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蒸汽”的力量(第3课时)主备人:王兆松 审核人:徐春松 授课人:____ 时间___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教学重难点】英国工业革命成就;英国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工厂的措施;世界市场形成和成熟。(重点)世界市场成熟过程中,如何认识列强在进行殖民扩张的争夺的同时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一些基本准则。(难点)【学习流程】■问题引导(自主学习)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英国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含义: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 生产代替 的巨大变革。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原因:市场: 资本: 劳动力: 技术: 前提: 根因: 3、成就:人物发明 意义哈格里夫斯阿克莱特瓦 特汽 船史蒂芬孙4、工业革命的完成:1840年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机器制造业建立,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5、工业革命的扩展随着1825年英国取消 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6、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1)生产力: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社会进入到___________;(2)生产关系: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3)阶级结构: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城乡结构: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许多新兴城市产生,加快了______进程。(5)经济结构:__________取代农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_________也发展起来。(6)思想文化:促进了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经济思想出现,______________诞生。(7)世界市场: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19世纪中期,英国居于世界市场的中心。(8)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______________的形成,使东方从属于西方;(9)社会生活:提高了人们____________,改变了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10)存在问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二、打造“世界工厂” 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1)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__________,实力大大增强。(2)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了解) ①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最终确立了____________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②经济方面:运用_____________发展经济; ③法制方面:进行____________建设,建立_______________制度; ④外交方面:推行“__________”,强行推行_____________; ⑤企业管理:利用___________对工人进行管理和剥削; ⑥文化教育: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2、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1)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英国成为____________; (2)伦敦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界市场走向成熟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立。■诱思讨论(合作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重点点拨(方法学习)■及时训练1、以生产方式来划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阶段。其中空格处应是( )→→→→……A.铁器文明 B.工业文明C.电气文明 D.蒸汽文明2、“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A.动力问题 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 D.劳动力问题3、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影响不包括( )A.西方殖民扩张加速 B.工业无产阶级产生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4、“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应该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1831年,有一欧洲人描述道:“两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人穿袜子;一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人不穿袜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落后C.化学工业的兴起 D.欧洲人生活观念的改变■课堂小结 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教学反思(教师教后反思,学生课后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