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4 修辞立其诚
A级 基础过关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然而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 ① 的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我们并不认为诗和说话居于平等的地位。诗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文言虽在日常生活上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 ② ”,加强美感。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那么,尽管一首新诗通篇不用一典,那种“纯净”也只是“一贫如洗”的代名词罢了。说坦白些,在文学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贵族气质的。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为畅销的牙膏,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
超越了一旦起码的“纯净”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发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啰唆,改用文言则可保持 ③ 的距离。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 ②
③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和谐必有诚。
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却一无所获。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社会和谐就很难实现。
① ,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可以延伸和谐之路。原本和谐的关系,不靠真诚维系,结果和谐也会丧失。蔺相如与廉颇一文一武,和谐共处,齐心协力辅佐赵王,而在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后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千古流传。
② 。那些表面的和谐,禁不住诚的检验,在诚的面前就会原形毕露。孙、刘联盟这个因利益建立起来的假和谐,不就在关羽被杀之后而烟消云散了吗
要和谐必有诚。要想诚满天下,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
有了诚,和谐才能维系;有了诚,和谐才能经受住考验;有了诚,和谐才能长久。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诚是维系和谐,使和谐经受住考验、变得长久的重要手段。”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②
6.请对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压缩,要求不用具体数据,但须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子女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会非常坦白地向父母诉说吗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就这个问题对2 000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52.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和父母之间经常报喜不报忧,43.6%的受访者和父母之间偶尔报喜不报忧,仅4.4%的受访者和父母从来都不这样。调查显示,受访者中,“00后”占2.8%,“90后”占35.4%,“80后”占45.2%,“70后”占12.5%,“60后”占3.4%。为什么有的人和父母之间会报喜不报忧 调查中,61.7%的受访者归因于不希望对方为自己担心,51.2%的受访者归因于希望给对方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50.3%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可以解决,不需要告诉对方。
7.某校举行辩论会,请根据正方的说法,写出反方的观点和理由。
正方:善意的谎言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归根结底还是谎言,就像褪去乞丐服穿上名牌西装仍然改变不了乞丐的身份一样,善意的谎言也不会因为戴上桂冠就摆脱了谎言的本质。谎言就意味着欺骗,欺骗就有碍诚信,这是铁的逻辑。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这种谎言一旦被戳穿,往往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无论何种谎言,都是与诚信相悖的。
反方: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2023福建师大附中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节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关于“修辞立其诚”的内涵有多种解说,尚无定论,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简而言之,就是怀真诚之心,发出来自心灵的声音,讲真话。
小说家卡佛说,写作或其他的艺术创作都不仅仅是自我表述,它还是一种交流。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在他拿起笔,以文字发声,诚挚而坚韧地与外围交流时,他便从个体的孤立中走出,与外围发生了碰撞、融合或抗衡。总之,作者与生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不能不说,再个体的文字,也是有意义的,而这已足够。那些源自心灵的文字,其实已在日积月累中,自觉不自觉地与生活发生关联,并参与良性生活的构建。
生活承载的时代感严峻地摆在每个作者面前,我们该如何去对待 这一问题涉及文字的担当性。
纳博科夫在《文学艺术和常识》中这样说道:有时,在事物的进程中,当时间的溪水变成一股混沌之流,历史的洪荒漫过我们的地窖,认真的人们总要在作家、国家和宇宙之间寻找内在关系,而作家自己也开始为他们的职责忧心忡忡。他在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从来就不是轻松的,不是私人的。每一个作家拿起笔时,都会出于本能地进行有关生活、命运、环境、时代、精神等等的思考。这些东西看似芜杂又虚妄,却构成了作家的创作资源和作品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因其具有芜杂又虚妄的特性,作家内心才会有困惑、痛苦和挣扎。真正的作家会为文字只停止于表象描摹而不安,从而在对命运处境作深邃思考上不断努力并清晰地将其呈现出来。
从这层意义上讲,说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充分表现心灵探索的深度,构建灵魂的高度,并发散情感的温度,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我们处在历史绵长、文化驳杂、物质与精神越来越背离的时代,可以说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形势相当严峻。这当然是限制,但也恰恰是机遇。它在砥砺作家真诚面对,“修辞立其诚”,创作出具有担当的文字,收获大情怀大境界。
(摘编自朱朝敏《修辞立其诚》)
材料三 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讲的是真心话就合乎道德 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季先生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更适用于写作,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
无论写文学作品还是写各种论著,都不同于写日记,都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写作是为了让别人看,势必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感受和见解有正误之分,欲望和念头有正邪之分,心境和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现在有的人写文学作品,把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都借用艺术形式来展露和渲染,严重地玷污了圣洁的文学园地,熏染着人们的心灵。
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都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时,从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到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要慎重考虑社会需求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力求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这就决定了,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
(摘编自李贵富、王长存《也说“写作讲真话”》)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的“真”与古代的“诚”一脉相承,无论古今,求真求诚都是发言著论应该秉承的一个原则。
B.当创作者用文字与外界交流时,文字就与生活发生了关联,尽管这可能并非出于创作者的自觉。
C.纳博科夫的相关论述,从文学对时代能否担当和担当多少两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文字的担当性。
D.文字不能仅仅描摹表象,还要能清晰地呈现对命运处境的深邃思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虽不是理论命题,但若想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也要符合名实一致原则。
B.当下时代中问题和机遇并存,创作者只要真诚面对生活,勇于担当责任,就能收获大情怀大境界。
C.写作不同于写日记,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创作者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D.创作者要立足实际,对写作内容进行辨别取舍,这就让作者具有了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10.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例子不符合“三个一致”内涵的一项是( )
A.“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管子·心术上》
B.“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C.“我手写我心。”——胡适
D.“艺术是谎言但它述说真理。”——沈语冰
11.【本课特色突破——分析论证思路】 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
12.三则材料都说“修辞立其诚”,侧重点有何不同
4 修辞立其诚
1.示例 ①浑然一体 ②起死回生 ③恰到好处
2.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
3.将自己的佳作比作“滞销的奢侈品”,将自己的劣作比作“畅销的牙膏”,体现了受众少却高贵以及受众多却普通的相似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歌创作中选用语言时应取的态度。
4.①原文句式整齐,三个“有了诚”单独成句,构成排比,有突出强调的作用,且气势更强;②原文的表述和后文的“如此”语意衔接更连贯。
5.①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 ②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
6.遇到困难,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父母经常或偶尔报喜不报忧,“80后”“90后”最普遍,原因大多是为对方考虑(或怕对方担心)。
7.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贫穷的母亲把仅有的饭菜留给儿女,同时隐瞒了自己还饿着肚子的事实,难道你能指责这位母亲“不诚信”吗 生活中善意的谎言随处可见,这种“谎言”是美丽的,它不是欺骗,不是居心叵测。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撒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而且具有神奇的力量。这样的“谎言”让世界更有爱、有感动、有希望,怎么会与诚信相悖呢
8.C 解析 “担当多少”错,纳博科夫是围绕文字的担当性从原因、内容及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的,没有触及担当多少的问题。
9.A 解析 B项,“只要……就能……”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这当然是限制,但也恰恰是机遇。它在砥砺作家真诚面对,‘修辞立其诚’,创作出具有担当的文字,收获大情怀大境界”,强调真诚面对生活,勇于担当责任只是必要条件。C项,“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错,原文表达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是说不能把内心所有的东西统统宣泄出来,而不是说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D项,颠倒了前后两者的关系,材料三是说“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可见应是先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再对写作内容进行辨别取舍。
10.D 解析 材料一“三个一致”指的是“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D项强调的是艺术创作要做到虚构与说真话的统一,与材料一中“三个一致”论述的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11.①首段从“修辞立其诚”说起,借用季羡林的名言,引出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的论点;②然后论述写作不能只讲真话的原因以及只讲真话的危害;③最后立足写作目的,提出写作者讲真话时应持有的原则。
12.①材料一侧重从解释概念出发论证“修辞立其诚”即做到“三个一致”。②材料二侧重从文字的担当性的角度论证“修辞立其诚”需要作者要讲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③材料三从面对读者的角度论证“修辞立其诚”体现在写作应从实际出发,对所写内容进行辨别、选择和取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