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你为人类的sù sòng( )案辩护,驳斥暴君和凶神,你胜诉了。
(2)让我们在这令人sù rán qǐ jìng( )的墓前jū gōng( )。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
(2)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
(3)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
3.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1)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课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是雨果为纪念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讽刺作家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在伏尔泰墓前发表的演讲。
B.路易十四时代之后,法国进入了伏尔泰时代。
C.“一个新的纪元以伏尔泰开始”是极言伏尔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而不是一个客观史实的陈述。
D.作为一个公民既要行使权力又要履行义务,在这两方面都必须取得进步,这也是伏尔泰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左 拉
①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
②我是在居士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爱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③《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省的。
④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淳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他那营养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⑤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⑥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1.这篇悼词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莫泊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最后一句“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他那营养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概括出莫泊桑在左拉心目中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抒发对死者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奠定了演讲的感情基调。
B.文章第③段总结了莫泊桑小说的主要特点:内容丰富、手法精湛和思想深刻。
C.文章第⑤段最后一句话高度评价了莫泊桑的小说,视其为“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
D.文章第⑤段加点词,说明作者为莫泊桑作品数量不多而忧虑。
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走近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班刊“科学成就”专栏要介绍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请在《辞海》“爱因斯坦”的释义中选择适用的信息。(填写序号)
爱因斯坦
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②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③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④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⑤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⑥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⑦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⑧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⑨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
适用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众科学素养事关国家的竞争力。下面是某部门对“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调查情况统计表,请写出你的结论。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小组要组织一次主题为“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的交流讨论,请撰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优化提能】
基础达标
1.(1)诉讼 (2)肃然起敬 鞠躬
2.(1)暗喻 (2)排比 (3)借喻
3.(1)本文发表时伏尔泰已经逝世100年了,但是19世纪末的法国依旧黑暗腐朽,雨果在这里是呼唤着一次新的革命思想的到来。
(2)这句富有激情又生动的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了伏尔泰虽已长眠于坟墓中,但他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不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
4.D 解析:“行使权力”有误,应是“行使权利”。
延伸阅读
1.从两方面来评价的:谦恭的为人和完美无缺的作品。
2.比喻。作者的意思是说莫泊桑的作品是正派的、淳朴的、明晰的文学作品,是我们主要的精神食粮。
3.莫泊桑在左拉心目中是一位谦恭、睿智、开朗、坦率、朝气蓬勃的“棒小伙子”。
4.D 解析:加点词说明的是“我们时代”的文学现状让“我”忧虑。
课改前沿
1.③④⑤
2.电视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或: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或:绝大部分人依靠电视和报刊获得科学技术信息)
3.略。(有观点、材料,语句通顺即可)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课前自学
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陨落(yǔn):比喻像巨星一样的伟人与世长辞。
诅咒(zǔ):原指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后泛指咒骂。
恪尽职守(kè):谨慎,恭敬;尽:完善。尽自己的努力,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
兼而有之: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弥留之际: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重将死;际,时候。指病危将死的时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并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积累知识。
伏尔泰, 国 家。 被称为“ ”。代表作《 》、《 》。
雨果, 国 家。代表作《 》、《 》。
从今天开始,我们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一位杰出人物:伏尔泰。
二、整体感知课文:(划分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 。
第二部分:( )
。
第三部分:( )
。
三、句段品读
仔细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问题。
1、从第一段中找出最能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2、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3、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四、质疑讨论。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二
2、自读后面的课文
第二课时
课前自习:
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一、品读课文:
(一)、分析 “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怎样?
明确:
1、时代的原因: 。
2、对象: 。
3、方式: 。
4、表现: 。
5、结果: 。
小结:伏尔泰是“ ”,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 ”。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
2、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
。
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
二、探究拓展:
结合上下文,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
三、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品味。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三
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一、
伏尔泰,法国, “法兰西思想之父”。代表作《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
雨果,法国。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二、
1、(1)对伏尔泰作出的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2、(2―12)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颂扬伏尔泰在著作、思想和现实斗争方面的丰功伟绩以及非凡的人格力量。
3、(13―14)回到现实19世纪,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们向他讨教,并表达自己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三、
1、“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2、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3、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四、质疑讨论。
1、⑴、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⑵、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两种形象:斗士、智者。如:第8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第11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一)、
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
1、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2、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效果更加强烈。
二、探究拓展:
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权利。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
三、品味语言:
1、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课堂抽测题
1、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30分)
从雨果的演讲中,你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各位先生,只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兰西享有以人物来命名时代的特权,这是文明最高的标志。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某些国家领袖的名字来命名时代的先例;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文明过去曾服从武力,文明以后将服从思想。权杖和刀剑已告折断,光明将取而代之,也就是说权威变成自由。再也没有别的最高权力,人民只有法律,个人只有良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进步的两个方面很清楚地显示出来,这就是: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让我们转身望着这个死者,这个生命,这个伟大的精神。让我们在这令人肃然起敬的墓前鞠躬。让我们向这个人讨教。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让我们向其他强有力的思想家讨教,向这些光荣的伏尔泰的助手们讨教,向卢梭、向狄德罗、向孟德斯鸠讨教。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要制止人类再流血。够了!够了!暴君们。啊!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而起。让18世纪来帮助19世纪;我们的先驱哲学家们是真理的倡导者,让我们乞求这些杰出的亡灵;让他们面对策划战争的君主王朝,公开宣布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全体一致的经久不息的欢呼。从四面八方高呼:“维克多?雨果万岁!”)
2、选文有两段,请你分别拟一个小标题。(2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3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体会“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一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2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留给人们许多不朽的著作,培育良知,教化人类,向社会的一切丑恶力量作战,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他因此成为思想的领袖。
2、思想的领袖;伏尔泰永垂不朽。(或类似即可)
3、因为伏尔泰是思想的领袖,他的思想给人类带来了文明。文明过去曾服从武力,文明自伏尔泰生活的时代以后将服从思想,权威变成自由,文明取代一切野蛮,这是一种新的思想观念,这是“一个新的纪元”。
4、黑暗专制的统治必将走向坟墓,而开明的君主政治将给人民带来光明,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大意正确即可)。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课前自学
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陨落(yǔn):比喻像巨星一样的伟人与世长辞。
诅咒(zǔ):原指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后泛指咒骂。
恪尽职守(kè):谨慎,恭敬;尽:完善。尽自己的努力,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
兼而有之: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弥留之际: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重将死;际,时候。指病危将死的时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并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伏尔泰和雨果,导入新课。
问:伏尔泰和雨果是哪个国家人,在哪个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其代表作是什么?
伏尔泰:法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旗手,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代表作《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
雨果: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从今天开始,我们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一位杰出人物:伏尔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1)对伏尔泰作出的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2、(2―12)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颂扬伏尔泰在著作、思想和现实斗争方面的丰功伟绩以及非凡的人格力量。
3、(13―14)回到现实19世纪,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们向他讨教,并表达自己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三、仔细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问题。
1、从第一段中找出最能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2、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3、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明确:1、“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2、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3、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四、质疑讨论。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怎样的贡献?
明确:⑴、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⑵、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提问学生的发言。
(明确:两种形象:斗士、智者。如:第8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第11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二
2、自读后面的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堂: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伏尔泰的形象。
二、品读课文:
(一)、分析 “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怎样?
明确:
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2、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
提示: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效果更加强烈。
三、探究拓展: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权利。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
四、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五、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品味。
课件27张PPT。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维克多·雨果九年级语文上册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生于军官家
族。主要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
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凶年集》《惩罚集》
《历代传说集》和其他许多戏剧作品,对后世作家产生了
巨大影响。作者介绍 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就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 书读得多而思考,你就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法国)伏尔泰 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伏尔泰
?
1878年,为了纪念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法国的人道主义斗士、19世纪的精神领袖——维克多·雨果,发表了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讲,对先贤的思想与人格力量进行了热情的颂扬,并向全人类发出了对正义和良知的大声呼唤。
写作背景陨落:本文是指像巨星一样的伟人伏尔泰与世长辞。
灵柩:死者已经殓入的棺材。
凌驾:高出(别人)。
睿智:英名有远见。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媚上欺下:有意讨好上司,起欺负下层人民。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词语解释 第一部分(第1段):高度概括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纪性的贡献,评价他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
第二部分(第2-9段):回顾法国历史,歌颂伏尔泰与社会丑恶力量斗争的伟大意义,指出伏尔泰的贡献不仅存在于其著作和思想,也存在于他与现实的具体斗争中。
第三部分(第10-13段):对伏尔泰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
第四部分(第14段):从历史回到现实,雨果向社会与世人发出对良心与理性的呼唤,表现了自己与伏尔泰一样与黑暗专制誓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结构分析 这篇 演讲通过对先贤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及其世纪性的贡献的高度评价,对其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表达了对伟人的崇高礼赞,同时,对现实的关注也促使作者发出了对正义与良知的呼唤。
文章主旨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过去”象征这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誓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劝慰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与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揭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难点解释一、选择恰当的词填入句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1.他以 战胜暴力,以 战胜专制。
2.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总会过去, 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 的伏尔泰。
A.嘲笑 微笑 心平气和 恼羞成怒
B.微笑 嘲笑 心平气和 恼羞成怒
C.嘲笑 微笑 恼羞成怒 心平气和
D.微笑 嘲笑 恼羞成怒 心平气和 D测试题二、解释下列词语。1.孤军奋战
解释:
2. 肃然起敬
解释:
3.经久不息
解释:孤立无援的军队独自奋力作战。本文中指伏尔泰凭借个人的力量同势力强大的封建专制作斗争。
表现出恭敬的神态,流露出钦佩的感情。本文中表达了人们对伏尔泰的钦慕和尊崇之情。
经过很长的时间不停止。本文是指听众对雨果的演说报以热烈的反响。
1、英明有远见 。睿智
2、没有什么坏事不做,形容做尽坏 事 。无恶不作
3、比喻达到顶峰。登峰造极
4、形容严格执行遵守他的职责和操行。恪 尽职责
5、形容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弥留之际 三、请根据解释写出课文中出现过的成语和词语 伏尔泰原名弗兰苏阿,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
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启蒙思想,简言之就是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
这篇演讲是文坛泰斗对思想大师的崇高礼赞,也是对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是演讲中的精品。教师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陨落 诅咒 曙光 赋予
深邃 睿智 怜悯 鞠躬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兼而有之 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 恪尽职守 洋洋得意 登峰造极 浩瀚无际 不屈不挠 坚定不移 恼羞成怒 1、给加点字注音2、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 3、感受雨果演讲的气势.圈点勾画饱含激情、语言优美的文句 第一部分⑴:介绍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和他所生活的时代,高度评价其世纪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2~9):歌颂伏尔泰的丰功伟绩,从两方面评价其卓越贡献。 (2~8)为第一层,介绍他在思想领域的启蒙作用 (9) 为第二层,介绍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正是思想启蒙和现实关怀成就了伏尔泰的伟大 第三部分(10~12):赞扬伏尔泰的非凡人格。 第四部分(13~14):介绍伏尔泰的时代意义 丰功伟绩
--思想启蒙、现实关怀伟大非凡人格
--微笑就是伏尔泰)播种文明,追求光明伟大的使者思想之王永恒—— 伏尔泰 找出最欣赏的文句,相互交流。反复朗读。 1、伏尔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武器是什么?演讲开头所说的伏尔泰完成的使命是什么?如何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2、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他哪三个方面的特点?
3 、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 的纪元”的开始? 伏尔泰用“笔”战斗,并且战胜敌人,这轻如和风,猛如雷电的“笔”实际是指伏尔泰著书立说,从事文学创作。
演讲的开头,伏尔泰完成的使命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作出思想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1、伏尔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武器是什么?演讲开头所说的伏尔泰完成的使命是什么?如何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明确: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表现了他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优秀品质;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表现他的善良、仁慈、博爱的宽广胸怀;微笑体现了伏尔泰讽刺幽默的战斗性格。
2、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他哪三个方面的特点? 明确: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提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赏读课文,揣摩语言,探究文句的哲理内蕴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六、课堂小结
雨果用诗一股精美的语言,热情赞誉了伏尔泰卓越的历史贡献、伟大的人格魅力,再 现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使这个形象永驻人们心中。雨果的语言凝重中透着隽永,深沉中显出壮丽,热烈中掩着理性。在缅怀伏尔泰的同时,我们充分领略到这位浪漫主义大师的非凡魅力,他们是法兰两的骄傲,更是全世界人民的骄傲。
一位著名作家说过,文学作品只有真实感还不够,给读者的美感享受越多,就越成功。演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雨果正是以他奇特的构思、深挚的感情、诗意盎然的语言创造池一种壮美的意境,使演讲产生巨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