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九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上册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第一课时,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届九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上册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第一课时,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9-04 09:03:24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图



学习目标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了解菱形的概念
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3、经历折纸、说理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和逻辑推理能力自


究根据刚才的演示,探究一下问题(时间:5分钟)
1、菱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试写出菱形的性质
(1)边: ;
(2)角: ;
(3)对角线: ;
(4)对称性: ;
3、与平行四边形相比较,菱形特有的性质是:
(1) ;
(2) ;
(3) .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活动:(时间:8分钟)
1、把你课前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改为菱形
2、利用折叠方法说明菱形的对称性
3、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
求证:(1)AB=BC=CD=AD
(2)AC⊥BD归纳总结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
∴ , (边)
, (角)
, (对角线)
对称轴是: 例题解析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
交于点O, ∠BAD=60°,BD=6,
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例题解析例题解析解决菱形的问题时,你会注意结合哪些图形的运用?跟踪训练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
相交于点O. 已知AB=5cm,AO=4cm ,
求 BD的长.颗粒归仓谈一谈,你的收获
1、知识点上: .
2、解题技巧上: . 达标检测内容:导学案达标测试题
要求:独立完成
时间:8分钟今日作业课本:P4 1~3
助学:P2~P4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制作菱形,你有哪些办法试一试.再 见1.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目标: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3、经历折纸、说理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案导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定义:有 的 形叫做菱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1、菱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试写出菱形的性质
(1)边: ;
(2)角: ;
(3)对角线: ;
(4)对称性: ;
3、与平行四边形相比较,菱形特有的性质是:
(1) ;
(2) ;
(3) .
(二)合作交流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
求证:(1)AB=BC=CD=AD
(2)AC⊥BD
(三)归纳总结,提升认知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 (边)
, (角)
, (对角线)
对称轴是:
(四)性质运用
例1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跟踪训练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 相交于点O.
已知AB=5cm,AO=4cm
求 BD的长.

三、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知识点上: .
解题技巧上: .
四、达标检测(8 分钟)
1.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相等 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C.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2.边长为3 cm的菱形的周长是___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此菱形的边长是(  )
A.10 B.8 C.6 D.5
4题 5题
4.如图,在菱形ABCD中,M,N分别在AB,CD上,且AM=CN,
MN与AC交于点O,连接BO.若∠DAC=28°,则∠OBC的度数为(  )
A.28° B.52° C.62° D.72°
5.如图,P为菱形ABCD的对角线上一点,PE⊥AB于点E,PF⊥AD于点F,PF=3 cm,则P点到AB的距离为________ cm.
6.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延长AB至点E,使BE=AB,连接CE.
(1)求证:BD=EC;
(2)若∠E=50°,求∠BAO的大小.
1.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目标: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3、经历折纸、说理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菱形性质定理的证明及性质的运用
课前准备:
师:课件,导学案,平行四边形教具
生:制作平行四边形纸片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片
例题解析
师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图片中所出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吗?
生:观察图片,有的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说出是菱形.
师:给出肯定答复,“这是更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可以得到菱形呢?
师:展示活动平行四边形教具,演示菱形的得出过程.
根据刚才的演示,请给菱形下个定义.
生竞相回答,相互补充,得出结论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力。上课时让学生观察图形,从直观上把握菱形的特点,从而给出菱形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菱形不但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有其特点“一组邻边相等”。同时,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因为有了数学而变得更精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师:展示自主探究问题
【处理方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借助投影展示学习结果.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静心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理清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
(二)合作交流
师:展示需要讨论的问题.
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菱形三条特有性质的证明.师深入小组活动,适时点拨.
大约6分钟后,小组内派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证明过程.各小组间互相点评.
师:补充提示:你发现菱形的内角被对角线分成的两个角有怎样的关系?
生:相等
师:于是你又有怎样的意外收获?
生:对角线平分每一组对角.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折纸可以猜想到菱形的相关性质,教师在参与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口述论证过程,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加以引导,尽量减少学生推理论证过程中的困难.
学生经过了折纸这一操作活动后,再经过逻辑证明,把操作层面的感知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充分了解了菱形的本质特征.本环节让学生进行猜想探究和证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操作活动得到的结论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是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归纳总结,提升认知
生:借助图形,叙述菱形的性质.
师:板书菱形性质.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CD,AD∥BC,AB=BC=CD=AD
∠BAD=∠BCD, ∠ABC=∠ADC, ∠BAC+∠ADC=1800
(∠ABD=∠CBD=∠ADB=∠CDB, ∠BAC=∠DAC=∠BCA=∠DCA)
AC⊥BD,AO=CO,BO=DO
(四)性质运用
师:(展示例题)通过刚才的严格论证,我们已经认识了菱形的特殊性质,下面我们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
例1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生:首先独立思考,试完成.然后小组交流,互相比较点评,两个小组分别派代表进行板演.
师:点评生的解法,规范书写方式.
点评1、在菱形中,由边的性质可知,图形中连接对角线则可见等腰三角形,因此,见到60°或120°角时,要特别留意,此时会出现等边三角形,为已知边长求对角线带来方便.
2、在菱形中,由于对角线互相垂直,因而菱形常与直角三角形建立联系.
跟踪训练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 相交于点O.
已知AB=5cm,AO=4cm
求 BD的长.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菱形的性质,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
师:谈一谈,本节课在知识点上和解题技巧上都有收获?
生归纳: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②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应用菱形的性质可以进行计算和推理。
【设计意图】
教师鼓励学生交流课堂实践的经历、感受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反思意识及总结能力.
四、达标检测
师:请在8分钟时间内完成导学案上达标测试题.
生:独立完成.
五:作业设置
1、课本:P4 1——3题书面作业
2、助学:P2——P4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制作菱形,你有哪些办法试一试.
1.1.1菱形的性质同步练习
1.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2.在菱形ABCD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BO=DO B.∠DAC=∠BAC C.AC⊥BD D.AO=DO
 
3.两条对角线分别为6cm,8cm的菱形的周长是(  )
  A. 10cm B. 20cm C. 22cm D.24cm
4.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16,∠ABC=120°,则AC的长为(  )
  A.4 B.4 C.2 D.2
5.如图,菱形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AD边中点,菱形ABCD的周长为28,则OE的长等于(  )
  A. 3.5 B. 4 C. 7 D.14
6.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①AC⊥BD;②OA=OB;③∠ADB=∠CDB;④△ABC是等边三角形,其中一定成立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7. 已知菱形的周长等于40cm,两对角线的比为3:4,则对角线的长分别是(  )
  A. 12cm,16cm B. 6cm,8cm C.3cm,4cm D.24cm,32cm
8. 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AF⊥CD于点F,且E、F分别为BC、CD的中点,则∠EAF等于(  )
  A. 60° B. 55° C. 45° D. 30°
9.如图,菱形ABCD中,AB=4,∠B=60°,AE⊥BC,AF⊥CD,垂足分别为E,F,连接EF,则的△AEF的面积是(  )
  A. 4 B. 3 C. 2 D.
10.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OC=45°,点A的坐标为(,0),则点B的坐标为(  )
  A.(,1) B.(1,) C.(1,+1) D.(+1,1)
11.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E,F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EF=,BD=4,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  )
  A. 4 B.4 C. 4 D.28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A
6.D 7.A 8.A 9.B 10.D 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