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认识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认识水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1 14: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通过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滴水卡片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
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运用感官轻松了解水的特征,激发他们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同时进行环保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滴水卡片辨认哪一杯是水,知道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液体等。
2、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
3、能够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操作。
4、了解水是生命之源,渗透节约用水意识。、
四、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说出水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滴水卡片的方式加以呈现。
五、教学法:
遵循“主体性教学原则”和“启发性教学原则”,在教法上我主要采取观察法和实验法。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
学生分组材料:装有水的塑料烧杯和抹布。
七、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课题
从一年级小学生喜欢谜语的心理“散步在小溪,睡觉在池塘,奔跑在江河,咆哮在海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板书:认识水,生活离不开水,说一说我们什么时候用水?
(二)水的基本认识
出示一杯水,这是一杯水,对于水我们不陌生,你能说说水是什么样的?自由发言。
(三)引导观察,形成认识
1、分成8小组,每组桌上放提前准备的四杯液体(牛奶、糖水、白醋、水)并在杯子上写序号。
2、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比较
找一找哪一杯是水,学生利于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进行排除与辨认。
讨论为什么4号是水,并汇报。
先观察把不透明的牛奶先排除;
然后闻一闻白醋被排除(指导科学的闻的方法);
再尝一尝糖水排除了;
最后剩的就是水。
(指导排除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无颜片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并归纳板书。
(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学生对于不明物体时为了安全,只能用眼睛看,不能随便闻和尝。
(四)动手操作,观察特征
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这时老师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让学生观察水的形状变化。也就说倒入什么样的瓶子,水就会变成什么样的形状。引导学生说出总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并拿出此特征的卡片请课堂上说出重点句子的学生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通过玩一玩、并在手册上画一画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发现了水没有固定形状。
(五)分组实验,深入了解
1、出示一支滴管,简单介绍,再请学生观看学习正确使用滴管的视频。
2、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在手背上先一滴一滴地滴,再多滴一些,细致观察水是怎样流动的。
3、老师:说明没有形状能流动的物体叫液体,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固体,水能流动,所以是液体。
4、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并找几名同学说说感受。
5、学生观察水的流向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并观看视频大自然中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加深学生印象,完善对水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在请认真听讲的同学上黑板贴卡片完善滴水图。
(注意事项):实验前提醒学生不要把水洒出来或是碰倒,如发生此类现象,不要慌张及时使用提前准备的抹布擦干净。
提出问题:你在哪里能找到水呢?学生从生活中或想象中找到水,并让学生知道淡水和咸水。
七、归纳总结,课后作业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以交流分享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巩固和加深水的特征。
选项作业:1.请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作业。
2.人类离不开水,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节约用水。
同学们自由选作业。
八、板书设计
认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