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时 1学时
课标要求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课首先是对本单元做总结、收官,交代隋唐时代的结束;其次是为下一单元起过渡作用。 本课主要有三个知识子目: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黄巢起义是对唐朝的致命一击,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的产物。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在12-14岁区间,在教育心理学上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此阶段的儿童拥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另外,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时空意识,对历史地图、文物资料、历史文献的分析能力。学生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已有初步认识,本单元前面所学的隋唐科举制、民族关系等知识都有助于推动本课的教学实施。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2.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说出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了解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与分立,知道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认识稳定、统一才是国家兴盛的保障。
教学重点 安史之乱
教学难点 安史之乱的影响
课前准备 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熟悉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将本单元前4课的标题梳理整编为一句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历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唐朝迎来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民族友好的“盛唐”气象;在世界舞台上,这时的中华文明光芒四射,吸引着欧亚非三大洲的人们与唐朝交往、学习和引进唐朝的先进文化┅ 2.比较杜甫的两首诗: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节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节选 1.重温唐朝盛世。 2.从文学中想象“盛世”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 1.既是总结、又是过渡。 2.通过比较杜甫的两首诗,对唐朝不同时期形成强烈对比。
出示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材料研读,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影响。 通过阅读教材并结合补充材料,知道黄巢起义的原因、经过、影响。 阅读教材并结合五代十国形势图,说出五代十国的形成、特点和社会状况。 齐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总体上知道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
学习过程 安史之乱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目第一段以及《相关史事》,说出安史之乱的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目第二段,并结合示意图简要叙述安史之乱的经过。 3.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目第三段,并结合材料分析,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研读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概括起义爆发的原因。 2.结合黄巢起义示意图,讲述黄巢起义的经过和影响。 3.结合教材,梳理唐朝灭亡的过程。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指导学生阅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并结合教材知识讲明五代是相继建立的;而十国除北汉外,都在南方。 2.结合教材并补充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五代十国的特点和社会状况。最后补充说明这一时期的统一势不可挡。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一、安史之乱 原因:⑴唐玄宗后期政治的腐败。⑵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⑶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 经过:安禄山发动叛乱→唐玄宗奔蜀→唐肃宗即位→平定叛乱。 影响:⑴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⑵形成了繁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因:⑴唐朝后期统治的腐朽;⑵严重的社会矛盾;⑶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从空间上了解五代十国政权的位置。 2.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史地结合,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培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口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学会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展示拓展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唐朝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国有九破,陛下知之乎?……今天下苍生,凡有八苦,陛下知之乎?……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 ——《全唐文》卷八零四 材料二: 到后期深居宫中,怠于政事,只想安逸享乐。天宝三载(744年),玄宗纳姿色艳丽的杨太真为贵妃后,更是专以声色自娱。……玄宗后期还不愿纳谏,任奸弃贤,相继以奸邪佞人李林甫和杨国忠为宰相。朝政在他们的把持下变得十分黑暗。…… 玄宗还任用王铁、韦坚、杨慎矜等聚敛能手大肆搜刮。苛征暴敛加剧了广大人民的苦难,社会矛盾逐步激化。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版 材料三: 先后约一百四十年。始于河朔三缜,及其末,则国门以外,皆为强敌…… 唐室在统一盛运下,又有一不良习气,则为王室生活之骄奢。因此连带引起宦官之跋扈。 宦寺既握兵权,又外结藩镇,帝王生死,遂操其手。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2013年8月版 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检测巩固 1.“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唐玄宗后期统治的写照。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 A,地方军事势力过于强大 B.内地兵力空虚,有机可乘 C、安禄山受宠,野心膨胀 D.开元末年朝政日趋腐败 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3.“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三国时期 D.五代十国 4.从下表中可获得的结论是( ) ①五个政权先后出现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这一时期政局相对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自学自查能力。
课堂总结 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100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从此,唐朝由盛而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板书设计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一、安史之乱(755-763) :由盛转衰 二、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致命打击 三、五代十国:藩镇割据、政权分立、统一趋势
作业 从唐朝的兴衰你能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