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离骚(节选)》课件(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离骚(节选)》课件(共6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21:0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离 骚(节选)
屈 原
【研习任务】
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在反复吟诵中培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理解“香草美人”意象体系;了解屈原的生平和《离骚》;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离骚》艺术特色。
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知人论世
【走进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走进屈原】
屈原也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走进屈原】
屈原的诗作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后代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照。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风骚”】
“风骚”一词,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
《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体。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了。
来源
(1)楚辞的形式,从直接的因素来说,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但歌谣是用来唱的,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在于篇幅较长,如《离骚》《招魂》《天问》,另一方面,它是“不歌而诵”的,但又不像散文那样的读法,而是用一种“吟唱”式的特别声调来诵读。
【楚辞】
(2)楚地盛行的巫教,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楚国巫风盛行,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这使得屈原在创作时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3)《诗经》的影响,如比兴手法的运用。
特点:(1)形式特点 ①句式不整齐,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以六言、七言为主 ②每首诗的句数不受限制,可多可少 ③用韵不严格
④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些”或“只”这一类字
(2)照一般的说法,凡是诗句加有“兮”“些”语助词的作品,不分写作时间先后,不论作品内容,以及作者是否楚国人,都称“骚体”。
诵读文本
诵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1.熟悉文章字音、字形
2.阅读指导:《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
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朗诵《离骚》诗章。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zōu
kuí

chóng

zhǐ

qiān pí
dǎo
离骚(节选)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hào
kuā

jiǎn
suì
xiāng
chǎi
zhuó
miǎn
tún
chà chì

gòu
yuán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xiàng


预习检测
一、通假字
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吾道夫先路 (____________________)
规矩而改错 (____________________)
何方圜之能周兮(____________________)
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不入以离尤兮(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菲菲其弥章 (____________________)
辟,同“僻”,僻静、幽静
道,同“导”,引导
错,同“措”,举措
圜,同“圆”,圆形
伏,同“服”,保持
离,同“罹”,遭受
章,同“彰”,明显
二、古今异义词
纫秋兰以为佩 (古义: 今义:认为)
恐年岁之不吾与
(古义: 今义:①年纪;②年代,年头儿;③年成)
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
恐美人之迟暮
(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
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 今义:①水势大;②形容广阔或壮大)
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 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
作为
时光,时间
时序更替
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是屈原自指,一说指楚怀王
荒唐
善于取巧
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 今义:改正错误)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自前世而固然(古义: 今义:迷信指人生的前一辈子)
高余冠之岌岌兮(古义: 今义:①形容山势高耸;②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改变措施
走投无路
随流水消逝
古时候
高耸的样子
修长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帝高阳之苗裔兮(助词,相当于“的”)
又重之以修能(音节助词,不译)


惟庚寅吾以降(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惟草木之零落兮(动词,想)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拿)
乘骐骥以驰骋兮(连词,表顺承关系)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连词,表示让步关系)
虽九死其犹未悔(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夫孰异道而相安(副词,互相)

悔相道之不察兮(动词,观察)

扈江离与辟芷兮(连词,和)
恐年岁之不吾与(动词,等待)
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美好)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鸷鸟之不群兮
(名词作动词,取名)
(名词作动词,取表字)
(名词作动词,连缀、连接)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名词作动词,喻指束缚、约束)
((名词作动词,聚合成群))
(2)形容词的活用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3)动词的活用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回朕车以复路兮
步余马于兰皋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
(形容词作名词,美德)
(形容词作动词,加)
(形容词作动词,哀伤)
(形容词作动词,崇尚)
(形容词作名词,正道)
(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形容词作动词,加高)
(形容词作动词,加长)
(为动,为…而死)
(使动用法,掉转)
(使动,使…缓行)
(使动用法,使游)
五、句式积累
(1)被动句
謇朝谇而夕替(“替”含被动意味,“夕替”意思是晚上被贬黜)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解”含被动意味,“体解”意思是被肢解)
(2)倒装句
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即“以嘉名锡余”)
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即“恐年岁之不与吾”)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即“不知吾其亦已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即“高岌岌之余冠兮,长陆离之余佩”)
(三)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文本研读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颛顼(zhuān xū)
远代子孙
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正当
赐给
降生
观察
测度衡量
开始
n→v命名
n→v起字

美好

shè
zōu
ɡēnɡ yín
kuí
zhào
出生时的情况
译:我是颛顼(zhuān xū)帝的远代子孙,父亲名为伯庸。正当寅年的寅月寅日,我降生了。先父观察衡量我降生的情况,一出生就赐给我美名。给我起名叫正则啊,给我表字叫灵均。
疏通文意
寅年的别称
孟春正月,寅月,正月为陬。
这一节主要写:
高贵的出身
奇特的生日
美好的名字
为了说明他与楚国的血肉联系,密不可分。楚国兴亡,义不容辞。
翻译课文第二节,将本段划分层次
第一层(开头到宿莽)
注重修身,上下求索。
第二层(日月忽其不淹兮到最后)
珍惜时间,锐意改革。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adj→n美德
盛多

美好的容态
僻,僻静
披(楚地方言)
连缀、连接
佩饰
水流很快的样子
喻时间过得飞快
等待
拔取
采摘
宾语前置句
土坡
chónɡ

zhǐ
rèn

qiān

译:我既有这么多美好的内在品质,又加上美好的容态。肩披江离和长在幽僻处的白芷,将秋天的兰花连缀起来做成佩饰。我自念光阴如流水,心忧岁月不等待我。早晨我采撷(xié)坡上的木兰,晚上摘取洲中的宿莽。
疏通文意
江离,或川芎 xiōng,香草名。
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
木兰:香树。去皮而不死。
宿莽:经冬不凋的香草。
辟芷(白芷):幽僻处的香草。
#“花草控”屈原#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译:时光迅速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与秋天时序更替。考虑草木也有凋零之时啊,便害怕美人也将衰老。何不趁着年富力强去除邪恶污秽,何不改变现行的法度?乘着骏马奔驰啊,随我来吧,我愿为前驱!
迅速
久留
时序更替
代指有才德的、有作为的人。屈原自指/楚怀王
黄昏,喻晚年
把握壮年
adj→n污秽的东西
法度、准则
同“导”
前驱
huì
qí jì
chěnɡ
疏通文意
2.从第2段中找出有内在含义的物象,说说诗人用他们分别比喻什么。
用各种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3.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现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可以看出他坚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着独立的人格。
“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
(1)“香草”:美德、美政
①美德:暗喻屈原自身对美好品德的坚守和追求。
②美政:屈原渴望遇见志同道合、心怀天下的高尚之士,齐心协力创造充满香气的美好社会。
(2)“美人”意象:其一指代屈原自己,其二是暗喻贤明君王。
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的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 ,可抒难抒之情。
思考:
1、诗句中出现两个“恐”字,说说诗人“恐”的内容各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心情?体现他怎样的品德?
第一,“恐年岁之不吾与”,担心光阴似水,时不我待,不能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以完成振兴楚国的大任;
第二,“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美人可以说是自己,屈原以草木零落起兴,比喻美人迟暮。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一番事业。
这里美人也可以是指代楚王,担心楚王衰老不堪大任;其实更担忧的是楚王不思变革,不图进取,苟且偷安,昏聩误国。
这反映了屈原面对楚王昏庸、国家颓势而自己却不能及时地有所作为而焦虑不已的心情,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诗中以“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以及剥皮不死的“木兰”、经冬不枯的“宿莽”比喻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人以“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而剥皮不死的“木兰”、经冬不枯的“宿莽”都是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追求理想、坚忍不拔的毅力。
这样写突出了屈原正直纯洁的人格,充分展示屈原美好的内心世界;同时,比喻的运用,使诗歌形象、含蓄,更具韵味,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翻译课文第二节,分析写作思路
一、诗人形象:忧国忧民
二、诗人遭遇:忠而被贬
三、自表心志:余心所善,九死未悔
四、被贬外因:
五、被贬内因:
1、君子荒唐
2、小人造谣
3、时俗工巧
4、风俗伤败
1、处境艰难,不为丑态
2、不与小人同流合污
3、效法先贤伏清死直
连词,表并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叹息
掩面而泣
人生
爱慕、 崇尚
美好
鞿:马缰绳;羁:马络头。鞿羁:名→动,喻束缚、约束。
谏诤
废弃
楚地方言,<助>无实义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佩带
重复、加上
即使
adj→v喜好
状语后置句
hào
kuā

jiǎn
suì
xiānɡ
chǎi
译:我长叹一声而掩面流泪啊,哀叹人生多灾多难。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黜。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摘白芷为饰而给我加上罪名。这也是我心所崇尚的美德啊,纵使死上千万次我也决不后悔。
疏通文意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屈原自己的心/人心
译: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我的良苦用心。许多小人嫉妒我美好的品德,诽谤我好做淫邪之事。世俗本来是善于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正常的措施。违背准绳而追随邪曲啊,竞相把迎合讨好奉作法度。
喻小人
喻美好的品德
毁谤
本来
世俗
善于取巧
违背
同“措”举措
追随邪佞
迎合讨好
有灵智远见的人,喻国君
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喻准绳、准则
yáo zhuó
miǎn

荒唐
庄姜是春秋时齐国的公主,出身贵族,侯门之女,且美丽非凡。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卫庄公脾气暴戾,对庄姜非常冷漠。
蛾眉:像蚕蛾触须弯曲细长的眉毛;螓首:额头方广。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
《诗经·卫风·硕人》:
“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
#屈原职场风波:我的小人同事与糊涂老板#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我品性高洁人品好,早上上班晚被炒。
他们厌我带香包,又不满我采香草。
我一心追求品德好,哪怕九死也不逃。
同事妒我眉毛俏,谤我好色假美好。
屈原改革变法触及了贵族阶层的利益:楚国的政治惰性很难撼动。朝廷重臣争权夺利,倾轧不休,没有人为国家前途考虑。屈原的改革“举贤任能,立法富国”,屈原要继续吴起未完成的任务,第一要打破贵族重臣垄断仕途的局面,不避卑贱,唯才是用。第二要追赶各国潮流,实行明确的法治,重新修订法律,使全国上下政令统一,从上到下令行禁止。,楚国的政治惰性很难撼动。朝廷重臣争权夺利,倾轧不休,没有人为国家前途考虑。屈原的改革,势必影响权贵们的利益,因此受到了权贵们毫不迟疑的反抗。势必影响权贵们的利益,因此受到了权贵们毫不迟疑的反抗。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忧愁烦闷
失意的样子
译:烦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这些世俗小人的种种行径啊!猛禽不与凡鸟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哪有道不同能够相互安处的?受着委屈压抑着意志,忍受着责备和辱骂。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突然
随水流而消逝
迎合他人的丑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何、怎么
不同道
相处、相容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责骂
容忍
辱骂
正义
a→v推崇
保持
(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
n→v合群
使...受屈
凶猛的鸟
rǎnɡ

tún

chà chì
zhì
yuán
shú
疏通文意
4.速读课文第三段,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状态的词语,并分析造成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
哀:民生多艰、朝谇而夕替
怨:灵修不察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谓余善淫
5.因为“蕙纕”“揽茝”遭嫉、被贬,反映出怎样的现实?
作者追求美德,洁身自好却遭嫉、被贬,反映出屈原与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和君主清浊不分、忠奸不辨的昏庸。
“哀”“怨”揭露了楚国政治黑暗、君王昏聩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作者因“蕙纕”“揽茝”遭嫉、被贬而产生的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观察
久立
回原路
趁着
走入迷途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古代君子进则从政,兼济天下;退则归隐,独善其身。
不被容纳

水边地
山冈
兼词,于彼,在那里
责骂
出仕前的服饰
喻原先的志向
译: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迷路还不算远的时候。让我的马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啊,驱马疾行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在那里休息。到朝廷做官不被(君王)接纳而又遭受指责啊,退下来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xiànɡ

缓行
zhù
ɡāo
《离骚》中的兰,并非指兰花,而是菊科泽兰属的植物。这类植物多生长在湿地,叶子有香味,可制成香料,用于除虫辟邪。同样也可以用于沐浴或直接佩戴身上,是著名的古代香草。
一指花椒,也可作为辣椒的俗称。花椒属于芸香科的植物,从古至今就是重要的食品调料,其实除了果实之外,花椒全株都有香气,味道与柑橘的叶片一样。古人除了把花椒作为调料,也可泡酒,皇宫将其涂于屋内。又因为花椒结实累累,古人用于比喻子孙满堂。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古时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
缀缝
裁剪
如果、只要
本性
确实
美好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a→v加高/加长
高耸的样子
芳香
光泽
减损
光明纯洁的本质
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裳。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加长我长长的佩带。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啊,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是没有亏损。
修长的样子
菱叶与荷叶,《离骚》中也有一些植物并无香味,比如芰荷。芰,如今成菱,果实就是我们常吃的菱角。菱角外壳红色,是士大夫服色的象征,
原辞指荷花,现多指木芙蓉,芙蓉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到夜间变深红色。
翻译第四段,第4段写作思路
一、退
隐闪念
1、后悔犹疑
2、去高洁之地
3、退修初服
(反思)
上衣
下裙
帽子
佩带
结果:不被了解
余情信芳
结果:芳泽杂糅
昭质未亏
二、爱
国决心
继续上路
芳香弥章
好修为常
体解未变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回头看
放眼观看
使
去观察
四方荒远之地
繁多

香气浓烈
明显、显著
更加
爱美,喻修身养性
肢解,即五马分尸,古代的酷刑
不会改变
因受创而戒止
译:忽然回头放眼远眺啊,将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佩戴的饰物缤纷多彩,浓烈的芳香更加显著。人生各有各的爱好啊,我独爱美好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我仍然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心是可以因受到惩罚而停止(爱美好,从正道)?
7.文章第三段是“九死未悔”,第四段开头则是“悔相道之不察”。“悔” 与“不悔”是否矛盾?
不矛盾。
①这里的“悔”根据课文内容不是真正的后悔,而只是一种自我反省:是否是当初没有看清道路,应该返回呢?作者这里并没有否定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怀疑自己的追求,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具体体现;“延伫”“步”“止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忧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
②作者由“悔”生“退”,“退”的目的是“修吾初德”,是为了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进一步完善自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长余佩”“佩繁饰”,之后,作者不仅回到了“九死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信仰更加明确,“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让我们看到一位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硬汉子形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第三段
第四段
是否矛盾?
不矛盾。
第三段中的“未悔”是对诗人对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坚持。
第四段中的“悔”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打算远离政坛,并没有放弃操守反而是更加的高洁自守。
#隐退念头的闪现#
合作探究
作为屈原粉丝的你,请你依据《离骚》诗句写下屈原具有哪些品质,来回击他曾遭受到的种种诋毁。提示:从外在形象和内在品格两个方面分析
外部形象:他身披香草鲜花,宁死不放弃对美丽的坚持。
外在形象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德行高洁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
④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
⑤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渝。
内在品格:
总结: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离骚》难在背诵,难背在哪?请你分析《离骚》的语言特点。

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

句式灵活多变,参差不齐。

大量使用对偶句,且对偶句构成的形式多样。

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

讲求押韵,且是隔句押韵
4.《离骚》难在背诵,难背在哪?请你分析《离骚》的语言特点。
1.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 比喻自己的美德)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 喻指准绳、准则)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⑤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
2.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3.句式灵活多变,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 “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4.“移情”技法。后六节最为明显。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你对屈原的怀石沉江是怎么看待的?
3.讨论: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①观点: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3.讨论: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②观点: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
④要热爱祖国,要有责任感。
屈原的经历引起你哪些思考?
拓展联想
【课后作业】
《离骚》中哪些诗句引起了你的共鸣,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