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麓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

文档属性

名称 黄麓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9-04 09:0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1有理数的乘法(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教学准备:设置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 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符号问题)
(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探究新知:
思考1: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
3×(-1)=-3
 3×(-2)=-6
 3×(-3)=-9
思考2: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2×3=6 1×3=3 0×3=0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随着前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
 (-1)×3=-3
  (-2)×3=-6
  (-3)×3=-9
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可归纳积的特点:
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思考3: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3)×3=-9 (-3)×2=-6
(-3)×1=-3 (-3)×0=0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3)×(-1)=3
 (-3)×(-2)=6
 (-3)×(-3)=9
归纳结论: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例如:再如:
(-5)×(-3)···········同号两数相乘 (-6)×4··············异号两数相乘
(-5)×(-3)=+( )············得正 (-6)×4=-( )················得负
5×3=15·············把绝对值相乘 6×4=24··············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 (-5)×(-3)=15。所以 (-6)×4=-24。
思考:通过上题,你认为:非零两数相乘,关键是什么?
有理数乘法的步骤:
两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_____,再确定积的______.
三、应用新知:
例1:计算:①②
③④
一个数同1 相乘,结果是原数,一个数同-1 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观察③④两式有什么特点?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思考:数的倒数是什么?
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 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 C,攀登3 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3.课堂练习:课本:P30:1,2,3。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有理数乘法法则;有理数乘法的步骤。
四、课堂作业: 课本:P37:1,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4.1有理数的乘法(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能确定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乘积运算的符号,进行有理数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符号法则
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二、探究新知:
思考:判断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负因数有___个积为
2×3×(-4)×(-5) 负因数有___个积为
2×(-3)×(-4)×(-5) 负因数有___个积为
(-2)×(-3)×(-4)×(-5) 负因数有___个积为
学生计算,分组交流
议一议: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归纳:
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___________决定.
当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时,积是正数;
当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时,积是负数.
三、应用新知:
例3 计算
(1) (-3)× ×(-)×(-)
(2) (-5)×6×(-)×
并思考问题:
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各因数的绝对值相乘。
计算
(3) (-2)×(-6)×4×(-0.5)
(4) (-3)×1×2×(-4)×5×(-2.5)×(-)
问题:
你能看出下式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
7.8×(-8.1)×0×(-19.6)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 _________.
看谁反应快
―1×1×1×1×1=_____;
―1×(―1)×1×1×1=_____;
―1×(―1)×(―1)×1×1=_____;
―1×(―1)×(―1)×(―1)×1=____;
―1×(―1)×(―1)×(―1)×(―1) =____.
随堂练习:P32:1,2。
四、课堂小结
(1)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 若有一个因数为0呢
(2)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一般步骤怎样
(3)说说你还有那些疑惑和收获
1.4.1有理数的乘法(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进行有理数运算,使学生掌握一些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运算律和运算能力的提高。
难点:运算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如何表述?
2.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计算与思考
第一组:
(1) 2×3=3×2=
(2) 3×4×0.25=3×(4×0.25)=
(3) 2×(3+4)=2×3+2×4=
思考:上面每小组运算分别体现了什么运算律?
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运算中也是成立的吗?
二、探究新知:
第二组:
(1) 5×(-6) =(-6 )×5=
(2) [3×(-4)]×(- 5)=3×[(-4)×(-5)]=
(3) 5×[3+(-7 )]= 5×3+5×(-7 ) =
学生活动并总结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 b = b 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a(bc)?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 = ab+ac
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
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乘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乘.
注意:用字母表示乘数时,“×”号可以写成“·”或省略, 如a×b可以写成a·b或ab.
(数的范围已扩充到有理数).
三、实践应用:
例.用两种方法计算
( +- )×12
根据分配律可以推出: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d)=ab+ac+ad
计算:
(-8)×(-12)×(-0.125)×(- )×(-0.1)
60×(1--- )
(- )×(8-1 -0.16 )
(-11)×(- )+(-11)×2 +(-11)×(- )
学生板演、互评,强调合理使用运算律。
随堂练习:
课本:P33: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本:P38:7(1)(2)(3)(6)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4.2有理数的除法(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究过程,掌握利用互逆运算将除法转变成乘法,进一步掌握符号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除法法则
难点:(1)商的符号的确定;(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你能很快地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吗
原数 -5 7 0 -1
倒数
二、探究新知:
①问题:怎样计算8÷(-4)?
根据除法的意义,这就是说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等于8
因为(-2)×(-4)=8,所以8÷(-4)=-2 ①
换其他数的除法进行类似的讨论。
②探索:填空:
8÷(-2)=8×( ); 6÷(-3)=6×( );
-6÷( )=-6×;-6÷( )=-6×。
③总结:让学生总结除法法则。
对有理数除法,一般有
有理数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注意:0不能作除数.
这个法则也可以表示成:
三、应用所学:
例1: (1) ; (2) ; (3) 。
解:①原式=;
②原式=;
③原式=。
结合例1:探讨总结出有理数除法类似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因为除法可化为乘法,所以有理数的除法有与乘法类似的法则: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例2:化简下列分数:(1) ; (2) 。
分数可以理解为分子除以分母,分数线还具有括号作用。
解:(1)原式=;
(2)原式=。
随堂练习:
课本:P35练习。 P361。
四、课堂小结:
1.指导学生看书,重点是除法法则。
2.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除法的一般步骤:(1)确定商的符号;(2)把除数化为它的倒数;(3)利用乘法计算结果。
五、课堂作业: 课本:P384、5、6。
板书设计:
1.4.2有理数的除法(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理数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进一步明确算理,掌握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法则和运算顺序熟练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熟练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2.小学阶段学过正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小学阶段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顺序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多媒体出示:
问题3:计算:
师生互动:学生审题,师组织学生交流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教师板演示范,学生说出每一步运用的法则。
师强调:符号。
练习:计算:
师生互动:学生板演,师组织互评。
问题4: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引导学生审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感受正负数的应用,关注学生能否得出7~10月是4个月,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解:记盈利额为正数,亏损额为负数。公司去年全年盈亏额(单位:万元)
(-1.5)x3+2x3+1.7x4+(-2.3)x2
=-4.5+6+6.8-4.6
=3.7
答:这个公司去年全年盈利3.7万元。
三、巩固新知:
随堂练习:P36 2
2.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2,求的值.
渗透整体求值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补充:中国民航规定:乘坐飞机经济舱的旅客,一人最多可免费携带20千克行李,超过部分每千克按飞机票的1.5%购买行李票.一位乘坐经济舱的旅客付了120元的行李票,他所乘航班的机票为800元,这个旅客携带了多少千克的行李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对于同学你有哪些温馨提示?
五、课堂作业:P38-39 8,11。
教学反思:
1.4.1有理数的乘法(1)
探究乘法法则:例1.①……………例2.………………
………………………………………………………
………………………………………………………
…………………④……………………………………
1.4.1有理数的乘法(3)
探究:运算律和法则:例.………………………………
……………………………………………………
学生练习:…………………………………………………
1.4.2有理数的除法(1)
法则:……………例1.……………例2.…………
………………………………………………………
……………………………………………………
学生练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