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
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回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这就是《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hóng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作家。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的先河,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日本侵华战争的蹂躏下,曹京平为了掩人耳目,决定用了“端木”这个复姓,“红梁”东北红高粱,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公开使用“红”宇,很容易招来嫌疑,“梁”不宜做人名,于是改为谐音“端木蕻良”。
作者简介
读读写写
誓言( ) 山涧 ( )
缠绕( ) 镐头( )
亘古( ) 污秽( )
shì
jiàn
chán
gǎo
gèn
huì
检查预习
词语集注
标直:
亘古:
污秽:
斑斓:
泛滥:
默契: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常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灿烂多彩。
肮脏的东西。
笔直。
远古。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
2.学习呼告手法的运用,品析文中的关键意象和关键语句。
3.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目为《土地的誓言》,誓言是什么?谁给土地发的誓言?
誓言是表决心的话;我面对土地发出来的誓言。
2.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第1段写景的句子,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
白桦林、马群、蒙古狗、皮鞭的脆响、高梁、豆粒、土地、山雕、鹿群、煤块、足金、车铃、大道、狐仙姑、风……
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奔流似的马群
蒙古狗
鹿群
红布似的高粱
大豆
玉米
东北物产丰富,地大物博
鹿茸
山核桃
灵芝
人参
煤块
黑土地
请同学们用“这是一方 的土地”的句式,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这是一方的丰饶、美丽、充满生机的土地。
②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
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
③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这是一方神秘奇幻的土地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写作背景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东北大地的热爱、思念;对敌人无比的憎恨;发誓要回到故乡,哪怕牺牲生命的爱国之情。
1.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任务二:再读课文,品析语言
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比喻手法,把“红熟的浆液”比作作者沸腾的热血,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这感情须臾不可分割。
3.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运用排比的手法将回忆的片段连在一起,情感逐渐增强,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4.“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和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这里运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呼喊“土地”、“原野”、“我的家乡”,把距离自己千里之外的故乡拉近眼前,更容易抒发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5.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结合上下文,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1.第一段中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
作者将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让读者充分体会到关东原野的美好、丰饶,并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愤。这样更能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任务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2.“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实际上作者想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故乡令自己梦牵魂绕。这样写,可以使情感显得更加浓烈、深挚。因为只写自己爱恋故乡,表现的是单方面的情感,写故乡对自己的召唤,就深刻地揭示出故乡和自己的那种“默契”关系。
3.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后面却改为“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解放!你必须站立!”
人称的变换实际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使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的情绪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作“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4.我的誓言是什么?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作者愿意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本文抒写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回忆、赞美、眷念,表达对美丽故乡的赞美思念,对家乡祖国的深沉热爱,对国土沦丧的强烈悲愤,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课堂小结
文章主旨
写作特色
1.运用呼告,直抒胸臆
2.叠加画面,形象动人
3.语言凝练,充满激情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拓展延伸
眷念深爱
土地的誓言
挚痛的热爱
热情的赞美
深切的怀念
思忆故乡
愤慨坚定
与土地关系密切
回忆成长的足迹
面对土地发誓
发出誓言
眷恋故土
爱国情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