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成语 谚语 俗语 歇后语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创】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题分类之成语 谚语 俗语 歇后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4 20:1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语 谚语 俗语 歇后语
1. 成语大比拼。
风( )同( ) ( )崖( )壁 ( )( )无比 和( )可( ) ( )扬顿( ) ( )高( )重 ( )不( )席 张( )李( )
【答案】风( 雨)同( 舟) ( ( http: / / www.21cnjy.com )悬)崖( 峭 )壁 ( 奇)( 妙)无比 和(蔼 )可( 亲 ) ( 抑)扬顿( 挫) ( 德)高( 望)重 ( 寝 )不( 安)席 张( 冠)李( 戴)
【解析】:成语是的精华内容之一。解答此类题,就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词语补充完整,并尽量不写错别字。
【难度】容易
2.你能用到学过的成语填一填吗?
人们常用____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觅或乐曲高妙,用____________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们常用 高山流水 来比喻知音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觅或乐曲高妙,用 雅俗共赏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 妙笔生花。(后两个空答案不唯一)
【解析】此类题是对成语理解的考查,同时又是对学生本学期所学课文内容进行的考查。所以,它又比直接理解成语难度要大。因此,完成时,一定要认真理解提供的语境和意思,结合自己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和运用习惯进行逐一答题。
【难度】容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B.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C.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蜂拥而至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
地竖耳听着。
D.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答案】C
【解析】
C项中“蜂拥而至”的意思是“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这个词不能形象地形容沙尘暴来势汹汹的样子和气势。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才准确。其余的各项都正确,只有C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故选C。
【难度】容易
4.下面是《成语词典》中对“舍本逐末”这个成语的注释,阅读后完成练习。
舍本逐末:舍,舍弃;本,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指根本;逐,追求;末,枝节、末梢、次要的。舍弃根本的、主要的,而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做事不从根本着眼,而在枝节上用工夫。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故有问,舍本而向末者耶?”
(1).“舍本逐末”这个成语出自
(2).写作文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内容,那就是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
(3).用这个成语写一句话
【答案】(1).《战国策 齐策》
(2).原比喻做事不从根本着眼,而在枝节上用工夫。句中指写作文不能注重“内容”这一关键因素,却在“追求形式”这一次要环节上下工夫。
(3).如果我们不注重产品的质量,只在包装上下功夫,那就显得舍本逐末了。
易错提示:不注意成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就不能灵活理解成语的意思。把握不准成语意思的关键点,造句就难以造准确。
【解析】
第一题的答案已经出现在短文中。
第二题要把握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正确理解。在本句中,“舍本逐末”的“本”是指作文的“内容”,“末”是指作文的“形式”。
第三题造句要扣住什么是根本、关键,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枝节。这两方面的内容要在所造的句子中有所体现,这样才能造准确。例如:如果我们不注重产品的质量,只在包装上下功夫,那就显得舍本逐末了。
【难度】容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
6.补写成语
( )扬顿挫 不( )一格 悬崖( )壁 曲高和( )
( )然大悟 脍( )人口 长途( )涉 张冠李( )
【答案】抑 拘 峭 寡 恍 炙 跋 戴
【解析】成语的用字比较固定,不会随意改动。平时在识记时注意准确性,就不会出现错误。“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声音悦耳。抑”:降低。所以是“压抑”的“抑”。“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种格局。“拘”:“拘束”。“悬崖峭壁”:形容山峰非常陡峭,山势险峻。“峭”:“陡峭”。“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寡”:少。“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恍”:猛然,突然。“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炙”:烤熟的肉。“长途跋涉”:指路途遥远的翻山涉水。“跋”:翻山越岭。“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戴”:佩戴。
【难度】容易
7.请补全下面两句谚语。
①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 ②熟读唐诗三百首,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始于足下,不会作诗也会吟。
【解析】谚语是人们口头上多年流传的通俗简练、含义深刻的的词语。要求学生要理解识记常见谚语俗语。
【难度】容易
8.给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古诗词名句或谚语、歇后语、俗语等。
这枚校徽让我找得好苦,差不多把整个房间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打开文具盒一看,没想到校徽就在这里!真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解析】从题中知道“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校徽,然而却在打开文具盒时无意中得到了,自然能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难度】较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