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桑植月考)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这些措施 ( )
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表明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开始新政,在银行信用、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立法加大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
A项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错误,“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体现了美国权力的相互制衡,不符合题意;
B项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错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不符合题意;
D项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斯福新政。
2.(2024·邢台模拟)1933年的一天,罗斯福欣喜地说:“在某些工厂劳作一周仅仅得到60美分,在一些矿上工作一周得到80美分工资的情况都成为了历史”。下列选项中有利于这一现象出现的是( )
①颁布《农业调整法》
②《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
③推行“以工代赈”
④《全国劳工关系法》出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据“在某些工厂劳作一周仅仅得到60美分,在一些矿上工作一周得到80美分工资的情况都成为了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这一现象出现的是②《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④《全国劳工关系法》出台。①颁布《农业调整法》是农业方面的法令,③推行“以工代赈”与题干无关,①③不符合题意。
C项②④有利于题干现象的出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以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3.(2023九上·丰润期末)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强调:“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此时美国人民“恐惧”的是( )
A.持续的经济危机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C.珍珠港事件爆发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发展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3年就任总统,当时美国正处在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大危机开始后,很多人倾家荡产,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人们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感到前途渺茫,因此,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持续的经济危机,A项正确;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B项;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排除C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为多国,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4.(2024·江西模拟)“新政转变的方向是从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从政府尽量少管事的观念向多管事转变。”材料体现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B.根除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完全依靠市场调节经济 D.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新政转变的方向是从政府尽量少管事的观念向多管事转变”,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缓解经济危机,全面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对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故选D项。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排除A项。
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社会危机,不能从根本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排除B项。
胡佛总统的经济政策完全依靠市场调节经济,是自由放任,而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5.(2023九上·南昌期末)(2分)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 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 )
A.恢复金融秩序维护货币安全 B.保障工人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C.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D.通过立法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罗斯福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排除革命”推行新政,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了工业、农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其核心是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以消除经济危机,故选C项。
恢复金融秩序维护货币安全是改善民生的手段,是首要措施,不是核心,排除A项。
保障工人权利维护社会稳定是新政的政治意图,不属于民生措施,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民生措施,没有体现立法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历史知识。
6.(2023九上·成华期末)“公共事业振兴署(1935年)为800万美国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试图减少失业。该署修建了学校、医院、机场等,雇用了850万人以上,从事141个项目建设,投资约11亿美元。8年中,该署建成651087英里的高速公路、公路、街道……”,可见,美国兴办公共事业振兴署的直接目的是( )
A.培养一代人的品格 B.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C.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公共事业振兴署(1935年)为800万美国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试图减少失业。该署修建了学校、医院、机场等,雇用了850万人以上,从事141个项目建设,投资约11亿美元。8年中,该署建成651087英里的高速公路、公路、街道……”可知,美国兴办公共事业振兴署的直接目的是缓解失业,增加就业,缓和经济危机。B项正确;
题干材料说明美国兴办公共事业振兴署的直接目的是增加就业,缓解危机,不是培养一代人的品格、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加强对工业的指导,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美国兴办公共事业振兴署的直接目的是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7.(2020·毕节)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危机中,“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为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在新政措施中,直接改变农产品过剩的措施是( )
A.复兴工业和“以工代赈” B.社会救济和保护劳工的权利
C.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D.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政措施中,直接改变农产品过剩的措施是是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选项D符合题意;
复兴工业和“以工代赈”,是解决就业问题,A排除;
社会救济和保护劳工的权利,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排除;
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在新政措施中,直接改变农产品过剩的措施是是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8.(2022九上·邯郸期末)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罗斯福总统为使人民有工作可做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推行“以工代赈”
D.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系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总统为了解决失业问题,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办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工人从事社会大型公共工程建设,既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符合题意;
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属于罗斯福新政中整顿金融业的措施,排除A;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这是国家对工业进行干预,排除B;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系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与增加就业没有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2021九下·淮滨开学考)罗斯福认为:政府要给处于经济金字塔底层的人创造条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从总的财富中取得足以满足需要的一份。在他的新政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A. 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不符合题意;
B. 调整农业政策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罗斯福的意思是说要让收入低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得到保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经历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罗斯福新政中推行 “以工代赈”,让失业的人们找到工作,有了收入,这样生活就有了保障,这就是“以工代赈”,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注意对备选项的理解回答。
10.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的危机。这最能反映危机( )
A.波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来势特别猛烈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的危机。”可知,经济大危机波及各行各业,说明波及范围特别广,A符合题意;
持续时间特别长与“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的危机”无关,排除B;
题干未涉及经济危机的破坏性,排除C;
题干未涉及经济危机来势特别猛烈,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威廉●爱洛克腾堡在《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年)》中写道:“1933年至1938年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作者旨在说明“新政”( )
A.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B.改变了自由放任经济的旧传统
C.促进了美国制度上的变革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33年至1938年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变革,仍然维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A符合题意;
改变了自由放任经济的旧传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题干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不是作用,排除C;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史实(背景、措施、实质、影响等)即可作答。
1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事情是( )
A.法西斯势力猖獗 B.经济大危机严重
C.罗斯福推行新政 D.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特别大,B符合题意;
法西斯势力猖獗与美国的经济危机无关,排除A;
罗斯福推行新政是解决“恐惧”的措施,排除C;
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1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经济危机的危害,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
A.用改良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经济大危机
B.采取国有化的道路
C.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D.兴修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开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这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C符合题意;
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改良国家体制,排除A;
采取国有化的道路与当时的苏联有关,排除B;
兴修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是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可作答。
14.(2024九下·期末)下表为某一时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单位:亿美元)。导致美国1928-1932年国民生产总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殖民地解放 B.出现垄断资本主义
C.经济大危机 D.法西斯政权建立
【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A:殖民地解放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某一时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可知,1928—193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减少,C项符合题意;
D: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专政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了德国法西斯政权。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了日本法西斯政权,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
二、材料分析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1929-1933年法、日、德、美、英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国家 法国 日本 德国 美国 英国
下降情况 16.5% 8.4% 40.6% 46.2% 28.4%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有改动
【材料二】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有改动
(1)材料一表格中数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括其主要特征。
(2)材料二中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的根源是什么?“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罗斯福开创了什么模式?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
【答案】(1)主要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主要特征: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模式: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3)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造成严重影响的背景下,罗斯福为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自救运动。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文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根据材料一“1929-1933年法、日、德、美、英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结合所学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主要是因为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造成的。根据材料一“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可知,经济危机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的严重缺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造成严重影响的背景下,罗斯福为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自救运动。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文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故答案为:
(1)主要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主要特征: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模式: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3)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造成严重影响的背景下,罗斯福为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自救运动。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文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史实,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桑植月考)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这些措施 ( )
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2.(2024·邢台模拟)1933年的一天,罗斯福欣喜地说:“在某些工厂劳作一周仅仅得到60美分,在一些矿上工作一周得到80美分工资的情况都成为了历史”。下列选项中有利于这一现象出现的是( )
①颁布《农业调整法》
②《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
③推行“以工代赈”
④《全国劳工关系法》出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3.(2023九上·丰润期末)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强调:“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此时美国人民“恐惧”的是( )
A.持续的经济危机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C.珍珠港事件爆发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发展
4.(2024·江西模拟)“新政转变的方向是从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从政府尽量少管事的观念向多管事转变。”材料体现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B.根除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完全依靠市场调节经济 D.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2023九上·南昌期末)(2分)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 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 )
A.恢复金融秩序维护货币安全 B.保障工人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C.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D.通过立法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6.(2023九上·成华期末)“公共事业振兴署(1935年)为800万美国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试图减少失业。该署修建了学校、医院、机场等,雇用了850万人以上,从事141个项目建设,投资约11亿美元。8年中,该署建成651087英里的高速公路、公路、街道……”,可见,美国兴办公共事业振兴署的直接目的是( )
A.培养一代人的品格 B.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C.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7.(2020·毕节)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危机中,“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为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在新政措施中,直接改变农产品过剩的措施是( )
A.复兴工业和“以工代赈” B.社会救济和保护劳工的权利
C.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D.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8.(2022九上·邯郸期末)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罗斯福总统为使人民有工作可做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推行“以工代赈”
D.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系
9.(2021九下·淮滨开学考)罗斯福认为:政府要给处于经济金字塔底层的人创造条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从总的财富中取得足以满足需要的一份。在他的新政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0.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的危机。这最能反映危机( )
A.波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来势特别猛烈
11.威廉●爱洛克腾堡在《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年)》中写道:“1933年至1938年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作者旨在说明“新政”( )
A.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B.改变了自由放任经济的旧传统
C.促进了美国制度上的变革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1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事情是( )
A.法西斯势力猖獗 B.经济大危机严重
C.罗斯福推行新政 D.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
A.用改良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经济大危机
B.采取国有化的道路
C.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D.兴修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
14.(2024九下·期末)下表为某一时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单位:亿美元)。导致美国1928-1932年国民生产总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殖民地解放 B.出现垄断资本主义
C.经济大危机 D.法西斯政权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1929-1933年法、日、德、美、英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国家 法国 日本 德国 美国 英国
下降情况 16.5% 8.4% 40.6% 46.2% 28.4%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有改动
【材料二】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有改动
(1)材料一表格中数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括其主要特征。
(2)材料二中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的根源是什么?“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罗斯福开创了什么模式?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表明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开始新政,在银行信用、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立法加大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
A项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错误,“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体现了美国权力的相互制衡,不符合题意;
B项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错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不符合题意;
D项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斯福新政。
2.【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据“在某些工厂劳作一周仅仅得到60美分,在一些矿上工作一周得到80美分工资的情况都成为了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这一现象出现的是②《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④《全国劳工关系法》出台。①颁布《农业调整法》是农业方面的法令,③推行“以工代赈”与题干无关,①③不符合题意。
C项②④有利于题干现象的出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以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3.【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3年就任总统,当时美国正处在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大危机开始后,很多人倾家荡产,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人们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感到前途渺茫,因此,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持续的经济危机,A项正确;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B项;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排除C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为多国,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4.【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新政转变的方向是从政府尽量少管事的观念向多管事转变”,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缓解经济危机,全面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对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故选D项。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排除A项。
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社会危机,不能从根本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排除B项。
胡佛总统的经济政策完全依靠市场调节经济,是自由放任,而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罗斯福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排除革命”推行新政,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了工业、农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其核心是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以消除经济危机,故选C项。
恢复金融秩序维护货币安全是改善民生的手段,是首要措施,不是核心,排除A项。
保障工人权利维护社会稳定是新政的政治意图,不属于民生措施,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民生措施,没有体现立法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历史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公共事业振兴署(1935年)为800万美国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试图减少失业。该署修建了学校、医院、机场等,雇用了850万人以上,从事141个项目建设,投资约11亿美元。8年中,该署建成651087英里的高速公路、公路、街道……”可知,美国兴办公共事业振兴署的直接目的是缓解失业,增加就业,缓和经济危机。B项正确;
题干材料说明美国兴办公共事业振兴署的直接目的是增加就业,缓解危机,不是培养一代人的品格、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加强对工业的指导,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美国兴办公共事业振兴署的直接目的是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7.【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政措施中,直接改变农产品过剩的措施是是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选项D符合题意;
复兴工业和“以工代赈”,是解决就业问题,A排除;
社会救济和保护劳工的权利,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排除;
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在新政措施中,直接改变农产品过剩的措施是是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8.【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总统为了解决失业问题,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办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工人从事社会大型公共工程建设,既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符合题意;
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属于罗斯福新政中整顿金融业的措施,排除A;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这是国家对工业进行干预,排除B;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系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与增加就业没有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A. 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不符合题意;
B. 调整农业政策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罗斯福的意思是说要让收入低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得到保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经历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罗斯福新政中推行 “以工代赈”,让失业的人们找到工作,有了收入,这样生活就有了保障,这就是“以工代赈”,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注意对备选项的理解回答。
10.【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的危机。”可知,经济大危机波及各行各业,说明波及范围特别广,A符合题意;
持续时间特别长与“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的危机”无关,排除B;
题干未涉及经济危机的破坏性,排除C;
题干未涉及经济危机来势特别猛烈,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33年至1938年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变革,仍然维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A符合题意;
改变了自由放任经济的旧传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题干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不是作用,排除C;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史实(背景、措施、实质、影响等)即可作答。
12.【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特别大,B符合题意;
法西斯势力猖獗与美国的经济危机无关,排除A;
罗斯福推行新政是解决“恐惧”的措施,排除C;
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1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经济危机的危害,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开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这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C符合题意;
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改良国家体制,排除A;
采取国有化的道路与当时的苏联有关,排除B;
兴修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是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可作答。
14.【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A:殖民地解放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某一时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可知,1928—193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减少,C项符合题意;
D: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专政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了德国法西斯政权。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了日本法西斯政权,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
15.【答案】(1)主要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主要特征: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模式: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3)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造成严重影响的背景下,罗斯福为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自救运动。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文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根据材料一“1929-1933年法、日、德、美、英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结合所学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主要是因为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造成的。根据材料一“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可知,经济危机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的严重缺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造成严重影响的背景下,罗斯福为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自救运动。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文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故答案为:
(1)主要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主要特征: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模式: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3)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造成严重影响的背景下,罗斯福为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自救运动。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文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史实,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