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下列属于这次“新”变化的有( )
①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
②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城市化
③大学开始出现
④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日趋激烈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诺贝尔凭借自己的发明,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在他逝世后,根据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用来奖励在某些方面“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其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的发明是( )
A.飞机 B.炸药 C.汽车 D.电动机
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技术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 )
A.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B.珍妮纺纱机的开始使用
C.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 D.电力进人生产生活领域
4.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 )
A.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B.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
C.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D.英国技术发明一枝独秀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B.电力成为新能源进人生产生活
C.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6.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运输工具领域的发明成果越来越多。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场变革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动机的发明
C.发电机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7.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2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8.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材料中的“一次新的革命”是指(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9.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的人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负担,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这主要反映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
A.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D.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10.(2024九下·期中)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下列发明成果前后对应正确的是( )
A.瑞典诺贝尔——现代炸药 B.法国夏尔多内一一赛璐珞
C.美国海厄特——人造纤维 D.德国莱特兄弟一一内燃机
11.(2024九下·期中)最适合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题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C.“电气时代”的来临 D.梦想成真的信息时代
12.(2024九下·期中)据图,这一时期世界石油年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C.军事对峙军备竞赛 D.人口增长环境污染
13.(2024九下·期末)以下为部分世博会的举办情况列表,对表格内容补充正确的是...( )
A.(①内燃机②飞机③长途电话 B.①蒸汽机车②汽车③智能手机
C.①蒸汽轮船②电脑③白炽灯泡 D.①发电机②电报③网上教育
14.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15.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人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这种现代塑料工业诞生于................( )
A.戴姆勒的发明 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 D.夏尔多内的发明
16.1908年,美国人亨利 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人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其公司的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掌控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17.(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20世纪有两个新兴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两次公然挑战现存世界秩序;另一个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美国、苏联 B.德国、苏联 C.法国、日本 D.苏联、中国
二、材料分析题
18.(2024九下·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飞行者一号”
【材料二】
【材料三】1783年,美国独立后的13州维持着微弱的中央政府。虽然通过了统一的宪法,但是当时各州的利益互不相同,通讯手段落后,联邦早晚会分裂。不过,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相继出现,阻止了美国分裂。
一一威尔斯《世界简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广泛应用的新能源,并结合其中一项成果说明新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表一,概括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工业产值发生的变化。根据表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科技发展角度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相继出现,阻止了美国分裂”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对外贸易占全世界的。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
一张跃发《近代文明史》,有改动
【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一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有改动
【材料三】工业化开始后,殖民扩张逐渐向世界各个已有文明的核心区推进,西亚、北非、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落入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杀戟和压迫弱小民族,变得比任何时代都更野蛮。
一一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工业化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杀裁和压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并列举一例印度反抗“杀鋅和压迫”的事件。
(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西方工业化发展的基本特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第二次飞跃,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的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出现了城市化随着工业的发展,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日趋激烈,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西欧大学兴起于中世纪,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的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诺贝尔”“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结合所学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B项符合题意;
C: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C项不符合题意;
D:1831年法拉第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A项不符合题意;
B:珍妮纺纱机的开始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
C: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不属于最显著成就,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和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4.【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可知,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英国技术发明一枝独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电力成为新能源进人生产生活,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蒸汽机的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A项不符合题意;
B:电动机的发明与交通运输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发电机的发明与交通运输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内燃机,为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提供动力之源,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革新,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解读能力。本题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拿它来分析备选项。
7.【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蒸汽动力大量应用,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重化工业高度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西部地区得到开发,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2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和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的高度集中,企业总数减少,而产量、投资额大幅度提升,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产生了垄断组织,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8.【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蒸汽大王”指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重要发明,A项不符合题意;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政治革命,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得到广泛的使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C项符合题意;
D:法国大革命属于政治革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的人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负担,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可知,第二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
D: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0.【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 A:1867年,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A项符合题意;
B:1869年,美国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B项不符合题意;
C:1884年,法国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C项不符合题意;
D: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德国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注意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1.【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是主要的动力来源,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话,电车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C项符合题意;
D: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1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广泛应用,蒸汽机使用的主要燃料是煤,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所以这一时期世界石油年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内燃机的发明使用,B项符合题意;
C:军事对峙军备竞赛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音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发明的相关知识。
13.【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主要科技成果是蒸汽机和蒸汽机车等,190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等国发明汽车、飞机等,到了2010年,人类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智能化兴起得到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识记出这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来回答。
14.【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工业产值实现大幅增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英法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不符合题意;
C. 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英国最早成为工业国,不符合题意;
D. 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这一时间点发生的事件分析变化原因回答。
15.【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戴姆勒的发明 ,发明汽油内燃机,不符合题意;
B.诺贝尔的发明,发明现代炸药等,不符合题意;
D. 夏尔多内的发明 ,发明了人造纤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6.【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汽车生产采用新的技术之后, 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其公司的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因此可见, 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题干中没有提到科学理论,不符合题意;
C. 垄断组织掌控生产发展 ,题干中没有提及垄断组织,不符合题意;
D. 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题干中提到新技术,没有提到保证产品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7.【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 据题干“20世纪有两个新兴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两次公然挑战现存世界秩序;另一个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德国和苏联,德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脱经济危机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严重威胁。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1)新能源: 石油、电力。积极影响: 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发明,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与空间。
(2)变化:1860 年美国工业产值落后于英国,到 1913 年美国工业产值大大超过了英国。原因: 政治上, 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上,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3)示例一: 同意。美国独立后存在分裂的风险, 但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出现为美国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和信息交流, 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力量壮大,在南北战争中获胜, 从而阻止了美国的分裂。
示例二: 不同意。林肯当选总统后, 南方挑起内战, 林肯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 包括废除农奴制, 凭借科技、经济优势, 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可见,阻止美国分裂的因索不仅是科技, 还包括经济、政治等。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图一“飞行者一号”、图二电灯和结合所学可知,“飞行者号”是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飞机,飞机使用的动力是内燃机。图二电灯使用的动力是电力。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与空间。爱迪生发明电灯,改变了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延长了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时间。
(2)根据材料二表一数据可知,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落后于英国,到1913年美国工业产值大大超过了英国。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上,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3)根据材料三“不过,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相继出现,阻止了美国分裂。”和结合所学可知,统一和不同意都可以,如同意,理由是美国独立后存在分裂的风险,但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出现为美国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和信息交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力量壮大,在南北战争中获胜,从而阻止了美国的分裂。如不同意,理由是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挑起内战,林肯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农奴制,凭借科技、经济优势, 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可见,阻止美国分裂的因素不仅是科技,还包括经济、政治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新能源:石油、电力。积极影响: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与空间。
(2)变化: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落后于英国,到1913年美国工业产值大大超过了英国。原因:政治上,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上,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3)示例一:同意。美国独立后存在分裂的风险,但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出现为美国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和信息交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力量壮大,在南北战争中获胜,从而阻止了美国的分裂。
示例二:不同意。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挑起内战,林肯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农奴制,凭借科技、经济优势, 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可见,阻止美国分裂的因素不仅是科技,还包括经济、政治等。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19.【答案】(1)促进英国生产力 (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发展 (工业、贸易发展)。
(2)不同: 美国发展重工业。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在科技上的领先使美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为其对外扩张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3)影响: 一方面,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 另一方面, 促进中国沿海沿江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中国人民觉醒, 学习先进技术、制度与思想文化, 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举例 : 印度民族大起义。
(4)进步性、野蛮性(扩张性)。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生产力 (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发展 (工业、贸易发展);
(2)依据材料二信息“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 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 , 转向重工业发展 ”,可以看出,美国的工业化发展重工业;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在科技上的领先使美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 成为工业化强国 ; 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维护了国家统一, 为其对外扩张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杀裁和压迫,一方面,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 另一方面, 促进中国沿海沿江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中国人民觉醒, 学习先进技术、制度与思想文化, 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近代西方工业化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给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灾难,因此西方工业化发展具有进步性和野蛮型;
故答案为:(1)
促进英国生产力 (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发展 (工业、贸易发展)。
(2)
不同: 美国发展重工业。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在科技上的领先使美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为其对外扩张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3)
影响: 一方面,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 另一方面, 促进中国沿海沿江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中国人民觉醒, 学习先进技术、制度与思想文化, 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举例 : 印度民族大起义。
(4)进步性、野蛮型(扩张性)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多方面思考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注意谈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理解材料含义,再进行概括回答。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下列属于这次“新”变化的有( )
①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
②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城市化
③大学开始出现
④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日趋激烈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第二次飞跃,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的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出现了城市化随着工业的发展,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日趋激烈,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西欧大学兴起于中世纪,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的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
2.诺贝尔凭借自己的发明,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在他逝世后,根据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用来奖励在某些方面“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其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的发明是( )
A.飞机 B.炸药 C.汽车 D.电动机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诺贝尔”“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结合所学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B项符合题意;
C: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C项不符合题意;
D:1831年法拉第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技术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 )
A.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B.珍妮纺纱机的开始使用
C.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 D.电力进人生产生活领域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A项不符合题意;
B:珍妮纺纱机的开始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
C: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不属于最显著成就,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和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4.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 )
A.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B.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
C.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D.英国技术发明一枝独秀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可知,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英国技术发明一枝独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B.电力成为新能源进人生产生活
C.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电力成为新能源进人生产生活,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
6.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运输工具领域的发明成果越来越多。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场变革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动机的发明
C.发电机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蒸汽机的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A项不符合题意;
B:电动机的发明与交通运输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发电机的发明与交通运输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内燃机,为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提供动力之源,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革新,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解读能力。本题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拿它来分析备选项。
7.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2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蒸汽动力大量应用,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重化工业高度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西部地区得到开发,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2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和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的高度集中,企业总数减少,而产量、投资额大幅度提升,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产生了垄断组织,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8.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材料中的“一次新的革命”是指(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蒸汽大王”指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重要发明,A项不符合题意;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政治革命,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得到广泛的使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C项符合题意;
D:法国大革命属于政治革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
9.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的人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负担,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这主要反映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
A.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D.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的人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负担,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可知,第二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
D: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0.(2024九下·期中)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下列发明成果前后对应正确的是( )
A.瑞典诺贝尔——现代炸药 B.法国夏尔多内一一赛璐珞
C.美国海厄特——人造纤维 D.德国莱特兄弟一一内燃机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 A:1867年,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A项符合题意;
B:1869年,美国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B项不符合题意;
C:1884年,法国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C项不符合题意;
D: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德国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注意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1.(2024九下·期中)最适合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题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C.“电气时代”的来临 D.梦想成真的信息时代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是主要的动力来源,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话,电车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C项符合题意;
D: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12.(2024九下·期中)据图,这一时期世界石油年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C.军事对峙军备竞赛 D.人口增长环境污染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广泛应用,蒸汽机使用的主要燃料是煤,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所以这一时期世界石油年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内燃机的发明使用,B项符合题意;
C:军事对峙军备竞赛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音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发明的相关知识。
13.(2024九下·期末)以下为部分世博会的举办情况列表,对表格内容补充正确的是...( )
A.(①内燃机②飞机③长途电话 B.①蒸汽机车②汽车③智能手机
C.①蒸汽轮船②电脑③白炽灯泡 D.①发电机②电报③网上教育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主要科技成果是蒸汽机和蒸汽机车等,190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等国发明汽车、飞机等,到了2010年,人类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智能化兴起得到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识记出这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来回答。
14.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工业产值实现大幅增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英法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不符合题意;
C. 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英国最早成为工业国,不符合题意;
D. 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这一时间点发生的事件分析变化原因回答。
15.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人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这种现代塑料工业诞生于................( )
A.戴姆勒的发明 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 D.夏尔多内的发明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戴姆勒的发明 ,发明汽油内燃机,不符合题意;
B.诺贝尔的发明,发明现代炸药等,不符合题意;
D. 夏尔多内的发明 ,发明了人造纤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6.1908年,美国人亨利 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人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其公司的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掌控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汽车生产采用新的技术之后, 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其公司的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因此可见, 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题干中没有提到科学理论,不符合题意;
C. 垄断组织掌控生产发展 ,题干中没有提及垄断组织,不符合题意;
D. 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题干中提到新技术,没有提到保证产品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7.(2022九下·大悟开学考)20世纪有两个新兴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两次公然挑战现存世界秩序;另一个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美国、苏联 B.德国、苏联 C.法国、日本 D.苏联、中国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 据题干“20世纪有两个新兴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两次公然挑战现存世界秩序;另一个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德国和苏联,德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脱经济危机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严重威胁。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18.(2024九下·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飞行者一号”
【材料二】
【材料三】1783年,美国独立后的13州维持着微弱的中央政府。虽然通过了统一的宪法,但是当时各州的利益互不相同,通讯手段落后,联邦早晚会分裂。不过,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相继出现,阻止了美国分裂。
一一威尔斯《世界简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广泛应用的新能源,并结合其中一项成果说明新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表一,概括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工业产值发生的变化。根据表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科技发展角度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相继出现,阻止了美国分裂”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新能源: 石油、电力。积极影响: 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发明,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与空间。
(2)变化:1860 年美国工业产值落后于英国,到 1913 年美国工业产值大大超过了英国。原因: 政治上, 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上,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3)示例一: 同意。美国独立后存在分裂的风险, 但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出现为美国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和信息交流, 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力量壮大,在南北战争中获胜, 从而阻止了美国的分裂。
示例二: 不同意。林肯当选总统后, 南方挑起内战, 林肯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 包括废除农奴制, 凭借科技、经济优势, 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可见,阻止美国分裂的因索不仅是科技, 还包括经济、政治等。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图一“飞行者一号”、图二电灯和结合所学可知,“飞行者号”是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飞机,飞机使用的动力是内燃机。图二电灯使用的动力是电力。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与空间。爱迪生发明电灯,改变了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延长了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时间。
(2)根据材料二表一数据可知,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落后于英国,到1913年美国工业产值大大超过了英国。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上,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3)根据材料三“不过,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相继出现,阻止了美国分裂。”和结合所学可知,统一和不同意都可以,如同意,理由是美国独立后存在分裂的风险,但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出现为美国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和信息交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力量壮大,在南北战争中获胜,从而阻止了美国的分裂。如不同意,理由是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挑起内战,林肯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农奴制,凭借科技、经济优势, 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可见,阻止美国分裂的因素不仅是科技,还包括经济、政治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新能源:石油、电力。积极影响: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与空间。
(2)变化: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落后于英国,到1913年美国工业产值大大超过了英国。原因:政治上,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上,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3)示例一:同意。美国独立后存在分裂的风险,但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出现为美国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和信息交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力量壮大,在南北战争中获胜,从而阻止了美国的分裂。
示例二:不同意。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挑起内战,林肯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农奴制,凭借科技、经济优势, 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可见,阻止美国分裂的因素不仅是科技,还包括经济、政治等。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对外贸易占全世界的。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
一张跃发《近代文明史》,有改动
【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一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有改动
【材料三】工业化开始后,殖民扩张逐渐向世界各个已有文明的核心区推进,西亚、北非、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落入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杀戟和压迫弱小民族,变得比任何时代都更野蛮。
一一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工业化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杀裁和压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并列举一例印度反抗“杀鋅和压迫”的事件。
(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西方工业化发展的基本特性。
【答案】(1)促进英国生产力 (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发展 (工业、贸易发展)。
(2)不同: 美国发展重工业。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在科技上的领先使美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为其对外扩张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3)影响: 一方面,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 另一方面, 促进中国沿海沿江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中国人民觉醒, 学习先进技术、制度与思想文化, 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举例 : 印度民族大起义。
(4)进步性、野蛮性(扩张性)。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生产力 (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发展 (工业、贸易发展);
(2)依据材料二信息“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 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 , 转向重工业发展 ”,可以看出,美国的工业化发展重工业;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在科技上的领先使美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 成为工业化强国 ; 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维护了国家统一, 为其对外扩张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杀裁和压迫,一方面,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 另一方面, 促进中国沿海沿江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中国人民觉醒, 学习先进技术、制度与思想文化, 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近代西方工业化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给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灾难,因此西方工业化发展具有进步性和野蛮型;
故答案为:(1)
促进英国生产力 (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发展 (工业、贸易发展)。
(2)
不同: 美国发展重工业。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在科技上的领先使美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为其对外扩张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3)
影响: 一方面,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 另一方面, 促进中国沿海沿江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中国人民觉醒, 学习先进技术、制度与思想文化, 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举例 : 印度民族大起义。
(4)进步性、野蛮型(扩张性)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多方面思考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注意谈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理解材料含义,再进行概括回答。
1 / 1