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三单元五代史伶官传序
A级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C.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负而前驱 负:背着
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B.吾遗恨也 恨:悔恨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本来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还是
举天下之豪杰 举:举行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你的
岂非人事哉 人事:人员的录用、调配、奖
惩等
3.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
C.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B.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C.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开宗明义,用一个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 , !”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由叙事转入论理,论证步步深入,立意层层递进。从“《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中自然引出“ , ”的论点。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于全文论证的高潮处蓦然收笔,可谓言已尽而意未绝,令读者有余音绕梁之感——“ , ”,不是只有伶人才如此。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有删改)
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9.文本甲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或A利尽B而交疏C则反D相贼害E虽F其兄弟G亲戚H不能相保。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古代泛指德才出众的人,常与“小人”对举,与《论语》中“君子喻于义”中的“君子”意思相近。
B.汉献帝、唐昭宗:献帝,称呼的是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协的谥号;唐昭宗,称呼的是唐代皇帝李晔的庙号。
C.太庙,皇帝宗庙,最初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经皇帝批准也可被供奉在太庙。
D.《书》即《尚书》,儒家“四书”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先划清君子和小人的界限,紧接着剖析“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的道理,最后指出朋党与兴亡的关系。
B.乙文通过叙述庄宗得天下的过程,先盛赞其成功,继而感叹他的迅速衰败,从而强调成败皆由人事的道理。
C.选文均使用了引用和对比论证,既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同时也使事理在正反两面的对比中显得更加明白清楚。
D.选文均借前朝旧事劝谏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13.历史总能给人以启迪,请简要概括两则选文在国家治理方面给予后人的启示。
五代史伶官传序
1.D 解析 A项,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义指“干某项事业”。B项,古义指“人的作为”,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C项,古义指“气势”,今义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D项,古今义相同,意思是“战胜归来”。
2.A 解析 B项,原:推其根本。C项,举:全,整个。D项,人事:人的作为。
3.D 解析 D项,所以:用来……的。A、B、C三项的“所以”都是“……的原因”。
4.B 解析 B项,“负”后省略的应是“锦囊”。
5.C 解析 A项,前一个“以”:介词,凭借。后一个“以”:介词,用来。B项,前一个“其”:副词,表推测。后一个“其”:代词,他们。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D项,前一个“因”:介词,凭借。后一个“因”:动词,沿袭。
6.A 解析 “少牢”是用羊、猪各一头。
7.(1)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8.(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2)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困住,难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吗
9.答案 CEH
解析 短句翻译: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他们的兄弟亲戚也不能互相保护。“利尽而交疏”是“或”所指的内容,且此处“而”并非表转折,不能断开,应在“疏”后断开;“虽”表即使,与“不能自保”间存在转折关系,故应在“害”后断开,“戚”后断开。故应在C、E、H三处断开。
10.D 解析 “儒家‘四书’之一”错误,《尚书》为儒家“五经”之一,“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1.C 解析 “选文均使用了引用和对比论证”错误,选文甲并未使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只有对比论证。
12.(1)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2)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用木匣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进入祖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的灵前。
13.①要能分辨君子与小人,使君子形成一个同心共济的整体。②要能博采众长,充分发挥团队中君子的才能。③要有忧患意识,勤勉为政,不可耽于享乐。
参考译文 (甲)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小人与小人,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我认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人所喜爱的,是利益与爵禄;所贪图的,是财物。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他们的兄弟亲戚也不能互相保护。所以我认为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守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就能志趣一致而相互补益;用这些来服务于国家,就能同心协力把事办成。自始至终,一贯如此,这是君子的朋党。所以做君主的,只应当摈斥小人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得上是不结朋党了,然而纣王因此亡国。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因此而兴盛。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党人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给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称颂、谦让而不自相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都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唉!这些使国家安定、祸乱、兴盛、衰亡的史事,做君王的很可以引为借鉴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