH溶液
C. 实验开始时,依次点燃a、c处酒精灯
D. 加热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粉末由白色变为淡黄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a中水蒸气、甲酸进入装置c,因此装备b中试剂可选用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故A项错误;
B.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全的CO,防止污染空气,而NaOH溶液与CO不能反应,故B项错误;
C.实验过程中需先点燃a处酒精灯,再点燃c处酒精灯,利用装置a产生的CO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氧气与CO反应生成CO2干扰实验,故C项正确;
D.加热一段时间后,若CO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则固体颜色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C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6分,共四题。
17. 氯化亚砜(SOCl2),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其熔点-105℃,沸点79℃,140℃以上时易分解,遇水剧烈反应,常用作脱水剂。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制备氯化亚砜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①实验室制备原理:在活性炭催化下,
②。
③S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遇水易分解。
实验一:制备产品并探究SOCl2的性质
根据下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1)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
a→___________→d、e→___________→h。
(2)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70%硫酸制备SO2,不用稀硫酸的原因为___________。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SOCl2水解后无残留物,是常用的脱水剂。乙同学设计实验利用SOCl2和ZnCl2·xH2O制取无水ZnCl2。
①解释SOCl2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乙同学认为SOCl2还可用作由FeCl3·6H2O制取无水FeCl3的脱水剂,但丙同学认为该实验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品不纯,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二:测定产品纯度。
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产品纯度。
打开止水夹,向安全漏斗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待反应完全后,将烧杯中的溶液和烧瓶中的溶液合并,加入足量的Ba(NO3)2固体,振荡后静置,过滤,将滤液配制成250 mL溶液,取25.00 mL配制的溶液于锥形瓶,滴几滴Na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c mol·L-1 AgN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VmLAgNO3溶液[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2CrO4)=1.2×10-12]。
(6)VmL产品中含___________mol SOCl2。(列计算式)
【答案】(1)a→f、g→b、c→d、e→c、b→h
(2)SO2易溶于水,使用70%硫酸能减少SO2的溶解损耗
(3)2MnO+16H++10Cl—=2Mn2++5Cl2↑+8H2O
(4) ①. SOCl2能夺取ZnCl2·xH2O中的结晶水,同时产生HCl可以抑制ZnCl2水解 ②. SOCl2+4OH—= SO+2Cl—+2H2O
(5)SOCl2与水反应生成正四价的SO2具有还原性,可与正三价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D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B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装置E中70%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制备二氧化硫、装置B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二氧化硫,装置C中二氧化硫、氯气在活性炭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与二氯化硫反应制得亚硫酰氯,其中球形干燥管用于冷凝回流亚硫酰氯,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或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同时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中导致亚硫酰氯水解,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BCBE,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f、g→b、c→d、e→c、b→h。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f、g→b、c→d、e→c、b→h,故答案为:a→f、g→b、c→d、e→c、b→h;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用70%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溶解,有利于二氧化硫气体的逸出,故答案为:SO2易溶于水,使用70%硫酸能减少SO2的溶解损耗;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A装置中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16H++10Cl—=2Mn2++5Cl2↑+8H2O,故答案为:2MnO+16H++10Cl—=2Mn2++5Cl2↑+8H2O;
【小问4详解】
①由题意可知,亚硫酰氯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氯化氢,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能抑制氯化锌的水解,所以利用亚硫酰氯和ZnCl2·xH2O制取无水氯化锌时,亚硫酰氯的作用是夺取ZnCl2·xH2O中的结晶水,同时反应产生的氯化氢可以抑制氯化锌的水解,故答案为:SOCl2能夺取ZnCl2·xH2O中的结晶水,同时产生HCl可以抑制ZnCl2水解;
②由题意可知,亚硫酰氯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氯化氢,则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亚硫酰氯发生的反应为亚硫酰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Cl2+4OH—= SO+2Cl—+2H2O,故答案为:SOCl2+4OH—= SO+2Cl—+2H2O;
【小问5详解】
由题意可知,亚硫酰氯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氯化氢,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氯化铁反应导致产品不纯,所以亚硫酰氯不能用作由六水氯化铁制取无水氯化铁的脱水剂,故答案为:SOCl2与水反应生成正四价的SO2具有还原性,可与正三价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小问6详解】
由题意可知,测定产品中亚硫酰氯涉及的反应为亚硫酰氯与水反应得到盐酸,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转化关系式为SOCl2~2HCl~2 AgNO3,滴定消耗VmLcmol/L硝酸银溶液,则亚硫酰氯的物质的量为cmol/L×10—3VL××10=mol,故答案为:。
18.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元素,是人类资源的宝库。
I.某学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按如下实验流程提取海带中的碘。
(1)海带灼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海带灰中含有的其他可溶性无机盐,是在___________(从以上流程中选填实验操作名称)中实现与碘分离。上述实验流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氧化”时加入3mol·L-1H2SO4和3%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加碘食盐中的碘以KIO3形式存在,证明食盐中存在IO,必须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pH试纸 ②蓝色石蕊试纸 ③碘化钾淀粉试纸 ④蒸馏水 ⑤食醋 ⑥醇
Ⅱ.某学校兴趣小组从海水晒盐后的盐卤(含MgCl2、NaCl、KCl、MgSO4等)中模拟工业生产来提取镁,主要过程如图甲:
(4)图乙是盐卤中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盐卤加热到T2℃以上,根据溶解度曲线,首先从盐卤中分离出来的晶体是___________。步骤③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
(5)写出步骤④制备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过程得到的镁蒸气需要在特定的循环中冷却,可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作冷却剂。
A.Ar B.CO2 C.空气 D.O2 E.水蒸气
【答案】(1) ①. 除去杂质有机物等获得碘离子(或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离子) ②. 萃取、分液 ③. 蒸发皿、酸式滴定管
(2)H2O2 +2I-+2H+=2H2O+I2
(3)③④⑤ (4) ①. MgSO4 ②. 在HCl气氛中加热蒸干
(5) ①. MgCl2(熔融)Mg+Cl2↑ ②. A
【解析】
【分析】Ⅰ海带灼烧后加入蒸馏水溶解,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碘离子,加入双氧水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再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Ⅱ盐卤中加入石灰乳,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镁溶液,氯化镁溶液经过蒸发浓缩等操作得到氯化镁晶体,氯化镁晶体在HCl气流中加热生成氯化镁,氯化镁熔融电解生成镁单质。
【小问1详解】
海带灼烧目的是将海带中的有机碘化合物转化为碘离子。利用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通过萃取、分液的方式除去海带灰中的其他可溶性无机盐。海带灼烧需要坩埚,萃取、分液需要分液漏斗,过滤需要漏斗,不需要蒸发皿、酸式滴定管。
【小问2详解】
氧化时,碘离子与H2O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碘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2O2 +2I-+2H+=2H2O+I2
【小问3详解】
要证明碘酸根离子的存在,需要将碘酸根转化为碘单质,再检验碘单质的存在,碘酸钾与KI在酸性条件下可反应生成I2,故需要的物质为③④⑤。
【小问4详解】
盐卤加热到T2℃以上,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溶解度最小,此时首先从盐卤中分离出来的晶体为MgSO4。步骤③目的是将氯化镁晶体转化为氯化镁,加热能促进镁离子水解,为了防止镁离子水解,需要在HCl气氛中加热蒸干氯化镁晶体。
【小问5详解】
步骤④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生成镁单质,化学方程式为MgCl2(熔融)Mg+Cl2↑。高温条件下,镁能与CO2、空气中的氧气、O2、水蒸气反应,因此冷却镁蒸气需要使用Ar作为冷却剂,答案选A。
19. SO2和焦亚硫酸钠(Na2S2O5)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利用铜与浓硫酸制取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
(2)焦亚硫酸钠易被氧化而变质,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焦亚硫酸钠样品氧化变质的程度。
已知:2NaHSO3 Na2S2O5+H2O。
试剂:稀盐酸、稀H2SO4、稀HNO3、BaCl2溶液、酸性KMnO4溶液、H2O2溶液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Ⅰ 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 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
Ⅱ 取实验I的溶液,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样品已氧化变质
Ⅲ 另取实验I的溶液,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样品未完全氧化变质
(3)某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
已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若空气流速为a m3·min-1,当观察到___________时,结束计时,测定耗时t min。假定样品中的SO2可被溶液充分吸收,该空气样品中SO2的含量是___________mg·m-3。
【答案】(1) ①. ②. B
(2) ①. 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振荡、静置,滴加BaCl2溶液 ②. 出现白色沉淀 ③. 加入酸性KMnO4溶液,充分振荡 ④. 溶液褪色
(3) ①. 蓝色变为无色 ②.
【解析】
【分析】若焦亚硫酸钠易被氧化而变质,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中会含有硫酸根离子,若焦亚硫酸钠没有被氧化,向溶解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若完全被氧化,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不会褪色。
【小问1详解】
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实验室利用铜与浓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时选用固液加热的装置B,故答案为:;B;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证明焦亚硫酸钠样品已氧化变质实际上就是检验固体溶解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具体操作为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振荡、静置排出亚硫酸氢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溶液中会有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已被氧化;证明样品未完全氧化变质实际上就是检验固体溶解得到的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氢根离子,具体操作为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充分振荡,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氢根离子,样品未完全被氧化,故答案为: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振荡、静置,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入酸性KMnO4溶液,充分振荡;溶液褪色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硫与碘溶液反应生成硫酸和氢碘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则空气中二氧化硫与滴有淀粉的碘溶液完全反应时,溶液会由蓝色变为无色,由图可知,测定耗时t min时,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0.1000 mol/L×0.1 L×64 g/mol=0.6400 g=640 mg,则空气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mg/m3,故答案为:。
20. 钒的用途十分广泛,有金属“维生素”之称。以含钒石煤(主要成分是V2O3、V2O4,含有的杂质有SiO2、FeS2及Mg、Al、Mn等的化合物)制备单质钒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时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Fe3+ Mg2+ Al3+ Mn2+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7.0 3.0 8.1
完全沉淀时的pH 3.2 9.0 4.7 10.1
②,,远大于。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焙烧”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焙烧”时,V2O3、V2O4都转化为Ca(VO3)3,写出V2O4转化为Ca(VO3)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水浸”加入Na2CO3调节溶液的pH为8.5,可完全除去的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水浸”加入过量Na2CO3不能使CaSiO3完全转化为CaCO3,原因是___________。(列式计算平衡常数分析该反应进行的趋势,一般认为,K>105时反应进行较完全,K<10-5时反应难以进行)
(5)“离子交换”与“洗脱”可表示为(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VO在水溶液中的实际存在形式),则“洗脱”过程中“淋洗液”最好选用___________。
(6)“沉钒”过程析出NH4VO3晶体,需要加入过量NH4Cl,目的是___________。
(7)下列金属冶炼方法中,与本工艺流程中冶炼钒的方法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高炉炼铁 B. 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
C. 铝热反应制锰 D. 氧化汞分解制汞
【答案】(1)3d5 (2) ①. 将含钒石煤和CaCO3混合粉碎 ②. 适当提高焙烧温度或适当增大氧气流量
(3)
(4) ①. 、 ②. 反应的平衡常数,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有限
(5)NaCl溶液 (6)促进NH4VO3晶体的析出提高沉钒率 (7)AC
【解析】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含钒石煤与碳酸钙混合后通入氧气煅烧,将钒的氧化物转化为钒酸钙,向焙烧渣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为8.5,将溶液中铁离子、铝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镁离子、锰离子部分转化为沉淀,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经离子交换、淋洗液洗脱得到含有钒酸根钠的溶液,向溶液中氯化铵溶液,将溶液中钒酸根离子转化为钒酸铵沉淀,过滤得到钒酸铵;钒酸铵煅烧分解得到五氧化二钒,五氧化二钒高温条件下与钙反应得到单质钒。
【小问1详解】
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基态铁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故答案为:3d5;
【小问2详解】
将含钒石煤和碳酸钙混合粉碎、适当提高焙烧温度或适当增大氧气流量等措施能提高“焙烧”效率,故答案为:将含钒石煤和CaCO3混合粉碎;适当提高焙烧温度或适当增大氧气流量;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焙烧”时发生的反应为三氧化二钒与氧气、碳酸钙高温下反应生成钒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为8.5的目的是将溶液中铁离子、铝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镁离子、锰离子部分转化为沉淀;“水浸”硅酸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反应的平衡常数,所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有限,硅酸钙不能完全转化碳酸钙,故答案为:、;反应的平衡常数,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有限;
【小问5详解】
由分析可知,离子交换、淋洗液洗脱的目的是得到含有钒酸根钠的溶液,则由方程式可知,“洗脱”过程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有利于增大氯离子浓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得到钒酸钠溶液,故答案为:NaCl溶液;
【小问6详解】
“沉钒”过程时向钒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铵溶液,有利于增大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降低钒酸铵的溶解度,便于钒酸铵晶体的析出,提高沉钒率,故答案为:促进NH4VO3晶体的析出提高沉钒率;
【小问7详解】
由分析可知,五氧化二钒高温条件下与钙反应得到单质钒的冶炼方法为热还原法;
A.高炉炼铁为热还原法制得金属铁,与本工艺流程中冶炼钒的方法相似,故正确;
B.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为电解法制得金属钠,与本工艺流程中冶炼钒的方法不相似,故错误;
C.利用铝热反应制锰为热还原法制得金属锰,与本工艺流程中冶炼钒的方法相似,故正确;
D.氧化汞分解制汞为热分解法制得汞,与本工艺流程中冶炼钒的方法不相似,故错误;
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