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题分类之古诗赏析 文言文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创】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题分类之古诗赏析 文言文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4 20:2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赏析 文言文阅读
一、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②青未了。
造化③钟④神秀,阴阳⑤割⑥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⑦入归鸟。
会当⑧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②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④钟:聚集。⑤阴阳:阴指山北,阳指 山南。⑥割:分割。⑦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⑧会当:一定要。
1.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亦为之荡漾,极力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使人眼眶欲裂。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1.翻译古诗时,要结合注释,关键字词要翻译出来,这是得分点;2.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和翻译,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难度】一般
二、阅读理解。
(一)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同席①巾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轩冕:此处指有莲盖的高大华丽的车子。
1.写出句子大意。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管宁继续读书,和先俞没有两样,华歆放下书,出门去看车。
2. ①锄菜遇金;②读书看车。
3. 管宁,对金钱不贪,对有钱人不羡慕,好学习,慎交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阅读理解
(一)学弈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b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
为是__________?曰:非然也。
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2分)
2.《学奕》选自《孟子 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_家。《孟子》
记录了孟子的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分)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诲( ) 之( )
援 ( ) 俱( )
4.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专心致志、鸿鹄将至、弗若之矣、其智弗若与
2. 思想 教育 思想 言行
3. 诲:教导。之:指弈秋的教导。援:引,拉。俱:—起。
4. a.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髙手。b.只听弈秋(的教导)。
5.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解析】
1.对古文原文背诵识记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多字丢字,不能出现错别字。[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2.对古代名家名篇识记的考查,要减少不必要的失分,需要日积月累,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功底。
3.对古文重点词语解释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错别字。
4对古文重点语句翻译的考查,疏通全文,在全文句子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意思。
5.对古文内容理解的考查,只要大概意思对即可。《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老师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
【难度】较难
四、阅读理解
(一)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人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 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
1.解释字的意思。
(1)识: (2)欲:
2.翻译下列句子。
(1)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答案。
(1)北人食菱,并壳人口。是因为( )
A.连壳吃可以清热。 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
(2)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 )
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 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4分)
【答案】1. (1)认识,了解(2)想
2. (1)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
(2)这是因为不知道硬要装作知道。
3. (1)B (2)B
4. 北人不懂装懂,还强词夺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说不定这个你不会的问题也因此弄清楚了呢。
【解析】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欲”是“想要”的意思。
2.翻译第一句话注意“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不是”的意思,“知”是“知道,了解”的意思,“并”是“一起”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翻译第二句话注意“坐”是“因为”的意思。
3. 第(1)小题“北人食菱,并壳人口”是因为北方人不懂的怎样吃菱角,所以连壳一起吃,而并非“连壳吃可以清热”。第(2)小题被人的回答暴露了他的无知,而并非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人物的观点看法。仔细阅读全文并能流畅翻译。“北人”不懂的如何吃菱角,却不懂装懂,最终闹出了笑话。从他的性格的角度来谈看法即可。
附译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 “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难度】一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