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致女儿的信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
(1)我的宿( )愿是把生活的智慧传授给你。
(2)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 )自己的子孙。
(3)怀着一颗tǎn( )忑的心在思考。
(4)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póu( )黄土。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自觉传承华夏文明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2010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C.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3.在下面句子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做一个幸福的人,( )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②从人本身来说,( )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③( )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
A.只有 只能 如果
B.只能 只有 如果
C.只要 只有 如果
D.只有 只要 如果
4.从下面A组中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心情的话。(80字以内)
A组:忐忑 忧郁 激动 无可奈何 怒不可遏
按捺不住
B组:尽管……但是…… 不但……而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儿子的旋律
徐 平
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头,往自己卧室边走边脱外套。
收录机又响了。儿子!
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
父亲一字一句:
“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
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到别的什么。没有怜悯没有安慰也没有懊恼。
儿子手不停:“你也需要休息了。”
父亲感到胸闷气短。他盯着儿子。儿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跃动。
儿子一声不吭。父亲没有说话也不再盯着儿子。他感到儿子匆匆搁筷,找衣服,又跨进卫生间。马上,水声“哗啦哗啦”,跟着儿子的歌声高高扬起。声音温存自信,旋律跳荡。
儿子!儿子!儿子!
儿子你在想什么?你大了不再崇拜父亲,你越来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亲呆板僵化,不再为各种政治问题与父亲争论不休,也不再说父亲刚愎自用。儿子,你甚至看不起父亲。可父亲这样你还是无动于衷吗?
这就是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饭洗澡是因为那打字员在等你去看歌剧?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我的官龄比你年龄还大一圈……
电视在播相声。父亲茫然四顾时才发现儿子并未出门,而是坐在他身后看书。父亲不由纳闷:打字员前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问他是否同去。
父亲彻夜来回踱步,儿子也辗转反侧。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曾和父亲这一辈很协调的背景已走向薄暮黄昏。这是变幻莫测的时代,不是仅仅需要热血赤诚的岁月。
早上儿子起得很早,父亲晨练回来,儿子已准备好早餐。收录机照样开着,而且旋律明亮欢跃。
父子俩依然沉默着洗漱用餐。儿子几次似乎要开口,父亲沉下心微颤地期待着,儿子却什么也没说。
父亲佝偻着进卧室更衣。儿子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捧着一套西装。
“穿这精神。——是去开宣布会吗?”儿子又拿过领带走到父亲跟前。父亲迟疑着。
“我给你打。”儿子看着父亲。温柔的手像父亲过世的妻子,父亲的心紧成一团。
“行吗?”父亲侧侧身。
父亲和儿子一起看着穿衣镜。沉默着,父亲凝视着儿子的眼睛,儿子也凝视着父亲。儿子对着镜子:
“一夜之间你衰老了许多,”儿子声音低沉、温柔, “可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为你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的忠诚。你尽力了。”
父亲心潮翻涌。肩头上儿子的手十分有力。他感到心中自信像空气注入瘪气球一样迅速饱满地回归。
最后接送父亲的小汽车在笛笛呼唤,父亲走到门口又折回头:“昨晚干吗不去找她?”
儿子沉默了一会:“分手了。”
“因为……我下台?”
“大概——但这没关系。”
儿子!儿子!儿子!
父亲老泪闪烁。儿子把双手搭在父亲肩上,笑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目光环笼罩我的光彩——你说呢?”
儿子!儿子!你可以把收录机再开大点。
1.这篇小小说中,父亲失去了________,继而儿子又失去了________。
2.(1)第11段中父亲为什么“彻夜来回踱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为什么“辗转反侧”?(两题答案是开放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6段里,儿子说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这句话一语双关,你认为包含哪两种意思?(提示:这句话既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父亲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父子两人面对着生活挫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一样吗?最终谁影响了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下列消息中,提取四个关键词语并填写在横线上。
3月11日下午2时46分(东京时间),日本东北部的太平洋发生了一场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受11日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致女儿的信
【优化提能】
基础达标
1.(1)sù (2)yǎn (3)忐 (4)抔
2.A 解析:B项搭配不当,应去掉“感人至深、”和“事迹”;C项成分残缺,在“文明意识”后加上“的提高”;D项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3.B
4.示例:尽管决赛还没举行,但是看到自己总分暂居第一位,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延伸阅读
1.职务 爱情
2.(1)父亲在想着怎样面对被免职的事实,儿子究竟怎样看待自己被免职这件事。
(2)儿子在想着怎样理解和安慰爸爸、怎样面对失去女友的现实。
3.我结束了一种生活(指爱情),但我还会有新的生活;您结束了一种生活(指干部工作),您也应该有新的生活。
4.不一样。父亲面对挫折表现出不安、心理失衡、渴望援助,而儿子则坦然、坚强。最终儿子的坦然感染并影响了父亲。
课改前沿
日本 地震(或:强烈地震) 海啸(或:大规模海啸)
核泄漏(或:核泄漏事故)
8 致女儿的信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忐忑(tǎntè)形容心神不定。
一抔(póu)黄土: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化为乌有:指变得什么也没有。乌有,虚幻,不存在。
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跟它相比的。伦,类。
怒不可遏(è):愤怒到不能遏制自己的情感。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中,在中学执教35年。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教育理论问题研究。代表作有《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里。
2.关于爱情的诗句。
(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二、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重点字词,品味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方法。
3.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四、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爱情”是多数人都关心的话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一个童话对“爱情”作了通俗易懂的阐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致女儿的信》一文。
(二)基础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忐忑(tǎntè) 繁衍(yǎn) 伫立(zhù) 一póu(抔)黄土 怒不可è(遏)
2. 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迷惑不解 涉世未深 勃然大怒 化为乌有 无可奈何 传宗接代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
作者借用祖母玛丽娅所讲的童话故事,对“什么叫爱情”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解释与阐述。
2. 填写下表:
次 数
上帝来的时间
上帝从人的眼睛中看到的东西
上帝的反应
第一次
刚过一年
不理解的美和从未见过的力量、爱情
先迷惑不解,惊慌不已;后勃然大怒
第二次
五十年后
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忠诚
怒不可遏
第三次
三年以后
充满忧郁和悲伤的神情、不可理解的美和力量、心灵的追念
久久凝视,深沉地思索着离开
3.“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这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 是可以超越死亡的“心灵的追念”。
(四)句段品读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明确: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智,才能和谐相处、创造幸福。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一句意味了什么?
明确: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
3.文章的结尾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结尾揭示爱情的真谛,点明并深化了主题。
(五)探究质疑
1.作者为什么要写上帝三次到人间来探听爱情?
明确:为了展示爱情内涵的丰富,揭示爱情的伟大力量。
2.为什么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
明确:因为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的需要,它包含的充电的情况下有一格电、“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课件12张PPT。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忐忑 麦穗
曙光 伫立
一抔黄土 怒不可遏
tǎn tè suì shǔ zhù póu è 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读到哪三种东西?这三者有着怎样的联系?思考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爱情勃然大怒爱情,忠诚怒不可遏爱情,忠诚
心灵的追念思索着离去上帝创造世界,……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爱情,它高于上帝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但最终“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她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当你老了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刻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叶芝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
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
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1、文中的父亲为什么要用书信的形式来回答女儿“什
么是爱情”这个问题? 2、作者在回信时带着什么样的心情? 3、作者没有直接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从自己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说起,这样有什么好处?
激动欢快书信含蓄,便于说理深入浅出
形象生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 课件20张PPT。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苏联)九年级语文上册爱情,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梁山伯与祝英台魂 断 蓝 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 桥 遗 梦乱 世 佳 人一、注音:繁衍( ) 刹( )那间
麦穗( ) 忐( )忑( )
一抔( )黄土 伫( )立bó( )然大怒 迷huò( )不解
怒不可è( ) 无与lún( )比
伫立níng( )视 shǔ( )光二、拼音填汉字:三、解释词语: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勃然大怒 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 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
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 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 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阅读课文第5—25段:(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 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 人的时候。品味语言: 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
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
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
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
永不衰败的纽带。品味语言: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 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8 致女儿的信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忐忑(tǎntè)形容心神不定。
一抔(póu)黄土: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化为乌有:指变得什么也没有。乌有,虚幻,不存在。
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跟它相比的。伦,类。
怒不可遏(è):愤怒到不能遏制自己的情感。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中,在中学执教35年。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教育理论问题研究。代表作有《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里。
2.关于爱情的诗句。
(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二、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重点字词,品味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方法。
3.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忐忑( ) 繁衍( ) 伫立( ) 一póu( )黄土 怒不可è( )
2. 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迷 不解 世未深 然大怒 化为 有 无可 何 传 接代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填空:
作者借用祖母 所讲的童话故事,对“ ”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解释与阐述。
(2)填写下表:
次 数
上帝来的时间
上帝从人的眼睛中看到的东西
上帝的反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
2.句段品读
(1)如何理解“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答: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一句意味了什么?
答:
(3)文章的结尾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
3.探究质疑
(1)作者为什么要写上帝三次到人间来探听爱情?
答:
(2)为什么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
答:
《致女儿的信》随堂抽测题
1.不能阐述“爱情”内涵的一句是( )(25分)
A.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
B.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C.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
D.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给女儿的第五封信
苏霍姆林斯基
亲爱的女儿:
我想再重复一遍:女人在爱情上是主宰者。她是教育男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强大力量。我一千次地确信,女人的勇敢和勇气可以创造男人的精神财富、高尚的思想、美好的心灵、忠诚和信任。你问我,怎样才能成为爱情的主宰者呢?怎样才能在爱情中表现出智慧和勇敢精神呢?这种力量的源泉在哪里呢?
女孩、姑娘、孩子的母亲应当吸取这一真理,即爱情是一种责任。首先是尽责任,然后才能获得快乐,包括爱情生活的幸福。而爱情的幸福在于对一个人负有很大责任。我认为教育的重要规律在于:在学校和家庭里要充满一个人为他人的幸福、快乐、命运和生活而负责的精神。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中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不能使一个刚进入校门的小孩子、少年和青年人安然地睡大觉,应当让他们懂得,由于自己不慎重的态度,会给他人的心灵带来痛苦。亲爱的女儿,这就是我上边所说的创造爱情的力量。
在一个人身上创造这种力量,需要另外一个人,而他在精神上应当是更坚强、更丰富,心地更无私的。每一个人同时也应当成为自我教育者。一个善于明智而勇敢地去爱的人必须善于了解与自己共同生活的人,对他内心细微活动作出回应。只有一个感情细腻的、敏感的、知心的、善良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严格要求的,对邪恶不妥协、不留情,对轻浮思想、精神心理的奴性和卑鄙行为不容忍的人。
人人相互负责任的精神——应当充满学校生活的整个环境,关于这一问题,以后有机会,我再给你写信。
2.怎么理解“女人在爱情上是主宰者”这句话?(25分)
答:
3.“这就是我上边所说的创造爱情的力量。”一句中“这”指代什么? (25分)
答:
4.作者认为,责任心的养成要通过哪些方式来完成? (25分)
答:
《致女儿的信》参考答案:
(一)1. tǎntè yǎn zhù 伦 抔 遏 2. 惑 涉 勃 乌 奈 宗
(二)(1)玛丽娅 “什么叫爱情”
(2)
次 数
上帝来的时间
上帝从人的眼睛中看到的东西
上帝的反应
第一次
刚过一年
不理解的美和从未见过的力量、爱情
先迷惑不解,惊慌不已;后勃然大怒
第二次
五十年后
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忠诚
怒不可遏
第三次
三年以后
充满忧郁和悲伤的神情、不可理解的美和力量、心灵的追念
久久凝视,深沉地思索着离开
(3)这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 是可以超越死亡的“心灵的追念”
2.(1)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智,才能和谐相处、创造幸福。 (2)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 (3)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结尾揭示爱情的真谛,点明并深化了主题。
3.(1)为了展示爱情内涵的丰富,揭示爱情的伟大力量。 (2)因为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的需要,它包含的充电的情况下有一格电、“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随堂抽测题
1. D
2. 女人是教育男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强大力量。女人的勇敢和勇气可以创造男人的精神财富、高尚的思想、美好的心灵、忠诚和信任。
3.要让他们懂得,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充满一个人为他人的幸福、快乐、命运和生活而负责的精神。
4. 互相教育,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