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之第37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一轮复习之第37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08:5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十年未考]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善用典故,托古喻今,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本词是作者于开禧元年(1205)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南宋朝廷抵御金兵南下的江防前线。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怀古述志的著名词作。
【写作背景】
【结构导图】
【主旨情感】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颂,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词人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
1.词人登亭眺望,在北固楼上看到了“满眼风光”,此时他的心情如何?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的评价,词人在此处引用有何用意?
【质疑探究】
1.词人登亭眺望,在北固楼上看到了“满眼风光”,此时他的心情如何?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一:悲愤。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发出感叹: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边一片美好的风光了。其弦外之音就是:中原大地已非我们所有,表现了词人对失去故土的悲愤。
示例二:怨愤(失望)。词人极目远望,却难见中原,由此想到统治者偏安一隅,不知收复失地,表现了词人对苟且偷安、无心抗金的南宋朝廷的怨愤(失望)。
【质疑探究】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示例一: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3.“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的评价,词人在此处引用有何用意?
词人借用曹操赞叹孙权的典故,表明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
4.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志士,请结合本词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解读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是如何体现的。
5.小语读到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时,联想到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并认为这两句中的“悠悠”都表达时间久远,传递出的情感也基本相同。你认同他的理解吗?请简要阐释理由。
【比较阅读】
4.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志士,请结合本词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解读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是如何体现的。
本词通过对古代英雄的歌颂,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饱含爱国情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饱含爱国情怀。
5.小语读到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时,联想到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并认为这两句中的“悠悠”都表达时间久远,传递出的情感也基本相同。你认同他的理解吗?请简要阐释理由。
不认同。①辛弃疾抒发的是家国情怀,本词中的“悠悠”表现出他的思绪无穷,以及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的伤感、无奈之情。②陈子昂抒发的是个人感伤,《登幽州台歌》中的“悠悠”将诗人置于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更显苍茫孤独,抒发了他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检测】
1.词题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
对历史兴亡的慨叹;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慨;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2.“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3.[2021辽宁中考]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词是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在登上北固山时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怀古咏志之词。
B.“悠悠”指时间久远,也指词人思绪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C.下阕两次用典,借赞颂孙权不畏强权来讽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表现词人的爱国情怀。
D.全词简洁明快,以三问三答、层层推进来结构全篇,既相互呼应,又层次分明。
B
【解析】B项有误,“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心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并非“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故选B。
4.默写
(1)[2022云南昆明中考]辛弃疾登上北固楼俯视江水,不禁思接千载,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全词表现了作者沉郁悲怆、雄壮豪迈之情。
(2)[2021河南中考]辛弃疾用“③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直接刻画孙权的年轻有为,借此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的理想。
(3)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以设问手法写登楼远眺、北望中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来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