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1 16:1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一、教材简析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还选编了两篇略读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个“语文园地”,一次“口语交际”,一篇写梗概的习作,以及一次“快乐读书吧”的阅读实践。纵观本单元教材的整体编写,其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长篇小说梗概、精彩节选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另一方面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人物心理、行为,分析人物特点,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编入教材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采用了“梗概+节选”的“文本群”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这样的编写使教学文本具有多项功用。它既是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引文,又是学生认识梗概、学写梗概的例文,以及感悟人物形象、品悟言语的俱佳材料。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编写优势,实现名著阅读的“一式多功能”。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级时对中国古典名著的初步阅读,已经积累了一些名著阅读的感性经验。对于外国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学生大多知道这本书的书名,大略知道书中所讲的内容。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此前读过《鲁滨逊漂流记》,但阅读的随意性较强,只是走马观花地关注情节,缺乏对内容的深层理解与归纳,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也较为粗疏。因此,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梗概,从整本书语篇结构的角度,抽丝剥茧概括出脉络及要点,以“观其大略”,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节选,结合人物心理和行为,感受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选文和梗概的主要内容。
2.对照选文和梗概,明确梗概的特点,初步感知梗概的写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列小标题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梗概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整本书内容。
难点:通过对比、排序、讨论重要情节,了解梗概的作用和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
兴趣。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此前已经读了不少名著,你都读过哪些?对于名著的阅读,你有什么心得体会?(指名学生交流,相机引入本课所在的单元主题及相关外国名著。)
2.检查预习,强化识写。
指名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单,反馈订正,正字正音。
3.交流已知,了解起点。
师:对于《鲁滨逊漂流记》你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自主交流,相机补充作者及成书经历。)
设计意图:第一,“汉字是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采用“辨析形近字,组词”的随文训练方式检测预习,有助于学生识记易错点,丰富词汇量;第二,交流与小说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能够有效消除学生与外国名著之间的“隔阂”;第三,了解学生的阅读初感,是打开精读课文教学之门的钥匙,能够为实现初感超越奠定基础。
环节二:互文比读,初识梗概
1.默读选文,作出推断。
师:《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共有25章,20多万字,课堂上我们不可能把它都讲完,所以课文呈现了小说的节选。(板书:节选)节选了哪一部分呢?请你默读节选,结合文章作出推断。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推断,阐明推断的理由,相机强调抓标识句作推断的方法。)
2.两相映照,验证推想。
(1)引导学生默读梗概,找到节选与之对应的语段。
(2)交流反馈,引导点拨,帮助学生逐渐优化答案,找到节选在梗概中的起讫点。
(3)提点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节选部分结尾的关键句,快速在对应的梗概中锁定选文的区间,提高阅读速度。
3.相互对比,有所发现。
(1)用好语文课本,引导学生在梗概与节选的对比中,自主发现梗概的特点。
师:这是整个节选在梗概中对应的语段,对比梗概与节选,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交流,明确梗概的特点——简要。)
(2)引导学生交流如何写梗概,明确撮要的写法。(板书:撮要)
设计意图:第一,实践推论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从跳脱、断裂的节选中通过阅读,依据语境寻找关键句,分析语义群,推理选文在小说中的位置。第二,引导学生找到选文在梗概中对应的语段,找准、找全表达区间,在推理检验阅读论断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精细化阅读,强化抓关键句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第三,在节选与梗概的对应文字中,鲜明、深切地感知梗概的特点,实现自我的理解与建构。
环节三:解构梗概,探究写法
1.细读梗概,梳理事件。
师:梗概是怎样抓重点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请你阅读梗概,看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做了哪些事?
(指名学生交流,概括事件,相机板书、列举。)
2.归并统整,拟定标题。
师:黑板上列举的这些事情当中,哪些可以归并统整?请你推敲语言,拟定一个小标题。
(指名学生交流,明确拟定小标题要概括得全面,表达也要形式一致。)
3.交流要点,感悟写法。
师:一部长达20多万字的小说,通过读梗概,拟小标题,我们把故事内容凝练为这样20个字。想一想作者写梗概时,为什么只把这些作为重点写进梗概?
(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写梗概,要抓住与故事中主人公命运的转折,或对事件发
生、发展起决定因素的事件去写。)
设计意图:第一,设计“三步走”的精细化分解学习,引导学生基于梗概,归纳概括小标题,既帮助学生明晰主要事件,也指导其进行语言的精准运用。第二,用拟定的小标题串联梗概,使学生对原著的层次结构,一目了然。第三,体现单元整体备课的思想,把梗概当例子,让学生在知晓梗概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构语言,明晰作者写作的“底层逻辑”,初步感知梗概的写法。
环节四:全课小结,设疑启思
1.交流节选,启迪思考。
师:既然《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里有那么多精彩的情节,为什么课文在呈现精彩节选的时候,会选择“流落荒岛”这部分?它精彩在哪里?
(指名学生交流所思所想,倾听收集学生的看法,以此作为第二课时教学的起点。)
2.全课小结,引发期待。
师:很高兴同学们对此都有自己的思考。“初到荒岛”是鲁滨逊一生经历中的“至暗时刻”,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是怎样实现绝望与希望的转变,他的思想灵魂是怎样复苏的?节选部分让我们看到了怎样一个鲁滨逊?下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深入学习选文部分。
设计意图:第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节选部分的思考,能快速收集学生的直觉感受,为后续教学找到着力点。第二,结课体现“结而未结”的精彩,结的是本篇课文第一课时的学习,未结的是由此引发的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带着思考进入后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